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有錢到處買軍火,為何卻不買美國國債呢
其實,印度既有錢到處買軍火,也有錢買美國國債。只是相對購買軍火的四處招搖,印度購買美國國債,就顯得非常的低調。沒有辦法不低調,因為作為一個大國,只有這點國債,丟人!印度買了軍火,之所以招搖,是因為他們內里弱小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宣示——我有厲害的武器,你們別想欺負我。
相對購買美國國債的小氣,印度在國防支出購買軍火上面,就大方很多。例如今年他們就花費了260多個億美金去購買軍火。這是一個相對高的比例。這個比例佔用很多政府的預算,不利於印度發展國民經濟。這,就是印度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⑵ 印度首富近4000億,美國首富近8000億,中國首富有多少錢
大家都知道,在如今這個年代,各個行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因為互聯網的出現,經濟更是有了高度的發展,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各國都誕生了許多富豪。單單從GDP總量來說,中國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了全世界第二。
現在馬雲已經是中國的首富了,但這還是螞蟻金服,沒有上市的情況下,螞蟻金服一旦上市,馬雲的資產將會更多。比爾蓋茨曾經預測,未來的世界首富將誕生在中國。看到這個預言之後,大家是不是也覺得相當自豪呢?
⑶ 一般日本,韓國,美國,越南,香港,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印泥,印度,英法德俄人的月工資是多少
我有個台灣的QQ好友是當中學地理老師的 她說大陸 人年均收錄1000美元 台灣是16000美元 歐美是4到5萬美元 越南 馬來西亞 泰國 600到800美元
印泥你還是別想了吧 至於日本 一直是我們迴避的話題。。。。。
⑷ 印度綜合國力有多強大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二戰後那是新興國家崛起的時期,整個世界格局為之一變,尤其是以大型新興國家崛起為代表。特別耀眼的是中國的崛起和印度的崛起,被譽為世界最快速崛起的兩個國家。而現在的中國,已經是躋身世界超級大國行列,而印度的崛起也是非常迅速。為此很多人想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印度綜合國力到底有多強大呢?你可能想不到。
第四,未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對於印度而言,其實最大的潛力來自未來,畢竟印度人口很多,而且很快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於未來世界而言,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而印度人口最多,那麼這無疑將是巨大的國力基礎。甚至很多西方機構,甚至預言,未來的世界,印度將是超級大國,就是因為其有充足的人口,所以印度綜合國力還是很強大的。
⑸ 按貨幣購買力,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的GDP會是多少呢
眾所周知,各國在比較經濟總量時,最常用的是用匯率來計算,而通常將其換算為美元。以2017年為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82.7萬億人民幣,按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其 GDP為12.24萬億美元。
匯率演算法但是,匯率演算法存在許多缺陷,例如,以最近的1美元計算,大約6.3元人民幣,同樣的東西在美國就是1美元,而在中國就不需要6元。用這種匯率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低估了發展中國家的總體經濟總量。
其它國家就不再一一介紹了,總而言之,按購買力來看,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的經濟總量基本沒有變化。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美元在匯率制度下往往被高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這些數據中,中國國內價格比美國國內價格略低。
⑹ 按貨幣購買力,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的GDP會是多少呢
眾所周知,當我們比較不同國家的經濟總量時,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匯率將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換算成美元。以2017年為例,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82.7萬億人民幣,按照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其GDP為12.24萬億美元。然而,這種匯率演算法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以最近1美元兌換大約6.3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同樣的商品在美國只需要1美元,而在中國則需要6元。這種演算法低估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
到了2019年,印度的GDP達到了200.81萬億盧比,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將其轉換為美元:一種是通過年平均匯率換算,另一種是根據購買力平價制度進行換算。購買力平價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將數千種不同的商品作為一個整體,稱為「一籃子商品」,並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賦予不同的權重。例如,中國人偏愛大米,美國人偏愛麵包,因此在中國的「一籃子商品」中,大米的比重會更高,而在美國,麵包的比重則會更高。如果印度人更喜歡咖喱,那麼在「一籃子商品」中咖喱的比重就會增加。通過比較不同國家購買「一籃子商品」所需的金額,我們可以得到不同貨幣之間的購買力比價。例如,如果「一籃子商品」在印度需要300萬盧比,在美國需要10萬美元,那麼在購買力平價體系中,印度的盧比-美元轉換比率就是30比1,而在匯率體系中則是大約70.41比1。這意味著,如果以購買力衡量,印度的GDP將會大幅增長。
「國際元」是一種假想貨幣,用於購買力平價體系中,它並不是真正的貨幣。通常,當我們比較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時,我們需要將其轉換為同一種貨幣,以便進行比較。例如,1萬億人民幣,1000億歐元,2000億美元,10萬億印度盧比,8萬億俄羅斯盧布,70萬億越南盾,100萬億日元等,這些數字相差很大,如果不將它們轉換成一種統一的貨幣,就無法進行比較。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按平均匯率換算為美元。然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元經常被高估,其他國家的貨幣經濟被低估,這導致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統一轉換成美元時,往往高估美國,而低估其他國家。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機構創造了「國際元」,通過多邊購買力平價比較,將各國貨幣轉換成統一貨幣的方法。這種虛擬貨幣不需要像實體貨幣一樣由特定銀行發行,只需一個信息中心就能收集各國經濟狀況,並及時計算出國際元幣與其他貨幣的「購買力比價」。
例如,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至23.46萬億國際元,位居榜首。美國名列第二,其國內生產總值在2019年達到了約21.374萬億國際元。由於國際元以美元的實際購買力為基準,美國GDP並沒有變化,與匯率制度下的數字相同。盡管以購買力衡量,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美國,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2019年購買力超過了14億,而美國人口僅為3.282億。因此,在購買力體系下,中國的人均GDP也遠低於美國。
以購買力計算,2019年印度的GDP達到了9.61萬億國際元,排名第3;日本的GDP達到了5.459萬億國際元,排名第4;德國的GDP達到了4.66萬億國際元,排名第5;俄羅斯的GDP達到了4.28萬億國際元,排名第6。俄羅斯官員相信,其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德國,以購買力計算,其經濟總量也將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五。印度尼西亞以購買力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329萬億國際元,全球排名大幅上升至第7位(按匯率計算,印尼在2019年排名第16位);法國排名第8,約為3.315萬億國際元,英國排名第9,約為3.255萬億國際元,巴西排名第10,約為3.22萬億國際元。其他國家的數據不再一一介紹。總的來說,按購買力計算,除了美國外,其他國家的經濟總量基本沒有變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元在匯率制度下往往被高估,而在這些數據中,中國的國內價格比美國的國內價格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