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騎馬的人是什麼身份

印度騎馬的人是什麼身份

發布時間:2024-09-08 11:49:32

Ⅰ 印度風俗

印度有 牛的王國 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 在路上駕車時,千萬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製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 印度還有一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 階級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一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 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一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

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印度 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飯 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 身份 的重視,超過了一切

買酒有時間限制在泰國有個規定,凌晨2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 佛像 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 罪惡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 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出生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而這對於貧窮人家而言,確實是一項龐大的負擔。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兒時,會用拍手示意,代表兩手空空來也。但如果生的是兒子時,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會立刻敲鑼慶祝,表示兒子將來娶老婆時,可以帶來響當當的嫁妝。

印度民族風俗談
回城小馬帶大家去購物,在車上他就已經是「落足了嘴頭」(廣東話,意為賣力的游說)介紹印度的香水如何名貴,茶葉如何好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什麼,大家當然懂,看看嘛,適合的就買一點,其實,他帶去的印度小店賣的香水很貴,一小瓶就要15美元,有玫瑰、茉莉、薰衣草和檀香型,買五送一,天曉得是不是小馬介紹的自然材料提煉。
晚飯,是在德里的一間古色古香的飯店吃,飯店都把英國殖民主義時代的東西(算是古董吧)舊汽車,舊桌椅、照片、燈具什麼的做裝修。首先是到樓上看歌舞表演,投影機按順序介紹印度各民族,每介紹一個就表演哪個民族的歌舞,演員就四女二男,雖然演員的形象差點,聲色藝嘛!半小時的表演,音樂舞蹈都還算可以,樂得滿場的老外高興非凡。演出結束,大家到樓下吃印度餐,有燒雞、咖哩食品,薄餅等,說實話不怎麼好吃。至於許多人關心的,去印度是否不能喝印度的水,要喝了會拉肚子,據我全程的感覺,是沒有的事。可能是沒有真正喝到恆河的水吧。
在回酒店的路上,小馬回答大家的提問,例如印度的學校,說是義務教育,但是還要按月收管理費,公辦學校是10-100盧比,當然是不同的學校收費不一樣。但是私立學校就貴了,每月要2-3000盧比。印度的學制是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十三年,然後是上大學。談到印度的婚嫁風俗,小馬笑著說,印度還是父母包辦的多,未結婚還不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誰,印度人是先結婚後戀愛。他說在印度教中是沒有離婚這個詞的,印度人一生只結婚一次,女子嫁了人,就一輩子跟定一個男人,沒有離婚的。已結婚的女人很容易區分,就是眉間會有點上紅點的化妝。據說凡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就要一生穿白衣,不能戴首飾。自由戀愛結婚的也有,但是就不如包辦婚姻的,許多是離婚收場。談到印度偏遠的地區過去有女子嫁了丈夫,丈夫死了,在丈夫火葬時「殉情」的事。有婆家嫌新娘的嫁妝不夠,燒死新娘的事。小馬承認,過去是有過,至於究竟是被人拋進去的,還是自己跳到火里的,就不得而知。但是,小馬一再的強調「80年代後沒有了」。說到印度的人口,小馬笑了,他說印度教和其他的許多教派,都是沒有計劃生育這條的,印度現在有人口近11億,(據印度官方2002年公布的統計數字,印度人口約為10.27億。)很快就要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了。

印度人慶祝小孩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婚姻對象。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傳統上,將死者抬送到火葬場的任務,應該由家屬擔任,但是現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給專人處理。在印度,專門處理喪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

一般送葬的儀式都非常簡單,但是比較富有的人家,可能會請樂師在前面演奏,浩浩盪盪地遊行。火葬前,死者的長子必須手持油燈繞行遺體3次,當火葬柴堆被點燃時,死者長子必須將頭發剃光,只在後腦勺留一小撮,然後到河裡沐浴凈身。火葬結束後,死者骨灰會被掃到河裡,代表靈魂已經脫離軀殼、得到解脫。

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區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

印度婚禮儀式相當繁瑣,結婚之前,雙方家長會透過充當媒人的祭司討論嫁妝事宜,女方必須答應男女提出的嫁妝數量後,雙方才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婚禮前一天,新娘必須根據傳統化妝方式,開始抹油、沐浴、更衣、梳頭、畫眼線、抹唇砂、並且在腳上塗以紅色、在額頭點紅色蒂卡、在下巴點黑痣,接著還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腳上繪飾漢那圖案,然後灑香水、配戴首飾和發飾,最後是把牙齒染黑、嚼檳榔、擦口紅,才算大功告成。

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盪盪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裡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

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裡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儀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後抬出寺廟遊行慶祝,並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後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面進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賜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儀式結束後,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過的鮮花、蒂卡粉或水,稱為「波拉沙達(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從寺廟膜拜出來,額頭上幾乎都塗有紅色或白色的粉末。

傳統服飾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男性包頭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

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發髻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4.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Ⅱ 達利特在印度是怎樣一種身份為何出行前要拍手提醒別人

達利特在印度是最低等的人,他們甚至不被種姓制度所接受,被稱為低賤的人。達利特日常出行都需要拍手示意其他種姓的人,以免其他人避讓不及,遭受污染。

印度的種姓歧視特別嚴重,種姓制度是以血統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在印度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20世紀50年代,印度就頒布法律廢除了種姓制度,然而3000多年的歷史,讓種姓制度顯得深根蒂固,無法清除。

在印度內部,種姓之間是不能互相通婚的,而達利特更是只能在自己內部通婚。如果其他種姓與達利特通婚的話,那麼整個家族都會被貶為達利特,受到他人的嘲笑和侮辱。正是由於這樣,所以達利特是世代世襲。

在這種奇葩的種姓制度下,印度沒有出現動亂,也只能說歸功於印度的宗教以及世代的等級觀念。這使得達利特們,安於現狀,不會反抗,只是寄希望於下輩子能投身在其他種族。

Ⅲ 印度有什麼風土人情

印度的風土人情有生禮、女性穿紗麗等。

1、生禮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份豐厚的嫁妝。沒有嫁妝,女兒就不能結婚。印地安人慶祝孩子出生和安全成長的方式是到寺廟舉行「普迦儀式」,誦經祈禱,然後與親朋好友共進晚餐。

2、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裹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紗麗在身體上有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蓋住頭,但五顏六色,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女襯衫有點像中國奉賢的無領禮服,下半身是一條長卷邊的長裙。



(3)印度騎馬的人是什麼身份擴展閱讀:

印度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婚姻,大多是為父母安排的。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得再婚。印度教徒通常使用火葬並把骨灰扔進河裡。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

人們相信,人生最好的歸宿是把骨灰放進聖河中,在來世可以得到祝福。為此,許多患者和老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跋涉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一刻。

印度教歷史悠久,與其它民族一起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

Ⅳ 印度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那外國人去到印度,又是如何分級的呢

去過印度的驢友應該知道,在印度不管是富豪還是窮人、官僚還是生意人、男性或女性,他們都有一個種姓制度。這個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的產物,在制度中,最高等級就是代表了神權的婆羅門,其次分別是代錶王公貴族權力的剎帝利和平民百姓權益代表的吠舍,位於末端的就是代表奴隸義務的首陀羅。

總結來說的話,只要是歐美人移民到印度,比如英國人,那麼在印度他們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婆羅門級別。在小編看來,在印度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被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不同的種姓禁止通婚,甚至還不能相互接觸、同桌吃飯等等,即使花費力氣也無法改變社會地位,想想也是有些難以忍受。不知道對此大家又有什麼感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Ⅳ 在印度,看到身穿白色克塔衫頭頂飯盒的人,為什麼要避讓

因為在印度,那些身穿白色克塔衫頭頂飯盒的人是背負重要任務的存在。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忙去送一些重要的物品,也就是相當於外賣小哥的存在。這些人工作態度認真嚴謹,任勞任怨。得到了印度人民的高度認同,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人工運輸工具,在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們在接包裹

到這里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自己上班不帶飯過去呢?其實是因為印度交通比較擁擠,而且我們也知道現在的印度人口非常的膨脹,所以就只能勞煩這些外賣小哥幫忙了。達巴瓦拉這種職業非常穩定,從事這個職業的印度人是不會跳槽的。甚至有些人從年輕做到了年老,還有些人子承父業,將這個作為家族的職業了。盡管這個職業收入不是非常的可觀。

Ⅵ 印度的種姓制度究竟是什麼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種姓制度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一個底層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會是冷酷的。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層人之間的自相殘殺,很少有底層人去偷去搶去故意傷害頂層階級的。因為那些頂層高種姓人活動的區域,底層低種姓人根本就不會去。高種姓人打民事官司,對方一般也是高種姓人。也就是說,能跟底層人民發生矛盾,說明他們階層區別不大。在吠舍眼裡首陀羅是底層人,在那些真正的頂層階級高種姓人眼裡,吠舍也是底層人,除非換邦。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廢除種姓制度的情況下,種姓制度思想的殘留依然影響著印度人比如不敢對高種姓開槍。首陀羅被吠舍歧視,低種姓=低道德會成為普遍觀念。首陀羅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懶,同情首陀羅以至義務幫助他們或結婚就是雜種姓或聖母,而婆羅門能力以外的資產等於零。首陀羅不管遭遇了什麼,高種姓會覺得是因為懶,不能給福利養懶人。天真的吠舍有時會認為自己靠近高種姓會受到神的庇護很安全,然而婆羅門和剎帝利一紙文書就能把充滿優越感的高級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羅。印度毛派首陀羅造反,吠舍被共產,婆羅門和剎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天生自帶剎帝利身份。

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盡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

因為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廢除多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只是存在於觀念之中,而觀念這個東西,是會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進步的。印度在教育和經濟上的發展,正在迅速的摧毀種姓制度在民間的根基。從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則提高到27%。此舉引發了高種姓學生抗議逆向歧視,然而這項規定卻堅持了下來。

閱讀全文

與印度騎馬的人是什麼身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吃什麼豆 瀏覽:536
伊朗有多少萬部隊 瀏覽:714
義大利網紅菜有哪些 瀏覽:249
英國女王的兒子怎麼稱呼 瀏覽:329
lv五合一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65
一百萬越南幣值多少錢 瀏覽:431
越南的算盤是什麼 瀏覽:289
越南的馬路是什麼 瀏覽:119
伊朗買房有什麼優惠 瀏覽:199
中國的螃蟹有哪些品種 瀏覽:587
越南為什麼是孔子廟 瀏覽:483
乾隆皇帝拒絕英國使者要求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662
買英國房子一般多少錢 瀏覽:761
英國qe怎麼解除封鎖 瀏覽:555
義大利中華煙長什麼樣子的 瀏覽:867
義大利哪裡有桃花樹 瀏覽:415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首情詩 瀏覽:604
印度建造航母多少錢 瀏覽:866
中國人到伊朗都是怎麼看待的 瀏覽:469
cium印尼語怎麼發音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