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他們有什麼關系
很多人認為印度尼西亞的國民帶有印度二字,所以也屬於印度。實際上印度尼西亞與印度並沒有什麼關系。
1912年東印度成立了很多以獨立為目標的組織基本上都冠名印度尼西亞,自稱印度尼西亞人了,1945年8月新國家獨立後國民就定為印度尼西亞,這個國民也是歐洲問題的,多少還帶有一些指令色彩,有些印度尼西亞人認為應該把國民改為具體有本地特色的努山拉丁,也就是大洋之間的島嶼的意思。印度尼西亞與印度都是殖民者對東方殖民地的稱呼,兩者相隔千里並沒有直接的關系。
㈡ 印度尼西亞的名字中有「印度」兩字,請問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有什麼關系
有一些關系。印度尼西亞的英文名(或印尼文名)是由拉丁文Ins和希臘文 nesos 組成的。Ins指的是印度,而nesos 的意思是「島嶼」或「群島」。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都普遍稱印度以西的群島,也就是加勒比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至於印度以東的群島,也就是馬來群島,歐洲人都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例如,西班牙就曾經稱菲律賓為「西班牙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則稱印尼為「荷蘭東印度群島」。
1850年,英國的民族學家喬治·爾耳(George Earl)把居住在馬來群島或東印度群島的人為 Innesians或 Malayunesians。爾耳的學徒,詹姆士·羅根也在同一本書把Indonesia和東印度群島劃上等號。然而,當時的荷蘭統治者拒絕使用Indonesia,反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Nederlandsch Oost Indië), Indië,東方(de Oost)或Insulinde。
到了20世紀初,荷蘭以外的學家都把荷蘭東印度群島稱為Indonesia,後來印尼革命分子用了「印度尼西亞」為他們國家的名字,直到今天。 所以,漢語用「印度尼西亞」並不是因為和原文諧音,也考慮到了印尼名字的由來,的確非常貼切。
㈢ 印度的古稱是什麼
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譯為「羌獨」,東漢稱它為「天竺」。唐代玄奘則仔細探討了天竺的名稱,放棄了天竺、身毒、賢豆這些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稱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譯名皆源於印度河的梵語名。
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