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口密度大,體制落後的印度,為何能擁有亞洲的矽谷
印度是一個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國家,國土面積少,但人口數量卻達13.53億,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雖然印度在我們的一貫印象中,是個環境臟亂差,犯罪率高的國家,總體社會經濟水平也比較低,但其南部城市班加羅爾卻被譽為「亞洲的矽谷」,是印度最大的高科技中心。
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世界知名企業過來設立辦事處,融匯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條件,才形成了「亞洲的矽谷」。
『貳』 為什麼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因為矽谷中高管人數中印度人數相對於中國人多。矽谷是印度的,而印度是中國的。網上有一類文章,標題很吸引人,比如,「印度CEO霸佔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文章往往焦慮地說道:在谷歌、微軟、Adobe等等這樣頂級科技公司,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
印度政府傾其所有培養這些精英,但印度理工2/3的畢業生卻選擇到美國留學,闖盪矽谷。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通過努力,從底層一步步奮斗,成為矽谷高管。但他們幾乎很少再返回印度,以至於印度的人力資源部部長大聲疾呼:
其實在矽谷,中國人也有很多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比如,臉書的技術副總裁魏曉亮,Google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Microsoft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等。
甚至像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NVIDIA)創始人黃仁勛,以及YouTube聯合創始人陳士駿都是華人。
總結;但和印度精英遠赴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中國人在矽谷闖盪一番後又回到中國。其實,矽谷不應該成為評價標准。與其盯著中國、印度精英在美國矽谷幹得好不好,不如看看我們身邊每時每刻、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最聰明的印度人去了美國,而有眼光的中國人卻悄悄進入了印度。時代站在那邊,顯而易見。
『叄』 為什麼亞洲的矽谷在印度,而不在中國
因為印度擁有一所世界級的IT技術高校:印度理工學院,此校校風極嚴,學風優良,是印度許多學子朝思暮想進入的讀書聖地。畢業後的學生許多都去了美國矽谷。印度的IT技術在亞洲處於領先狀態。
『肆』 為什麼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1.印第安人確實在矽谷崛起。
但其背後是印度的人才外流。
例如,Google的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出生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微軟的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adobe的首席執行官shantanu narayen和Meguiar的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都是印度人。
甚至美國媒體都說,有10位印度CEO正在統治世界。
幾年前,有一個數據:在美國排名前500位的公司中,有75位外國首席執行官,其中第一位是印度人(10),超過英國人(9)。香港和台灣只有一位華裔,而大陸沒有一位。
印度的10位CEO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在國外學習後在美國出生和成長的印第安人。
其次,他們大多數是在同一所大學接受教育的。對他們進行培訓的大學稱為印度技術學院,被稱為世界上最困難的大學,錄取率僅為3%。
2018年,印度理工學院的申請人數達到了45萬,但只有13000(2.8%)被錄取。毫不誇張地說:
來自印度各地的學生前往印度理工學院,他們都是印度各地的精英。
同時,即使是留在矽谷的中國科技精英也有新選擇:
在矽谷為中國公司工作。
蒂克托克(Tiktok)在矽谷開設了一家辦事處,並開始從Facebook之類的巨頭那裡偷人,提供的薪酬最多可提高20%。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已有超過24名Facebook員工被中國公司挖走。
國外一個著名的問答機構中的一個問題是:「在美國的印度移民是否比中國移民更成功?」引發了很多討論。
其中一位網民對此表示贊同。
「最聰明的印度人移民到西方,但是移民到西方的中國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中國人。」
因為,中國現在確實可以為中國科技精英提供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