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東北人是什麼人種

印度東北人是什麼人種

發布時間:2024-10-15 15:59:50

① 印度北部主要分布著哪種人

轉一個類似問題的回答:

「由於古代印度受到雅利安人入侵,造成印度北部多為白種人的後裔。而南部多為印度土著後裔,膚色較深。本人在印度工作過,略知一二。」

印度的人種

印度在歷史上屢遭異族入侵和佔領,因而人種繁多,血統混雜,語言紛亂,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如果單從外貌和體型看,有些印度人像歐洲的白種人,有些印度人又似非洲的黑種人,有些則是棕褐色的亞洲黃種人。他們有的頭發烏黑,有的呈金黃色;有的身材高大,有的個子矮小;有的高鼻樑,有的塌鼻子。許多世紀以來,不僅各色人種遷入印度,而且各種宗教和文化一直不斷地傳入印度,因此印度文化吸收了多種民族的不同傳統,從而變得多姿多彩。

據考古發現,印度最早的居民是舊石器時代的人。以後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有許多民族先後從西北部、東北部等地進入南亞次大陸。這就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混合人種。印度到底有哪些人種,各指哪些人,至今說法不一。近百年來,許多人種學家從膚色、身材、眼色、頭、鼻、發質和血型等角度進行了各種分類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意見。

據地質學家研究,從前,印度、澳大利亞、太平洋諸島和非洲曾連成一片,當時可能已有了人類居住,而且是同一種人。後來,由於地震的發生,或其他原因,而分成了若乾地塊,中間出現了海洋。當然,這里的居民也就被分離,並開始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和宗教。在南印度發現的人類最古的遺跡,在非洲、澳大利亞和爪哇、蘇門答臘等太平洋的島嶼上也有同樣發現。由此證明了上述看法。

數千年以後,在某些地方由於氣候變得乾燥,土地變得貧瘠,人口逐漸增多,人們為了改善生活而到處遷徙,於是出現了人種的分離和融合現象。在印度也有同樣情況。

在印度遼闊的國土上,曾發現大約50萬年以前的人類遺跡。數千年來,又有不同人種不斷進入印度,而且不斷彼此融合。所以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有不同人種的特徵,故印度有「人種博物館」之稱。

多數學者認為,印度有以下人種:

1.尼格利陀人(Negrito)。其特徵是身材矮小,皮膚為深褐色,頭發烏黑,鼻寬唇厚,肩窄腿短,胡須和體毛不多,臂長。據有關學者認為,這部分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今天的安達曼人,印度沿海地區的卡達爾人和巴拉因人等以及比哈爾邦山區的一些土著人均為他們的後代。

2.原始澳大利亞人(Proto Austaloid),又稱維達類型人。澳大利亞的土著人和原始澳大利亞人身體特徵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進入印度,所以也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原始澳大利亞人的特徵和身體特點是:長頭型、身材矮小,頭發烏黑而捲曲,鼻寬唇厚,膚色為褐色,中印度大多數土著部落民屬於這類,南印度也有分布。例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霍人、貢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

3.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達羅毗荼人佔印度全部人口的21.6%,主要分布在南印度。關於達羅毗荼人是否屬印度的原始土著人,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古時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才把達羅毗荼人從印度西部和北部趕到印度南方,於是達羅毗荼人就成了南印度的原始居民。因此有些學者說,達羅毗荼人是印度的土著人。而又有學者從印度古籍中找出了比達羅毗荼人更早的人種名稱,叫做尼沙達。還有一種說法,印度最早的土著人與原始的澳洲人屬同一血統。這種原始的澳洲人原住亞洲,後來有一支人移殖成了澳洲人。有的西方學者認為,在赤道以南,從前有個大國,東到爪哇,西連非洲,這個國家稱為「萊茂里亞」,是達羅毗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沒。這種說法在泰米爾語的文獻中也有記載。泰米爾語的五大史詩之一《希爾薄提迦爾摩》和《馬杜拉斯特爾·布拉朗》中有南馬杜賴被洪水淹沒的記載。在那些認為達羅毗荼人是從中亞遷入印度的人們看來,達羅毗荼人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後800年之間來的。在《摩訶婆羅多》中有關於安得拉、邦迪耶(潘迪亞國)、角爾(朱羅國)和傑爾(其羅國)國王的記載。這就表明,公元前在南方就已經建立了幾個達羅毗荼王國了。

至於「達羅毗荼」一詞的形成,學術界也有不同看法。不少學者認為,現在的泰米爾納德、安得拉、卡納塔克和喀拉拉的居民是達羅毗荼人的後裔,他們的語言屬達羅毗荼語系。古時整個南印度稱為達羅毗荼地區,但後來安得拉、卡納塔克和喀拉拉分別獨立,達羅毗荼一詞則演變成了「泰米爾」。

根據文獻記載,泰米爾納德的很大一部分已被大海吞沒,因此它的文化不免遭到破壞,根據已有文物考證,可以了解到達羅毗荼人的文化及文明情況。從語言上看,俾路支的布拉灰語和泰米爾語很相似。同樣,地中海沿岸的居民與達羅毗荼人的體形、膚色也一樣。從泰米爾納德和巴格達挖掘發現的文物證明,這兩個民族的喪葬儀式也相同。當然,也有印度學者認為,達羅毗荼人並非從外地遷來,他們是這里最早的居民。不管怎樣,是達羅毗荼人在印度西北部發展了莫亨殊達羅與哈拉巴文化,所謂印度河文明,實際上指的就是達羅毗荼人的文明,他們對印度文化曾作出過相當大的貢獻。這一人種後來和其他人種一樣也有分化,形成了不少分支,還有許多混血人種。他們的特徵是:皮膚黑,長頭型,上臂長,扁平鼻子,個子矮小,現在西孟加拉邦的桑塔爾人便是血統較純的達羅毗荼人。

4.印度的雅利安人。他們原與歐洲的雅利安人屬於同種,為與歐洲的雅利安人相區別,所以叫印度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一度趁世界人種移動的風潮,分東西兩個方向移動,一支由中亞進入歐洲,成為今天歐洲人的祖先;另一支則由中亞向南,越過興都庫什和喀喇昆侖兩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與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戰的游牧民族,進入印度後,同在此居住的達羅毗荼人時常發生激烈爭斗,後來逐漸征服他們。達羅毗荼人大部分被趕往南方,一部分則淪為奴隸。雅利安人便開始占據印度西北部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一帶。後來,漸次向東發展,直至恆河上游地區。他們發現此處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因此遷入者日益增多,構成了印度的雅利安人種。雅利安人原為白種人,其長相明顯具有歐洲人特徵:身材高大,長頭型,胡須多,鼻樑細高,頭額寬及皮膚白晰等。今天不少印度人屬於他們的後裔,或為他們的混血種,血統較純的人現在亦可見到,例如拉其普特人、查特人等就是,主要分布在旁遮普和拉賈斯坦等地。也有人說,現在印度教中的僧侶可能是血統較純的雅利安人。印度古籍《吠陀》和《史詩》中都提到過一種信奉火神的雅利安人。但長期以來,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印度人對此也缺乏研究。直到18世紀,歐洲從事印度古代文化研究的學者發現,梵文跟西方語言非常相似。1786年,英國人威廉·姜斯指出,古希臘語、拉丁語、哥特語和西爾特語跟梵語同出一源,從此便出現了研究印歐語系的學說。到19世紀中葉,德國浪漫派代表人麥克斯·穆勒提出了雅利安人的學說,並指出雅利安人在古代遍布歐洲、西亞和印度。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那些在語言上屬於梵語系統的印度人稱為雅利安人,或叫印度雅利安人。過去人種學家認為,雅利安人是在三四千年前從俄羅斯大草原遷徙到印度的。現在,劍橋大學考古學家又提出了新見解,認為雅利安人是在8500年前從今土耳其中部遷徙而來的。這種人起先分布在印度河和朱木那河流域,後來分布到全印度。像旁遮普和拉賈斯坦邦的早期居民大多屬於雅利安人。後來又有蒙古人種的人進入印度,於是出現不同種族的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種。因此,有的人臉型像歐洲人,但膚色較黑,其中當然也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如南印度的雅利安人要比北印度的雅利安人黑。

5.蒙古人種(Mongoloid)。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南亞次大陸,構成了蒙古人種成分。其膚色為黃色或褐色,臉扁平,突鄂骨,鼻小,唇厚,肩寬,胡須和體毛少。蒙古人分長頭型和寬頭型兩種。長頭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寬頭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② 印度東北邦是中國人嗎

不是,雖然印度東北部有部分人有中國血統,至少外觀上來看,與中國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時姓氏(部落氏族)也是中國姓氏。
但是注意,這只是從人種上劃分的,他們的國籍是印度,他們的族群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國籍,他們一直在為融入印度主流社會而努力,所以他們並不是中國人。

③ 為什麼印度東北部人看起來很像東亞人

曼尼普爾邦(Manipur)是印度東北的一個邦。該邦過去曾經是阿薩姆邦的一部分,成立於1972年,東以緬甸為界,西與阿薩姆邦相連,南以米佐拉姆邦毗連,北同那加蘭邦接壤。

曼尼普爾人屬蒙古人種,和中國人長得很像,當地人都稱,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約為五代十國時南下齊人的後代,因此與中國確有歷史淵源。後來由於印度教傳入,加上被英國人征服,才逐漸偏離中華文明走向「南亞化」,但文化習俗上仍有不少中國元素延續至今。曼尼普爾在血緣和文化上與中國有很大的淵源。曼尼普爾王室通常被認為來自於中國的唐朝。當地主體民族Meitei為黃色人種,操漢藏系語言, 按人口比例是印度在科學工程領域最傑出的民族。

曼尼普爾傳統價值觀尊老愛幼,重視家庭。當地人崇拜龍,「桑加伊節」的背景就是兩條騰飛的龍,Kangla古王宮作為王室權利象徵有龍圖騰。曼尼普爾民間有著對龍的崇拜。在十八世紀,當時的國王因為個人偏好強迫曼尼普爾人皈依印度教,遇到強大的阻力,印度教未成為曼尼普爾的民間信仰,對龍的崇拜依然在曼尼普爾保存下來。

當地人喜愛的竹笛、武術等傳統樂器、文化等也頗具中國風。較印度其他地方,這里飲食習慣更似中國,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竹筍、鹹菜、腌魚等就與雲南地區口味相似。每逢重大節日均要演出,成為當地最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能滿足曼尼普爾人文化生活需求的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電影、電視和歌曲,對於李小龍的電影,西遊記,少林寺等無不家喻戶曉,青年男女差不多都會唱幾句「老鼠愛大米」。

可能就是是唐征南昭的關中十六衛50多萬中央軍,被安史之亂斷了後路……向西方打到那邊建立的政權,……(唐玄宗沒辦法要去安西調高仙芝封常青回防潼關,……),就象秦征嶺南60萬中央軍被陳勝吳廣斷了後路留在嶺南建立趙佗的南越國一樣……

④ 緬甸人種和印度東北人種是同一人種嗎

應該不是同一人種。
緬甸族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歷史上緬族先民有過三次大的遷徙,於650年進入曼德勒南30公里的叫棲(皎克西)鎮一帶定居。現分布在全國各地,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區。
印度東北地區屬於5大種族中的東亞人種,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⑤ 印度黑白人種分布

白色人種:印度的主要人種(雅利安人)
棕色人種:分布於孟買附近的印度西南部至印度南部(達羅毗荼人)
黃色人種: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納加人,藏人,不丹人),少數

⑥ 印度的人種主要是什麼人種

第一種,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可以說是印度土著,不過卻是印度最悲慘的人種。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人種入侵,對尼格利陀人進行了不斷的殺戮。尼格利陀人最初來自非洲,外貌有很多非洲黑人的特徵,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等等。現在主要生活在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等地區。

第二種,原始澳大利亞人。也是一支較早來到印度的人種,和尼格利陀人的體貌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因長相酷似澳大利亞土著人,所以稱為原始澳大利亞人,學界普遍認為,他們根本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在體貌特徵,生活方式,甚至語言方面,都和澳大利亞土著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現在這類人種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

第三種,達羅毗荼人。祖先來自地中海一帶,在原始澳大利亞人之後來到印度。他們進入印度後,和原始澳大利亞人不斷的殺伐融合,形成了達羅毗荼人,所以有澳大利亞土著和地中海人種的特徵,他們膚色呈淺黑或黃褐色,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正是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現在分布比較廣泛。

第四種,雅利安旁遮普人。他們身材高大,頭型窄長,眼眶深陷,鼻樑高而窄,毛發濃密,膚色較淺。祖先來自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經開伯爾山口一帶進入印度,然後毀滅了印度河文明,創造了吠陀文化和種姓制度,經過和達羅毗荼人的融合,形成了雅利安旁遮普人,現在分布比較廣泛。

第五種,東亞人種,祖先來自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他們膚色多呈白色、淡黃色,鼻樑中等,頭發呈黑色,主要分布在現在印度的東北地區。實際上這些東亞人種,也是當地的土著,原本並不屬於印度,歷史上也從未與印度本土統一,直到英國殖民時期才被並入印度,所以印度東北部的東亞人種聚居區,對印度的認同感很低。

以上就是印度五大人種,及其體貌差異,其實體貌的差異,原本無關地位高低,但自從雅利安旁遮普人來到印度之後,創造了種姓制度,把所有印度人分成了四個種姓,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種姓,膚色越淺,地位越高,其中婆羅門地位最高,主要就是雅利安旁遮普人,所以雅利安旁遮普人的外貌,眼眶深陷,鼻樑高窄,膚色較淺,便成為了印度地位最高的長相。

閱讀全文

與印度東北人是什麼人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狼牙棒怎麼樣 瀏覽:608
為什麼伊朗女人要圍上頭巾 瀏覽:703
印度叫什麼雨 瀏覽:550
伊朗銀行外匯用什麼結算 瀏覽:20
康熙大詞典比英國大詞典早多少年 瀏覽:648
韓國人為什麼討厭中國人 瀏覽:991
越南小蘋果香煙哪裡有 瀏覽:682
羅馬什麼時候統一了義大利 瀏覽:192
伊朗和哪個中國關系好 瀏覽:508
快遞寄越南樣品品名如何申報 瀏覽:218
中國有哪些風電葉片公司 瀏覽:36
伊朗擊落全球鷹用的什麼導航 瀏覽:863
英國女足vs智利女足進球如何 瀏覽:5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哪個台播 瀏覽:964
去越南要注意什麼病 瀏覽:710
伊朗人的發型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494
中國伊朗簽署協議怎麼看 瀏覽:695
印尼美娜多花什麼錢 瀏覽:957
印度交通發展如何 瀏覽:875
中國有多少個三線城市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