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巴戰爭印度准備多少架戰機

印巴戰爭印度准備多少架戰機

發布時間:2024-10-21 23:29:24

⑴ 1971年的印巴戰爭,為什麼印度獲勝達到了戰略目的

二戰結束後,歐洲英法等國家無法阻止各處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紛紛敗退,但臨走也不忘給這些國家挖一個大坑。1947年英國人分割印度,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克什米爾爭端等問題成為三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的巴基斯坦比今天要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兩國因克什米爾問題開打,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克什米爾原本也是英國殖民期間搞出來的「獨立」地區,印巴兩國自然要爭搶該地區的主權。

第三次印巴戰爭地圖

我們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順利獲勝,分裂巴基斯坦,達到戰略目的。這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雖然東巴地區人民對西巴不滿,印軍力量又強於巴國,但這只是前提條件。還有兩個背後原因。

第一,前蘇聯在背後支持印度

七十年代前蘇聯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不弱於美國。1958年中蘇鬧崩後,蘇聯轉頭支持印度,牽制中國,同時抗衡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當時印度的許多武器裝備以及兵員訓練都得到了前蘇聯的援助。這是印度獲勝的一個原因。

第二,美國、中國均未出面干涉

中國不出面好理解,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只要不牽涉到國家安全等核心問題,中國從來不幹涉他國。

對美國來說,雖然不願意看到當時最強大的對手前蘇聯支持印度,攻城掠地,但東巴問題同樣不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何況美國自身當時還深陷越戰泥潭,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國也沒有必要在這種局面下強出頭與蘇俄、印度對著干。

綜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獲勝,不是簡單的大國擊敗了小國。

⑵ 巴基斯坦如何對抗印度空軍

雖然印度空軍擁有230架蘇30MKI,78架米格29,51架幻影2000,但其只擁有3架A50EI預警機,1架EMB145預警機。反觀巴基斯坦空軍,雖然其只擁有76架F16戰斗機和86架JF17戰斗機,但擁有4架ZDK03預警機,3架薩博2000預警機。


除了預警機,防空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印巴雙方都沒有遠程防空導彈,印度擁有一百多輛的老式薩姆防空導彈,射程只有24km,射高1萬2,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已經到貨最新的3套LY80中程防空導彈,一共是18輛發射車,LY80防空導彈採用被動制導,每套發射系統配有一輛搜索雷達車和一輛多波段跟蹤照射車,導彈最大射程40km,射高2萬5,可以對印度的戰斗機構成很大的威脅。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三哥不可能把三代機都搬過去對付巴基斯坦,此外,三哥的蘇30MKI說到底使用的還是R27、R73、R77,保不成共軍已經將數據透露出去了

⑶ 印巴炮戰中,為何有人說印度總是吃虧的一方

在現代戰爭中,雖然有原子彈氫彈這樣的大殺器,但是這樣的大多情況下戰略威懾作用的而存在變數,世界上挨過原子彈轟炸的也只有日本一個國家,印度軍隊中炮兵是非常重要的兵種,每一個作戰師都會有一個炮兵旅,從數量上來說是非常可觀的,但是印度炮兵的質量確實不能恭維,不僅裝備五花八門,而且有很多炮都是作廢的。所以說印度總是吃虧的一方。

總的來說,印度就是購買的地方錯了,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在美國這個地方買軍事裝備,不僅僅沒有得到相合適的裝備,還不保修,還發揮不出合適的效果,自然就太吃虧了。

⑷ 印巴戰爭的第一次

入侵克什米爾的巴基斯坦力量稱自己為「克什米爾解放軍」,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幫助的地方軍,它在戰爭中有一定的優勢:
戰前克什米爾本土的軍隊分散在整個地區來維持當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適宜抵抗全面入侵。一些克什米爾本土軍隊後來加入了印度軍隊。克什米爾解放軍不斷受到巴基斯坦正規軍的支持,而且隨著戰爭的持續越來越多巴基斯坦正規軍士兵加入克什米爾解放軍。有可能英國軍官幫助計劃巴基斯坦的入侵。
因此克什米爾的正規軍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爾解放軍擊潰。但是入侵軍未能盡快利用其優勢,印度使用空軍加強克什米爾的抵抗。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馬拉雅山脈高地地區外入侵軍未能繼續進軍。1948年6月在喜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軍在列城外郊也被擊退。1948年內雙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戰略優勢,戰線固化。1948年12月31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
1947年10月22日至26日
1947年10月22日一支強大的非正規軍從巴基斯坦入侵卡克什米爾,其目標是克什米爾的首都斯利那加,克什米爾軍隊很快被擊潰,通向斯里拉嘎的道路敞開了。局部也發生了克什米爾正規軍倒向克什米爾解放軍的現象。克什米爾土邦主哈里·辛向印度政府求援。印度政府對辛說:只有在辛簽署加入印度聯邦的情況下印度才能夠向克什米爾出兵來保護其聯邦領土。辛立刻簽署了加入印度的聲明。印度立刻出兵克什米爾,抵擋住了克什米爾解放軍的進攻,防止了斯利那加被占。巴基斯坦的非正規軍紀律敗壞,許多士兵在掠奪了被佔領的城市後就回家了,因此巴基斯坦也未能及時加強它的進攻。在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朋區谷的克什米爾退入城市,這些城市被包圍。
1947年10月27日至11月17日
印度軍隊被迅速通過空軍投入斯利那加的防禦戰,很快就擊敗了市郊的非正規軍。在這場防禦戰中尤其印度的裝甲車的側翼行動起了巨大的作用。克什米爾解放軍敗退到巴拉穆拉和烏力,這兩座城市均被印軍收復。在朋區谷克什米爾正規軍依然受困。就在此時吉爾吉特的軍隊倒向巴基斯坦,使得克什米爾解放軍獲得了克什米爾的最北部地區。吉爾吉特受到了奇特拉爾地區軍隊的幫助。奇特拉爾在此前就已經決定加入巴基斯坦了。由於奇特拉爾與吉爾吉特之間文化與歷史的聯系奇特拉爾的首長決定幫助吉爾吉特,出兵克什米爾。
1947年11月18日至26日
印度軍隊沒有追擊被擊潰的克什米爾解放軍,而是向南試圖解朋區的圍,但是這個行動沒有成功,主要是因為偵探不足,對當地的道路的困難的低估。雖然印軍到達了朋區,但是未能達到解圍的目的。另一支從南面過來的解圍軍只到達了克特里,營救了當地的困軍返回,米爾布爾被克什米爾解放軍佔領。
1947年11月25日至1948年2月6日
克什米爾解放軍進攻並佔領了江格,並成功地攻擊了那奧歇拉,對烏力的進攻未成功。與此同時在南部印度成功地解圍尚貝。由於印度軍隊不斷進入克什米爾,戰線開始固定化。
1948年2月7日至5月1日
在南方印軍反攻重占江格和拉賈烏里,在克什米爾谷克什米爾解放軍繼續攻擊烏力。在北部克什米爾解放軍開始圍攻斯卡都。
1948年5月1日至19日
印軍在江格擊退多次受到巴基斯坦正規軍加強的克什米爾解放軍的進攻,在克什米爾谷印軍重新佔領底斯威爾。在喜馬拉雅山高地上克什米爾進展迅速,其滲入的軍隊圍攻列城,攻破卡吉爾,並擊退了一支援救斯卡都的印軍。
1948年5月19日至8月14日
在克什米爾谷印軍繼續進攻並開始向北擴展,攻克克蘭和古拉伊斯,印軍還擊退了一次向底斯威爾的反攻。在朋區被圍的軍隊得以突圍,一都與外交獲得聯系。克什米爾正規軍在斯卡都低檔了吉爾吉特軍隊的進攻,因此吉爾吉特軍隊無法繼續對列城的攻擊。8月奇特拉爾軍隊使用炮兵攻破斯卡都後吉爾吉特軍開始向拉達克進攻。
1948年8月15日至11月1日
此時雙方的行動都開始減少。印軍進攻德拉斯的企圖是唯一的一次大的軍事行動,但是失敗。朋區依然受困。
1948年11月1日至26日
此時印度開始占上手,在被圍一年後朋區終於解圍。吉爾吉特軍隊在喜馬拉雅山高地終於被擊潰。印軍一直追擊到卡吉爾,然後因補給困難停止追擊。使用坦克印軍克服了祖吉拉山口重佔德拉斯。這是第一次在這樣的高地上使用坦克,印度的坦克戰術是基於1945年在緬甸獲得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1948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
巴基斯坦認識到它無法獲得任何進展,因此決定停火。聯合國出面調停了一個於1948年12月31日生效的停火協議。但是就在停火前數日巴基斯坦突然進行反擊,割斷了朋區與烏力之間的道路。在再次協商後雙方同意停火。停火條件是聯合國於8月13日提出的一個決議,於1949年1月5日生效。巴基斯坦必須撤出所有它的正規和非正規軍。印度可以保留小部分軍隊維持秩序。同時決定由公民投票來決定克什米爾的未來。
戰爭雙方共有約1500名士兵陣亡。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盤。 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的庫奇蘭恩,是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鹽鹼沼澤地,由於在雨季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印度和巴基斯坦從未在這里正式劃定國境線。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地方,竟成了這次大規模戰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從1947年至1956年,該地區一直為巴基斯坦控制,巴在此建立了警察哨所。但是1956年印度破壞巴哨所並趕走了巴邊防警察,建立了自己的哨所。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起,印度以進行「箭頭」演習的名義向庫奇蘭恩地區持續增兵,使地區的兵力達到3個旅,並奪取了巴基斯坦的幾個哨所。
巴基斯坦起初認為庫奇蘭恩是不毛之地,因此,對印軍的侵入只是提出了抗議而未採取實質性的行動。但不久傳出庫奇蘭恩地區可能蘊藏石油及其礦產資源的消息。巴基斯坦坐不住了,遂向庫奇蘭恩地區派出了第8師的兩個旅。在對峙中,雙方發生了對射,沖突進一步升級。印巴兩軍在庫奇蘭恩發生小規模的武裝沖突,由此拉開了印巴第二次戰爭的帷幕。
巴基斯坦又增援一個坦克連進入庫奇蘭恩。為了從印軍手中奪回失去的地方,巴基斯坦的第8師制定了代號為「沙漠之鷹行動」的作戰計劃。27日早晨6點30分,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軍向印軍發起了猛烈進攻,並從印軍手中奪回了一哨所。戰斗中,發生爆炸,造成了一些傷亡。印軍在巴基斯坦坦克火力的打擊下,傷亡了大量士兵,被迫向東撤退了30多千米。
經過兩個月的有限沖突,由於庫奇蘭恩地區地勢狹小,水網遍布,不適合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雙方終在英國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調停下,簽訂停火協議。
印巴在雙方初戰庫奇蘭恩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戰爭的火種並沒有因此熄滅。印巴在庫奇蘭恩發生的沖突,加重了兩國在領土爭端中的矛盾,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開始恢復了戰爭的爭奪,預示著沖突將發生連鎖反應和將進一步升級。 在印巴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的當天,印度內政部長發表談話,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的一部分,是「不容辯論和談判的既定事實」。這番言論大大激怒了巴基斯坦。大批號稱「自由戰士」的穆斯林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以達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讓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所鎮壓,5291名穆斯林武裝人員被打死。為進一步打擊穆斯林武裝,印軍至8月下旬在停火線一帶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並越過停火線向巴控區發起了進攻,戰火燃到了巴基斯坦。印軍以兩個師的兵力進攻停火線西側的烏里河以南方向的巴基斯坦軍隊,並奪佔了巴邊防軍的3個哨所。
面對印軍咄咄逼人的進攻,巴基斯坦感到克什米爾局勢的嚴重性。巴總統阿尤布汗主持召開有陸軍司令穆薩、空軍司令努爾·汗等高級軍官參加的作戰會議,會議決定出動正規部隊對克什米爾西部的查木布和喬里安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此次反攻計劃代號為「大滿貫行動。」
在精心計劃和充分准備後,「大滿貫行動」正式開始,巴軍炮兵部隊向駐守在查木布和馬達拉的印軍進行了3個小時的炮火准備,6點30分,得到坦克和重炮加強的巴軍第12步兵師,在馬利克少將的指揮下,向據守查木布的印軍第191旅發起猛攻。雙方在查木布的周圍發生了激烈的坦克戰。到上午9點時,巴軍坦克部隊強行接近了德瓦。9點15分,為了解救查木布的緊張形勢,印軍從馬達拉抽出一批AMX型坦克到查木布,在行進中,遭到了巴基斯坦坦克部隊的阻截。雙方在查木布一帶發生了激烈戰斗,巴軍不顧傷亡,最終在下午2點佔領了德瓦,其先頭部隊抵達了查木布,迫使印軍不斷後退。為了阻止巴軍坦克的進攻,下午4點30分,印軍轟炸機從高空俯沖轟炸,大量地殺傷了巴軍的坦克和步兵。雙方在查木布展開了空前的血戰,幾經拼殺雙方均遭到了巨大的傷亡。
巴軍在進攻查木布的同時,還組織和加強了力量,在查木布北面的馬達拉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印軍步兵進行了猛烈反擊,但是,在巴軍強大的炮火轟擊下,漸漸頂不住了。巴軍前進到距印軍在馬達拉的最高指揮部300碼的地方後,遇到了已經沒有退路的印軍的頑強抵抗。為了阻擊轟鳴前進的巴軍坦克,印軍使用了人體戰術,印軍士兵接近巴軍坦克後,用炸葯包炸毀了沖過來的第一輛坦克後,隨後,又炸毀了第二輛。但是,巴軍推開被炸毀的坦克,繼續發起沖鋒,並且佔領了馬達拉周圍的許多地方,使印軍陷於被動。到下午7點,巴軍在查木布和馬達拉之間已經成功打開了兩個缺口,將印軍分成南北兩個部分。為了免於陷入絕境,印軍將全部兵力撤至德維河西岸地區。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印軍在加強地面部隊防禦力量的同時,派出空軍部隊參戰。但由於巴軍「佩刀」式戰機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雷達系統和「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在空中格鬥中4架印軍戰機被擊落,致使印軍飛機不敢輕易升空。巴軍在葉海亞·汗將軍(他後來成為巴基斯坦總統)的指揮下,強行流過德維河,向喬里安的重要屏障德瑞提發起攻擊。遭到了印軍的頑強抵抗,進展不大。在德瑞提要塞附近,巴軍和印軍展開了生死搏鬥,雙方的炮火和喊殺聲震天動地。經過一番拼殺,次日中午巴軍擊潰在此防禦的印軍第41山地旅,佔領德瑞提。在掃清喬里安的外圍據點後,巴炮兵的火力暴雨般地澆向了印軍陣地,爾後巴步兵在坦克的引導下向喬里安發起了總攻,強佔了喬里安的印守軍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方潰逃。由於戰場混亂和來不及撤退,印軍在喬里安前線遺失了大量坦克。7點30分,巴軍開進了滿目瘡痍的喬里安。至此,「大滿貫行動」告一段落,巴軍不但解了「自由戰士」之圍,還乘勢奪取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使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門戶洞開。 印軍在克什米爾兵敗消傳到國內後,引起了印度朝野的極大震動。印內閣連夜召開會議,決定實施一項更為大膽的計劃,開辟新的戰場,即越過印巴邊境線,直接對巴本土發動攻擊。陸軍參謀長喬杜里受領任務後,迅速組織參謀制定了作戰計劃。印軍計劃使用1個軍,即以第15步兵師、第7步兵師和第4山地師分別從阿姆利則、卡哈如、克姆卡蘭三地出發向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拉合爾進攻。另外,印軍將第2獨立坦克旅作為戰役後備力量用於縱深作戰。印度的電台播發了一條消息:「德里地區未來48小時將有大雨!」但實際上從天氣角度而言,德里根本沒有降雨可能。這條消息上是印度政府用「暗語」向全體軍人發布的戰爭動員令。
9月6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突然向巴基斯坦發起大規模進攻。「德里的大雨」傾盆而下,鋪天蓋地。而巴基斯坦顯然對印軍這一招毫無准備,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邊。亞克爾運河是拉合爾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如果此地失守,印軍將直搗拉合爾,爾後向巴基斯坦腹地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巴軍決心堅守亞克爾運河,不再後退半步。9月6日,巴總統阿尤布·汗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向軍隊下達了總動員令。然而此時巴軍的主力尚在克什米爾戰場,國內的陸軍預備隊寥寥無幾,如果單靠現有的陸軍肯定支撐不住,於是巴政府將扭轉戰局的希望全都寄託在空軍身上。
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雙方數量相比,印度空軍顯然佔有5:1的優勢。然而,巴基斯坦的主力戰機為當時較為先進的美製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其中「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而印空軍沒有裝備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導彈能夠在3000米外發射,是巴空軍的殺手鐧。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巴軍提供有效預警。可見,印巴空軍之間的較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數量型軍隊與質量型軍隊的比拼。
9月6日,巴空軍司令努爾·汗下令出動32架F—86和8架F—104戰機對印本土縱深的5個機場和3個雷達站發動突襲。突襲非常成功,僅在帕坦科特基地一處就擊毀了未來得及起飛的7架米格—21和5架「神秘」式飛機。而在空戰中,F—86又上演好戲,擊落了近10架印軍戰機。遭到重創的印度空軍迅速從縱深機場調來200多飛機,對巴空軍展開全方位反擊。然而經過近兩天的激戰,巴空軍在空中擊落印機19架,在地面擊毀35架,而自已僅損失6架F—86飛機、1架F—104飛機和1架B—57轟炸機,從此印空軍戰機再也不敢輕易上天,巴空軍在奪取制空權的同時,還為地面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轉了戰局。由於巴空軍作戰有功,9月7日總統阿尤布·汗通令嘉獎空軍,並將這一天定為巴基斯坦空軍節。 不甘失敗的印軍將預備隊第1裝甲師投入戰斗,協同3個步兵師,兵力兩路,沿錫亞爾科特向拉合爾發起強大攻勢。將巴軍壓縮到查溫達地區。查溫達是通向查謨和克什米爾的門戶,距離克什米爾南部中心查謨僅27千米,巴軍以前就是通過這里進入克什米爾參戰。如果查溫達失守,就等於切斷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之間最重要的聯系通道。巴軍為了保護戰略要地,准備與印軍在查溫達進行決戰。巴陸軍司令穆薩上將急令集中所有直升機,以最快速度向查溫達輸送兵力,同時對全國鐵路實施軍管,用軍列將第6坦克師200輛坦克緊急運至該地。印軍為了盡快攻佔查溫達也在調整部署,不斷增調裝甲部隊,在查溫達地區集中了400多輛坦克,准備對巴軍發動決定性攻擊。印巴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一觸即發。
在經過幾天試探性交鋒之後,9月16日,急不可耐的印軍出動坦克近400輛,向查溫達發起攻擊,巴軍坦克也傾巢出動。同時,兩國空軍也在戰場上空展開激烈廝殺,印巴雙方的戰場較量由此進入高潮。此時,巴空軍又佔了上風,迅速掌握了戰場上空的制空權,然後對印軍坦克進行攻擊。巴軍在總結以往飛機打坦克的經驗後,改進了飛機上的彈葯裝置,在每架飛機的機翼下均配有4個可投式吊艙,每個吊艙可帶7枚高爆反坦克彈頭的折疊式尾翼航箭彈,7枚齊射的命中概率為75%—85%。在巴空軍的突襲下,印軍在查溫達地區的坦克遭到毀滅性打擊,整個部隊幾乎癱瘓。同時,巴第6坦克師在空軍的支援下,也越戰越勇,查溫達成為埋葬印軍「百人隊長」式坦克的墳場。戰至夜幕降臨,巴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擊毀敵坦克近百輛,迫使印軍停止了進攻。印巴雙方沿亞克爾運河形成對峙。在拉合爾以南地區和印度邊境重鎮克姆卡蘭,巴軍通過積極的進攻,也取得重大勝利,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 面對巴基斯坦內部動亂的局勢,印度決定出兵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到1971年11月為止,雙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畢。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巴基斯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個步兵師,空軍兩個中隊,作戰飛機17架,約9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個師6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0餘艘,約25萬人。雙方兵力對比,在東巴方向,印軍佔有明顯優勢,巴軍處於劣勢;在西巴方向,兩軍旗鼓相當,印軍略占優勢。
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在東部方向,印軍以3個師及8個營加強部隊的兵力,分3路發動攻勢行動,攻佔了阿舒甘傑、道德坎迪和昌德普爾3個重鎮,打開了通往達卡的門戶。在西部方向,印軍沿西南和西北兩條軸線展開進攻,一路遇到巴軍頑強抵抗,但由於印軍佔有兵力優勢,西南一路印軍攻陷重鎮法里德普爾,對達卡構成威脅;西北一路印軍則幾度破壞巴軍防禦陣線,並經反復爭奪佔領了重要城鎮波格拉,但未能向北發展進攻,因而沒有完全實現作戰企圖。在北部方向,雙方在賈馬爾普爾、米門辛格與坦蓋爾進行攻防作戰,結果,巴軍未能守住陣地,丟失賈馬爾普爾,退守坦蓋爾地區,建立新的防禦。
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印軍第50傘兵旅首先在距達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鎮坦蓋爾和距達卡30公里的東北要點納西格迪實施空降作戰,一舉切斷了巴軍退路,向南直逼達卡。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西巴戰場,雙方進行了以空戰為主的交戰。印軍憑藉其空軍力量的優勢,力圖重創巴空軍於基地,破壞巴交通運輸線,孤立巴軍各戰場的相互聯系,阻止巴地面部隊機動和集結,達到削弱與鉗制西巴地面部隊的目的。巴軍則努力加強要地防空,鉗制與削弱印空軍作戰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軍的空襲行動,保障地面作戰的進行。交戰結果,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在空中較量的同時,雙方也進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戰行動。兩軍各有攻勢行動,其中印軍以多路發動進攻,先後佔領了西巴信德省和薩克加爾地區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此時,印軍已在東巴戰場取得勝利,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⑸ 印巴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

綜述印度和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之後不久,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1971年11月,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基斯坦。戰爭在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戰場展開。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1972年7月,雙方簽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系協定》。本次戰爭導致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獨立。1975年10月,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兩國正式建交。經過面對巴基斯坦內部動亂的局勢,印度決定出兵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 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到1971年11月為止,雙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畢。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巴基斯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個步兵師,空軍兩個中隊,作戰飛機17架,約9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個師6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0餘艘,約25萬人。雙方兵力對比,在東巴方向,印軍佔有明顯優勢,巴軍處於劣勢;在西巴方向,兩軍旗鼓相當,印軍略占優勢。印巴戰爭(20張)


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在東部方向,印軍以3個師及8個營加強部隊的兵力,分3路發動攻勢行動,至12月9日攻佔了阿舒甘傑、道德坎迪和昌德普爾3個重鎮,打開了通往達卡的門戶。在西部方向,印軍沿西南和西北兩條軸線展開進攻,一路遇到巴軍頑強抵抗,但由於印軍佔有兵力優勢,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軍攻陷重鎮法里德普爾,對達卡構成威脅;西北一路印軍則幾度破壞巴軍防禦陣線,並經反復爭奪佔領了重要城鎮波格拉,但未能向北發展進攻,因而沒有完全實現作戰企圖。在北部方向,雙方在賈馬爾普爾、米門辛格與坦蓋爾進行攻防作戰,結果,巴軍未能守住陣地,丟失賈馬爾普爾,退守坦蓋爾地區,建立新的防禦。


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印軍第50傘兵旅首先在距達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鎮坦蓋爾和距達卡30公里的東北要點納西格迪實施空降作戰,一舉切斷了巴軍退路,向南直逼達卡。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西巴戰場,雙方進行了以空戰為主的交戰。印軍憑藉其空軍力量的優勢,力圖重創巴空軍於基地,破壞巴交通運輸線,孤立巴軍各戰場的相互聯系,阻止巴地面部隊機動和集結,達到削弱與鉗制西巴地面部隊的目的。巴軍則努力加強要地防空,鉗制與削弱印空軍作戰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軍的空襲行動,保障地面作戰的進行。交戰結果,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在空中較量的同時,雙方也進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戰行動。兩軍各有攻勢行動,其中印軍以多路發動進攻,先後佔領了西巴信德省和薩克加爾地區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此時,印軍已在東巴戰場取得勝利,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


(5)印巴戰爭印度准備多少架戰機擴展閱讀

印巴戰爭(Indo-Pakistani Wars),印巴分治後印巴之間發生的3次戰爭。1947年10月,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由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發生武裝沖突,戰火延續15個月。1949年1月,印巴雙方接受聯合國決議宣布停火,並於同年7月劃定停火線。

⑹ 印度是怎麼樣把東巴基斯坦分裂為孟加拉國的

英國從印度殖民地撤退後,根據蒙巴頓勛爵主持的代表英國陰險的協議,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地區分別獨立成國,其中印度居中,而巴基斯坦卻分成分別位於印度東西兩側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其中西巴基斯坦與印度的邊界還存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議(該地區劃歸印度,但住民的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多次發生反印度的起義暴動,印度也加緊向該地區遷移殖民). 巴基斯坦成立後為維持與東巴基斯坦這個飛地的聯系,花費了大量資源,但是長期以來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採取厚西巴薄東巴的政策,盡管東巴人口比西巴人口多,但中央政府長期由西巴人所把持,東巴人被視作巴基斯坦的二等公民。東巴人講孟加拉文,西巴人講烏爾都語,但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卻把烏爾都語定為國語。後來東巴人抗議,政府便把孟加拉語也定為國語,但政府文件、貨幣、郵票上都沒有使用孟加拉文。政府和軍隊的許多高級職位都由西巴人擔任。在經濟上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損東肥西,在政策、投資上都向西巴傾斜,使得東西巴經濟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東西巴之間存在著由來已久的深刻矛盾。

1970年12月,在巴基斯坦,葉海亞·汗總統舉行了13年來的第一次大選。以謝赫·穆吉布·拉付曼為首的人民聯盟仰仗東巴基斯坦在人口上的優勢,以地方自治為旗幟,主張加強省的權力,得到大多數東巴基斯坦人的擁護。在國民議會的300個一般席位中,人民聯盟獲得了160席,幾乎囊括了分給東巴的162個席位,一躍成為議會中的多數黨,而人民黨則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反對黨,但人民聯盟在西巴卻未能取得一個席位;同樣人民黨在東巴也未獲得一席之地。在國民議會選舉10天後舉行的省議會選舉中,人民聯盟在東巴省議會300個一般席位中獲得280席,而巴基斯坦人民黨則在西巴的旁遮普省議會180個一般席位中獲得113席。

東巴人對大選結果欣喜若狂,旁遮普人則憂心忡忡,害怕因東巴在國民議會中佔多數議席會制定出不利於他們的憲法。果然,在制定憲法時,人民聯盟要求地方自治,以改變東巴長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對待。人民聯盟領袖穆吉布·拉赫曼於1971年2月中旬同人民黨領袖布托會談。拉赫曼力主只給中央政府以外交、國防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餘權力應該交給省政府;而布托則堅持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有收稅、外貿和接受外援的權力。由於雙方的分歧難以彌合,結果會談不歡而散。

原定國民議會於1971年3月3日召開,軍政府准備向人民代表移交權力。但3月1日葉海亞·汗總統宣布推遲國民議會的召開,這猶如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立即引來了東巴的強烈反應。數以萬計的工人、學生、專業人員舉行示威,並第一次提出「孟加拉國」獨立的口號。3月3日,東巴總罷工,工廠、機關、學校、商店紛紛關門,整個東巴陷於癱瘓。人民聯盟領袖穆吉布·拉赫曼針對葉海亞·汗總統推遲議會召開的決定,號召支持者控制中央在東巴的機構所展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東巴民怨沸騰,局勢迅速惡化。

為了挽回局勢,3月6日,葉海亞·汗總統宣布國民議會將於3月25日召開。3月7日,穆吉布·拉赫曼提出人民聯盟參加國民議會的四項條件。第一,軍政府必須立即將權力移交給選出的人民代表;第二撤消軍事管製法;第三,政府派出鎮壓群眾的軍隊撤回到他們的營房。第四,調查「對東巴群眾的屠殺」。以葉海亞·汗為首的中央政府斷然拒絕了穆吉布·拉赫曼提出的四項條件,並下令罷工工作限期復工,否則將予以嚴懲。穆吉布·拉赫曼針鋒相對,於3月15日宣布接管東巴的行政,並下達了包括停止中央政府在東巴徵收的所得稅、不再向中央政府繳納關稅和銷售稅、東巴的稅收繳入東巴政府等在內的35條指示。東巴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全面激化。

為了使巴基斯坦免於分裂的災難,3月15日,葉海亞·汗總統親臨東巴首府達卡,與人民聯盟領袖穆吉布·拉赫曼舉行秘密會談,尋求解決危機的辦法。3月21日,人民黨領袖佐·阿·布托也飛抵達卡,參加談判。由於穆吉布·拉赫曼作為議會多數黨領袖拒絕保證邀請布托參加他的政府,葉海亞·汗也拒絕穆吉布·拉赫曼立即撤銷軍法管制的要求,秘密會談於3月22日破裂。於是葉海亞·汗總統再次宣布無限期推遲國民議會的召開。東巴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已不可調和。

1971年3月26日,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人民聯盟宣布東巴為自主、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葉海亞·汗總統以東巴法律和秩序失去控制,人民聯盟分裂國家的活動必須挫敗為由,宣布人民聯盟為非法組織,予以取締,一舉逮捕了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人民聯盟領導人,並派軍隊到東巴進行鎮壓,造成流血事件。至此,東巴同中央政府的矛盾,由要求東巴自治,變為要求建立獨立的孟加拉國,東巴與巴基斯坦中央政府誓不兩立,展開了殊死的斗爭。

在政府軍的鎮壓下,人民聯盟的一些骨幹分子逃往印度,於1971年4月17日在印度加爾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並組織逃往印巴邊境的孟加拉人,組成了有五六萬人的「孟加拉解放軍」,與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展開了武裝斗爭。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東巴採取軍事鎮壓後,東巴的孟加拉人開始大批逃往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等地。截止1971年6月底,聚集在印巴邊境的東巴難民已達600萬左右,給印度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尋求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印度措「東巴難民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試探各國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的態度。但只有蘇聯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考慮,對印度給予公開的、明確的支持。

1971年8月8日,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突然訪問印度。8月9日,蘇聯同印度簽訂了為期20年的軍事同盟雙邊協定——《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葛羅米何還表示,如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蘇聯將在軍事上、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並牽制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援。此後,蘇印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奔波於莫斯科和新德里之間,進行戰爭准備。蘇印同盟條約簽訂後,蘇聯加緊向印度空運武器裝備。到戰爭爆發前,印度從蘇聯獲得了250輛坦克,100輛裝甲運兵車,40門120毫米火箭炮以及「薩姆皿」地對空導彈等大量新式裝備。印度在得到蘇聯的全力支持,並通過外交試探,確信英、法、美等國至少不會軍事干涉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後,就加快了軍事部署。

1971年11月上旬,派往東巴的巴基斯坦軍隊控制了東巴的主要城鎮和大部分鄉村,東巴局勢略有好轉,巴基斯坦的國內動亂出現了一絲轉機。然而,印度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東巴的動亂為印度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印度早就開始進行戰爭部署。1971年2月以前,印度部署在東巴周圍的兵力只有3個旅,但到10月,印軍已逐漸增加到7個師;另外還部署了12個空軍中隊,約211架作戰飛機;海軍部署了26艘艦艇,艦載飛機33架,印軍總兵力約十六七萬人。在西巴邊境,1971年8月以後,印軍也由9個師陸續增加到13個師;部署了20多個空軍中隊,作戰飛機300餘架;海軍艦艇約20艘,印軍總兵力達30萬人。到印巴戰爭爆發前,印度陸軍的總兵力有4/5推進到印度與東西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帶。

印軍在進行兵力部署的同時,還進行了以巴基斯坦為目標的軍事演習,並把大量作戰裝備和物資運往印巴邊境。印度政府還進行一系列的戰爭動員,徵召陸、海、空軍後備役人員服現役,取消軍人的一切休假,並徵用民用車輛。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稱同巴基斯坦發生戰爭是迫在眉睫和不可避免的。印度國防部長拉姆也聲言同巴基斯坦發生的任何戰爭都將在它的土地上進行。印度輿論也大肆鼓噪,為發動戰爭進行輿論准備。
以葉海亞·汗總統為首的巴基斯坦軍人政府,在東巴發生分裂活動後,一味採取軍事鎮壓手段。高壓政策不僅沒有穩定局勢,反而進一步加深了政府軍與東巴人的對立情緒,整個東巴陷入混亂和癱瘓。對東巴分裂活動的鎮壓,由於軍隊的暴行,又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葉海亞·汗政府陷於內外交困的境地。面對印度的戰爭威脅,葉海亞·汗政府把希望寄託在大國出面干預上,既不做戰爭准備,也無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爭爆發前,巴基斯坦在東巴的守軍有4個師共13個步兵旅和若干個炮兵旅;空軍有2個中隊,作戰飛機12架,巴軍總人數約9萬人。在西巴基斯坦,巴軍部署了12個師,20個空軍中隊,200餘架作戰飛機,20餘艘艦艇,總兵力約25萬人。由於印軍的戰略是東攻西守,因此,在東巴的巴基斯坦守軍處於明顯的劣勢。

1971年4月中旬以後,印軍不斷侵入巴基斯坦領土,襲擊巴基斯坦邊防哨所,進行戰略偵察。印度戰斗機也多次深入巴基斯坦領空,試探巴軍的反應能力並進行偵察。6月以後,雙方的小規模沖突不斷增加,戰爭氣氛日益濃厚。

11月21日,印軍在蘇聯的支持下,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戰爭爆發的當天,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11月22日,巴基斯坦駐聯合國代表向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控告印軍對東巴的侵略,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則聲稱印軍是為了自衛才進入東巴的。印度政府置國際輿論的譴責於不顧,繼續擴大在東巴的戰爭行動。12月2日,印度政府宣布印度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為了支援東巴的守軍,12月3日,巴基斯坦軍隊從西巴對印軍進行了反擊。印度借機把戰爭擴大到西巴,對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領土發動了全面進攻。

第三次印巴戰爭分東西兩個戰場進行。印軍的戰略方針是東攻西守,力圖一舉拿下東巴,肢解巴基斯坦。

12月3日,印軍集中優勢兵力,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東巴發起向心攻擊。同時出動空軍接連8次空襲東巴首府達卡機場,使東巴空軍喪失了戰斗能力,印軍在東巴取得了制空權。由於東巴守軍喪失了制空權,東巴的交通樞紐、動力系統、重要軍事目標、後勤補給線及軍需倉庫等完全暴露在印軍飛機的轟炸之下,使巴軍損失慘重,陷於困境。印度海軍主力艦艇也大舉出動,襲擊東巴沿海的港口和巴海軍基地。

12月5日,進入東巴的印軍攻佔了戰略要沖婆羅門巴里亞。12月6日,印軍又佔領了錫爾赫特、庫米拉、費尼等地。同一天,印度政府宣布承認「孟加拉國」。

12月4日至7日,聯合國安理會就印巴武裝沖突造成南亞次大陸的緊張局勢問題,舉行緊急會議。12月7日,聯合國大會以104票的壓倒優勢通過要求印巴雙方停火和撤軍的決議。但印度拒不執行,並加緊在東巴的作戰行動。

在東巴基斯坦,巴軍從戰爭一開始就在數量上和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在戰略上,巴軍統帥尼亞茲將軍將部隊部署在邊境的前沿地區,以旅為單位,分別固守十多個孤立的地域,企圖御敵於國門之外。但當印軍改變了傳統的正面突破、齊頭並進的戰術,而採用避實就虛、多路迂迴的靈活戰術後,處於劣勢的巴軍便始終未能集中兵力主動出擊,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雖然巴軍頑強抵抗,但終於被各個擊破,首尾不能相顧。當巴軍企圖收縮兵力固守達卡時,為時已晚。12月14日,東、西、北三路印軍在達卡城下會師,達卡被包圍。

在西巴戰場上,巴軍打的也不理想。12月15日,印軍突襲西巴南部國境,佔領了納亞加爾等城市。兩國空軍相互轟炸,並發生了激烈的海戰。由於巴軍在西線不能對印軍形成強大的壓力,東巴的命運危在旦夕。

在外交戰線上,布托竭盡全力試圖使聯合國發揮作用,制止印度的侵略,挽救東巴。但由於蘇聯作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堅決支持印度的侵略,與印度在外交上進行戰略配合,否決一切停火協議,為印軍在戰場上贏得時問.所以布托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東巴淪陷。 1971年12月16日,印軍攻陷達卡,尼亞茲將軍率9萬名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成了印軍的俘虜。東巴淪陷。

同一天,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宣布西線印軍將於17日22點30分停火。17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宣布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議,並命令巴軍全線停火。
1971年12月17日,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巴基斯坦被肢解,原東巴的土地上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1971年12月21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從印度的加爾各答遷回達卡。1972年1月7日,巴基斯坦總統佐·阿·布托釋放了被前總統葉海亞·汗於1971年3月26日以「判國罪」逮捕的人民聯盟領袖穆吉布·拉赫曼。1月8日,穆吉布·拉赫曼從西巴經由德里回到達卡,就任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

在印巴戰爭激烈進行的時候,為了穩定民心和國內局勢,葉海亞·汗總統於1971年12月7日任命前東巴省省長、巴基斯坦民主黨主席努魯爾·阿明為政府總理,任命人民黨主席佐·阿·布托為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戰爭結束後,12月18日,擔任副總理才12天的布托又被任命為政府總理,葉海亞·汗總統企圖以此轉移人民對他領導不力導致戰敗責任的追究。但是,失去了東巴的巴基斯坦人民痛心疾首,他們再也不能容忍葉海亞·汗的軍事獨裁統治了,憤怒的群眾的抗議浪潮終於把葉海亞·汗趕下了台。1971年12月20日,葉海亞·汗被迫辭去總統兼軍法管制首席執行官職務。

1971年12月21日,巴基斯坦國民議會中最大政黨人民黨領袖佐·阿·布托臨危受命,出任巴基斯坦總統兼軍法管制首席執行官,成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此後直到1977年7月5日布托總理被齊亞·哈克將軍發動的軍事政變推翻,佐·阿·布托一直是巴基斯坦的最高統治者。布托當政期間的政治經濟改革和國內外政策,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烙印,直到今天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⑺ 幾次印巴戰爭的進程是怎麼樣的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印度參戰部隊有2個師及若干土邦部隊約4000餘人,從東、南和西南三個方向巴軍發起進攻。巴基斯坦參戰的多為部落武裝約5萬人,從西、西南和北三面進軍克什米爾。印、巴軍隊經過1年多的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勝負難分,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這次戰爭沒有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第二次印巴戰爭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巴方在停火線南部展開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雙方展開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給印度軍隊以重創。隨後,雙方陷入僵局。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使印、巴雙方於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前蘇聯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而採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幹涉內政的義務」
1947年至194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發生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兩國又在歸屬未定的大卡奇沼澤地區發生武裝沖突,導致第二次印巴戰爭。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政府派兵鎮壓,大批東巴難民逃往印度。印度支持東巴獨立,並准備入侵東巴。11月21日,印軍侵入東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隨即巴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於12月3日派空軍襲擊了印度8個機場。當天,印度出動500架次飛機轟炸了東巴、西巴10個機場,掌握了制空權。與此同時,印海軍封鎖東巴各港口,切斷了東、西巴的聯系。印軍以「東攻西防」的方針,在西巴以攻勢防禦牽制巴軍主力,在東巴分四路對達卡實施向心突擊。在東巴,印軍西路軍相繼攻佔傑索爾、福里德布爾;東路軍相繼攻佔錫爾赫特、庫米拉和梅克納河上3個渡口,逼近達卡;北路軍進占傑馬勒布爾,並以1個傘兵旅在達卡西北約70公里的坦蓋爾傘降,爾後奔襲達卡;西北路軍攻佔了博拉格。12月15日,印海軍在科克斯巴扎爾實施營規模兩棲登陸。翌日,印軍1個傘兵營進抵達卡市郊,迫使巴守軍當日投降,巴守軍9.3萬人被俘。17日,印度宣布在西巴邊境單方面停火。1972年3月15日,印度從孟加拉國撤軍。

閱讀全文

與印巴戰爭印度准備多少架戰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女孩為什麼穿越古代 瀏覽:737
英國國家為什麼建高樓 瀏覽:887
伊朗有多少國際機場 瀏覽:550
從中國引進的車有哪些 瀏覽:264
英國境外輸入怎麼這么多 瀏覽:491
紅警中國崛起怎麼賺金幣 瀏覽:401
阿勒泰如何回到中國 瀏覽:911
越南什麼水果有刺 瀏覽:244
怎麼挑中國移動的卡 瀏覽:322
伊朗根本不會拿美國怎麼樣 瀏覽:150
印度語活下去怎麼說 瀏覽:883
越南小柔在東北做什麼生意 瀏覽:302
中國歷史有多少是假的 瀏覽:83
越南芽庄市有多少紅綠燈 瀏覽:752
英國語言cas多久能下來 瀏覽:176
伊朗需要什麼飛機 瀏覽:57
伊朗英語單詞怎麼讀 瀏覽:656
有什麼渠道寄大閘蟹到印尼 瀏覽:33
英國留學可以帶多少現金出境 瀏覽:273
去印尼泗水看火山怎麼包車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