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人怎麼看待1962中印戰爭
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訝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於受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這場戰爭基本上是雙方的步兵部隊參與,在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雙方的步兵裝備。中國軍隊步兵武器是新換裝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56式班用機槍),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戰英國軍隊制式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沖鋒槍,印軍使用的輕機槍是布倫MKII、III輕機槍。其他的不談,印軍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軍輕武器比印軍的要先進2代,比英美援助印軍的先進1代。戰場上,中國軍隊戰士對大量繳獲的還沒開箱的英美自動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顧。雙方士兵的戰斗素質也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除了廓爾喀這支雇傭兵部隊,印度人從來就不是英勇的戰士。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② 都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為何印度對62年戰爭依舊耿耿於懷呢
因為那場戰爭徹底地挫敗了印度人的士氣,在結束了兩百多年英國的殖民統治後,印度也開始有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以至於開國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個超級大國的目標。所以當時印度蒸蒸日上,發展穩定,而且國土廣大,人口眾多,還領導了不結盟運動,在南亞的對外戰爭中氣勢雄厚,打敗了葡萄牙,法國等。
在世界現代史上,發生了幾百場戰爭,所以對於1962年的這場小規模的戰爭,世界史都懶得關注。畢竟只打了一個多月,而且軍隊數量都不大,快速開打,快速結束。所以在國際上都將這場戰爭看作一場小規模的邊界戰爭,不足為道也,對世界局勢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對我國來說,在歷次戰爭中規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場小戰。距離現在都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時間也是很久遠了,更加應該沖淡戰爭帶來的影響。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卻並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對這場戰爭耿耿於懷,而且提到這場戰爭,都是滿臉的可惜和沮喪。甚至很多人還在為這場小規模戰爭,印度的慘敗而難以接受……
③ 印度為什麼敢說1962戰勝中國
印度為什麼敢說1962戰勝中國?實際上中國贏的很明顯
1954年,印度修改了官方地圖,非法佔領中國12.5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到底有多大呢,大概有一個福建省吧。
1959年 印度大佬尼赫魯正式給中國總理周恩來寫信,硬說這12.5萬公里的地盤是印度的。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製造了「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
咱們偉大的毛主席爺爺是可忍孰不可忍。終於在1962年10月20日對印發起了反擊戰。戰爭只持續一個月。印方完敗。
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大敗,潰不成軍,這場戰役對印度人民的內心也造成了重創。對此,一部分的印度人似乎找到了絕佳的解決方式:說謊。
據《印度時報》8月10日報道,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轄的多所學校的梵文教材中赫然寫道:"眾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戰爭,其結果是印度戰勝中國"。
這令當地8年級的中學生及家長感到困惑,因為印度多數教材中寫道,"1962年同中國的戰爭,盡管印度士兵戰斗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但中國取得了勝利"。
中央邦由印度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管理。報道稱,該書面向八年級學生,為"Sukritika"系列教科書中的第三冊,由印度北部城市勒克瑙(Lucknow)的克里特·博卡山公司出版。
中央邦家長聯合會秘書潘狄亞曾表示:"實際上我們已為此斗爭多年,但很不幸我們關於更正教材的請求被當作耳邊風。到底政府能給到私人出版社多少史實證據?難道這一荒唐的錯誤還不足以讓國家統一教材審訂嗎?"
總之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家和韓國有的一比(他倆在歷史問題上有的一拼)望採納
④ 印度為什麼總是無法忘掉1962年的中印戰爭
阿三自尊心比較強,被英國殖民以後更覺得自己是先進的發達國家,突然被覺得不如自己的窮國家打敗接受不了,(參考他們種姓制度,比自己差的絕對不能挑戰自己權威)還有就是國內輿論同樣覺得自己在近代史為數不多的對外主動勝仗,所以談及的比較多,而且夾雜著民族自豪感,讓國人覺得好像印度人特別在意這場戰爭。
⑤ 為什麼印度對1962年念念不忘
阿三哥對中印戰爭念念不忘,卻對被英國殖民尺嘩的歷史置之腦後。我分析一下,大飢賀概是患上了殖民地綜合症。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之一,那麼西方的網路影響應該很大,比如臉譜、google污衊中國的言論,很容易挑撥爛困派中印關系。
⑥ 印度人怎麼總結當年戰敗的原因他們苦思冥想,總結出了三點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於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來說,善於總結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獲得成功的最基礎性條件。對於戰爭更是如此,我國是在不斷的跟敵人周旋,不斷的較量中,找到克敵制勝的方法,才能不斷的取得勝利。而這個放在國際上也是如此,那麼印度是怎麼總結當年戰敗的原因的呢?他們苦思冥想,總結出了三點。
印度雖然古代一直沒能獲得統一,自古就不是一個完整國家,而且90%的時間處於亡國狀態,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盲目自信和妄自尊大。尤其是在英國殖民地時期,印度跟隨英國幾乎是打遍世界,因此信心更是爆棚了,所以一直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在蒙巴頓方案後,印度獨立,成為南亞最大國,更是奠定了其信心的基礎。
當時的印度喊出了要迅速成為世界大國的口號,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但是在1962年的戰爭,給了印度當頭一棒,至今都是對其打擊最大,始終認為顏面盡失。所以從當時到現在,印度全國都在研行備知究戰敗的原因,可謂是苦思冥想,大概總結出了三條原因。
第一,武器太差。
印度總結,當年戰爭,印度士兵雖然多,但是使用的武器,大部分還是二戰,甚至一戰時期的武器。最典型當時印度軍隊還裝備了李·恩菲爾德老式步槍,這些落後武器是造成失敗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還總結道,當時中國已經是換裝「五六」系列步兵自動武器了,所以武器方面相差太遠,所以必然會失敗。
第二,海拔太高。
印度總結的第二點原因是,當時士兵沒有做好在高原作戰的准備,因為印度士兵普遍都是從平原來的。而且當時戰場都是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滾吵高原進行,因此,海拔太高,印度士兵沒辦法做好充足的准備,然後就倉皇迎戰,所以失敗告終。
第三,空軍沒參戰。
還有一點很重要,當時印度認為自己世界第三強國,有美蘇的支持,有強大的空軍,但是空軍當時沒有參戰。所以印度人認為只要當時印度空軍參戰,狂轟濫炸,那麼印度肯定能贏。但是當時印度空軍據說不允許參戰,而且主要給陸軍士兵投送物資補給,所以才失敗的。
從這三點可以看到,印度人總結的當年失敗原因,反正都是不怪自己,只怪武器,怪海拔太高,怪空軍。對於這三個原因,其實那也是站不住腳。首先,印度當時獲得美蘇的支持,在武器上大量購買美蘇武器,怎麼可能還是一戰的呢?
其次,海拔太高,沒准備好,那麼誰又准備好了呢?打仗不行就不行,還怪天氣和地理,真是有意思。最後,空軍參戰,當時我國的空軍更強,不也沒參戰么?如果印度空軍參戰,按照強弱照樣不是我國對手。從這些原因來看,印度人都是在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沒用,所以啊,還是沒有總結到位。
但是這些原因印度人卻當真了,武器不是不行么,於是花費巨資購買美蘇武器,從坦克,戰機,到航母都買。不是海拔檔消高沒准備好么?於是直接組建山地師,專門在高海拔作戰。不是空軍不參戰么,現在印度不斷加強空軍力量,並且不斷演練作戰方法。看樣子是自己信了這三條啊,自己把自己給騙了。
⑦ 德國人眼中的中印戰爭是什麼樣的
起因:中印邊界爭議主要集中在拉達克北部的阿克賽欽邊遠地區。
最初的印度邊界是在邊遠的昆侖山脈。這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由於害怕俄羅斯在東部的擴張和可能出現的俄羅斯xz聯盟,當時的英國在xj和xz之間的阿克賽欽建立了一個據點。這樣行動的考量是基於中國政服當時虛弱。俄羅斯的威脅消失後,那裡僅僅是地圖上的邊界。事實上,英屬印度和xz並沒有試圖有效控制這個沒有戰略意義的荒涼地區。
印度人看1962年中印戰爭:中印邊界西段地圖
這個問題一直遺留下來。1956年,為了方便軍隊調動,中國修建一條連接xj和xz的公路。這個地區特殊的地理形勢決定了公路只能從阿克賽欽經過。這條連接線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有明顯的戰略意義的。
分析:
1.特別是當時戰略環境十分險惡,居然也敢打。當時國內自然災害剛結束,台灣在東南沿海叫囂要反攻大陸。國際上,中蘇開始交惡,蘇聯、美國兩個超級大國都站在印度一邊,英國自不別說是在印度一邊;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領導人,第三世界國家都站在印度那邊。中國是經濟、政治上都成問題。軍事上,本來原不準備列印,只是印度太氣人。所以,毛澤東說,印度搞我們那麼多年了,我們也該搞他一下。我理解只不過是要教訓一下而已。那時,毛澤東等人從來就未在乎過什麼「中國威脅論」。
2.時機選擇得當。隆冬將至,搶在大雪封山,後勤和軍隊便於交通之時。最重要的是在美蘇兩國熱衷於古巴導彈危機之間。古巴導彈危機一結束,便見好就收,充分適應現代局部戰爭有限性的特點。
3.打得好。法國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國家高聲贊嘆:「內行人的戰爭!」、「瀟灑至極的戰爭!」。俘虜印軍准將以下7000多人,而我無一人被俘;幾乎吃掉了印軍的主力,卻主動撤軍。毛澤東、劉伯承等人用兵如神。
4.收得好。迅速回撤,還將繳獲兵器維修一新送回,戰俘及時送回,令達維爾等人既汗顏又口服心服。收兵之時,美國的航母已開至孟加灣企圖干預;蘇聯准備給印度新印武器;英國的新裝備已經運抵印度。後人常嘆曰:「不該打後又撤回麥線以北!」其實是不了解當時的險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