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洋水深多少米
印度洋
(Indian Ocean)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分別以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和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至南極大陸的經線為其東西邊界。面積7617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5。平均深度3711米,最大水深為7209米(爪哇海溝)。印度洋水域北部封閉,南部開敞。北部岸線曲折,多邊緣海,內海和海灣。其餘海岸平直。島嶼稀少。主要邊緣海和海灣有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孟加拉灣、安達曼海、阿拉弗拉海和大澳大利亞灣及莫三比克海峽等。
洋底地形 最顯著的地形是中央的「入」字形大洋中脊,其由彼此相連的阿拉伯—印度海嶺、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澳大利亞海丘等組成。此外,在印度洋東北部,還有一條南北向延伸的東印度洋海嶺,為印度洋最長最直的海嶺。被諸海嶺分割,形成了一系列海盆,主要有西澳大利亞海盆,中印度洋海盆,阿拉伯海盆,以及索馬裏海盆和莫三比克海盆等。印度洋大陸架較窄,大陸架面積及所佔比重是四大洋中最小的。印度洋北部發育了世界上著名的大型海底沖積扇,孟加拉深海扇長2000公里,寬達12公里,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沖積錐。板塊學說認為,印度洋的現代輪廓在第四紀才形成,是世界地質年齡最年輕的大洋。
氣候 印度洋因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的低緯區,被稱為「熱帶性海洋」。印度洋北部海域,因與亞洲大陸毗連,隨季節更替,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形成了顯著的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半年盛行西北風,氣候乾燥晴朗。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風,氣候潮濕多雨,夏秋之交,常發生熱帶氣旋,形成颶風。印度洋赤道海域全年各月平均氣溫約28℃,赤道以北夏季25~27℃,冬季22~23℃,波斯灣和紅海一帶,受陸地「烘烤」,夏季氣溫常達30℃以上。印度洋中南部,氣溫隨緯度增高而降低,夏季平均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40°附近為15℃,南緯60°附近則降至0℃左右;冬季平均氣溫相應為22~23℃、12~13℃、-10℃左右。赤道附近,全年有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東部超過3000毫米,主要降在西南季風盛行的夏季。亞熱帶海域500~1000毫米,溫帶海域1000毫米以上。受陸地及洋流影響,印度洋東、西部降水差異較大,阿拉伯半島和索馬里附近的印度洋西部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最小雨區。亞熱帶南印度洋西部受暖流影響,降水達1000毫米,東部只有500毫米左右。
海洋水文 印度洋的表層洋流以獨有的季風洋流系統為突出特徵。受冬夏季風的影響,夏半年在強盛西南季風吹送下,形成順時針環流;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形成逆時針的環流。南印度洋由南赤道暖流、莫三比克暖流、西風漂流和西澳大利亞暖流組成—反氣旋式環流系統。印度洋北部表層水溫,夏季27~28℃,5月可超過29℃,僅索馬里沿岸海域,因深層冷水上涌,水溫降至22~23℃;赤道附近,水溫26~28℃;南緯30°處,降至16°~20℃;南緯55°以南,水溫低於-10℃。冬季,北部海域平均水溫為23~25℃,赤道附近28℃,南緯30°為21~25℃,南緯50°處為5~9℃,南緯60°以南,水溫為負值。印度洋表層海水鹽度分布,與各海域水分平衡及大陸徑流注入量有關。在炎熱乾燥、降水稀少和大陸徑流較少注入的紅海等地,鹽度值高,如紅海鹽度值為40‰,是世界鹽度值最高的海域。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因大量淡水注入,降水豐沛,鹽度減至32~33‰。
自然資源 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印度洋底及其周圍陸地為世界著名油氣儲藏區,沿海大陸架均發現有油氣構造。印度洋500米深度內的油氣潛在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3。其中波斯灣是世界上已經探明的最大的海底含油氣區,已投入開採的油田30多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的塞法尼那油田為世界最大的海底油田。錳結核分布也較廣泛。印度洋生物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均不及太平洋及大西洋,且開發利用有限,其生物資源的平均捕撈程度僅為大西洋的1/5。主要捕撈沙丁魚、鯖、鯡、鯷等。
交通運輸 印度洋是亞、非、大洋洲的交通要道(見世界主要航線與海港)。
⑵ 印度洋中有哪些島嶼
印度洋的面積為7492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5左右,是世界第三大洋。
印度洋中的島嶼較少,大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主要有馬達加斯加島和斯里蘭卡島,以及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葛摩群島、塞舌耳群島、查戈斯群島、馬爾地夫群島、留尼汪島等。
印度洋的周圍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外,其餘都屬於發展中國家。
北冰洋,大致以北極為中心,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所環抱。它通過格陵蘭海及一系列海峽與大西洋相接,並以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
⑶ 印度洋有多大、多深,佔地球總面積的幾分之幾有什麼特點
印度洋面積73,440,000平方公里(28,360,000平方哩,包括紅海和波斯灣),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平均深度3,890公尺(12,760呎),水的總量292,000,000億立方公里。其北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為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馬來半島;南為南極洲。與大西洋的分界線︰從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 厄加勒斯角(葡萄牙語:Cabo das Agulhas,英語:Cape Agulhas),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位於南緯34度49分42秒,東經20度00分33秒。厄加勒斯角同時被定義為印度洋與大西洋的更多>> (Cape Agulhas)向南,沿東經20°線直抵南極大陸。 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 第一,印度洋的水平輪廓,北部封閉,南部開敞。印度洋北部海岸線曲折,東、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印度洋底展布著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東經90° 海嶺,巨大的水下沖積錐等,構成印度洋復雜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的主體位於赤道帶、熱帶和亞熱帶范圍內,故被稱為熱帶海洋。 第四,由於印度洋與亞洲大陸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風洋流。
⑷ 印度洋是不是最小的洋
地球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是印度洋。在四個大洋中,印度洋的面積最小,約為7,258,000平方公里,佔地球總陸地面積的大約14.2%。印度洋位於南亞、東非和澳大利亞之間,是連接印度洋盆地和南極洲的一個大洋。盡管它是面積最小的大洋,但印度洋仍然是一個廣闊且重要的海洋區域,涵蓋了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多種生態系統和資源。
印度洋面積較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地理位置是其面積較小的一個重要原因。印度洋與亞洲和澳大利亞相鄰,與大陸板塊接觸的陸地面積較大,因此相對來說,印度洋的海洋面積較小。其次,印度洋的邊界主要由國家和地區的界定,相對於其他大洋,其海域劃分較為復雜,這也導致了海洋面積的相對較小。
盡管印度洋面積相對較小,但它仍然在全球范圍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印度洋承載了大量的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包括珊瑚礁、海洋草床和海洋藍碳生態系統等。此外,印度洋還是許多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和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了世界各地。同時,印度洋也富含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漁業資源和礦產資源等。
總結而言,盡管印度洋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但它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海洋區域,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因此,印度洋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是地球環境保護和海洋資源管理的重要議題。
⑸ 印度洋有多大
印度洋有多大啊???
印度洋: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南極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間,總面積約為7617.4萬平方千米
印度洋多大
世界的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411.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342.7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60.8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34萬立方千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米。其北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為 *** 半島和非洲;東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馬來半島;南為南極洲。
參考資料:ke./view/29284?ss=toolbar
印度洋大約有多少個島嶼?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於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大部分在南半球。面釘7491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范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 *** 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
平均深度為3,890米,最大深度為蒂阿曼蒂那海溝(Diamantina Trench),達8,047米,
鹽度
32-37/1000
所屬島嶼:
大陸島
馬達加斯加島、斯里蘭卡島、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明打威群島等
火山島
留尼汪島、葛摩群島、阿姆斯特丹島、克羅澤群島、凱爾蓋朗群島等
珊瑚島
拉克沙群島、馬爾地夫群島、查戈斯群島、聖誕島、科科斯群島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
大西洋的表層水溫受到緯度、季節、洋流系統及太陽能量在緯度間分布影響。表層水溫高低差由-2 °C至29 °C。最高水溫在赤度以北發現,最低水溫則在極地。中緯度地區表層水溫最高溫差在7 °C至8 °C之間。
主要島嶼:
西印度群島、不列顛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巴哈馬群島、百慕大群島、亞速爾群島、加那利群島、維德角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安的列斯群島、愛爾蘭島、冰島、紐芬蘭島、布韋島、克里特島、撒丁島、科西嘉島、西西里島、巴利阿里群島、塞普勒斯島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面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大洋面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洋面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佔北冰洋面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
北冰洋島嶼很多,數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群島
印度洋水深多少米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3 897m
1. 太平洋 大小 18000萬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4028米
2. 大西洋 大小 9300萬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3627米
3. 印度洋 大小 恭7500萬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3897米
4. 北冰洋 大小 1300萬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1296米
印度洋是什麼意思
印度洋在古代稱為「厄利垂亞海」,最早見於古希臘地理學家希羅多德(前484-前425年)所著《歷史》一書及其編繪的世界地圖中。「厄里特里亞」(ERYTHREA)希臘文原意為紅色,全名意為紅海。而「印度洋」這一名稱相對出現得較晚。公元1世紀後期的羅馬地理學家彭波尼烏斯·梅拉可能是最早使用此名的人。公元10世紀, *** 人伊本·豪卡勒編繪的世界地圖上也使用了這個名字。近代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則是在1515年左右,當時中歐地圖學家舍納爾編繪的地圖上,把這片大洋標注為「東方的印度洋」,此處的「東方」一詞是與大西洋相對而言的。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東航尋找印度,便將沿途所經過的洋面統稱之為印度洋。1570年奧爾太利烏斯編繪的世界地圖集中,把「東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東方的」,簡化為「印度洋」。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接受,成為通用的稱呼。
印度洋水深多少米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米
⑹ 四大洋面積分別是多少
世界四大洋的面積分別是:太平洋17967.9萬千米2,大西洋9165.5萬千米2,印度洋7617.4萬千米2,北冰洋1475.0萬千米2。
四大洋的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在通俗的說法中四大洋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其中,太平洋佔49.8%,大西洋佔26%,印度洋佔20%,北冰洋佔4.2%。
四大洋的其他簡介
地球表面被陸地分隔且彼此相連的廣大水域是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千米。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29%。因為海洋面積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所以有人將地球稱為「水球」。但整體上看,世界的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值得注意的是,海和洋並不是一回事,我們通常把海洋的中心主體部分叫作洋,邊緣附屬部分稱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