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樣是殖民地,印度和香港的差距咋那麼大
印度在18,19世紀還是很原始的社會形態,國家分為一個個土邦,生活狀態原始,
而那時的中國已經是高度文明的封建社會,
二者發展起點不同,自然發展程度就不同了。
而且,印度國土遼闊,人口多,想發展起來的投入要比發展香港一個城市的投入多得多,所以二者自然會有差距。
㈡ 西藏跟印度有什麼關系,在歷史上,在地理上,在人種上,在文化上。
英國在印度殖民的時期,曾經強迫當時的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侵佔了我國大片土地,但是,這始終沒有獲得中國中央政府的批准。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的這一衣缽,繼續佔領了這一大片我國領土。其中,以麥克瑪洪線(是當時簽不平等條約的英國人的名字)最為引人注目。該線是中印雙方的實際控制線。上世紀50年代,印度曾經在此處挑釁,我國被迫自衛反擊,痛擊了印軍。我軍隊越過此線,打到中印原來的邊界處。後來,我軍又主動撤回到該線的北邊。印軍再不敢進犯。但是迄今為止,印度仍然佔領著我國的大片土地。
㈢ 印度崖豆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3-8米,樹皮粗糙,散布小皮孔。枝、葉軸、花序均被灰黃色柔毛,後漸脫落。
羽狀復葉長8-20厘米,葉柄長3-4厘米,葉軸上面具溝。托葉披針形,長約2毫米,密被黃色柔毛。小葉6-9對,間隔約2厘米,紙質,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7-1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或鈍。上面暗綠色,具稀疏細毛,下面淺綠色,被平伏柔毛,中脈隆起,側脈4-6對,直達葉緣弧曲,細脈不明顯。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毛。小托葉刺毛狀,長1-3毫米,被毛。
總狀圓錐花序腋生,長6-15厘米,短於復葉,密被灰黃色柔毛,生花節短,長1-2毫米,遠離。花3-4朵著生節上,苞片小,披針形,小苞片小,貼萼生。花長0.9-1.2厘米,花梗細,長3-4毫米。花萼鍾狀,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密被柔毛,萼齒短,三角形,上方2齒全合生。花冠淡紅色至紫紅色,旗瓣長圓形,先端微凹,被線狀細柔毛,基部截形,瓣柄短。翼瓣長圓形,具1耳,龍骨瓣長圓狀鐮形,與翼瓣均具長約2.5毫米的瓣柄。雄蕊單體,對旗瓣的1枚基部分離。無花盤。子房線形,密被柔毛,花柱細,短於子房,向上彎曲,胚珠約5粒。
莢果線形,長5-10厘米,寬1-1.5厘米,扁平,初被灰黃色柔毛,後漸脫落,瓣裂,果瓣薄木質,有種子1-4粒。種子褐色,橢圓形,寬約1厘米。花期4-8月,果期6-10月。
㈣ 印度地形圖包括河流,山脈,湖泊
印度地形: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
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
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
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㈤ 說有奧特曼的英文名的意思是什麼
我只知道一部分:
佐菲Zoffy:據說詞根是智慧女神索非亞Sophia
初代Ultraman:同樓上
艾斯Ace:王牌
雷歐Leo:占星術中的獅子座,暗示雷歐的身世
愛迪Eighty:80,指他的年代
葛雷Great:偉大的
帕瓦德Powered:有力的
迪迦Tiga:有資料說是印度數字中的「3」,代表他的三種形態
蓋亞Gaia:大地女神的名字,代表蓋亞是從大地中誕生的
夢比優斯Membius:無限的
麥克斯Max:最大的
諾亞Noa:應該與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有關,意指生命的拯救者
其他的雖然知道英文名,但不知道含義
㈥ 印度象的形態特徵
象的鼻子是現生動物中最長的,可以垂到地面,富有彈性,能伸長至2米。上粗下細,末端為2個鼻孔,頂端有一個指狀突起(非洲象有2個)。在大象胚胎發育的早期,鼻子和上唇是分開的,到了胚胎發育晚期,才由相關肌肉和神經分化合並成象鼻。鼻氣管整個內壁由縱向排列整齊的大約150000條肌肉束組成,它沒有骨骼、軟骨支撐,也沒有肌腱牽引,這使得象鼻非常靈活而敏感,鼻端的指狀突起能撿起細小的物體。象鼻也很有力量,可以抬起350公斤的重物,在移動重物時需要頭部活動,以頸部肌肉收縮產生動力。
鼻子對大象來說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除了呼吸,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
象鼻的嗅覺十分靈敏,它們時常揚起鼻子在空中搖曳擺動,不但能探測到食物或水的大體方位,還能察覺到附近有無猛獸。
大象用鼻子採集食物,吸水噴到嘴裡飲用。
象鼻也是大象日常交往的工具,將鼻子捲成不同的姿勢能表達不同的含義。大象用鼻子相互撫摸,纏卷是友好的表示。
大象也用鼻子捲起沙土撒到身上,或用鼻子吸水噴到身上來清潔皮膚。象鼻還能做出揉眼、撓癢等細致動作,有時還會利用工具,如用鼻子抓起木棍或竹篾來撓癢,捲起木棍破壞電網等。 狹義的象牙即指大象突出嘴外的第二對門齒。象牙大部分呈乳白色,雄象2-5歲開始出牙,隨著年齡增長而生長,有白、黃、淺棕等色。一般來說雄性印度象有較為發達的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也十分短小。象牙也分牙體和牙根兩部分。象牙約三分之一為牙根,長在牙管里與骨頭相連,是空心的,內有牙髓,保證象牙的持續生長。而露出口腔外,相當於象牙三分之二的部分即為牙體,實心。不同個體象牙的粗細、長短、彎曲度都有較大差異。有的印度象只有一側的象牙,甚至根本沒有象牙。
象牙對印度象尤其是雄象尤為重要。雄象用象牙來打鬥爭奪配偶,象牙發達顯然在打鬥中更有優勢,從何獲得更多繁殖後代,傳遞基因的機會。同時大象也有象牙協助採集食物、掘土和防禦天敵。
如果按照自然法則,那麼象牙發達的基因必定佔有優勢,但是由於人類為獲取象牙對大象大肆捕殺,使得象牙發達的基因不斷被人為淘汰,而原本罕見的沒有象牙的雄象卻能逃過此劫。目前印度象雄象中不長象牙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0%,毫無疑問,大象遭受的人為選擇和自然選擇截然相反,對大象的生存構成極大危害。
觀察發現,印度象喜歡在土堆、樹干或河岸上磨牙來保持象牙鋒利。野象比人工飼養的大象更愛磨牙,可能是因為野象的生存條件不如人工飼養下優越,象牙使用頻率也就更高,所以更需要把象牙磨尖。
除了門齒,印度象口中還長有臼齒,也稱頰齒或磨齒。
一般動物的頰齒都是整齊排列在牙床內,每顆從牙根往上生長。而象的頰齒生長方式則很特殊。頰齒在牙床內從後邊斜著發生和長大,在生長的同時向前推移,以傾斜的姿勢被逐漸磨損,並把前一顆頰齒擠掉。
通常情況下,一頭象同時使用的磨齒只有4顆,即上、下、左、右顎各一顆,或者前一顆牙齒的後半部分和後一顆牙齒的前半部分同時使用。象的一生中會換6次牙,大約在40歲左右長出最後一批牙齒。所以算上門齒,印度象一生中總共擁有26顆牙齒。
大象臼齒的這種生長方式使得其非常耐磨,這也是大象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亞洲象的臼齒比非洲象的要進步,最後一顆臼齒有24個齒板,齒冠也較高。而非洲象最後一顆臼齒只有10個齒板,齒冠也較低。
印度象最後一顆磨齒被磨損掉後會因無法進食而餓死,如果繼續喂磨碎的食物或給它鑲上假牙,就能延長其壽命。 印度象四肢粗壯。前肢幾乎與地面垂直,有利於支撐體重,腕關節可活動;後肢略彎曲,運動時便於推動身體前進,小腿骨短,腕關節幾乎不能活動。大象沒有腳踝骨的,腳底有厚厚的脂肪層,便於緩解壓力,而且能有效感知地面的震動波,跺腳也是大象交流時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印度象和其它亞洲象前足外露的有5趾,後足4趾;普通非洲象前足4趾,後足3趾;非洲森林象前足5趾,後足4趾。
大象行走時,先邁一側後足,即將落地時同側的前足也向前邁出,兩足均落地後再邁另一側的後足,然後是另一側前足……大象一般只有這一種步伐,所以嚴格地說大象「奔跑」時只能算是快走。
印度象運動能力很強,最快時速可達24km/h,一次可跑400~500米。游泳速度達1.6km/h,可連續游5-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