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竺、波斯、暹羅、扶桑」分別是今天的哪個國家﹖
」天竺、波斯、暹羅、扶桑「分別指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伊朗、泰國、日本。
1、天竺:是現在的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等的統稱。唐初統稱為天竺。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
(1)印度鄰邦有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波斯名稱由來
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而關於波斯人的第一個書面記錄是來自亞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紀的敘述,他們稱為「帕爾蘇阿舒」(Parsuash)及「帕爾蘇阿」(Parsua)。
這些近似的詞語源自古伊朗語「Parsava」,大概是指「邊界」、「邊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稱波斯人(他們在種族上自稱為雅利安人,以示尊貴)。帕爾蘇阿及帕爾蘇阿舒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後者位於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語當中稱為「伯爾薩」(Pârsa,今法爾斯)。
希臘人在公元前六世紀使用「帕爾塞斯」(Perses)、「帕爾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詞用於居魯士大帝的帝國,英詞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
在聖經較後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國(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記),稱為「派拉斯」(英語:Paras;希伯來語:פרס)。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開始稱呼自己的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帝國」。
1935年,波斯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但「波斯」一詞在這之後還有人使用。在中文裡,「波斯」被用於描述1935年之前的伊朗,或該民族從古就有的名稱,如波斯語和波斯地毯。現代政治、經濟等事物則用「伊朗」一詞。
『貳』 印度尼西西亞周邊有哪些國家
印尼的直接領土接壤的鄰邦有馬來西亞、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當然了還有我大TC了,咱們的曾母暗沙附近海域和他們的一個島不遠。與汶萊也很近隔著馬來西亞一點點領土,隔海相望的有澳大利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隔海再遠點的就是緬甸、柬埔寨、越南、斯里蘭卡、印度、所羅門、帛琉等
『叄』 印度國內有分裂勢力嗎
印度國內有分裂勢力。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印度東北部地區那加蘭邦、米佐拉姆邦、阿薩姆邦分別爆發了分離主義暴亂。
印度東北部地區同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孟加拉國接壤,居住著加洛族、米佐族、梅泰族、米基爾族、卡西族以及阿薩姆族等少數民族和部落居民。
由於地理上遠離中央政府,經濟上發展緩慢,在錯綜復雜的民族、宗教等矛盾的催化下,東北部地區不斷爆發各種騷亂和恐怖流血事件。
據印度媒體不完全統計,至少有50個大大小小的叛軍組織活躍在印度東北部地區。
有的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與打家劫舍的「山大王」無異。他們時常聯手襲擊當地軍警和政府,成為印度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更讓印度不安的是,由於邊境管理不嚴,周邊鄰國成了這些叛軍的避風港。他們走私槍支和彈葯,在國外建立起大量武裝訓練營地。
每當印度政府軍進行大規模清剿時,他們就躲進國外的訓練營。政府軍撤走後,他們又回到印度進行各種恐怖活動。
(3)印度鄰邦有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印度打擊分裂勢力不手軟
為遏制搞分裂、鬧獨立的勢頭,穩定當地社會局勢,印度政府在東北部地區長期駐扎有幾十萬軍警。時至今日,外國人前往東北部地區旅遊觀光,還必須向印度內政部申請通行許可證。
1983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出動20萬軍隊鎮壓阿薩姆邦的動亂。
1990年11月,印度中央政府再次調動8個陸軍旅圍剿「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抓獲2800名嫌疑犯。
1991年9月,印度中央政府又調集4.3萬正規軍,發起了為期3個月的「犀牛行動」,共逮捕了630名該組織骨幹成員,其領導核心的11人中有5人被擊斃或逮捕,3000名武裝分子繳槍投降。
但該組織主戰派流竄到不丹、緬甸等鄰國,與當地的恐怖分子勾結,不斷越境對印度進行襲擊。
『肆』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嗎
不是!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