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有幾個州或區組成各個區的區號是多少
印度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8個邦(Pradesh)和7個中央直轄區(union territory▲)——請參見表下說明。邦下設縣,中央直轄區下設立區。 請使用時自己注意,印度的縣級地方政府的數量可能有個別增加。(by keating)
邦和中央直轄區名 COK 種族分布 Cp2001 面積(km²) 首府 縣區數
查謨和克什米爾* Jammu & Kashmīr 01 克什米爾族/伊斯蘭教 10,069,917 101,387 斯利那加 Srinagar 14
旁遮普 Punjub 02 旁遮普族/錫克教 24,289,296 50,36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7
昌迪加爾 Chandīgarh▲ 03 印度斯坦族 900,914 114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
喜馬偕爾邦 Himāchal Pradesh 04 印度斯坦族 6,077,248 55,673 西姆拉 Simla 12
北安查爾 Uttaranchal 05 印度斯坦族 8,479,562 51,125 德拉敦 Dehra Dun 13
哈里亞納 Haryāna 06 印度斯坦族 21,082,989 44,21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9
德里 Delhi▲ 07 印度斯坦族 13,782,976 1,483 德里 Delhi 1
拉賈斯坦 Rājasthān 08 印度斯坦族 56,473,122 342,239 齋浦爾 Jaipur 32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09 印度斯坦族 166,052,859 243,286 勒克瑙 Lucknow 70
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23 印度斯坦族 60,385,118 308,252 博帕爾 Bhopal 45
查蒂斯加爾 Chhatisgarh 22 印度斯坦族 20,795,956 135,194 賴布爾 Raipur 16
比哈爾 Bihār 10 印度斯坦族 82,878,796 99,200 巴特那 Patna 37
賈坎德 Jharkhand 20 印度斯坦族 26,909,428 74,677 蘭契 Ranchi 18
錫金 Sikkim 11 尼泊爾族/喇嘛教 540,493 7,096 甘托克 Gangtok 4
阿魯那恰爾邦* Arunāchal Pradesh 12 珞巴族等 1,091,117 83,743 伊塔那噶 Itanagar 13
那加蘭 Nāgāland 13 那加族 1,988,636 16,579 科希馬 Kohima 8
曼尼普爾 Manipur 14 曼尼普爾族 2,388,634 22,327 因帕爾 Imphal 9
米佐拉姆 Mizorām 15 米佐族/基督教 891,058 21,081 艾藻爾 Aizawl 8
特里普拉 Tripura 16 孟加拉族移民 3,191,168 10,486 阿加爾塔拉 Agartala 4
梅加拉亞 Meghālaya 17 伽羅族、卡西族 2,306,069 22,429 西隆 Shillong 7
阿薩姆 Assam 18 阿薩姆族 26,638,407 78,438 迪斯布爾 Dispur 23
西孟加拉邦 West Bengal 19 孟加拉族 80,221,171 88,752 加爾各答 Kolkata 18
奧里薩 Orissa 21 奧里薩族 36,706,920 155,707 布巴內斯瓦爾 Bhubaneswar 30
古吉拉特 Gujarāt 24 古吉拉特族 50,596,992 196,024 甘地訥格爾 Gandhinagar 25
達曼和第烏 Damān & Diu▲ 25 古吉拉特族 158,059 112 達曼 Daman 2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
Dādra & Nagar Haveli▲ 26 古吉拉特族 220,451 491 錫爾瓦薩 Silvassa 1
馬哈拉施特拉 Mahārāshtra 27 馬拉地族 96,752,247 307,690 孟買 Mum 35
果阿 Goa 28 馬拉地族/天主教 1,343,998 3,702 帕那吉 Panaji 2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29 泰盧固族 75,727,541 275,068 海得拉巴 Hyderabad 23
卡納塔克 Karnātaka 30 坎拿達族 52,733,958 191,791 班加羅爾 Bangalore 27
拉克沙群島 Lakshadweep▲ 31 馬拉雅拉姆族 60,595 32 卡瓦拉蒂 Kavaratti 1
喀拉拉 Kerala 32 馬拉雅拉姆族 31,838,619 38,863 特里凡得琅 Thiruvananthapuram 14
泰米爾納德 Tamil Nā 33 泰米爾族 62,110,839 130,058 金奈 Chennai 30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34 泰米爾族 973,829 492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4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35 諸原始南島民族 356,265 8,249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2
印度 India 1,027,015,247 3,165,596 新德里 New Delhi 585
* 請使用時注意:
上表中的面積數據為印度實際控制區域的面積。印度方面宣布其領土面積為3,287,263平方公里,這包括我、巴、印三方爭議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全部,以及我、印爭議的「阿魯那恰爾邦」大部(即門隅、洛隅和下察隅等地區 )。
以我國所持「東側我國讓,西側印度讓」的主張,估計未來邊界確定後的結果。西側,印度可能會放棄對克什米爾我屬部分(即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要求,也即保持上表中「查謨和克什米爾 邦」面積數據,而不是現在印度宣稱的222,236平方公里(這是克什米爾地區總面積,包括印、巴、我三方控制區域)。東側,可能在印度向我方轉讓靠近不丹的村鎮(如達旺)後,我方放棄對其他地方的主權要求。若不然,耗著吧。
歷史沿革:
1950-01-01: Cooch比哈爾邦並入西孟加拉省
1950-01-24: 聯合省更名為北方省
1950-01-26: 憲法生效,印度行政區被分為9個A類省,8個B類省,10個C類省和2個D類直轄區;
東旁遮普省更名為旁遮普省(印);大拉賈斯坦直轄區改為拉賈斯坦省
1950-05-02: Chandernagore 由法國屬地改歸印度
1950-12-05: 錫金成了印度的保護國
1951: 阿薩姆省的德旺吉里周圍地區通過協議歸不丹
1953-10-07: 旁遮普省的首府遷至新城市昌迪加爾
1953-10-01: 安得拉省設立,從馬德拉斯省分離,定為A類省,安得拉邦使用泰盧固語。
1954: 比拉斯普爾省並入喜馬偕爾省
1954-10-02: Chandernagore並入西孟加拉省
1956: 海得拉巴省首府從Kurnool遷往海得拉巴
1956-05-28: 法國割讓本地治里給印度,成為中央直轄區
1956-09-01: 特里普拉省的地位改為直轄區
1956-11-01: 地方重組法案生效,廢除了ABC三類省的區別。根據語言和文化等因素,舊27省重組為14邦和若干中央直轄區。
1957-12-01: 那加丘陵-Tuensang中央直轄區從阿薩姆邦分離
1960-05-01: 孟買邦劃分為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又有資料顯示說1964年)。
1961-08-11: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並入印度並設立中央直轄區。它是原葡萄牙殖民地,1954年7月獨立。
1961-12-19: 葡屬印度並入印度形成果阿-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
1963-12-01: 那加丘陵-Tuensang 中央直轄地區更為那加蘭邦(又有資料說1962年單獨設立那加蘭邦)
1966-11-01: 旁遮普邦分為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部分區域並入喜馬偕爾邦。昌迪加爾以前是該邦的首府,分裂後兩邦的首府都在昌迪加爾。旁遮普邦錫克教徒眾,哈里亞納邦印度教徒眾。
1968-08: 馬德拉斯邦更名為泰米爾納德邦。
1970: 古吉拉特邦首府從艾哈邁達巴德遷往甘地訥加爾。
1971-01-25: 喜馬偕爾邦中央直轄區改為喜馬偕爾邦。
1972-01-21: 阿薩姆邦析設阿魯那恰爾邦中央直轄區(1954設東北邊境事務局,我國宣布主權)、梅加拉亞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
阿薩姆邦首府從西隆遷往迪斯布爾,西隆為梅加拉亞邦首府。
曼尼普爾中央直轄區和特里普拉中央直轄區分別改為同名邦。(一說特里普拉邦1969年設立)
1972-12-17: 在印巴西姆拉談判和進行了大規模的勘定之後,雙方一致同意把"停火線"改名為"控制線"。
1973-11-01: 邁索爾邦改為卡納塔克邦。
拉克戴弗-米尼科伊-阿明迪維群島中央直轄區更名為拉克沙中央直轄區。
1975-04-26: 強並錫金保護國為錫金邦。
1985-07-24: 通過旁遮普協定,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將最終並入旁遮普邦。但至今沒有實施,尚在爭論中。
1986-07: 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改為米佐拉姆邦。
1987-02-20: 「阿魯那恰爾邦中央直轄區」改為「阿魯那恰爾邦」(其中大部分為我國宣布主權的門隅,珞隅,下察隅地區)。
1987-05-30: 果阿-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分為果阿邦和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
1996: 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更名為金奈;
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的拼寫由Bombay改為Mum(可能系語種變化)。
在此之前,喜馬偕爾邦首府西姆拉和咯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的拼寫也已經變更。
1999-07-20: 西孟加拉邦議會決定將邦名更為孟加拉邦,但這只有經印度議會同意才能實施。
2000-11-01: 查蒂斯加爾邦新設,由中央邦東部的的16個縣組成。
2000-11-09: 北安查爾邦新設,由北方邦13個縣組成。
2000-11-15: 賈坎德邦新設,由比哈爾邦南部18縣組成。
2001-01-01: 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的拼寫由 Calcutta 改為 Kolkata(懷疑也是語種變化)
(by keating)
主要城市:印度100萬以上人口城市如下表。CC普查城市人口,AC普查都市區人口,資料來源:www.citypopulation.de,按照人口序位。
Rank 城市名 所屬邦(區) CC2001 AC2001
1 孟買 Mum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14,398 16,368,084
2 德里 Dilli 德里中央直轄區 9,817,439 12,791,458
3 加爾各答 Kolkata 孟加拉邦 4,580,544 13,216,546
4 班加羅爾 Bengalūru 卡納塔克邦 4,292,223 5,686,844
5 金奈 Chennai 泰米爾納德邦 4,216,268 6,424,624
6 艾哈邁達巴德 Ahmadābād 古吉拉特邦 3,515,361 4,519,278
7 海得拉巴 Haidarābād 安得拉邦 3,449,878 5,533,640
8 浦那 Pune 馬哈拉施特拉邦 2,540,069 3,755,525
9 坎普爾 Kānpur 北方邦 2,532,138 2,690,486
10 蘇拉特 Sūrat 古吉拉特邦 2,433,787 2,811,466
11 齋浦爾 Jaipur 拉賈斯坦邦 2,324,319 2,324,319
12 勒克瑙 Lakhnau 北方邦 2,207,340 2,266,933
13 那格浦爾 Nāgpur 馬哈拉施特拉邦 2,051,320 2,122,965
14 印多爾 Indore 中央邦 1,597,441 1,639,044
15 博帕爾 Bhopāl 中央邦 1,433,875 1,454,830
16 盧迪亞納 Ludhiāna 旁遮普邦 1,395,053 1,395,053
17 巴特那 Patna 比哈爾邦 1,376,950 1,707,429
18 巴羅達 Vadodara 古吉拉特邦 1,306,035 1,492,398
19 塔那 Thā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1,261,517 孟買
20 阿格拉 āgra 北方邦 1,259,979 1,321,410
21 卡延 Kalyān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3,266 孟買
22 瓦拉納西 Vārānasi 北方邦 1,100,748 1,211,749
23 納西克 Nāshik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76,967 1,152,048
24 密魯特 Meerut 北方邦 1,074,229 1,167,399
25 費爾達巴德 Farīdābād 哈里亞納邦 1,054,981 1,054,981
26 豪拉 Hāora 孟加拉邦 1,008,704 加爾各答
27 Pimpri-Chinchwad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06,417 浦那
安拉阿巴德 Allahābād 北方邦 990,298 1,049,579
阿姆利則 Amritsar 旁遮普邦 975,695 1,011,327
維沙卡帕特南 Visākhpatnam 安得拉邦 969,608 1,329,472
加茲阿巴德 Ghāziābād 北方邦 968,521 968,521
拉傑果德 Rājkot 古吉拉特邦 966,642 1,002,160
賈巴爾普爾 Jabalpur 中央邦 951,469 1,117,200
哥印拜陀 Coimbatore 泰米爾納德邦 923,085 1,446,034
馬杜賴 Marai 泰米爾納德邦 922,913 1,194,665
斯利那加 Srīnagar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894,940 971,357
維傑亞瓦達 Vijayawāda 安得拉邦 825,436 1,011,152
由於印度的城市數量多人口龐大,在各邦的分頁面中,我們列出2001年普查時人口滿10萬的城市。
2. 印度切帝斯格爾邦面積人口
您好,請問您想問的是印度切帝斯格爾邦面積是多少?人口是多少嗎?印度切帝斯格爾邦面積是135133平方千米,人口是2080萬。根據查詢360個人圖書館顯示,印度切帝斯格爾邦面積是135133平方千米,人口是2080萬。印度切帝斯格爾邦的首府在賴布爾,通用切蒂斯格爾語和印地語,是印度部落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3. 印度前十大城市
加爾各答——面積568.8平方千米,人口1086萬,位於恆河下游支流胡格利河畔,離孟加拉灣有礙138.4公里。加城 印度東部最大的港口和鐵路、航空樞紐,在印度的工商業、金融、文化等方面佔有重要地位。
孟買——面積603平方千米,人口1256萬。它頻臨阿拉伯海,是個天然良港,被稱為印度西部的門戶,也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經濟、金融、軍事、文化各方面都佔有重要地位。
馬德拉斯——面積128平方千米,人口536萬。它東頻孟加拉灣,是印度最大的人工港,海、空、鐵路和公路均很方便,被成為印度南部的門戶。
海德拉巴——面積298.5平方千米,人口427萬。該市實際上是由海德拉巴和塞康拉巴德兩個城市組成。它位於德干高原,是印度南北交通要道和印度空軍高級飛行訓練基地。、
艾哈邁達巴德——面積93平方千米,人口328萬。它是印度第二大紡織中心。
班加羅爾——面積93平方千米,人口410萬。它是南印度的工業城市和商業中心,很多軍工廠都建在這里。
回答者:coolwolf46 - 江湖新秀 五級 1-14 14:36
新德里 New Delhi
斯利那加 Srinagar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西姆拉 Simla
孟買 Mum
達曼 Daman
錫爾瓦薩 Silvassa
巴特那 Patna
賴布爾 Raipur
班加羅爾 Bangalore
金奈 Chennai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4. 印度一共有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印度一共有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1、泰戈爾(1913年獲文學獎 )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
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2、喇曼(1930年獲物理學獎 )
美國籍印度裔分子生物學家,生於印度賴布爾,卒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旁遮普大學畢業後赴英,在利物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3、霍拉納 ( 美籍印裔,1968 年獲生物化學獎 )
印度物理學家,又譯喇曼。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於1970年逝世,享年82歲。
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拉曼,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4、昌德拉塞卡(美籍印裔,1983 年獲物理學獎 )
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裔美國籍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體結構和進化的研究而與另一位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威廉·艾爾弗雷德·福勒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是另一個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拉曼的親戚。
錢德拉塞卡從1937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職,直到1995年去世為止。他在1953年成為美國的公民。錢德拉塞卡興趣廣泛,年輕時曾學習過德語,並讀遍自莎士比亞到托馬斯·哈代時代的各種文學作品。
5、特雷薩修女 (印籍葡裔,1979年獲和平獎) 。
又譯德蘭修女、特里莎修女和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
因其一生致力於消除貧困,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被祝福的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5. 印度行政區劃的行政區劃詳表
資料來源:行政區劃網
編碼 邦和中央直轄區名 種族分布 Cp2001 面積(km²) 首府 縣區數
01 德里 Delhi▲ 印度斯坦族-首都 13,782,976 1,483 德里 Delhi 1
查謨和克什米爾* Jammu & Kashmīr 克什米爾族/伊斯蘭教 10,069,917 101,387 斯利那加 Srinagar 14
旁遮普 Punjub 旁遮普族/錫克教 24,289,296 50,36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7
喜馬偕爾邦 Himāchal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6,077,248 55,673 西姆拉 Simla 12
烏塔拉坎德邦 Uttarakhand 印度斯坦族帕哈里 8,479,562 51,125 德拉敦 Dehra Dun 13
哈里亞納 Haryāna 印度斯坦族 21,082,989 44,21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9
拉賈斯坦 Rājasthān 印度斯坦族 56,473,122 342,239 齋浦爾 Jaipur 32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166,052,859 243,286 勒克瑙 Lucknow 70
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印度斯坦族 60,385,118 308,252 博帕爾 Bhopal 45
查蒂斯加爾 Chhatisgarh 印度斯坦族 20,795,956 135,194 賴布爾 Raipur 16
比哈爾 Bihār 印度斯坦族 82,878,796 99,200 巴特那 Patna 37
賈坎德 Jharkhand 印度斯坦族 26,909,428 74,677 蘭契 Ranchi 18
錫金 Sikkim 尼泊爾族/喇嘛教 540,493 7,096 甘托克 Gangtok 4
41 阿薩姆 Assam 阿薩姆族 26,638,407 78,438 迪斯布爾 Dispur 23
42 曼尼普爾 Manipur 曼尼普爾族 2,388,634 22,327 因帕爾 Imphal 9
43 特里普拉 Tripura 孟加拉族移民 3,191,168 10,486 阿加爾塔拉 Agartala 4
44 那加蘭 Nāgāland 那加族 1,988,636 16,579 科希馬 Kohima 8
45 梅加拉亞 Meghālaya 伽羅族、卡西族 2,306,069 22,429 西隆 Shillong 7
46 米佐拉姆 Mizorām 米佐族/基督教 891,058 21,081 艾藻爾 Aizawl 8
西孟加拉邦 West Bengal 孟加拉族 80,221,171 88,752 加爾各答 Kolkata 18
奧里薩 Orissa 奧里薩族 36,706,920 155,707 布巴內斯瓦爾 Bhubaneswar 30
古吉拉特 Gujarāt 古吉拉特族 50,596,992 196,024 甘地訥格爾 Gandhinagar 25
馬哈拉施特拉 Mahārāshtra 馬拉地族 96,752,247 307,690 孟買 Mum 35
果阿 Goa 馬拉地族/天主教 1,343,998 3,702 帕那吉 Panaji 2
61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泰盧固族 75,727,541 275,068 海得拉巴 Hyderabad 23
62 卡納塔克 Karnātaka 坎拿達族 52,733,958 191,791 班加羅爾 Bangalore 27
63 喀拉拉 Kerala 馬拉雅拉姆族 31,838,619 38,863 特里凡得琅Thiruvananthapuram 14
64 泰米爾納德 Tamil Nā 泰米爾族 62,110,839 130,058 金奈 Chennai 30
92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p>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諸原始南島民族 356,265 8,249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2
93 拉克沙群島 Lakshadweep▲ 馬拉雅拉姆族 60,595 32 卡瓦拉蒂 Kavaratti 1
94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泰米爾族-前法屬 973,829 492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4
95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p>Dādra & Nagar Haveli▲ 古吉拉特族-前葡屬 220,451 491 錫爾瓦薩 Silvassa 1
96 達曼和第烏 Damān & Diu▲ 古吉拉特族-前葡屬 158,059 112 達曼 Daman 2
97 昌迪加爾 Chandīgarh▲ 印度斯坦族 900,914 114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
印度 India 1,027,015,247 3,165,596 新德里 New Delhi 585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Dādra & Nagar Haveli▲
6. 印度有城市嗎
印度十大城市:加爾各答,孟買,新德里,昌迪加爾,賴布爾,錫爾瓦薩,班加羅爾,達曼,金奈,海德拉巴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小的不知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