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人口還需要多久超過中國,會產生什麼後果
中國現在平均每年出生1600萬,死亡900萬到1000萬左右,人口一年增長不到700萬,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五,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差不多多我們的三倍,一年可以比我們多增加1000萬人口。2014年底中國大陸是13.678億人口,印度按12.5億算,鑒於中國未來十年人口增長率越來越低,即使全面開放二胎一年也增加不了100萬出生人口,而印度人口基數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十年是比較可能的數字。
由於中印都不是移民國家,反而都是國際人口輸出大國,我們每年移民的數量差距不大,而且相對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可能有人會說的黑戶,這里暫且相信官方數據,而且我個人也是很相信中國的統計數據的,我們的人口統計都是把可能的所謂黑戶算進去了的,而且中國的戶籍和身份制度 應該是世界上最嚴得了吧,如果這都不可信,那麼全世界沒有國家人口數據可以相信了。而且你再怎麼也要上小學啊,無限接近100%的人都會上小學,中國每年小學生數量都是可以查詢的,你往前推個六七年就是出生人口了,我們龐大的教育系統統計這么嚴格不會有大誤差。反而是印度,阿三國家實在是混亂,相當一大部分人口和現代世界沒有關系,多少人連自己的出生年月也記不清楚,行政也低效,無法想像怎麼統計,估計人口誤差在正負0.5億左右
至於後果嘛,中國人口問題不用我多說,計劃生育問題全社會討論的沸沸揚揚,老齡化的危害啥的我們也早就開始研究了,至於印度,由於它還沒有讓自己人口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勞動力優勢,你把印度當成一個兩億人口左右和巴西同等人口規模的中等收入國家就能明白他的一些經濟數據了,其餘十億人真心沒有創造和消費多少,再增加一兩億也是那樣,除非印度出現一個真正的解放者,破除一切傳統的藩籬,找到好的辦法來解決復雜的宗教和種族問題
❷ 印度人口多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
印度人口多的優勢: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
印度人口多的劣勢:人口眾多,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而且還導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世界平均值,影響經濟發展。
印度人口現狀:
截止2022年印度人口有14億左右。印度超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❸ 印度人用什麼裝飾證明地位
印度風俗和禮節
1、牛在印度教徒眼中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均不得傷害它們,牛群在大街上,消遙自在地走著,受到最玫謀;進入印度教的寺廟時,身上決不可穿著取材於牛的衣物或配飾。
2、在印度,若以左手把東西交給對方,對方會認為你是蔑視他,或懷有惡意。交東西時,必須用右手交出,或使用雙手。吃飯也只能用右手。因為,印度人洗澡、上廁所時一般使用左手,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
3、在印度,搖頭是肯定的表示。
4、印度火車上有固定駐點的乞丐,他們以此為業,有人甚至會故意自殘博取同情,他們的收入大都不會低於田裡的農民,所以建議還是橫下心吧。
5、印度每個車站都有看起來相當美味的小吃攤,但請不要被其外表和香味騙了,除了水果的味道跟中國差不多外,其他幾乎每一樣都非常辣。
6、印度每個車站月台都會有好幾個水龍頭標明"飲用水",幾乎每個印度人停站都會去裝水。但請千萬不要跟著做,除非你自認為有鐵胃,因為很容易拉肚子。
7、印度火車站承襲英國式的作風,車站入口可以根本沒人查票,你可以隨意的進出各月台,但車上的查票員卻會查得非常緊,一抓到逃票就是重罰。
印度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國。印度是一個講禮節的民族,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共存的國度。有的印度人風到外國人時,能用標準的英語問候「你好」有的則用傳統的佛教手勢--雙手合十。印度教徒見面和告別多施雙手合十禮,並互相問好祝安。行禮時要彎腰觸摸長者的腳。印度人在雙手合十時,總是把雙手舉到臉部前才算合十。這種招呼,顯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你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在雙手合十的時候,也同時點頭(外國人在印度常有這種動作,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壞了親切和氣的氣氛,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現在,城市中男女見面已多實行握手,表示親熱時還要擁抱。在大多數地方,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握手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婦女握手,應雙手合十,輕輕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女人單獨說話,婦女很少在共場所露面。 印度人認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舉動,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他們認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為不流動的水為死水,孩子浴後會遭災、夭折的。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傳統以及外國的事和外國人的生活。 印度婦女喜歡在前額中間點有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印度男女多有配帶各種裝飾品的習慣。 印度人身份懸殊,有等級制度,很重視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級,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當嚴格。 在印度的孟買,60%的人是素食主義者因此,宴請印度商人時,事先必須確認對方的習俗,是否是素食主義者。 在印度,你若要進入印度教的寺廟,身上絕不可穿以牛皮製造的東西,穿上牛皮製造的東西,會被視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帶、皮帶、手提包等牛皮製品,都不得入其寺門。印度人走進寺廟或廚房之前,先要脫鞋。他們認為,若穿鞋進去,既不禮貌,也不聖潔。不論男女老幼,統統把鞋放在門口,赤腳進去。 印度人愛喝茶,大多是紅茶。各種集會,中間休息時也備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說。在印度人家裡吃飯時,客人可以給主人帶些水果、糖作為禮品,也可以給主人的孩子帶些禮物。很多婦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飯。 印度人喜愛3、7、9數字。他們認為紅色責示生命、活力、朝氣和熱烈,藍色表示真誠。陽光似的黃色表示光輝壯麗。綠色責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寧靜。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艷的顏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不喜歡玫瑰花,在辦公室和商業機關,寫字台喜歡放在東北角或西南角。 在印度初次訪問公司商號或政府機關,宜穿西服,並事先訂約。約會,盡量按時赴約。印度商人善於鑽營,急功近利,圖方便,喜歡憑樣交易,洽談中應多出示樣品,廣為介紹經濟實惠的品種。印度商人中,許多人在英美受過教育,因為這是表示關心友好的方式。商務談判他們往往細細研究,費時較久。在談判時,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談論印度的赤貧、龐大的軍費及外援。在孟買入海關者,宜在海關申請飲酒許可,因為孟買市面無酒可購。印度人往往帶你到私人俱樂部內飲酒。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千萬注意,吃飯時,只准用右手遞接食物,另別用左手。與印度人接觸時,切忌用左手遞東西給他。因為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間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對別人的侮辱,弄不好他們會把你用左手遞的東西砸爛,盛怒之下,還可能臭駕你一通。 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在印度如摸小孩的頭,對方一定翻臉。最容易引人誤會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動作是搖搖頭,或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Yes」、「知道了」、「好的」,與我們點頭表示差別很大,最易使人誤會。 商務活動訪新德里最好選擇每年10月至6月,訪問孟買最好選擇9月至10月,以免酷熱或梅雨。印度全國性大節日有1月1日元旦、12月26日國慶節、3~4月份有一個「酒紅節」(也叫潑水節)、8~9月間有一個兄妹節、9~10月有個燒紙人節、8月15日獨立日、10月2日國父甘地涎辰紀念日、10~11月有個燈節(慶祝3夭)、12月26日為聖誕節。而印度教人。錫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爾人……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單獨假日,屆時絕不進行交易,因此,訪問印度,務必先了解好對方的假期。 首飾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即使是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佩戴一些不值錢的金屬或塑料首飾。自古以來,印度人就認為,向女子贈送首飾是男子應盡的義務,女子也應充分和用首飾來打扮自己。印度有「月亮」、「芒果的故鄉」、「黃金之國」、「鑽石貿易王國」、「黃金寶地」、「皇冠上的明珠」之稱。 印度海關規定,入關可攜帶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250克。酒1誇特。外幣不限,先報數額,出關可攜回。 印度有「牛的王國」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在路上駕車時,千萬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製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印度還有一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階級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一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一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印度、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飯;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身份」的重視,超過了一切。買酒有時間限制.在泰國有個規定,凌晨2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星期五、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罪惡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印度人就有這么好的生活習俗。他們就世世代代流傳本民族的傳統習慣。
印地語是印度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和商業用語。印度各地大小寺廟和殿塔比比皆是,進入寺廟大殿都要脫鞋,但允許穿襪子。有時能夠在大殿旁租用套鞋,穿上即可入殿。進入錫克廟時,頭上必須罩一塊潔凈的布,如手絹等。虔誠的印度教徒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清晨沖完涼後做禱告,然後才開始工作。教徒們常在河水(特別是「聖河」恆河)中沐浴。他們相信,入河沐浴,可以洗刷過錯。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也有少數地方用牛牛做民間運輸和耕地。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裡,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信奉伊期蘭教的印度人不吃豬肉,虔誠的教徒不喝酒。正統的錫克教徒不剪發,頭上纏著頭巾。他們不吸煙,也不吃牛肉。正統的穆斯林婦女一般不見男客,但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應邀請他們的妻子。 進行商業談判時,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們的資本比我們的多,所以,這一筆費用該由你們支付」。外國商人和印度人談生意的時候,就常常因遇到這種場面而鬧得啼笑皆非,錢較多的人,或是較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計程車免小費。旅館、餐廳在帳單中己加小費10% 。其他服務每次付2或3個ROUPEE即可。
帶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覺時,不能頭朝北,腳朝南,據說閻羅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說蛇;節日活著喜慶的日子裡忌烙餅;嬰兒忌照鏡子,否則會變成啞巴;父親在世時,兒子忌纏自頭巾、剃頭;3和13是忌數,因為濕婆神有3隻眼睛,第三隻眼睛是毀滅性的,13是因為人死後有13天喪期;婦女在懷孕期間,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遞接東西。
在市場上陳列的花懷,禁止人們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為將受到人們的厭惡。
即使在朋友家裡,也不要贊場孩子,許多印度人認為這種贊場會引起惡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製品(腰帶、表帶、鞋、衣服),特別是在聖地,因為印度教徒不殺牛,穆斯林不剎豬,耆那教徒不須殺人和動物或昆蟲。
進入印度的廟宇或清真寺,要脫去鞋子,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著門檻而過。光腳進寺廟,事先要在入口處洗好腳以表示禮貌。
凡進入回教寺廟者,均不能穿短褲或無袖背心,也要求脫鞋。
凡進入錫克教寺廟者,必先戴上頭巾或帽子,然後脫鞋才可進入。
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
一、國名淵源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
「印度」國名源於信度河。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原來這個詞指印度河流域,後來發展到指整個南亞次大陸,到印巴分治以後就單指目前印度這個國家了。古波斯語將「信度」轉變為「印督」;古希臘人變印督為「印度伊」;我國從唐朝便稱共為「印度」。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
二、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它的西北兩側同巴基斯坦接攘。東北與中國、尼泊爾和不丹交界,東與緬甸和孟加拉為鄰,東南臨孟加拉灣,西南瀕阿拉伯海。印度的南部伸入印度洋,成為亞洲、大洋洲、歐洲和非洲上交通要沖。
三、主要概況
印度全國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人口7.6億(1985年)。其中主要為印度斯坦族人,其次有泰魯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等。
印度實行聯邦制。到1971年時,印度劃分成20個邦和8個中央直轄區,邦下設縣,縣下設區。首都新德里。貨幣為「盧比」。採用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
印度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印度國民多「種姓」, 不同宗教多規定;
民族繁雜多信仰, 性格一般多穩重;
綠色吉祥多偏愛, 白色懊喪多忌用;
講究禮貌多敬語, 禮節方式多注重;
厭倦食物多種類, 待人接物多禁令。
印度教徒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可以譯為「種姓」。即把人分成四個不同等級;「波羅門」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剎帝利」為「二種姓,地位稍次;「吠舍」為平民,是第三種姓;「首陀羅」為所謂的賤民,為第四種姓,其地位最為低下。他們的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一種被排除的「不可接觸的賤民」,被稱為「哈里真」。 他們是最受歧視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貴賓時,主人要向客人敬獻花環,並親手將花環套在客人的脖頸上。花環的大小,要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一般很粗大,其長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國花,倍受印度國民的青睞。因其「出淤泥而不雜,濯清漣而不妖」,故人們常藉以贊美人的氣節與風骨,又被贊譽為「花中君子」。印度人普遍昵愛綠色,認為綠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徵著春天和新生。印度婦女民間傳統都喜歡在自己的前額正中點一顆指頭般大小的圓形痣,人們都稱其為「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或紅色、或黃色、或紫色、或綠色,黑色痣雖有,但較少見,一般都依衣著顏色而定。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裡還要叨念著:「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鍾,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發。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
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約會與准時
遵守時間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與饋贈
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裡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殺生,忌食肉類,忌穿皮革和絲綢的民間習俗。他們甚至把飛蟲等都列入不能誤傷的忌項,就連地里種的蘿卜,胡蘿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薩姆邦的居民,對來訪客人不接受、品嘗他們敬讓的檳榔果是極為不滿的,認為這樣是對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錫克教人禁止吸煙。印度人不愛吃蘑菇、筍、木耳、麵筋、烤夫等,也不喜歡旺火爆炒而成的菜餚。
七、飲食習慣
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低者才樂於吃肉食。由於印度南部氣候炎熱,當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對就輕多了。印度是個香料之國。印度菜的烹調也極重視對香料的運用,主要調料就有十幾種,幾乎做每種菜餚都離不開。印度北部人烹制羊肉和家禽最為拿手,一般的炮製方法是將雞肉、羊肉或其它肉類切成小塊,腌好後用鐵扦串起來掛在天多爐內,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別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盤中,用舌頭舔飲。他們一般都不愛喝湯,認為任何一種湯都無法與無色無味、冰涼爽口的白開水相比。他們喜歡吃中餐,喜歡分餐制,不習慣用刀叉和筷子,一般 用手抓食。
印度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頗感興趣。
④副食 愛吃雞、鴨、魚、蝦和羊肉;蔬菜喜歡西紅柿、洋蔥、菜花、雞蛋、鮮辣椒、豌豆、土豆、元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調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黃豆粉等。
⑤製法 對炸、烤、燴、燒、煮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粵菜、蘇菜。
⑦菜譜 很欣賞咖喱雞、糖醋鱖魚、烤填鴨、干炸明蝦、燴雞絲、紅燒茄子、糖醋裡脊、青椒雞絲、炒辣椒、黃油炒豌豆、雞火煮干絲、番茄魚片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伊斯蘭教徒均戒酒,喜愛咖啡、酸奶、涼開水等。印度人最愛飲奶茶。有的則習慣加姜或小豆蔻的「馬薩拉茶」。
⑨果品 愛吃香蕉、桔子、楷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乾果喜歡杏仁、花生米等。
❹ 印度上千萬人擠爆菜市場,菜市場為何會聚集大量的印度民眾
因為印度各地封鎖,物質運輸困難,所以不少印度人選擇前往菜市場大量購買蔬菜,造成菜市場人才擁擠的現象。這段時間,就在印度出現疫情大規模蔓延的情況之下,印度一座城市的菜市場中,竟然出現了人潮湧動的現狀,而且多數的印度人根本沒有戴口罩,門口的警察也沒有攔截。大家就像是和平常一樣在逛菜市場。要知道,現在印度的疫情依然在大幅蔓延,患者數量在極具增加,這種不佩戴口罩的行為,依然是加劇當地的疫情,不少印度網友看到這一幕,也紛紛批評當地的政府。
但現在對於印度來說,情況已經很緊急了。很多醫院的床位和醫療物資根本不夠用。即便患者早期被送進醫院,也不見得能夠得到治療。而印度社會對屍體的處理辦法也十分令人擔憂,很多村莊由於習俗原因,選擇將屍體仍在恆河水中,讓其漂流。這種做法本身就不衛生,再加上新冠病毒的傳染,印度的水資源可能受到污染,對印度人民造成更大的危害。
❺ 怎麼做跟印度人做貿易
大家對和印度人做生意都覺得很煩的,他們的鬼問題特別多,非常難對付,很多人甚至收到印度的訊盤都當作垃圾郵件處理。不過這總歸是不妥的,做生意嘛總是要有一線機會就爭取的,只要我們認真按照國際規則辦事,提高自身風險意識,不隨便做那些沒有保障的付款方式,我們跟奈及利亞也是可以做生意的。 印度人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印度人對於價格的重視遠遠超過了質量。即使報給他們的價格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他們也是跟你照砍不誤。 2、印度人的忠誠度是比較差的,也許和你合作多年,發現有其他廠家價格低一點點可能就轉單了,而歐美客戶忠誠度則比較高。 3、印度人的精明是出了名了,他們很會很精明地算計種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但話說回來這也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大家特別是新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企業在對印的貿易交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報價的時候適當加上一點價格給他們砍,並可以根據不同的定量給他們報個等差的價格,讓他們覺得定多了有甜頭。對於那部分煩不勝煩的問價格而從來不關注產品細節的貿易商保持常規的回復,可以制定一個回復模板。對於吹自己實力有多強,訂單的數目有多大切不可全信,要適當調查一下他們公司的狀況,至於訂單的數目,等他真正下單了以後才是具體的數目,否則都是把他當做理論值處理。 2、堅持付款方式以即期信用證為主的世界上通行的習慣貿易做法。仔細、認真地審核並履行信用證。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嚴格按信用證條款執行,不給一些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機。 不聽信買主的花言巧語和種種理由,堅持不做付款方式為D/P即期、遠期和D/A的交易。因為當地的市場在不斷變化,進口政策也時有調整,一些進口商,特別是一些中小商業公司隨時有可能以各種借口不履約。 俗話說:「貨到地頭死」。由於進口商掌握著主動權,近兩年因以D/P、/D/A方式交易而造成經濟損失的中國公司已有數家。一些不法進口商,貨到後以種種理由不贖單提貨,並以此要挾出口公司,無理強迫中國公司一再降價和改付款方式為D/A,以達到以極低的價格買到貨物甚至完全侵吞貨物的目的。 3、通過香港、新加坡的中間商,尤其是印度人在上述兩地開的皮包公司達成的生意需加特別注意。他們有的是香港開證,貨交到香港然後再轉船到印度;有的則是香港開證,交貨目的地是印度;有的是中間商聯系,印度的最終用戶開證。凡此種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調查中間商的基本情況和資信,分清責任,按規定的法律程序辦。近幾年,按以上方式成交的買賣,由於中間商在其中做了手腳,發生貿易糾紛,索賠甚至違反印度有關進口的法律、法規的例子已有很多起。 應該具備的素質,這可能也是印度人能夠縱橫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吧4、注意市場調查,顧全大局,認真制定價格和嚴格對外報價,不要為了開拓市場和搶到客戶而低價傾銷。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以反傾銷名義對外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不少商品因為受到調查而出口公司又未積極應訴,因此而退出印度市場。今後,一旦再發生反傾銷調查案件,有關出口企業應積極參加、配合相關商會組織的應訴。 5、貨物到達目的地後,如果因為進口商不付款不提貨或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是允許的。出口商需憑原進口商提供的不要貨證明、有關提貨憑證及出口商要求退貨函電委託船代理在付清港口倉儲費、代理費等合理費用後辦理退貨手續。如果進口商不願給出口商出具不要貨的證明文件,出口商可憑進口商拒絕付款或提貨的函電或由銀行或船代理提供的進口商不付款贖單的函電、有關提貨憑證及賣方要求將貨物回運的函電委託船代理直接向印度有關港口海關提出退運要求,並辦理有關手續。如果貨物被進口商從海關提出,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貨的,進口商已交付的進口關稅也可以退還,不過只能退還原來所交關稅的80%-90%。 近年來,少數不法進口商常常以海關不允許提貨、海關將沒收、拍賣進口商品及海關不退進口關稅等謊言欺騙中國出口商,務必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出口商在辦理退貨手續時,應注意在印海關規定的港口海關倉庫存放時間內不失時機地辦理有關手續。印度海關規定,貨物到港後可在海關倉庫存放30天。滿30天後海關將向進口商發出提貨通知。如進口商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時提貨,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向海關提出延長申請。如進口商在延長後的時間內仍未能按時報關提貨,海關將再次(也是最後一次)向進口商發出催促提貨的通知。
❻ 為什麼義烏會有這么多的印度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想把生活變得更加精緻。比如會用旅行來增加見識和放鬆心境。其次,很多人出國也是為了買東西,過過購物的手癮。而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歡去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相比這些國家,簽證比較難辦的歐美國家,中國遊客的比重還不是很高。
對於現在義烏到處都是印度人,你有什麼看法嗎?要是你是義烏的中國商人,你對印度商人又是抱著什麼樣的一個態度呢?要是你有想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❼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的等級制度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在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等級森嚴,不同階層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高階層的女人不會嫁給低階層的男人,即使他們結婚了,生下的孩子,也被叫著雜種姓。
因為,印度的這種等級制度,稱為種姓制度,兩個階層,也就是兩個不同的種姓,兩個不同的種姓結婚生子,當然就是雜種姓了。
當然了,低階層的女人要想嫁給高階層的男人,得付出高昂的嫁妝,這也導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現為了嫁妝謀殺妻子的現象。
印度民眾
都說投胎是門技術活兒,在中國,你可能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可能偶爾會抱怨為什麼沒投胎在有錢人家。
但生在中國已經很幸福了,雖然出生在窮苦人家,但只要肯努力,也能夠走上人生巔峰,引娶白富美。
在印度,投胎那才真的需要技術,一旦出生在下流階層,一輩子都難以改變這種身份,一錘定音,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印度電影《起跑線》剛開始的時候,在服裝店內,老闆拉吉對店員說:「我說過很多次了,喬圖,你要了解顧客,在介紹前要先了解她們的階層,她們老家是什麼地方,她們喜歡什麼款式,哪裡顏色適合他們,這個時候再拿出商品,她們的防範之心就融化了。」
電影《起跑線》劇照
這部電影看似在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實質上是在探討印度森嚴的等級觀念,且不說影片中拉吉與太太米塔的女兒面臨的上學問題,就連買個衣服也要分等級。
在中國,一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校,那麼他將很快融入那個圈子,成為天之驕子。
而在印度,就像電影《起跑線》講述的那樣,低層階級孩子,別說很難進入名校,就是進去了,也基本不可能融入進去。
電影《起跑線》劇照
從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則提高到27%。
此舉竟然引發了高種姓學生抗議逆向歧視。
相比起來,中國的高考,那真是公平得不能再公平了。
那麼為什麼印度會有這么森嚴的種姓劃分呢?
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第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
雅利安人原來是活躍在東歐中亞一帶的草原游牧民族,他們主要以馴牛為生,並隨著牛車慢慢游移,這也是後來牛在印度地位崇高的起因。
後來他們遇到了蒙古人,學會了馴馬,開始成為了馬背上的戰斗民族。
「雅利安人」的稱呼最早出現在印度的祭神聖典《梨俱吠陀》之中,原意為「高貴的人」。
從這個自大又自戀的稱謂上,就能看出人們的等極觀念是與生俱來的。
《印度歷史》: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一路南下,四處尋找牧場,有的到了希臘,有的去了小亞細亞,其中一支到到了伊朗。
他們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一部分經阿富汗,越過阿姆河、興都庫什山脈及帕米爾高原山口,進入了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他們在這里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吠陀語,後來的印度吠陀文化也就以此命名的。
進入印度五河地區以後,雅利安人和當地的土著進行長常的征戰,最後雅利安人勝出。
他們俘虜了大量的土著,並將其稱為「達薩」,也就是後來種姓中的一種。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印度進入了吠陀文化時代。
《印度歷史》一書中說:「在吠陀文化時代早期,印度基本也就兩個社會階層,一個是雅利安人,另一個就是奴隸達薩。」
那個時候,雖然是父系社會,但女性的地位很高,有著和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有權利參與家庭管理、宗教祭祀和社會活動。
《梨俱吠陀》記載,雅利安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進行部落居住,氏族內部平等,但氏族之間已經有等極劃分了,弱小的氏族的愛強大氏族統治。
隨著部落長久定居,政治組織開始慢慢形成,在部落之上有了大王,一個大王管理一個地區的幾個部落。
但王不是世襲的,也不是終身的,屬於選舉制,其下還有部落民眾大會和部落長老議事會,大王必須在聯合會中宣誓後方可被承認。
直到到「十王之戰」,也就是由十個弱小的部落部落組成的聯盟,共同討伐強大的婆羅多部落。
「十王之戰」以強大的婆羅多部落取勝告終,從此之後,國家這一機構開始慢慢形成,階級社會正式開始出現,君權神授思想開始出現,世襲制出開始了。
《阿闥婆吠陀》中說:「領土由王據有。」
這個時候,婦女的地位由原來的男女平等,變成了家庭的包袱和不幸的根源。
女子無財產繼承權,不得參加祭祀典禮或政治事務,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童婚和殉葬習俗也開始了。
他們甚至將婦女和酒、投骰子共同列為罪惡。
第二、種姓制度的正式確立
其實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時,已經有了三個階層,分別是武士、祭司和部落民。
但這算不上是種姓制度,確實的說,只是一種職業劃分,武士和祭司都不是世襲的,有能者居之,而且相互之間還可以通婚。
應該說,印度種姓制度出現的源頭,是「達薩人」的出現,也就是被雅利安人俘虜的土著。
雅利安人身形高大,白皮膚,高鼻樑,很帥氣。
而當地的土著幾乎個個都是扁鼻子,黑皮膚,和雅利安人比起來,可以說是醜陋。
《印度歷史》中說:當時雅利安人的氏族血緣關系尚未完全解體,為了保持自己純正的血統,又要將這些俘虜來的達薩人納入他們的社會中,於是出台了一項「瓦爾那」制度,也就是根本「色」和「質」將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區分開來。
《梨俱吠陀》中將雅利安人稱為「雅利安瓦爾那」,將非雅利安人稱為「達薩瓦爾那」。
隨著社會的演變,雅利安人內部也出現了階級分化,相應的社會勞動分工也已形成,於是瓦爾那制度有了新的劃分,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印度的發現》中也說:「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從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嚴格界限中開始的。」
為什麼要這么分呢?
當然是有依然的,而且還是神的旨意。
祭祀神典《普魯沙贊歌》是這么說的:「梵天大神從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羅門,從雙臂生出了剎帝利,從腿生出一吠舍,從腳生出了首陀羅。」
梵天大帝
很多學者都認為,這個故事婆羅門的僧侶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特權地位,後來加入這本書中的。
當然,除了梵天大神生出的四種等級之後,還有一種人,那就是野生的,也可以說是後娘生的,不是夢天大神的親兒子,屬於濺民。
第三、種姓階層的劃分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這話一點都不假。
夢天大神生出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同樣是他的兒子,待遇卻是天差地別。
1、大兒子婆羅門:
他們的社會地位最高,是神權掌握者,思想高超,地位超然,主持宗教祭祀活動,同時又壟斷文化化和教育,不用納稅,不可殺。
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
他們不負責具體的國事,但卻是一主九鼎,有著最高的話語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絕對領袖,就連國王也要聽命於他們。
2、二兒子剎帝利
剎帝利說白了就是皇族及掌權者,相傳是由早期吠陀時代的王族演變而來的,他們是國家的軍政領導,握有實權,負責片戰和國家管理,不用納稅,但依舊得聽命於婆羅門的決策。
其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3、三兒子吠舍
《印度歷史》中說:吠舍當然於當今社會的普通民眾,是總人口中數量最多的,原指氏族部落成員,大多數人是村社的農民和小生產者,從事農牧商和手工等職業,少數人是富裕的城市工商業奴隸主。
他們擁有財富,地位僅次於剎帝利。
他們在政治上無權,必須納稅,是國家財政的主要貢獻者,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的供養者。
4、四兒子首陀羅
這個最慘,都是一個媽生的,何必呢?
首陀羅是種姓制度中最後一個階層,他們屬於受奴役、壓迫和歧視的無權等級,大部分是由被俘虜過來的土著「達薩」組成,後來也加入了一部分雅利安人。
他們是社會中的主要勞動者,除了奴隸和僱工以外,也有獨立的小生產者,從事農業、牧業和手工業。
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供養婆羅門人和剎帝利的人,是他們支撐起了整個國家的GDP。
但他們卻是最窮最苦最被人看不起的人。
梅堯臣>說得好:
陶盡門前土,
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
鱗鱗居大廈。
更有趣的是,這些從梵天大神腳上出生的人,在宗教儀式上,只能為高級種姓的人洗腳,因為他們是由生主神的腳創造出來的。
但是有一點,首陀羅雖然地位低下,但他們也是由夢天大神生出來,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的親兄弟,所以除了一部分奴隸以外,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活動。
但是有點是最悲催的,大哥二哥三哥這種享受完了,下輩子還能托生為人,被稱為「再生族」,而老四首陀羅就不一定了,他們被稱為「一生族」,意思是下輩子不一定能托生為人。
5、濺民(不可接觸者)
這類人比首陀羅還不如,因為他都不是夢天大神生的,是後娘生的,被稱為不可接觸者,即達利特,意思是接觸了就會倒霉。
據說,到了現在,某些依舊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
他們為這個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
所以,電影《起跑線》中的男女主角才會想方設法的要把女兒送進高級學校,因為一旦擺脫了現有的階層,她將過上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後記:
有人說,印度的這種種姓劃分最開始是由分工來界定的。
這話也說得也一些道理,除了被俘虜的「達薩」,其它人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的起點是一樣的,為何別人能成為首領而自己不行,還不是自己的原因。
就像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大家都一窮二白,大家都不富裕,貧富差距不大,為何到現在會出現這么大的貧富差距,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大家都是人是吧?
當然了,這只是說的初期,在等級觀念還沒成形的時候,大家同處一條起跑線,每個人都有機會。
但一定這種等級成形了,或者說貧富差距已經形成了,再想改變,還是很難。
特別的印度的這種等級制度,發展到後面,也只能是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了。
要想改變身份,只能下輩子,而悲催的是,首陀羅下輩子還不一定能變成人。
對於印度的這種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你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
❽ 我是做外貿的,最近有個印度人,我和他做生意,請問要注意什麼呢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與印度人做生意,風險還是蠻高的,期待多交流~
❾ 印度人來中國大多數是去往哪個城市定居
在中國,廣東省的深圳市是印度人居住較多的城市之一。這里大約有5萬名印度人,他們多數是因為工作機會而選擇在深圳定居。深圳以其快速發展的經濟和現代化的產業而聞名,這吸引了眾多印度專業人士前來尋求職業發展。
印度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孟買、德班等城市,貧困人口的比例較高,第一產業占據了印度經濟的主要部分。然而,印度的班加羅爾作為其科技中心,是印度電子產業的重要基地。由於該行業的就業機會有限,許多印度人開始尋找新的職業機會,而深圳作為全球電子產業的重要城市之一,自然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當印度人抵達深圳時,他們常常被這里的現代化城市景觀和繁華所震撼。深圳的高樓大廈、便捷的交通、清潔的城市環境以及優質的飲用水,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優勢,加上深圳提供的優越就業機會和薪資待遇,讓他們深深喜愛這座城市,並在這里找到了滿意的生活和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選擇在深圳定居,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不願意返回印度。深圳的現代化水平在中國乃至全球都具有影響力,它不僅是中國人嚮往的城市,也成為了許多外籍人士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地。
對於這些印度人來說,深圳不僅提供了他們所渴望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讓他們願意長期留在這里。對於深圳當地人來說,這些印度人的融入也為城市增添了多元文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