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法師現在住哪裡

印度法師現在住哪裡

發布時間:2022-03-15 20:12:03

㈠ 印偉法師現在哪個寺

釋延朝法師俗姓:吳群朝,1970年六月17日出生於河南嵩山腳下的一個功夫世家,延朝法師自幼與佛有緣,生性聰慧,1990年出家於河南嵩山少林寺,2009年受戒於(開封大相國寺),師從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少林寺曹洞宗第34代功夫傳人。釋延朝1990年入嵩山少林寺,拜於方丈釋永信大和尚門下修禪習武。「十年寒暑風霜意,晨鍾暮鼓佛徒心」,釋延朝在師父言傳身教,精心教誨下,悟性顯現,很快成了少林寺禪武兼備的優秀寺僧。釋延朝自從入少林寺後精心研讀少林葯學,其通過少林寺先輩留下的醫葯知識和多年的經驗自創跌打損傷葯膏以佛家慈悲為懷的濟世心醫人無數。釋延朝大師他主修禪宗,擅長做法,為眾生超度,並以佛法教化他人,經常與同門師兄弟延武大師共參共研佛法。為佛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禪宗以菩提達摩為中國始祖(達摩大師是印度禪宗第28代祖師,中國初祖),故又稱達摩宗;因其得佛心印為佛陀之正統法脈,又稱為佛心宗。達摩於北魏末活動於洛陽,倡二入四行之修禪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傳法弟子為二祖慧可,慧可之傳法弟子為三祖僧璨,其傳法弟子為四祖道信。道信傳法弟子為五祖弘忍,立東山法門,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傳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為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後為禪宗正宗。釋延朝大師現為少林寺菩提院監院,其每年在閑暇之時都會雲游各地遍傳少林禪法!

㈡ 印能法師是那個寺廟的

釋印能,俗名王洪,1976年2月生。系吉林省扶余縣人士, 18歲謹遵母命在揚州高旻寺禮拜上德下林老和尚剃度出家。2006年禮拜上本下煥老和尚為依止師父,賜法名「印能」。法師在佛教音樂界有較深的造詣,2006年擔任《神州和樂》[1] 僧人主唱,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印度、韓國、德國等演出,並於08年在國家大劇院匯報演出,深受好評

㈢ 凈空老法師現居住在何地,身體怎樣

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長居香港和英國,在講凈土大經科住第五回,也在培養傳統教育的人才。90多歲高齡了,我們應該更精進的按老法師的教誨去學佛念佛,別荒廢了時間。

更詳細的可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電郵打聽

㈣ 吉卜賽人現在住哪裡

吉卜賽人(jíbǔsàirén)

也叫茨岡人。以過游盪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

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紀前後開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

茨岡語屬印歐語系新印度語族。

吉卜賽人現以改說各所在地的語言,信奉當地流行的宗教。擅長歌舞。

引:

茨岡人

茨岡人,人種名。茨岡人一說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國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法國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他們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賽人則自稱為多姆人(Rom),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

茨岡人的足跡遍及歐洲、亞洲、美洲、北非和澳洲各國,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爾干成為全世界茨岡人最為集中的地區。在巴爾干各國的大小城市,茨岡人無所不在,在南斯拉夫,甚至有「沒有茨岡人就不能稱作城鎮」的諺語。

據最新的考證,茨岡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帶的部落,大約公元10世紀以後,迫於戰亂和飢荒,茨岡人開始離開印度向外遷徙,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車為家和交通工具,以賣藝為生,在一個個城市間游盪,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流浪民族。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那種典型的茨岡人大篷車已經很難一見,大多數茨岡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但他們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主要靠給人擦車、算卦看手相和偷賣走私香煙以及買賣外匯過活。

從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卡門》中我們可以窺見這個民族的一些特性:熱情、奔放、灑脫、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流浪。終年流浪、不願受拘於任何其他法律的吉卜賽人,自遠古的十一世紀以來,都成規范。即使今日,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吉卜賽人,定居在石砌的房子里,卻依然謹守祖先的傳統,共同而緊密地生活在以地氈裝飾的狹小空間,就如同過去的敞篷馬車里生活一樣。

在他們的日常習俗里,有兩種重要的概念——純凈與不潔,例如,一個女人的裙角不小心掃過一個男人的碗周,那麼這碗食物勢必要倒掉;在他們終年流浪的敞篷車里,永遠備有三桶水,其一為濯洗食物之用,其二為洗臉用,其三為洗腳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錯,就會受到懲罰。自有其法庭。當一個人或者一家族有糾葛訴訟,一個審判監獄是不存在的。刑罰可以將一個人賜死,卻不能剝奪一個人的自由。嚴重的被定為「不潔」的罪犯,將會被排逐於部族之外。一個被孤立的吉卜賽人,生存的價值幾乎等於零。

算命占卜是吉卜賽人,尤其是吉卜賽婦女的一項傳統行業。如今,那種傳統的、拿著神秘的水晶球算命的吉卜賽人已非常少見了,大多數算命者是用特殊的吉卜賽算命撲克牌來給人占卜。吉卜賽算命者大都能玩一手「好牌」:她們將一副紙牌在手中轉來轉去,揮手拍出一沓,反手又甩出一摞,然後叫你從中抽出幾張。

幾世紀以來,吉卜賽人的傳統職業,一直是「弄熊的人」。他們向一些專事偷獵的人購買幼熊,然後拔掉熊的牙齒及銳爪,再加以訓練,做各式表演。但今日,仍操這個舊行業的人所剩不多,大多數人寧可拿「政府庇護」當職業——向社會局領取救濟補助。這對他們而言,並不當成行乞一樣的羞辱,反而認為是老天爺賞賜的飯碗。

吉卜賽人的語文及文化,在歐洲已經超過五百年歷史。盡管如此,在法國的大不列顛省,吉卜賽人仍然被視為化外之民,隨時可能被警察拘留。而相關風俗及耕地的法令,也對他們產生越來越不利的限制。歐洲人總希望吉卜賽人繼續在營火邊彈著吉他歌舞,同時卻又希望他們定居下來,有正常的職業、定期繳所得稅,把小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等。

然而,吉卜賽人卻不這么想。他們要繼續活得像個吉卜賽人——到處流浪。

幾百年來,國際民族學界熱衷於研究浪跡天涯的吉卜賽人,特別是有關這個與眾不同的民族的起源,遷徙路線更作為一種專門學問進行探討。然而,對於吉卜賽人的發源地、遷徙時間、流浪路線等的研究,由於歷史資料十分貧乏,各國學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往往沉溺在各種彼此爭議的設想或口頭傳說上,而不是面對歷史的現實。在研究中,他們以其各自掌握的不十分充足的資料為依據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而難免有不足之處或帶有片面性。他仍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卻不能用充分的歷史證據來得出一個統一的、正確的結論,有人甚至得出許多錯誤的結論。最普遍的一種錯誤看法是把他們當作埃及人,這種說法流傳了好幾百年,甚至連部分吉卜賽人自己也用這種以訛傳訛的理論去妄談他們的祖先,如公元1427年冬到達巴黎的一批吉卜賽人就說他們的原籍是埃及。

吉卜賽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從英語埃及人(Egyptian)一詞演變而來的,這是英國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對他們的傳統稱呼。這是由於15世紀時歐洲人對於流浪到他們那裡的異鄉人不太了解,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所以就稱他們為「埃及人」,慢慢就變成「吉卜賽人」了。吉卜賽人自稱羅姆人(Rom),這個名字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賽人國際組織——羅姆人國際委員會(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羅姆人一詞,而且現在正得到國際的承認和尊重。不道由於習慣和傳統的稱謂,多數仍稱他們為吉卜賽人。

把羅姆人稱作吉卜賽人,既是由於長期以來對這個民族的起源、歷史不了解所致,同時,在對吉卜賽人的研究過程中,又缺乏足夠的文字資料。因此,對其起源、遷徙及其他歷史的探討中,總是以某些設想為依據,或先入為主地離不開前人所得出的錯誤結論。

除英國人認為他們源出於埃及之外,法國人認為他們很可能來自波希米亞,就叫他們波希米亞人(Bohemian),同時也稱他們為吉卜賽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餘今名字;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波希米亞人的同時,還稱他們茨岡人(Atsigano)或希臘人,認為他們來自希臘,原蘇聯也稱他們為茨岡人。總之,吉卜賽人有許許多多的名稱,但這都是其他民族強加給他們的,而且根據主觀臆斷確定了他們的族源,編纂了他們的歷史。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8世紀末期,對於吉卜賽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各國學者在對吉卜賽人的起源進行研究、推測和探討了幾百年之後,終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證出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亞、希臘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這一傑出貢獻的是18世紀末期的兩位德國學者魯迪格和格雷爾曼,以及英國學者雅各布·布賴恩。他們三人都是語言學家,在18世紀80年代通過對吉卜賽人方言的研究,他們各自而幾乎又是同時期考證出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來自印度,其中很多詞彙與印度的梵文極為相似,也與印度語族的印地語十分相似。

此後,英國學者桑普遜對吉卜賽人的語言又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有所發現。他系統地整理了威尼斯吉 卜賽人方言,在研究道程中,桑普遜發現這種語言含有多種外來語匯,取得許多數據;從而為吉卜賽人源自印度的學說找到充分的證據。桑普遜對威尼斯吉卜賽人的方言中所含有的外來詞彙迸行了統汁計,其中義大利語詞彙有36個,借用英語的詞彙有150個,來自波斯至威尼斯之間各種語言詞彙共有430個,而源出於印地語詞彙竟達518個,從而看出當時印度的語言對於吉卜賽人的語言的重大影響;以後又有許多學者從事對於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他們還發現同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一樣,亞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語言的詞彙,在書面文字中,語法上也同印度的語言有相似之處。

各國學者通過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吉卜賽人的語言源出於印度的語言;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是在印度。學者們不再沉浸於幻想、臆測和傳說之中,而是面對現實,發掘歷史資料去進行研究,從而不斷獲得豐碩的成果。但光從語言學角度去研究吉卜賽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處,還應該對這個民族的歷史進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證明該民族的發源地是在印度。

為了進一步論證吉卜賽人起源於印度,必須對這一古老民族的社會制度、文化和習俗進行研究。在古代的印度有一個分布很廣,眾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這個民族以及他們的古老文化和殊異的習俗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多姆族多是音樂愛好者和占卜者。關於這一點,公元 6世紀用梵文寫的一篇天文學的論文中曾提到過他們,並稱其為干達爾瓦(Gand—harva,愛好音樂者)。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並以此為職業來維持生計,印度古歷史學家加爾哈納在其《克什米爾大年代記》中,多次提到這種情況。據英國考古學家,探險家奧列爾斯坦考徵,多姆族部分人靠賣藝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國王的恩寵,可以出入宮闈。但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多數情況下,多姆人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視。他們沒有固定的職業,除作為優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僱傭從事較低賤的職業,如更夫、清道夫、刑場衙役、工匠等。盡管多姆人多才多藝,並善於維持生計,但當地各民族農民看不起他們,禁止與他們通婚。

在克什米永北部的吉爾吉特地區,曾居住著信仰伊斯蘭教的多姆族集團,他們大約有 300人左右。這些人引起英國東方語言學家洛利易的注意,對他們的語言、文化、習俗及歷史進行了研究,證明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 2世紀或 3世紀時從貝爾契斯坦遷徙過去的。洛利馬發現,居住在吉爾吉特地區的多姆族,為了維持生計,適應各地生活條件、環境的需要,一般能操兩三國語言。盡管他們所用的印度的語言中也合有許多外來語詞彙,這些詞彙同他們的母語卻有很大差別。

多姆人在歷史上往往同冶煉和製造金屬器皿聯系在一起,這一技藝傳給了他們的後裔吉卜賽人。的確,無論是多姆人還是吉卜賽人,都從這種行業中得到了相當多的收益。古印度雖不能說是製造鐵器的發源地,但在冶煉、制鐵方面卻享有盛譽,在公元1世紀時即已相當發達。古羅馬政治家普尼里認為,印度的鐵質量最佳,相傳建於公元 4—5世紀的印度中部地區高17英尺的達爾鐵塔,就是選用了質量極好的鐵並以高超的技木建成的。同今天的吉卜賽人一樣,吉爾吉特多姆人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當小爐匠,他們帶著簡陋的工具四齣活功,替人修理農具,焊盆補鍋。使人感興趣的是,他們在修理鐵器時所使用的風箱不是木製的,而是兩個皮革做成的口袋。鼓風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不是用手拉,而是用腳踏;這種風箱在印度德干高原阿爾斯族中也使用過,而阿爾斯族在印度興都王朝共起之前曾經受過多姆族的統治.同樣在歐洲吉卜賽人當中也曾使用過這種工具。通過對多姆族習俗、文化和歷史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古代多姆人是吉卜賽人的祖先。
英國人認為吉普賽人源出於埃及之外,法國人認為他們很可能來自波希米亞,就叫他們波希米亞人(Bohemian),同時也稱他們為吉卜賽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餘今名字;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波希米亞人的同時,還稱他們茨岡人(Atsigano)或希臘人,認為他們來自希臘,原蘇聯也稱他們為茨岡人。總之,吉卜賽人有許許多多的名稱,但這都是其他民族強加給他們的,而且根據主觀臆斷確定了他們的族源,編纂了他們的歷史。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8世紀末期,對於吉卜賽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各國學者在對吉卜賽人的起源進行研究、推測和探討了幾百年之後,終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證出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亞、希臘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這一傑出貢獻的是18世紀末期的兩位德國學者魯迪格和格雷爾曼,以及英國學者雅各布·布賴恩。他們三人都是語言學家,在18世紀80年代通過對吉卜賽人方言的研究,他們各自而幾乎又是同時期考證出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來自印度,其中很多詞彙與印度的梵文極為相似,也與印度語族的印地語十分相似。

㈤ 仁山法師在什麼地方常住

仁山法師,俗名呂衛濤,1980 年生於河南商水。1996年禮江蘇武進如來禪寺上慈下亭長老剃度出家。1998年隨團出訪歐洲參加佛教音樂文化交流活動。2001年於五台碧山寺上本下煥長老座下受具足戒;同年赴新加坡學習講經。法師曾多次受邀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澳洲、印度、斯里蘭卡、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及台灣等地弘法參學,舉辦講座。提倡佛法不離生活,生活即是佛法。以期佛法普遍推廣,服務社會,利益大眾。現任麗水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青田縣佛教協會會長,青田溫溪真寧凈寺住持。

㈥ 請問十七世大寶法王現在住哪裡如何親訪他

你可以 問大寶法王的官方網站,在內心裡也要強烈的象法王祈禱 ,祝願你早日見到法王。。

㈦ 長開法師住在哪裡

常開,法師,在一座很大的寺廟里的

㈧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住在哪裡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其實釋迦牟尼佛沒有涅盤,菩薩都不生不滅了,佛怎麼還會有生滅?佛哪有涅盤?沒有。入般涅盤是對中下根性人所講的,中下是指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以下。高級的菩薩既沒有生死,也沒有涅盤,大乘經上講「無住涅盤」,不住生死,不住涅盤。

=======================================

凈空法師---極樂世界畢業的人,他們住在哪裡?他住在常寂光里。



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干什麼?不能不知道!到極樂世界去讀書、去上學,這個學校畢業了就叫成佛,所以這是成佛的學校,校長是阿彌陀佛,教授是十方諸佛跟法身菩薩,不是去干別的。學成之後干什麼?學成之後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幫助如來教學,幫助眾生成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干這個事情。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干這種事情他有報酬的,有名有利,有報酬的。佛菩薩干這種事情沒有報酬的,沒有名利。為什麼?極樂世界畢業的人,他們住在哪裡?他住在常寂光里。你一定要知道,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與遍法界虛空界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立刻就應。有感的人有心,他是凡夫,就是有心、有念;如來與法身菩薩的應,他是沒有心、沒有念,妙就妙在此地。感,應就是隨緣,隨緣而不著相,而不起心動念,這就叫妙,這叫隨緣妙用。


你想想看這個事情好不好?如果覺得不好,這個工作好像太單調,那你繼續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很熱鬧,天上、人間、地獄。所以到極樂世界不是一般人,他在這個六道里頭酸甜苦辣受盡了,不願意再受,這才到極樂世界。酸甜苦辣還沒有受盡,還想繼續去受,這一念心是決定不能出輪回的。雖然學佛,沒用!皇帝學佛也要墮阿鼻地獄。有一個人告訴我,他得到一個信息,就在最近,有一個皇帝從地獄出來,不知道是哪個皇帝,他曉得有這樁事情。不容易!他不是學佛的,他是修道的,道教。所以極樂世界要不是把它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詳細介紹,現在社會人不容易接受。為什麼?迷戀在七情五欲之中,他認為這個好玩,佛菩薩的生活太單調了,不好玩。不知道極樂世界的好處,不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一三集)

㈨ 佛教現在在印度的發展狀況如何 是已經被滅絕了嗎

不懂就不要亂說,什麼「濕婆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你定的吧?濕婆是印度教的神,和佛教有什麼關系?
今日的印度人民,已不仇視佛教,且以佛教發源於他們的國家為光榮,甚至印度的前總理尼赫魯要說:「印度是佛陀的祖國,佛教教義崇尚和平,向世界宣揚佛的和平主義,是我們每一個佛子都應有的責任。」(星雲法師「海天游蹤」一六六頁)
因此,佛教在印度,已經露現了復興的曙光,雖其人數的比例,尚是印度各大宗教中的第六位,它們的次第如下:
一、印度教:三○三、一八六、九八六人
二、回教:三五、四○○、一一七人
三、基督教:八、一五七、七六五人
四、錫克教:六、二一九、一三四人
五、耆那教:一、六一八、四○六人
六、佛教:一八○、七六九人
七、拜火教(襖教):一一一、七九一人
八、猶太教:二六、七八一人
九、各部落原始宗教:一、六六一、八九七人
現在佛陀的祖國,已有幾所研究佛學的中心,例如普陀那的伽耶斯瓦研究所(Kashi Prasad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那蘭陀的巴利文研究所(Nalanda Pali
Institute)、波奈勒斯的印度大學等。
佛教的教義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傳統以來的天神信仰,終究無法解決人類身心的苦惱束縛,獲得究竟解脫,反而在恪守嚴格的種姓制度中,泯滅了眾生既有的平等尊嚴。而佛教則著重開發自我內心的覺性,這個「覺性」窮究至極,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這種平等的對待,來自於佛陀覺悟到:宇宙萬法都在緣起之中,彼此互為因緣,就像因陀羅網,一一網珠映現無量光彩,無量光彩又同時攝於一網珠中,彼此互相交攝,重重無盡。所以,沒有一法能單獨生起,法與法之間是同體而共生的。此緣起無自性的道理,與印度教「梵我」為永恆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緣起無我之理,則知萬物一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進一步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菩薩思想,是為佛教真精神所在。

㈩ 印度的寺廟哪裡來的錢,為什麼可以做到食宿全免費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生活,需要生活的地方便離不開經濟。大到每一個國家和城鎮,小到一村一戶。任何人都離不開衣食住行,就連出家的僧人也不例外。佛教傳入中國後,寺廟的經濟運轉主要靠香火錢。而古印度寺廟的經濟運轉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佛教最初傳入中國後,因為文化差異,很多僧人並不喜歡托缽乞食,所以早期中國的僧人都是自給自足。

釋迦牟尼在創立佛教之初,加入佛教團的人還不多,因此,早期的古印度僧侶都居無定所,托缽乞食。而隨著後來佛教團的擴大,佛教本身因為受到各個國王和貴族的歡迎,他們會為佛教團建立很多活動場地,這些活動場地逐漸發展成了後來的寺廟。


而為寺廟耕種土地的奴婢又從何而來呢?

北暮認為,很可能來源於國王的賞賜。大家都知道,按照古印度當時的社會狀況來說,是有奴隸存在的,而有奴隸的存在自然會有賞賜情況的發生,這些奴隸很可能是被國王賞賜給寺廟,用以照顧寺廟僧人的生活起居的。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以外,寺廟還有一些額外的經濟來源——其他捐贈。釋迦牟尼在早期傳播佛教時,和商人打下了良好的關系。這種關系很大程度上,為早期佛教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而商人中自然有一些佛教的信仰者,他們會給予寺廟一些捐贈,這些捐贈也是寺廟的一大經濟來源。

閱讀全文

與印度法師現在住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如何吃甘蔗 瀏覽:940
在印度什麼都不能吃嗎 瀏覽:674
印度與廣東哪個地方比較熱 瀏覽:513
英國留學的手機網路怎麼解決 瀏覽:492
在中國如何了解政府政治 瀏覽:978
開炮打英國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142
印尼恰克合唱中主要的歌詞是什麼 瀏覽:1
怎麼了解越南女子能來中國嗎 瀏覽:152
伊朗怎麼去最便宜 瀏覽:592
越南語現金轉賬怎麼說 瀏覽:960
孟晚舟賣什麼專利給伊朗 瀏覽:696
中國人民銀行人工客服怎麼打 瀏覽:282
香港回越南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697
伊朗首例冠狀病毒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瀏覽:792
義大利哪裡可以買到菲洛嘉 瀏覽:280
越南騎電動車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665
印度人為什麼不能直接叫老公 瀏覽:527
法國長居居留在中國可以呆多久 瀏覽:336
中國什麼文明 瀏覽:602
印尼子公司資金回國需要在當地繳納什麼稅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