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印度能買到福耀玻璃嗎
不能的,印度沒建廠,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於1987年成立,創始人曹德旺,總部位於福建省福州福清市。
該公司在全球經營、銷售和生產汽車安全玻璃和工業技術玻璃,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曾連續兩屆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20年9月10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482。
1987年,福建省耀華玻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1993年,福建省耀華玻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4年12月,福耀(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注冊資金4368萬港幣。
1994年7月,福建省萬達汽車玻璃工業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金25050萬元人民幣,位於福清市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耀工業村,佔地面積170畝。
1994年3月,福耀集團(福建)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原名福建耀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為3400萬美元,位於福清市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耀工業村。
1995年,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建集團。
1996年10月,福建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在福州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4000萬美元,位於福清市西北部,依靠於福廈路及高速公路之間,佔地面積約800畝。
1999年,福耀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被推舉中國汽車安全玻璃協調委員會主任單位,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先生當選為首屆主任。
2000年9月,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在長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26000萬元人民幣,位於吉林省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面積298畝。
2001年4月,福耀玻璃(重慶)配件有限公司在重慶市注冊成立,注冊資金為8000萬元人民幣,佔地面積150畝。
2002年4月,福耀集團(上海)汽車玻璃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嘉定汽車工業園區內注冊成立,注冊資金為3000萬美元,佔地面積280畝。
2003年4月,福耀集團北京福通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通州區注冊成立,注冊資金為990萬美元,佔地面積338畝。
2003年8月福耀集團雙遼有限公司在吉林省雙遼市注冊成立,注冊資金為1000萬美元,佔地面積1300畝,主營業務為平板玻璃的生產與銷售。
⑵ 我國最早的玻璃來自於哪裡
明代中外金丹術交流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鄭和七次下西洋,與所到30多國建立外交貿易關系,促進了經濟、文化、科技的交流。據《事物原會》卷二十八引《正字通》載:「三保太監出西洋攜燒玻璨人來中國,故中國玻璨頓賤。燒者有氣眼而輕。」這是阿拉伯玻璃技術又一次在中國的傳播。
清代谷應泰《博物要覽》(函海本)卷九也記載了鈉玻璃的來源:「玻璃出南番,有酒色、紫色、白色,瑩徹與水晶相似,碾開有雨點花者為真,金丹家亦用之。用葯料燒成者,有氣眼而輕。」阿拉伯、印度玻璃都從海上運入,因稱南番。
⑶ 國外有沒有生產玻璃纖維的
肯定有了
第一、美國歐文思·科寧公司(OwensCorning)
蜚聲全球的美國OC公司,自1938年創建以來,一直是全球玻璃纖維製造的先驅,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製造廠商。
該公司現擁有34億美元的資產,1.7萬名具備高技術及高管理素質的員工,下屬近百家工廠,其中玻璃纖維工廠20多家,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
目前,該公司玻璃纖維年產能達65萬噸,年銷售額達10億美元,為全球第一。
第二、法國聖戈班·維托特克斯公司(Saint-Gon·Vetrotex)
該公司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二大玻璃纖維製造廠商,目前其玻璃纖維年產能達59萬噸。近幾年來,該公司在全球各地收購、兼並及新建了許多玻纖工廠,如在泰國收購了AGI公司,在捷克收購了Vertex90%股份,在韓國新建了一條年產2.5萬噸的無鹼池窯生產線,在印度新建了印度維托特克斯公司,在墨西哥新建了一家年產2.4萬噸G-75電子紗工廠,在德國兼並了Regenburg玻璃纖維公司。另外,在中國大陸投資2400萬美元,新建了年產5000噸的北京賽姆菲爾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耐鹼玻璃纖維生產線,又投資2360萬美元,收購了杭州玻璃集團新興玻璃纖維廠80%的股份,同時增資4000萬美元,新建一條年產2.5萬噸的無鹼池窯生產線。
法國聖戈班集團為使工業織物新產品開發工作踏上一個新台階,專門建立了玻璃纖維工業織物公司,下設五個子公司,其中3家總部設在北美,它們是Bayex、Baymill及PermaGlass公司,其他兩家分別設在西班牙、捷克。該工業織物公司下屬有18家生產工廠,分別建在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及亞洲等地,並在上海建立了產品銷售中心。
該工業織物公司的產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建築用產品,如外牆網布、屋面防水材料、窗紗、室內用牆布、石膏板用結合帶及牆板增強材料;一類是工程類產品,如玻璃鋼增強織物、土工布、基礎設施(大壩及橋梁等)用玻纖織物;一類是工業用織物,如增強砂輪用網格布、塗層織物及電氣層壓板、覆銅板用織物等。
目前,聖戈班集團及維托特克斯公司總的年銷售額已突破14億歐元,超過美國的OC公司。因此,若從銷售額而言,法國聖戈班集團已超過美國OC公司,居全球第一,而從玻璃纖維年產能來說,仍屬全球第二。
第三、中國玻纖巨石集團該公司是中國大陸大型玻璃纖維企業集團,擁有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該公司現生產的玻璃纖維品種和規格高達20多個大類,近500種規格,是中國大陸增強型玻璃纖維品種、規格最齊全的廠商。該公司年產10萬噸無鹼池窯創造了全球單座池窯年產能最高紀錄。值得指出的是,該條池窯生產線採用了當前國際最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裝備,如採用超大容量、純氧燃燒單元窯,大大提高了窯爐的熱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採用高精度漏板控制技術,降低漏板溫差,提高單根原絲直徑均勻率;採用漏板高流量三分拉工藝技術,大大地提高了單機產量;採用原絲直接短切工藝,簡化了生產工序,不僅節約了能源,還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
目前,該公司產品除銷往國內30個省市外,還遠銷北美、歐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玻璃纖維年產能已達50萬噸,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最近,該公司又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到2012年前,浙江桐鄉完成年產60萬噸規模的基地建設,中部的江西九江完成年產15萬噸規模的無鹼玻纖基地建設,西部的四川成都完成年產60萬噸規模的玻纖新材料基地建設。
屆時,該公司總生產規模,將達到年產能150萬噸水平,產值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總產能躋身全球第一位。
第四、美國PPG工業公司(PPGInstriesInc)
這個迄今仍然自認為全球第三的玻璃纖維廠商,已被中國玻纖巨石集團悄悄超越,降為全球第四,目前其玻璃纖維年產能為40萬噸。
近幾年來,該公司在全球各地收購、兼並及合資或新建玻璃纖維工廠,以進一步擴大玻璃纖維產能,如該公司收購了荷蘭西倫卡公司,在委內瑞拉買下了一家玻纖公司的50%股份,在英國兼並了TGF公司,使Wingan工廠恢復生產,並對其設在荷蘭的Hoogezand工廠擴建,使其在歐洲的玻璃纖維總產能增長35%.與此同時,該公司還投資5000萬美元,在北美新建Chester池窯,年產能為2.5萬噸。
另外,該公司還與我國台灣地區的台塑集團南亞塑料有限公司,各持50%股份合資建立了必成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PFG)。2005年,該公司在台灣本島的電子布年產能達到2.59億米,2006年提高到2.76億米,年增長率達到6.48%,2007年該公司在台灣本島已擁有噴氣織機1892台,預計年產能可達3.78億米,比2006年增長36.95%.該公司與台灣南亞公司進一步合作,在中國大陸崑山,建立了必成(崑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已有兩座年產3萬噸的電子紗池窯相繼投產。目前該公司擁有噴氣織機506台,電子布年產能突破1億米水平。
第五、山東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大陸大型玻璃纖維企業集團之一,擁有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現生產無鹼玻璃纖維氈、無捻粗紗、方格布、復合氈、短切原絲、耐鹼纖維及電子級玻璃纖維等共七大類、計1350多個規格,產品除內銷國內29個省、市外,還遠銷北美、歐洲、澳洲及日本、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北美設立了北美貿易公司,在日本、中東及澳洲均設立了駐外貿易機構,並積極拓展國際貿易。
目前,該公司玻璃纖維年產能已達到33萬噸,名列全球第五。
⑷ 印度石英砂出口量多少噸
根據最新可靠的數據,印度是全球主要的石英砂生產國之一,也是石英砂的重要出口國。然而,具體的出口量可能因不同的年份和統計數據而有所不同。根據印度政府和相關行業報告,近年來印度的石英砂出口量大約在每年100萬噸左右。這些出口主要是用於工業用途,比如玻璃製造、陶瓷工業、建築材料等。需要注意的是,石英砂出口量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國內產量、需求變化、市場波動等。因此,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的出口量可能隨時間和市場狀況而有所變化。如有需要,建議查閱相關的貿易數據或印度政府或行業機構的發布的具體統計數據。
⑸ 印度石英礦分布
分布在安得拉邦,坦米爾納德邦,哈里亞納邦等。
1、安得拉邦(AndhraPradesh):安得拉邦是印度最大的石英礦產區之一,生產出來的石英礦主要用於玻璃製造、化學工業以及建築材料等領域。
2、坦米爾納德邦(TamilNa):坦米爾納德邦也是印度重要的石英礦產區之一。該州生產的石英礦主要用於顆粒材料、玻璃、陶瓷以及水處理等領域。
3、哈里鉛物亞納邦(Haryana):哈里亞納邦雖然不是印度主要的石英礦槐念液產區之一,但其東部地區還是有一些小型的石英礦床。這些礦床主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石英砂,用於建築、混凝土和路基材料等領域。石英是一種重要的硅酸鹽礦物,由二氧化硅(SiO2)組成,石英是高譽地殼中最常見的礦物之一,廣泛分布於地球的岩層和沉積物中。
⑹ 玻璃什麼時候傳入我國
玻璃是在清代傳入我國的。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玻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雍正十年:那條瑞典船的故事》,從一個側面,解答了這個有趣的歷史問題。
雍正年間,廣州的對外貿易日漸繁榮。每年夏秋之際,計有進二十條西洋貿易大船到港,分別來自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瑞典。這些大船前來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雖然船上帶來的基本上都是白銀,一般是三至五噸重的西班牙銀幣,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產,比如呢絨,鍾表等,其中有一樣比較特別的物產,就是玻璃。
當年承接外洋船廣州貿易的洋貨行行商,基本上都是來自福建的熟手商人,家資巨富,在廣州城外西南角所建造的洋貨行,規模十分巨大。行外有店鋪,行內有巨大的倉庫,貨場,還有靠江邊的專用碼頭。洋貨行旁邊,還建造了專門的庭院,既有對外的獨立門戶,有可以直接通往洋貨行。庭院內至少是一棟兩層建築,格局和當時的民居大不相同,乃是專供外洋船租用,作為外洋之人在廣州貿易時候的居停購物之所。
既然是夷館,所以建築格局相當洋化。洋貨行依江而建,所以靠江邊,通常還建造有一個很大的陽台。兩層樓房,也是當年廣州城內外絕無僅有的新穎形式。洋貨行的行商最早進口玻璃,大概就是為了建造夷館所用;二樓窗戶裝上玻璃,十分氣派洋氣。這種夷館建造得相當完美,也很值得;當年外洋船租用這樣的一個庭院,一個貿易季節,要花近一千兩白銀。
玻璃用起來之後,自然是有人眼饞。但是行商們一來都是沒有功名的白丁,二來都是來自福建的土佬,雍正朝初年,官府和廣州的士紳,基本上是看不起他們的。用現代的話說,那些和洋人打交道的福建人,包括行商、通譯和買辦,都是主流社會之外的人。因此玻璃一物,雖然在雍正初年即有進口,但是使用十分局限。
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雍正皇帝起復遭到罷免的原廣西巡撫,滿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粵海關監督一職。祖秉圭之前,粵海關監督一職,一直由廣東巡撫兼任;從祖秉圭起,單獨任職,名義上是戶部所派遣的官員,其實是直接秉承內務府的指令;祖秉圭官居二品,兼監察御史銜,而且有密折直奏之權,無論是權勢地位,均不亞於廣東巡撫。
祖秉圭和前任粵海關監督,廣東巡撫楊文乾的作風大不相同。一是專心為內務府搜羅奇珍異寶,二是因為要辦好差使,加上貪心大熾,所以和這些富裕的福建佬,打得十分火熱;特別是和當時最大的洋貨行,廣順行的行商陳壽觀,關系好到了稱兄道弟的程度。這樣一來,行商那裡有什麼好東西,祖秉圭自然都十分熟悉。一來二去,這玻璃就成了祖秉圭進貢的好東西了。
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宮中「大玻璃片一塊,長五尺、寬三尺四寸,隨白羊絨套木板箱」。這等大塊玻璃,萬里迢迢來自歐洲,再由陸路小心運到京城,倒也實在是不可多得之物;皇上龍心大悅,不在話下。雍正年間皇宮之中開始使用這種進口的洋玻璃,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一直用紙糊窗戶的歷史。如此說來,這祖秉圭算是相當有功勞的。
但是萬里迢迢,專人護送大塊平板玻璃到北京,畢竟是勞師動眾的大事情;只有皇上才享用得起。祖秉圭在北京,皇親國戚當中的三大爺四大媽向來對之十分照顧,現在有了海關監督這樣的美差,自然十分想著報效些特別的好玩意。這樣一來,進口的平板玻璃,終於搖身一變,成了北京城富貴之家的玩物,稱為玻璃圍屏。
所謂玻璃圍屏,就是僱用精細的廣東木匠,用上等硬木,如紫檀花梨等,製作一個木頭架子,精雕細琢。然後把進口的玻璃片鑲嵌起來,這就成了一幅圍屏。然後再請高明的畫匠,在玻璃上面畫上山水人物,栩栩如生。這樣的一幅圍屏送到北京,那些王公貴族無不喜愛。這圍屏製作最早是否出自祖秉圭的主意,倒也不得而知,但是祖秉圭數次進貢玻璃圍屏,另外大量製作,分送北京的三大爺四大媽,的確是有稽可查的事情。如雍正九年四月,給皇上送去玻璃圍屏二架,計二十四扇;皇上想來很是喜歡,特意下旨,交內務府總管海望收藏。一時之間,玻璃圍屏成了王公貴族家中最顯赫的擺設。
這種把進口的西洋玻璃,改成珍玩的辦法,倒也十分別出心裁。日後廣州出了不少著名的木匠,甚至有進宮中造辦處,成為一代名匠之人。有清一代,廣州的玻璃畫居然蔚為大觀,特別是仿照西洋筆法,在玻璃上描畫人物肖像,更是成就不斐。如乾隆年間廣州的著名行商,三品頂戴的潘振成,他在乾隆中葉送給瑞典東印度公司大班的玻璃肖像畫,至今掛在瑞典哥德堡的歷史博物館里,畫工十分精良,人物栩栩如生。木器製作和玻璃畫的成就,和玻璃圍屏的大量製作,應該也有相當關系。
卻說祖秉圭,因為將玻璃圍屏大量送往北京的三大爺四大媽,自己倒是落下了巨大的虧空。雍正十年秋天,祖秉圭被革職鎖拿,追查出來的貪賄總數有十五萬兩之巨,但是抄家追索,祖秉圭卻只能歸還二萬二千兩銀子。許多銀子,都變成了玻璃和玻璃圍屏,送到了北京。這自是後話。
檔案記載,其實康熙三十四年內務府曾經設立過玻璃作坊,由傳教士指導技術,仿西洋之法製造玻璃。但是這個大內作坊技術很不過關,做出來的玻璃一塌糊塗,想來這玻璃作坊也就很快流產了。宮中真正使用玻璃,並且在北京富貴人家流行用玻璃製作的精緻圍屏,當是粵海關監督祖秉圭一手推動,使用的乃是廣州進口的西洋玻璃。時在雍正七年至十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