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哪裡有皇帝

印度哪裡有皇帝

發布時間:2024-09-20 01:31:20

A. 古印度莫卧兒國王沙•賈汗為什麼要建泰姬陵

泰姬陵---這座有「大理石的夢境」美譽的建築,坐落在新德里東南200千米處的阿格拉(Agra)古城畔,是莫卧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早逝的愛妻修建的陵寢。它最知名於世的莫過於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寢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62米,四周有4座高約41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35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墓碑。陵前一條清澄水道,兩旁種植著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徵著生命和死亡。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這座代表印度,可以說是印度象徵的建築,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們前往觀仰,未看泰姬陵就不算到印度,把她的地位提得有點至高無上!

走過赭紅色的四方城門,一座雪白的具有伊斯蘭風格的陵寢赫然矗立,讓人眼前一亮,驚艷不絕。那朱穆納河畔白色台基上的不朽建築,雖經歷近400年的歷史風雨,美麗如新,聖潔庄嚴。眼前的泰姬陵,我深深地被她純白晶瑩的身影所傾倒,然更多地,則是沉湎於那段鐫刻在純白大理石間,流傳了幾個世紀的愛情神話。

17世紀初,印度莫卧兒王朝的第五代國王沙•賈汗有一位名叫阿姬曼•芭奴的美麗王妃,沙•賈汗與她情深意篤,賜她「泰姬•瑪哈爾」的封號,意為「宮廷中的王冠」,然而紅顏薄命,泰姬卻不幸早逝,沙•賈汗曾許下諾言,在她死後,要為她建造一座像她一樣美麗、舉世無雙的巨大陵墓。於是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帝王的特權,傾全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時間為愛妻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唱。

「沙•賈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

只有這一顆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里,光彩奪目,永遠,永遠。」

這就是泰戈爾筆尖上那滴愛的淚珠---泰姬陵。這座大理石築成的夢境,浮光水影間最純潔優雅的靈魂棲息之所,寄託了一個君王,一個時代的窮奢極侈與痴情哀思,凝結了光陰也載不動、帶不走的永恆。

很難說,這座建築是因愛而令人神往,還是那份愛因為縈繞在這座建築間才顯得刻骨銘心。

而泰姬陵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渾然對稱的造型將阿拉伯傳統建築風格發揮到了最完美的極致,那一脈被人們爭相傳頌的潔白,總是在不同時間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B. 印度皇帝世系表

哈拉帕(印度河谷)文化時期(前2500—1500年)

(相當於我國五帝、夏、商)

吠陀時期(前1500—前700年) (商後、西周)

恆河流域列國(前700—前400年) (東周)

孔雀王朝 (前322—前185年) (東周末、西漢初)

鼎盛時代:阿育王統治(前273—前232)

貴霜王朝(前150—公元300)(東漢、三國)

鼎盛時代:迦膩色伽統治(公元120—162年)

笈多王朝(320—600年) (晉、南北朝、隋)

鼎盛時代:旖陀羅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 (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 (唐 宋)

德里蘇丹王朝(1206—1526) (元、明)

鼎盛時期:蘇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兒王朝(1526—1757) (明末、清)

鼎盛時期:阿克巴統治(1556—1605)

奧郎則布統治(1658—1707)

C. 阿育王好戰殺戮,為何卻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

阿育王,又稱無憂王,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他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是一位佛教徒,後來還成為了佛教的護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無人能及的,他對歷史的影響同樣也居印度帝王之首。

阿育王被漫山屍體、血流成河的場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從小隱藏在他心中的佛性這時終於被惻隱之心所喚醒,決心皈依佛門,這也徹底改變了他的統治策略。阿育王向佛教僧團捐贈了大量的財產與土地,還在全國各地修建佛教建築,據說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就有84000座。

阿育王為了傳播佛教親自到各地去朝禮佛的聖跡、修建佛塔、訪問有名的大德高僧,還在全國的名勝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導。這些是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無比瑰寶,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D. 印度莫卧兒帝國皇帝胡馬雍陵墓,為何是波斯風格建築

印度莫卧兒帝國皇帝胡馬雍(Humayong)也被譯作胡馬雲,是亞洲最富傳奇的莫卧爾王朝奠基者巴布爾大帝之子,Humayong的含義是「幸運者」。托他老爸的福,這位性格軟弱優柔寡斷的國王在位時間長達26年,並於48歲時死於一場匪夷所思的意外。

兩側墓室放著莫卧兒王朝5個帝王的石棺。值得一提的是胡馬雍13歲的兒子阿克巴繼位後擴大並鞏固了其祖父開創的疆土,成為莫卧兒王朝最偉大的君主。長眠在陵墓中的胡馬雍如果知道這一切,一定會對自己的名字增添不少自信。

E. 泰姬陵始建於哪一年

泰姬陵位於印度新德里東南的阿格拉(Agra 音譯:也譯為亞格拉等)

簡介:泰姬陵是世界聞名的印度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它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郊。泰姬陵是莫卧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愛妻泰姬·瑪哈爾修建的陵墓。它始建於1631年,每天動用2萬名工匠,歷時22年才完成。

陵墓的四周砌有長576米、寬293米的紅砂石圍牆,陵園佔地17萬平方米,其中間有一個十字形水池,中心為噴泉。從陵園大門到陵墓,有一條用紅石鋪成的直長甬道,甬道盡頭就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

陵墓建築在一座7米高、95米長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寢宮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圓塔。寢宮高74米,上部為一高聳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宮內牆上,珠寶鑲成繁花佳卉,光彩照人。寢宮分五間宮室,中央宮室里置放著泰姬和沙賈的大理石石棺。陵墓的東西兩側屹立著兩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紅砂石築成。

泰姬陵建築的藝術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東及波斯的藝術特點。整座建築體形雄渾高雅,輪廓簡潔明麗。由於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綠的樹木和草坪的陵園內,在碧空和草坪之間,潔白光亮的陵墓更顯得肅穆、端莊、典雅

F. 印度總共有幾個王朝

共經歷了五個王朝。分別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伽色尼王朝、德里蘇丹王朝、莫卧爾王朝。

1、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 (Mauryan Dynasty)(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月護王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帝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

阿育王死後,他的兒子據地獨立,原來在帝國內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在南部宣布獨立。孔雀王朝在恆河流域繼續維持統治約50年。

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該王朝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

2、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年~約540年)是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公元4世紀初,北印度小國林立,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據華氏城建立笈多王朝。沙摩陀羅笈多採取武力征服政策,統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陸並進南下征服奧里薩、德干高原東部。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時期北印度盡入笈多王朝版圖,笈多王朝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佛陀笈多以後(約500年)發生經濟危機。嚈噠托拉馬納和米西拉庫拉卷土重來,吞並笈多王朝大部分領土,嚴重破壞北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促使其瓦解為許多封建小國,北印度再度處於政治分裂局面,笈多王朝滅亡。

笈多王朝是中世紀印度的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時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興起。信仰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廣泛流行。

笈多諸王雖都信奉印度教,但為緩和民族及教派之間的矛盾,採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發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成為印度中世紀前期的宗教和學術文化中心。

笈多時期農業生產有了相當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表現在煉鐵、棉紡織業和造船上。對外貿易比較活躍。另外,在梵文文學、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3、伽色尼王朝(Ghaznavid Dynasty,a1-Ghaznawiyun,962~1186)是由中亞突厥人建立,統治中亞南部、伊朗高原東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伊斯蘭王朝,又稱「哥疾寧王朝」,「伽茲尼王朝」。

極盛時期為中亞帝國,占據著伊朗大部,土庫曼,烏茲別克部分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

中亞薩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隸(專指宮廷近侍奴隸和禁衛軍奴隸)出身的將領阿勒普特勤佔領加茲尼,其子薩布克蒂金建立加茲尼王朝。其因首都在伽色尼(又譯鶴悉那、哥疾寧、加茲尼,今阿富汗東南部的加茲尼)而得名。但名義上仍承認薩曼王朝的宗主權,直至999年。

伽色尼王朝仿效薩曼王朝的各項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各個地方。不過地方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對中央威權構成威脅,同時一些邊遠、偏僻地區由各個藩屬、附屬國、游牧部落頭人等代理統治。

4、德里蘇丹王朝

12世紀時,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52-1206年)從1175年開始不斷入侵印度。1206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

而統治印度的總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將,名叫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

5、莫卧兒帝國

莫卧兒帝國(波斯語: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烏爾都語: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裔巴布爾率軍入侵南亞次大陸建立莫卧兒帝國,帝國在其子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進入全盛時期,這一時期莫卧兒帝國內部實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寬容政策,但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賈汗吉爾時期因叛亂而被拋棄。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莫卧兒帝國空前強大,但由於沙賈汗大興土木和賦稅繁重而發生內部糾紛,1657年沙賈汗被其子奧朗則布推翻。奧朗則布時期的莫卧兒帝國領土達到最龐大的時候,但沙賈汗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莫卧兒帝國衰落。

莫卧兒帝國衰落後,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等殖民帝國在印度爭奪殖民地,最終英國勝利,使莫卧兒皇帝成為傀儡。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卧兒王朝滅亡。

G. 印度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一、阿育王(公元前272年—前242年在位)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國君,曾經建立起古代印度最大的帝國,版圖幾近南亞次大陸的全部。《阿育王經》等數部漢譯佛典中載有大量關於他的生動故事。他是通過激烈的爭權之戰弒兄而得王位的,後又於公元前260年(一說262年)發動了殘酷的征服羯陵伽國的戰爭,造成了數十萬人傷亡。

巨大的災難帶給他沉重的精神負擔,終於使他幡然悔悟,決定改行和平國策,宣揚「正法」。「正法」以少行不義,多做善事,慈悲、慷慨、真誠、純潔為要旨,集中體現了當時優良的宗教道德。執政中期,他皈依了佛教。

阿育王自己亦身體力行,廣泛會見不同派別的宗教領袖,並向他們布施。他甚至為被佛教斥作「邪命外道」的正命派開鑿洞窟,供其使用。他的正法政策為經歷了數百年動盪的印度社會帶來了30年和平,階級矛盾和宗教矛盾明顯減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活在穩定中有所提高。

二、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 1861年5月7日 出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1913年 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941年8月7日 泰戈爾逝世於加爾各答。

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三、阿克巴(1556年—1605年在位)是莫卧兒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該王朝在他的治下趨於鼎盛。若論文治武功,自13世紀初德里蘇丹國建立,至19世紀中葉莫卧兒王朝徹底覆亡,六百餘年,穆斯林統治者中能出其右的,沒有一人。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實行開明政策的結果。

他主動放棄了個人信仰的偏見,誠懇邀請各派宗教學者到他的宮廷上來,傾聽他們的說教。他還常將不同教派的領袖人物召集在一起,辯論和研究各種宗教和社會問題,以辨明同異,消除誤解,進而擺脫宗教矛盾,求得社會生活的和諧。無論伊斯蘭教、印度教,還是佛教、耆那教、祆教或基督教,乃至無神論者,他都一視同仁。

作為具體措施,他廢除了非穆斯林的人頭稅和香客稅,允許各宗教建立寺院,自由傳教,對於被迫改宗伊斯蘭教的人亦聽任恢復原來信仰,不加干涉。政府的職位向一切人開放,不問所宗。每遇重大的非伊斯蘭教節日,皇宮也和民間一樣,舉行隆重的慶典。1579年6月22日,阿克巴宣布自己擁有對伊斯蘭教所有問題的最高裁決權,進一步集帝王與教宗於一身。

1582年,他創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名為「聖教」。它是一種具有泛神色彩的一神教,力圖冶印度當時的所有信仰於一爐。他的這一嘗試終因信眾寥寥而失敗,但是他內容廣泛的宗教寬容政策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給印度社會帶來了普遍的和諧與繁榮。

四、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Indira Gandhi,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印度政治家,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現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五、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二戰」後,印度分裂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面對兩國的沖突,對雙方都有重要影響的甘地多次以絕食來感化他們,呼籲團結。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頑固教徒刺殺。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參考資料網路——泰戈爾

H. 和武則天同年在位的印度皇帝是誰

古印度形成大一統的帝國皇朝只有在莫卧兒王朝(1526—1757)(明末、清)鼎盛時期。1527年巴卑爾佔領了德里並被尊為「印度斯坦的皇帝」這是印度史上第一個未經冊封的皇帝。其他都是受疆域和宗教:佛教、婆羅門、印度教、伊斯蘭教教義影響其統治者並不成為皇帝、一般稱王朝以及國王、
而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唐高宗時為皇後(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這段時期在印度屬於:

戒日王朝(公元606—647年)印度北部(唐初):公元 7世紀統治北印度的封建王朝。又稱羯若鞠羯國或稱曷利沙帝國。為戒日王(606~647在位)所建,故名。其版圖包括除克什米爾、信德、西旁遮普之外的北印度。首都為曲女城(今卡瑙季)。
後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後)印度南部。
從中亞侵入印度的嚈噠人(白匈奴)嚴重地損害了笈多王朝。嚈噠人後來被印度社會所同化,但他們在5~6世紀的活動促成了帝國的解體。許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對笈多王朝的中央權力,於是這個帝國迅速瓦解了。所謂後笈多王朝(實際上與真正的笈多王室沒有關系)的統治權力再次退回摩揭陀。7世紀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亂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統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過短暫的霸權之外,沒有一個王公擁有廣大的權力。不過,在南印度則興起了幾個強盛的政權,如遮婁其人(其統治者打敗了戒日王的進攻)、羅濕陀羅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唐宋)大約在7世紀北印度興起了一種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從7世紀中葉直到12世紀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間的歷史時期常常被稱為拉其普特時期。拉其普特人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他們中特別重要的有瞿折羅-布羅蒂訶羅人、兆漢人和遮婁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國之間混戰不已,同時又激烈抵抗伊斯蘭教力量對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認為是印度教的保衛者。
莫卧兒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
17世紀以前,統治了幾乎整個印度次大陸的莫卧兒帝國君主僅僅使用「巴底沙」(波斯語:پادشاه‎,拉丁化:Pādishāh)的稱號,這個稱號在西方國家也被認為與「皇帝」同等,而且沒有地理上的意義(即不是印度巴底沙或印度皇帝)。在1857年爆發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揭竿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兵佔領了德里,並攻擊莫卧兒皇宮紅堡,殺死5名英國人,還要求已經失勢的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復位。巴哈杜爾·沙二世勉強同意成為起義軍的領袖,起義士兵便宣布他為印度巴底沙(波斯語:پادشاهي هند‎,拉丁化:Pādishāh-i Hind),即印度皇帝。這是第一次使用「印度皇帝」的稱號。第二年(1858年)起義失敗,巴哈杜爾·沙二世被英國殖民當局逮捕,並流放到緬甸的仰光,莫卧兒帝國正式滅亡。

閱讀全文

與印度哪裡有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舒淇為什麼是英國人 瀏覽:952
義大利在一戰和二戰獲利什麼 瀏覽:458
印尼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瀏覽:867
燕窩用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538
伊朗死亡多少高級將軍 瀏覽:827
伊朗11月中旬去穿什麼衣服 瀏覽:739
印尼炒股用什麼軟體 瀏覽:343
伊朗什麼業為主 瀏覽:841
伊朗為什麼不允許用水泥 瀏覽:727
和印度人做外貿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16
中國哪個安保公司是配槍的 瀏覽:847
印尼AXIS電話卡怎麼查余額 瀏覽:661
500印尼盾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545
營山縣是中國哪個省管 瀏覽:712
用什麼可以將印尼擦掉 瀏覽:613
越南開店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692
義大利醫護人員穿什麼褲子好 瀏覽:286
英國續簽一般多久能下 瀏覽:279
西班牙和義大利哪個男人花心 瀏覽:146
英國人星期的天數是怎麼排列的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