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什麼地方開除

印度什麼地方開除

發布時間:2024-10-06 19:16:46

㈠ 印度的政黨有哪些

主要政黨有國大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

1、印度人民黨

印人黨全稱印度人民黨(BharatiyaJanata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2004年敗給國大黨,2014重新奪回政權,並於2015年黨員已經破億,成為世界第一大黨。

印度人民黨的根源可溯及印度人民同盟〔BJS〕,一個1951年由慕克吉創立,當時是印度教准軍事團體「國民志願部隊」〔RSS〕的政治派別,鼓吹要依據印度教文化重建印度,並且呼籲組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

1977年,在瓦傑帕伊領導下,結合其他3個政黨組成人民黨,並掌握政權。但因黨派之爭與內部不和,政府於1979年7月垮台。在1980年重建並正式成立。

他們主要遵循印度教價值觀與整體人文主義,以印度教作為思想武器。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是遵循這一指導。在經濟方面實行較現實的政策,如經濟自由化政策和實行實用主義。教育上貫徹宗教主義。

2、印度國民大會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國大黨或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為印度現存歷史最長的政治組織,也是印度主要政黨之一。

1918年發生分裂為英迪拉派與社會主義派,英迪拉派脫離該黨,建立印度全國自由聯盟,1981年10月,印度選舉委員會承認國大黨(甘地派)為真正的國大黨。目前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

19世紀中葉,印度逐漸出現近代工業。英國當局對其採取扼殺策,實行殘酷的壓迫與掠奪,導致印度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民族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漲。為防止革命爆發,英國鎮壓工農運動,竭力說服印度上層社會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立一個改良主義的政黨。

經過積極活動,成立改良主義政黨一事進展十分順利。1885年12月2日,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成立大會在孟買舉行,國大黨正式成立。

(1)印度什麼地方開除擴展閱讀

在印度大選期間,一組極簡主義的-通常是手工繪制的-標志和候選人的名字一起出現在電子投票機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選舉。這些符號幫助數十個參政黨彼此區別開來,同時也使選民更容易在一個人口約四分之一是文盲的國家做出選擇。

盡管政黨符號代表價值觀或意識形態是很常見的,但印度的制度在一個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政黨必須從選舉官員控制的預先存在的名單中選擇,而不是自己設計徽標。

2019年3月11日,在印度新德里,一位穿著印地安國民大會(Inc)黨標志的服裝出席者

印度選舉委員會(ECI)目前擁有數千個符號庫。這些圖片代表了印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堆輪胎和一部留聲機,到一輛自動人力車,甚至一名板球運動員。

締約方必須按偏好順序選擇三個符號,然後由ECI分配一個符號。一旦一個圖像被「預留」,它就不能被其他任何一方使用,讓新進入者從「可選擇」符號列表中挑選。

㈡ 印度政壇家族爭權,印度一共有幾個政黨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印度的政黨有: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印度國大黨。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曾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


2、印度人民黨
: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再次贏得人民院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該黨成員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現任主席阿米特·沙阿。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現任總書記西塔拉姆·亞丘里。

4、印度共產黨: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蘇拉瓦拉姆·雷迪。

5、泰盧固之鄉黨:安得拉邦地方政黨。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國際政治篇。

㈢ 能系統地告訴我一些有關印度知識嗎關於歷史背景 政治什麼的

歷史

印度地圖
「印度」一名來自印度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印度河,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指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漢張騫通西域的時候,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來稱為天竺、賢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後在其著作中始稱印度,這一稱謂沿用至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了燦爛輝煌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但在自然災害和外族入侵的雙重打擊下,哈拉帕文明逐步消亡。約公元前14世紀,來自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征服了當地土著,於公元前一千紀初期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隸制國家,從而形成高度發達的文明。婆羅門教形成於這一時期,以神的名義制定的種姓制度一直影響到今天。
公元前6世紀之後,印度內戰頻繁,並出現了反對婆羅門教統治地位的沙門思潮,佛教、耆那教隨之興起。內部的紛爭也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臘人相繼攻入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統一了北印度,偉大的阿育王皈依佛教並大力推廣佛教。孔雀王朝於公元前185年滅亡,印度進入列國時代。直到公元4世紀,古代印度的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興起,帶來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在笈多時期,從古老的婆羅門教演化出來的印度教興起並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古代印度文化達到了顛峰。
從公元8世紀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不斷侵入南亞次大陸,同時也將伊斯蘭教傳入此地,使印度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伊斯蘭教與印度教成為古代印度的兩大宗教,佛教與耆那教日漸式微。1526年,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突厥貴族建立了莫卧兒帝國。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英國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亞次大陸,使這里成為大英帝國最重要的原料供應地。19世紀末期開始,印度人民開展了不屈不撓的獨立運動,其中以甘地為首的不合作運動為民族主義事業贏得群眾支持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印度終於獨立。之後經過兩次印-巴戰爭,南亞次大陸形成了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國家。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一直存在爭端,但是自2002年開始的雙邊會談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減弱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在目前印度的經濟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臨了多項挑戰,例如嚴重的人口過剩、環境惡化、大量的貧窮人口以及印度國內的種族以及宗教沖突。印度的經濟在過去十年已經大幅度地擴大規模。
編輯本段
政治體制

體制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
印度加爾各答麥丹廣場
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接任總統,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所謂的聯邦制國家,是
印度國鳥 孔雀
主權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
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聯邦院共244席,議員由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立法院議員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
政府
聯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當選總統;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首相兼國務卿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執政黨印度國大黨主席為索尼婭·甘地。
司法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①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國大黨(英)是印度最大的資產階級政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該黨現為最大執政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②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印度人民黨是印度第二大資產階級政黨。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具有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教派主義色彩。現任黨主席為奈杜(Nai)。
③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組成。近年來發展較快,黨員增至70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哈·辛·蘇吉特(H.S.Surjeet)。
④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於1920年。有黨員54萬。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A·B·巴爾丹(A·B·Bardan)。
⑤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書:1, 《窺視印度》 妹尾河童(日) 著
2, 《幽暗的國度》 奈保爾 著

㈣ 印度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印度的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體: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
印度的立法權歸議會所有。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稱為聯邦院,下院稱為人民院。
聯邦院議員不超過250人,其中,議長由共和國副總統擔任,有12人由總統指定,其他由各邦議會選舉產生。聯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選1\3的議員。
人民院有議員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選民直接選舉,13人由中央直轄區選出,有2人由總統指定。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議員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機構由總統、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總統由上下兩院和各邦議會的選舉團選出。總統名義上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但沒有實權。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掌握實權。總理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總統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印度國大黨。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曾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
(2)印度人民黨 (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再次贏得人民院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該黨成員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
(5)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

㈤ 印度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

印度是多黨制。

印度政黨指的是印度的黨派,印度是亞洲最早出現政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存在政黨較多的國家之一。政黨體制為多黨制。而且是政黨林立、變數太多的多黨制。

單就總理瓦傑帕伊領導的執政聯盟來說,就由24個黨組成。24個政黨加入的執政聯盟,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龐雜的執政聯盟了。

印度1991年第十次大選後,有 7個全國性政黨,即:國大黨(I.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泰米納杜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黨(1920年成立)、阿薩姆邦的阿薩姆人民聯盟等。

(5)印度什麼地方開除擴展閱讀

印度政黨是在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中形成的。19世紀中葉,印度資本主義開始產生和緩慢發展,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矛盾日益尖銳,一些地區性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組織開始形成。

1851年首先在浦那建立了德干協會,在孟加拉建立了英印協會;1852年在孟買建立孟買協會,在馬德拉斯建立本地人協會。這些地區性政治組織通過請願等活動。

傳播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想,為民族改良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資產階級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族改良運動逐步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地區性運動發展為全國性運動。

1885年印度國民大會黨成立,它是全印統一的民族主義政治組織,也是亞洲殖民地的第一個民族資產階級政黨。20世紀初,印度民族運動開始由資產階級民族改良運動轉變為民族革命運動。國大黨也由民族改良主義政黨變成民族革命政黨,由「民族議會」政黨變成有嚴密組織的群眾性政黨。

閱讀全文

與印度什麼地方開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英國留學怎麼融入 瀏覽:183
英國在華銀行怎麼樣 瀏覽:945
義大利冰淇淋怎麼說 瀏覽:634
義大利特別新聞網是什麼人辦的 瀏覽:141
印度數學家為什麼比中國多 瀏覽:52
義大利哪些方面全球第一 瀏覽:167
越南識字率怎麼樣 瀏覽:997
1880年英國鐵路里程是多少 瀏覽:544
到印尼開造紙廠怎麼樣 瀏覽:534
義大利隊長在什麼俱樂部 瀏覽:391
印度高種姓與低種姓是怎麼形成 瀏覽:353
義大利的足彩購買公司有哪些 瀏覽:100
老年人去英國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233
印度歌曲我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 瀏覽:908
印尼燕窩的叫美什麼堂 瀏覽:203
越南孕期吃燕窩飲品什麼品牌好 瀏覽:594
印度黑人現在是什麼樣子 瀏覽:852
都靈在義大利哪個城市 瀏覽:466
中國哪個省皮膚病高發 瀏覽:406
s5中國有哪些隊伍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