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種姓制度問題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和中國、埃及、巴比倫並列為東方的四大古國。
勤勞、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經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幾
千年來,印度社會的發展一直比較遲緩。這與印度存在著一個的森嚴的等級制度一種姓制度
有著一定的關系。
印度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河。中國漢代史籍譯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譯為
「印度。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後發現幾個古代城市遺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
享佐.達羅,因此統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至前二
千年代中葉。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達羅毗荼
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部落,從中亞細亞經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
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征服了當地的大部分達羅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種人,自
稱」雅利安」,意為高貴者,以區別於皮膚黝黑的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
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過著原始的游牧生活。入侵印度後,雅利安人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先進文
化,由游牧轉為定居的農業生活,並逐漸向奴隸社會過渡。
由於雅利安人對達羅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內部貧富分化的結果,在雅利
安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
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
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
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
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
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
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最受鄙視。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
的。在婆羅門的經典《吠陀》中,波羅門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
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製成了剎帝利,用雙腿製成了吠舍,用雙
腳製成了首陀羅。婆羅門僧侶還宣揚:凡是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來世才能升為較高種
姓,否則,即降為較低種姓。因此,對於廣大勞動者和奴隸來說,應該逆來順受,放棄斗
爭,遵守奴隸主階級制定的「達磨」,即所謂的「法」,以免加重來生的災難。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奴隸主階級還制定了許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相
傳,摩奴是大神梵天的兒子,為了確定人間各種人在社會上的應有次序,確定婆羅門和其他
種姓的義務,便制定了這部法典。其實,這只不過是奴隸主用來欺騙勞動人民的謊言。
摩奴法典首先確認婆羅門是人世間一切的主宰,而首陀羅只能溫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勞
役。首陀羅不能積累私人財產,不能對高級種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羅門和剎帝利則有權
奪取首陀羅的一切。
為了鎮壓低級種姓吠舍、首陀羅的反抗,摩奴法典還規定了許多殘酷的刑罰。比如,低
級種姓的人如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傷害了高級種姓的人,就必須將那一部分肢體斬斷。比
如,動手的要斬斷手,動腳的要斬斷腳。
四個等級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摩奴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要罰款1
00帕那(銀錢單位)。如果是吠舍罵了,就要罰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羅罵
了,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羅門侮辱剎帝利,只罰款50帕
那;侮辱吠舍,罰款25帕那;侮辱首陀羅罰款12帕那。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
陀羅,僅用牲畜抵償,或者簡單地凈一次身就行了。
《摩奴法典》還對各個種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煩瑣的規定。比如規定不同種姓的人不能
在呆在同一個房間里,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裡的水。不同種姓的人嚴格禁止通
婚,以便使種姓的劃分永久化。
每個種姓都有自己的機構,處理有關種姓內部的事務,並監督本種姓的人嚴格遵守摩奴
法典及傳統習慣。倘有觸犯者,輕則由婆羅門祭司給予處罰,重則被開除出種姓之外。
被開除出種姓的人也成為賤民。賤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與婆羅門接觸,只能從事被認
為是最低賤的職業,如抬死屍,清除糞便等。走在路上,賤民要佩帶特殊的標記,口中要不
斷發出特殊的聲音,或敲擊某種器物,以提示高級種姓的人及時躲避。婆羅門如果接觸了賤
民,則認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後要舉行凈身儀式。
總的說來,印度的種姓制度實質上是一種階級制度。但是,由於鮮明的階級關系被掩蓋
在等級的劃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階級界限,在勞動人民之間製造隔閡和對立,不利於他
們團結對敵。此外,種姓制度實行職業世襲,把生產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從而阻礙了
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種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會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
自古代至近代,經歷了幾種社會形態,但是種姓制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歷代剝削階級的統
治工具。種姓制度經過長期演變,越來越復雜,在四個種姓之外,又出現了數以千計的亞種
姓。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著種姓制度的殘跡,受壓迫受剝削最深的賤民達幾千萬人。
參考資料: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 西祠胡同
『貳』 印度人:在中國,才感覺是個人,印度種姓制度究竟多可怕
我覺得印度人的姓氏比較奇怪,也不懂是怎麼來的,就光一個姓由很長的文字組成。有些人出生就是貴族,而有些人出生就是奴隸。
現在的印度,雖然接觸外來文化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努力擺脫傳統種姓制度的束縛,追求改變命運。
『叄』 印度最低種姓
達利特。達利特(Dalit)是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低層級,寓意為「不可接觸的人」,俗稱為賤民。
1、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大致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而達利特是沒有寫在種姓制度里,且地位最低的人。
2、印度還保留著種姓制度,達利特被認為是骯臟的,而且這種骯臟很容易感染別人,所以他們要盡量避免和其他人接觸。種姓制度最明顯的特徵是職業世襲和內部通婚。
3、達利特起源於印度種姓制度,是一種印度的社會特徵。種姓制度是人類等級制的一種類型,是階級社會的產物。在世界其它地區的古代歷史上,也曾存在過種姓制度,但印度的種姓制度最森嚴,存在的時間最久,至今,它仍在影響著印度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肆』 印度低種姓有富豪嗎
沒有。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因為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
『伍』 印度種姓越高越有錢嗎
不一定,印度早廢除種姓制度了,但名廢實存,高種姓也有很窮的,低種姓有時得到的補助比高種姓還多。低種姓同樣也有從商從政發大財,比如印度總理穆迪。
『陸』 印度婆羅門平均年收入
印度婆羅門平均年收入合人民幣在1.6萬元左右。
印度平均月收入不超過人民幣1000元,婆羅門平均收入要高一些。印度有著悠久的種姓制度。這種制度將印度教徒分為四大等級:婆羅門(Brahmins)、剎帝利(Kshatriyas)、吠舍(Vaishyas)和首陀羅(Shudras)。
婆羅門和剎帝利都是高種姓,首陀羅是低種姓,吠舍處於「中間階層」。除此之外的人,又稱達利特(Dalits)或「不可觸碰者」,屬於「賤民」。
『柒』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
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在1947年的時候,印度人就已經取消了種姓制度,在理論上實行人人平等。
這種情況的後果就是導致了硬度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男女比例失調,將會造成大量的光棍,這些單身狗流落在印度社會上,就成了移動的荷爾蒙,有一些自製能力差的人就將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用在了凌辱女性之上,這也是為何印度近年來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層出不窮的原因。
在印度由於種姓制度加上嚴重的重男輕女,就算是精英家庭的女性在家中地位也很低下,印度在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男女平等這方面任重而道遠。
『捌』 誰能告訴我印度過去有什麼樣的貴族呢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