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邊界與印度發生什麼了
印度為鞏固其所主張的與中國邊界的政策的第一次明顯的表現發生在1951年2 月,當時一群印度官員在一支很強的准軍事部隊的護衛下挺進到達旺的西藏寺院中心,聲稱那是印度的領土,並驅逐了西藏的行政人員。從而向拉薩當局——也向新近成立的北京當局——宣布一項兼並的既成事實。印度政府在對待東北邊境方面既繼承又修改了其英國前任所實施的政策。 中國當局在20世紀的頭10年重申對西藏的權威——並於1912年垮台——導致英屬印度政府企圖以一條沿著山脊走的 向北約60英里的「科學的邊界」取代位於阿薩姆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既定的傳統線,作為其在東北地區行政管轄的界線。 [ 註:寇松勛爵給一條科學的邊界下定義說,「它結合自然和戰略的力量,並將進出兩方面的關卡置於防禦一方手中, 迫使敵人在能夠使用通道前去克服入口處的種種困難。」寇松:《論邊界》,見《1904-1923牛津歷史演講集》(布克斯 圖書館出版社,弗里波特,紐約州,1924年),第9頁。 ] 這樣的一個邊界規劃,在實際上是要兼並約有6萬平方英里的中國認為系西藏延伸部分的其自身的領土,而這片領土在英國官方地圖和中國官方地圖上均表明是屬於中國的。這一大片土地的大部分是沒有行政管轄的,為部落民所佔據,他們兇狠而有效地抵抗無論來自南邊或北邊的入侵者;但是在其極西端逐漸變細的一塊突出的領土,從達旺的寺院中心直到平原,卻是為西藏的政教合一當局所管轄的。
英國於1913年在西姆拉召開了有西藏代表和中國中央政府代表參加的三方會議,其表面目的是改革和調節拉薩和北 京之間的關系。然而,印度政府的外交秘書亨利·麥克馬洪爵士利用這個機會於1914年3月在德里安排了秘密的雙邊談判,在談判中誘勸西藏代表接受想要的新的邊界線。這條以外交秘書姓氏命名的線,包含了正好從緬甸至不丹的地段(那時英國將緬甸作為印度帝國的一部分),畫在一張比例為1英寸為8英里的地圖上。自然,地圖並沒有拿給出席會議的中國 代表看。但是麥克馬洪哄騙他草簽了另外一張很小的地圖,該圖意在僅僅表明將西藏劃分為內藏和外藏的建議線,並將 麥克馬洪秘密畫出的線並入其中。 麥克馬洪在西姆拉的行為超越了他的許可權。一位美國國際法專家和這段歷史的學者指責他除了其它罪惡外,還「在 國際談判桌上撒謊,並故意破壞英俄之間的條約」 [ 註:魯賓和P.阿爾夫雷德在《美國國際法雜志》上發表(關於阿拉 斯泰爾·藍姆的《麥克馬洪線》)的書評,第61卷,1967年,第827頁。 ] 。可是,麥克馬洪的飛揚跋扈的詭計是徒勞的。拉薩當局否定了他們代表的行為;中國政府懷疑背著其代表幹了什麼勾當,宣布在英國和西藏當局之間達成的任何協議均是非法和無效的;總督在給其倫敦的報告中否認了麥克馬洪同西藏人的交易;本土政府好像是不事聲張地表示了嚴厲的不滿,把麥克馬洪調離印度。就這樣,麥克馬洪線胎死腹中 [ 註:麥克馬洪線的歷史有文件證明,是十分清楚的。在本作者的《印度對華戰爭》中對它已有簡要論述,但是最充分的闡述見於阿拉斯泰爾的兩卷本著作(《麥克馬洪線:中國、印度與西藏之間關系的研究,1904-1914》);在《西藏、中國和印度1914-1950:帝國外交史》(羅克斯福 特·布克斯公司,赫爾廷福特布里,赫爾特福爾謝爾,1989年)中,他進一步作了說明,在卡魯納加爾·古普塔的勇敢而 卓越的著作《中印邊界秘史》(米諾爾瓦聯合出版社,加爾各答,1974年)中,又有了重要的深入看法。 ] 。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後,是另一個在英屬印度政府效力的帝國邊疆開發者,一個很接近麥克馬洪類型的人,使之死灰復燃。 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一個當時在新德里的名叫奧拉夫·卡羅的中級官員,在檔案中發現了有關麥克馬洪流產的向前推進邊界的文件,並勸說英國政府開始裝做將麥克馬洪線當作是業經西藏和中國正式同意而合法化了的印度邊界。卡羅安排了一項外交文件偽造罪以支持在西姆拉會議上通過了邊界問題的虛偽說法 [ 註:卡·古普塔前引書,出處:阿拉 斯泰爾·藍姆:《西藏、中國和印度1914-1950》,第Ⅻ章。偽造罪包含1937年新出版修改過的1929年艾奇遜條約集版 本,印有原始日期冒充原件的印度政府官方檔案。它首次為一位名叫約翰·艾迪斯爵士的英國外交官在哈佛國際事務中心的一篇論文所揭露。卡羅在這一糾紛中對印度方面的無原則偏袒,表現在他1960年2月13日發表在《曼徹斯特衛報》上的一篇文章,他引用了自己一手安排偽造的文件作為證據來支持其論點。 ] 。結果在40年代,一些英國地圖開始將麥克馬洪線畫作邊界,只是註明「未加標定」的字樣(即有待兩個鄰國就確切走向達成協議並通過聯合程序在地面予以標定)。在大戰期間並緊接著在戰後,英國人開始了將其行政管轄延伸到其所主張的邊界的困難和危險的任務(因為部族的敵對 態度)。這些前進運動立即招來了當時國民黨統治的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並要求他們撤退。這些抗議重復提出並在1947 年初遞給了繼任的印度當局;在1949年,盡管國民黨政府已窮途末路,仍然在新德里遞交了一個正式照會,再次否定西姆拉會議產生的所有文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印度1947年8月獨立前,英國人不顧中國的抗議,在將麥克馬洪線作為印度東北部地面上有效邊界方面已取得某些 進展;在新德里的繼任政府承擔了要完成它的任務。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不能批評印度獨立後的新政府繼續遺傳下來的政策並維持要將麥克馬洪線作為邊界的英國主張,盡管企圖持續使用英國贊許的虛妄和偽證的智慧是有問題的。另一方面,英國對其帝國擁有版圖界線的政策反映了 強權,通常的確是霸權;即使如此,英國人在政治上總曉得:在試圖確定邊界時充分考慮鄰國的敏感性是可取的,並且在地面使用武力時需要通過實用的觀點和方法以及嫻熟的外交技巧予以平衡。很難設想英國政府會像尼赫魯那樣,在這種場合採取如此挑釁性的執拗的策略:如果新中國政府像舊中國政府那樣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印度乾脆就拒絕討論這個主題。
中國的中央權威1950年11月開始在西藏強有力的重申,在許多印度人(其它地方也是)看來是一種入侵,並刺激了印度政府採取警覺行動。(步榮赫鵬的後塵派一支印度遠征軍到拉薩以先發制人或抵抗人民解放軍,曾得到認真的考慮。) [ 註:B.N.穆立克:《我與尼赫魯相處的歲月:中國的背叛》(聯合出版社,新德里,1971年),第80頁。 ] 薩達爾·帕 特爾認識到,中國軍隊在他這個部長所負責其防禦的北部未定界 [ 註:這是薩達爾·帕特爾1950年11月7日關於中印關系的致尼赫魯信,該信被廣泛地引用。這里的引文見穆立克前引書,第118頁。 ] 沿線的存在,至少具有潛在的敵對 性,增加了印度所覺察到的威脅份量。在緊急磋商後,制定了迅速在北部擴展行政管理和防務安排的計劃。1950年11月 20日尼赫魯在印度議會宣布,麥克馬洪線是東北部印度與西藏的邊界,重申了關於其業已為「1914年西姆拉會議所確定」的英國謊言。他承認,中國地圖所表明的是一條遠在南邊的截然不同的線,而且在「過去30年來」是一直這樣畫 的;但是他繼續說,「管它有沒有[中國]地圖」,麥克馬洪線就是印度的邊界,「而我們將不允許任何人越過[它]」。 這一直截了當的聲明是印度對待解決邊界問題的單邊主義態度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在三個月後對達旺的吞並中,尼赫魯政府超越了其前任的雄心和意圖。麥克馬洪在畫線時將達旺劃入了印度,但是 即使在卡羅時期,政府對此還是一再進行思考。開始佔有中國雖然聲稱擁有但從未進行過行政管轄的部落地區是一回 事——用英國人的說法,那裡是無人煙的土地;但是要兼並一塊英國人在初次接觸時即承認那是西藏/中國管轄領土的土地,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人使拉薩忙於討論,指望重新劃定麥克馬洪線,以便將達旺和那座巨大的寺院留給西藏。他們試圖將這個建議說成是一種寬洪大量的讓步,將它看作是可能誘使拉薩接受麥克馬洪線其餘部分作為邊界的誘餌。他們失敗了。拉薩當局沒有上鉤 [ 註:見藍姆前引書,第ⅩⅢ章。 ] 。的確,在印度獲得獨立後,拉薩向新德里提出了一項正式請求,即新的後帝國政府撤出其前任入侵的界於麥克馬洪線和山腳下傳統邊界之 間的所有領土。
拉薩有力地抗議印度對達旺的掠奪,並再次明確說明,西藏認為麥克馬洪線是一種幻想,作為邊界沒有合法性。然而沒有來自北京方面的評論,盡管那時人民解放軍已在拉薩安頓下來,其先頭部隊距達旺不會很遠,而中國政府顯然收到了有關印度行動的及時報告 [ 註:有關印軍到達達旺的一個目擊者報告在後來發表了。新華社(新中國通訊社),1959 年9月16日。 ] [ 譯者註:1951年西藏地方地府不太合作,人民解放軍剛剛入藏,對邊界地區具體情況未必十分了解。 ] 。這種沉默是在中國當權的新人願意同中國衰竭時期留下的其它苦澀遺產一道,接受麥克馬洪所劃的邊界是走向的初始徵兆。此種意向的進一步證據接著而至,再次表現沉默——這次無可懷疑地顯得是確認有意的默許。人們一直期望中 華人民共和國會繼續和加強國民黨前任曾一直有力地就英國人和近來印度對東北邊境特區推進發出的抗議,但是結果北京對印度政府加速的直至麥克馬洪線的軍事和行政推進不置可否。(然而當印度人員向北推進越過麥克馬洪線時,將會看到中國人作出了反應。)
在印度兼並達旺後,邊境再次變得平靜,而這兩個鄰國發展它們內部的交通,修築道路,派出巡邏和勘察隊,建立 哨所——從而走向更緊密的接觸。在外交上,接踵而來的事件是在1954年舉行的就穿越中印邊界西藏地段的貿易和交通的談判;這次談判,除其它事項外,還討論了印度交出英國人誘使拉薩同意給予的包括在西藏境內保持軍事人員在內的種種權利和特權的條件。對於印度政府為這次談判擬定的可歸納為「低姿態、不發言和堅持己見」的鞏固其邊界的基本 政策,再次進行了討論,但只不過是給予肯定而已。正如一位關鍵的與會者所指出的:總的看法是,我們不應允許中國利用這個機會翻[邊界問題的]舊賬。總之,要是中國不準備承認我們認為是我們北部邊界的麥克馬洪線,那也不能因此而進行任何談判。 [ 註:穆立克前引書,第155-156頁。
『貳』 中國和印度是不是在近期發生了軍事沖突
《印度斯坦時報》5月10日援引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級官員的話稱,中印兩國士兵9日在印度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上百人規模的對峙,對峙隨後在當地層級得到解決,印媒說法尚未得到兩國官方證實。
《印度斯坦時報》題為「中印在錫金邦邊界對峙」的報道,沿用了印度媒體近年來炒作中印邊界對峙的老套路。其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源單方面宣稱,對峙發生的地點位於錫金邦納庫拉地區(Naku La)附近一處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口。
報道宣稱,對峙中出現肢體沖突,導致多名士兵受傷。不過,《印度斯坦時報》采訪的兩名印度軍方陸軍總部官員說,他們對這場對峙並不知情。
中印邊界以往經常會發生不同規模的對峙,有時還會出現兩國軍人之間的肢體沖突,但在過去幾十年裡相關事件都和平解決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拿到媒體上去。這一次究竟是否發生了對峙,信息不詳,唯一能觀察到的是,到環球網發稿時,兩國官方都在對印媒的報道保持沉默。
『叄』 涓鍗版垬浜変腑,涓鍥芥墦鍒板嵃搴﹀摢閲 涓鍗版垬浜夐犳垚浜嗕粈涔堝獎鍝
1. 涓鍗版垬浜夋槸20涓栫邯涓鍙跺彂鐢熺殑涓鍦洪噸瑕佸啿紿侊紝瀹冨嬩簬1962騫達紝緇撴潫浜庡悓騫淬
2. 鍦ㄨ繖鍦烘垬浜変腑錛屼腑鍥藉啗闃熷湪鎴樺満涓婂彇寰椾簡涓緋誨垪鍐沖畾鎬х殑鑳滃埄錛屽叾榪涙敾鑼冨洿鏈榪滃埌杈句簡鍗板害棣栭兘鏂板痙閲岄檮榪戠害300鍏閲岀殑鍦版柟銆
3. 鎴樹簤鐨勮搗鍥犲嶆棌寰℃墜鏉傦紝鍏朵腑鍖呮嫭浜嗚嫃鑱斿拰緹庡浗瀵瑰嵃搴︾殑澶栦氦鏀鎸侊紝榪欏姞鍓т簡褰撴椂鐨勭揣寮犲厗瀚屽矓鍔褲
4. 鏍規嵁鍘嗗彶璁板綍錛屼腑鍗版垬浜変腑錛屼腑鍥戒漢姘戣В鏀懼啗鐨勮竟闃叉垬澹鏈11浜虹壓鐗詫紝鑰屽嵃搴︽柟闈㈢殑浼や骸浜烘暟浼拌$害涓5430浜恆
5. 涓鍥藉啗闃熷湪鎴樹簤涓閲囩敤浜嗙伒媧繪満鍔ㄧ殑絀挎彃鎴樻湳錛岃繖涓鎴樻湳鏈夋晥鍦板墛寮變簡鍗板害鍐涢槦鐨勬垬鏂楀姏錛屽艱嚧浜嗗嵃搴﹁緝澶х殑浼や骸鏁板瓧銆
6. 灝界℃垬浜夋寔緇鏃墮棿涓嶉暱錛屼腑鍥芥柟闈㈡彁鍑轟簡鍜屽鉤璋堝垽鐨勫緩璁錛屼絾鍗板害鏂歸潰璧峰垵鎷掔粷鎺ュ彈錛岀洿鍒版垬浜嬫寔緇浜嗗嚑涓鏈堬紝鍗板害鍐涢槦閬鍙楅噸澶ф崯澶卞悗錛屾墠鍚屾剰榪涜岃皥鍒ゃ
7. 榪欏満鎴樹簤瀵逛袱鍥藉叧緋諱駭鐢熶簡娣辮繙褰卞搷錛屽姞鍓т簡涓ゅ浗涔嬮棿鐨勪笉淇′換錛屽苟鍦ㄤ箣鍚庣殑鍑犲嶮騫翠腑瀵艱嚧浜嗗氭¤竟鐣屽啿紿併
8. 瀵瑰嵃搴﹁岃█錛岃繖鍦烘垬浜夎瑙嗕負涓孌典笉鍏夊僵鐨勫巻鍙詫紝鐗瑰埆鏄鍦ㄤ粬浠鑾峰緱浜嗚嫃鎷嗙儌鑱斿拰緹庡浗鏀鎸佺殑鎯呭喌涓嬶紝浠嶆湭鑳藉彇寰楄儨鍒┿
『肆』 中國和印度是不是在近期發生了軍事沖突
這個也說不準,咱們國家有咱們國家的原則,違背了就要開戰啊,不過咱們國家還是想和平發展,但是國家利益不容侵犯
『伍』 中印邊境沖突
1987年中印邊境沖突是中國與印度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邊境沖突。該事件雖未造成直接的軍事沖突,但是兩國之間緊張的形勢已經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開戰的邊緣。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國與印度分別在邊境發生了兩場邊境軍事沖突,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雖然中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停火後中方卻從已經奪取的爭議地點撤出,使得印方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但是印度軍方在戰場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決定在中印附近實施了一項「防禦計劃」以鞏固印方於戰爭所佔有的領土范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印度於邊界前沿的幾個支撐點軍隊已經完成部署,但是通向這些地方的交通網線仍沒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總理後,決定重新審議印度的安全局勢,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快在印度實際控制線內部署軍隊的計劃,以繼續鞏固印度在此地的軍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長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參加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期間順帶停留於北京,印度外長向北京帶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個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繼續使邊境地帶的局勢惡化」。當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國大黨支持者的集會上說「有關中印邊界局勢的錯誤報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國蓄意傳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兩國之間製造誤解和緊張」。1988年12月,拉吉夫訪問中國,這是即20世紀六十年代周恩來訪問印度後第一次兩國之間的高層訪問。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訂了一項「以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議,這場邊境危機由此告終。
『陸』 近年中國和印度開戰是什麼時候
在六十年代,發生於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
『柒』 印度和中國的哪些省市接壤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氏鉛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7)印度與中國最近的沖突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中印爆發邊境沖突:
2020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抵邊修建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
在中方的大力推動下,雙方經過多渠道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首次軍長級會晤,雙方同意採取切實措施,緩和邊境地區局勢。印方承諾不越過加勒萬河口巡邏和修建設施,雙方通過現地指揮官會晤商定分批撤軍事宜。
但6月15日晚,印度一殲臘好線邊防部隊公然違背雙方達成的共識,出爾反爾,再次越過實控線向中方蓄意挑釁。中方官兵在現地交涉時,突然受到印方暴力攻擊。這引發雙方官兵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中國邊防部隊果斷採取自衛措施,對印方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