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高種姓都是富人嗎
1. 高種姓並不等同於全部富有。在印度,高種姓主要包括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階層。
2. 婆羅門通常是祭司和學者,他們通常擁有固定的土地和信徒。然而,並非所有婆羅門都富裕,也有人的生活可能因失去信徒而陷入困境。
3. 剎帝利曾經是武士階層,但現代印度已經沒有武士這一階層了。許多剎帝利成員轉而成為地主、富商,因此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很富有。然而,也有許多剎帝利成員成為了工人或者面臨破產。
請注意,以上內容是基於目前的信息和理解,具體情況可能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⑵ 印度農業形式是什麼樣的
類似於中國古代的情況,也近似於美國。大地主有大量土地,平民有少量土地。
1、小農經濟占絕對優勢
雖經歷了長達40年的「土地改革」,但印度的土地佔有狀況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土地所有權仍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封建和半封建的經濟成分佔有優勢。據印度官方抽樣調查(1985/86年度),占農戶總數1.3%的最富的大農擁有14%的土地,23%的農戶是佃農與半自耕農的混合,而占總數50%的最窮的小農只擁有1%的土地。不僅如此,—些小農和「邊際農」(耕種土地不足半公頃)還不斷喪失其土地而不得不加入無地農民的隊伍。目前,無地農佔全國人口的35%。印度農業主要以個體農戶為經營單位,平均經營的土地規模為1.68公頃(1985/86年度),但占農戶總數的57.8%的邊際農戶的平均規模只有0.39公頃。
2、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不平衡日漸擴大
3、傳統農業占優勢地位
⑶ 印度人口那麼多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呢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之前,人口眾多無疑是一項優勢,無論教育基礎是多麼的落後,你總能從眾多的人口中,收獲一批所謂的天才和人才,也有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
當工業生產進入信息化、自動化時代攔喊,大批工業化生產的天才和人才,依然是一項巨大的優勢。可是,大批低技能的廉價勞動力,只會成為社會進步的巨大負擔。
世界上受教育低的人口,也有生存發展的權利,也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他們不僅無法投入高效率社會生產,反而還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
比如:中國和印度,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有使用農機的歷史。
除了受地形限制的地方凱衡迅,盯此現在中國農村95%以上的耕地,都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而可用耕地更多的印度農村,依然在大量實行傳統耕作。
印度農業機械化落後的原因,不是印度人買不到農業機械,而是印度地主一旦實現機械化,當地會有大量的失業和失地農民。這些失業和失地的農民,又沒有其他謀生手段,最終只能淪為匪徒引發暴亂。
所以,印度政府通過有關政策,限制了農機的大規模使用。這就是技術和生產力進步,向大量無用人口的社會化妥協。
⑷ 現在有沒有哪個國家跟中國民國時期的狀況相似
印度農村大地主對國家土地的兼並與中國民國時期非常相似。
中國民國時期,佔全國人口93%之農民大量失去土地,流民餓殍,具體數據民國政府官方缺乏統計。民國政府亦曾表示「我國當前土地問題之嚴重,已成為一切禍亂的根源,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而政府現行有關土地的政策和法令,並不足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急求徹底而普遍的改革,實有非常可怖的後果」。
而現在的印度,印度的土地包稅人(一級農民)大約只有十萬人;而無地農民多達六億以上。比例上倒也和英國農奴庄園時期,千多庄園下的幾百萬農民的比例差不多。現在印度的土地,絕大部分都落到了這些家族豪強的手中,再由他們發揮道德的血液做善事,把土地分給下層的農民,再向窮人小額高利貸,資助窮人佃租,直接收取實物分成,(即中國舊社會地租,一般是一半或三分二)或付給農民工資。
2、政府的腐敗程度與中國民國時期的政府也差不多。
民國時期,國民黨高級軍官90%以上擁有自己之商業背景,勢力范圍,甚至有幫會背景,高級官員(包擴高級軍官)與地方士紳勾結,壟斷市場,強制增加賦稅,剝削民眾勞動果實。
而現在的印度,腐敗的程度也是非常驚人的,去年,印度政府主要的反欺詐機構負責人退休的時候,發表了一番令人大跌眼鏡的聲明。印度中央監察委員會監察主任普拉迪歐什·辛哈說,三分之一的印度人腐敗成性,其他的大多數人距離腐敗也只有一步之遙。記錄顯示,將近三分之一的議員面臨刑事起訴,其中許多涉嫌腐敗。如承辦英聯邦運動會超支的數十億英鎊,好像沒人知道這些錢哪兒去了。孟買原計劃給陣亡士兵家屬蓋一座六層宿舍樓,但是後來成了三十層的豪華公寓,軍官和政客的親戚們拿到優惠價。
3、印度階級對立的尖銳程度與民國時期差不多。
民國時期的階級對立主要是農村裡中地主與無地農民的階級對立,城市是工人階級與官僚資本家的階級對立。農村裡百分之二的土地擁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土地,城市裡官僚資本家擁有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財富,這導致了民國的社會矛盾激劇惡化。
⑸ 印度的社會現狀是怎樣的
你首先要明白,印度本質上是一個封建國家,而根本不是一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印度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惟一一個沒有完成土地革命的主要國家。它的大部分土地仍然掌握在地主手中,大部分農民和地主有著很強的人身依附關系,不僅沒有經濟自由,而且沒有人身自由。從中央到地方,大部分的政治,經濟,土地,人口資源被部族和門閥所掌控。
由於根本沒有土地,因此高速公路修不成並不是因為保護農民,而是為了保護地主。因為國家政治早已被封建集團瓜分,因此主要的政治家普遍世襲,政黨普遍為家族黨,部族黨。因為人民是附屬於封建部族和門閥的,選舉實際上只是封建集團之間的博弈,和普魯士七選侯本質上沒有區別。
印度實質上是一個民主包裝下的封建國家。
種姓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等級制度,是封建農奴制度的一種表現。只要印度的封建本質不被改變,就不可能打破這種種姓制度。
⑹ 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印度很多人飯都吃不上,為何還對外出售
印度跟咱人口相差無幾,自然條件似乎也更優越,可印度糧食產量不到我國一半,我國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但印度卻是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之一,稻米出口世界之首。
很多人都愛拿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進口糧食說三道四,但它們卻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年大范圍出口糧食的印度,有全球最多的挨餓人口,完整是在勒緊腰帶賣糧食。
受傳統文化影響,印度是個相當盛行吃素的國度,超越六成的印度人簡直不吃肉,有兩成的印度人完整素食,印度的肉類人均消費程度全球倒數第二,不到我國的零頭。
可即使如此,印度照舊有過半的青少年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值,半數以上育齡婦女貧血,超越五億印度人每天只能吃一餐,印度挨餓賣糧食到底何故,顯而易見。
⑺ 印度無論是人口還是基礎條件都和我國差不多,為何卻遠遠落後我國
主要是因為印度沒有完成過徹底的土地改革。而且印度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種姓制度問題。所以這些都制約了印度的發展。而且印度各地語言文化差異都非常的巨大。使得各地的交流非常的不順暢。雖然印度官方語言被定為英語,但是這也僅是少數一部分人才能學習得到。當然還是有印度巨大的人口壓力也使得遠遠落後於中國。
當然還有印度越來越大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口就意味著越來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所以很多的國際投資者對於印度這個地方望而卻步,因為印度政府並沒有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因為印度人的受教育水平還是非常的低,再加上基礎設施不完善,也使得印度發展非常難。
⑻ 印度農村是用什麼耕地的
說到印度,我們都知道是南亞最大經濟體,雖然它的經濟體量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人口眾多,但是人均的地區生產總值可以說少的可憐,對於印度農村用什麼耕地,也只不過是對其經濟的一個折射和說明。
所以說,對於這種二牛抬杠的傳統耕作模式,我們也不能完全的否定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去深入的探討和考慮。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理性的看待,才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