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勒萬河谷沖突的現場視頻公開,這些華人面孔都來自哪裡
加勒萬河谷沖突的現場視頻公開,在畫面中,印軍一方出現了有華人面孔的士兵,在印度軍中,這類面孔的人不算少。
第一種是當初叛逃到印度的上層貴族們,他們的農奴被解放了,上層貴族就帶著忠於他們自己的人逃到印度,問題是印度也不讓他們白吃白喝,他們有不少在印度軍中服役。
這些流亡後裔在加入印度地方武裝後,在中印邊境給印度軍隊做前線越境偵查,情報搜集,特種作戰的很多,是印度每次騷擾,都是馬前卒。從歸屬上,他們隸屬於「印度調查分析局」,為情報收集機構下屬特種兵。
第二種,印度東北六邦土著(傣族近親)長相都接近華人,包括曼邦,阿薩姆的薩姆=撣(緬甸)=暹(泰國)。另外印控拉達克土著,是藏族。長相和華人接近。
第三種,印度曼尼普爾邦,長相也接近華人,他們倒是普遍不太喜歡印度政府,不過也有不少在印度軍隊服役。
(1)印度邊境士兵在哪裡擴展閱讀
4名解放軍官兵在中印邊境犧牲:
去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㈡ 印度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部署了多少部隊,裝備如何,中
中印戰爭,中國大概部署了10000多人大概4個團的兵力,印度部署了20000多人的人兵力。
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更占優勢。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可以說中方大獲全勝,不過忌憚於美國的壓力,我們及時撤軍!
㈢ 印度士兵已經進入中國邊界 為什麼沒有擊斃
在中國,以軍隊的性質來劃分,只有黨衛軍而沒有國防軍。黨衛軍的任務是保衛政權,至於洞朗地區,那是一個面積很小的不毛之地,哪怕失去它,也不會危害現在的政權,黨衛軍也不會為了它與印度打仗的。2001年印軍侵佔中國領土東章瀑布和多果兒草場,總面積37平方公里;2014年印度生吃雙方提布列爭議區,總面積22平方公里,還越過無爭議國界拆毀了中國200米公路,逼中國只能向西繞道修邊防公路,但中國軍隊沒上級指示也不敢進爭議區。
很多中國漁民在南海捕魚,遭到越南、菲律賓扣押甚至殺害,但越南、菲律賓的這些行為不會危害中國的政權,所以黨衛軍不會為這些屁民出頭,更不會因此而與越南、菲律賓打仗。
㈣ 印度增兵(應對邊境緊張局勢)
1. 近期,由於與鄰國的邊界爭議加劇,特別是與中國的邊界糾紛,印度政府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決定增派軍隊至邊境地區。
2. 印度與多個鄰國存在邊界爭議,尤其是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持續緊張。近年來,雙方邊境地區沖突頻發,2020年6月發生的事件導致數十名印度士兵死亡,這促使印度政府採取行動。
3. 印度的增兵行動包括幾個關鍵步驟:首先,加強邊境地區的情報收集與分析;其次,根據情報結果部署增加的軍力;接著,強化邊境基礎設施,如軍事基地建設和道路通信網路的改善;最後,提升士兵的戰鬥技能和裝備水平。
4. 印度增兵的舉措對邊境緊張局勢和地區穩定產生多方面影響:首先,增強邊境地區的安全防護;其次,在談判中為印度提供更多籌碼;最後,可能改變南亞地區的力量平衡。
5. 盡管增兵可能為印度帶來一定優勢,但它也可能引發鄰國的反應,進一步復雜化地區局勢。因此,國際社會應密切關注這一情況,並鼓勵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以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㈤ 中國駐印軍的進駐印度
1942年5月底,新38師尾隨著潰不成軍的英軍散兵,以嚴整的軍容地越過印緬邊境,進入因帕爾盆地外緣的普拉村,成為到達印度的第一支中國軍隊。英國當局對待這支盟軍的態度十分矛盾,既想把他們作為拱衛印度的有生力量,又擔心他們的到來會對印度的獨立運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英印軍諸將的見解也並不統一。印緬邊境的駐防軍司令官艾爾文不贊成一支他國的敗軍進入自己防區,因為他目睹英軍敗逃入境的狼狽相,而脫胎於滿清的中國草鞋軍的名聲更是一塌糊塗,擔心這樣一支軍隊潰散而入會給自己的轄區帶來大堆麻煩,於是上報印度總督韋維爾,准備將中國的「敗兵」全部繳械。
在新德里的亞歷山大上將聞訊立即去見韋維爾,告訴他在兩個月前英軍之所以沒有在緬甸全部潰滅,就是得益於這個中國師;剛退入因帕爾的英國第1軍軍長斯利姆則直接去見了艾爾文,首先勸告他不要恩將仇報危害救英軍脫離危難的友軍,然後再忠告他不要與這支友軍發生沖突。司利姆的理由很簡單:當地英軍的戰鬥力根本不能與眼前這支中國軍隊抗衡。
因為兩個月前,司利姆親身體會過這支中國軍隊的力量。1942年4月16日,撤退中的英緬軍第1軍第1印度師主力7000餘人在緬甸任安羌被日軍相近人數的一個聯隊截斷了退路,英軍動用了坦克大炮強攻兩天也沒有撼動日軍陣地,而日軍第55師團主力正在源源包圍上來。第1印度師士氣下降到極點,師長斯高特連續向斯利姆求救無果,也喪失了信心,准備下令投降。就在走投無路的絕境里,居然來了救星。19日凌晨,應斯利姆的請求,孫立人親自指揮新38師113團的1100多人從數十公里外徒步趕到,開始猛攻優勢日軍陣地,用了一個多小時在包圍圈裡打進一個楔子,緊接著徒涉拼牆河發起全面進攻,徹底消滅了夾在中英兩軍間的日軍穿插部隊一個大隊,並擊退當面敵軍主力,成功地營救了英軍,同時奪回了被俘英軍和西方記者、教士等500餘人,以及100多輛坦克汽車,敵人損失達1200人之多。從戰斗開始到結束,費時13個小時,而新38師這個團所使用的最好的武器,除了最初那一小時英軍提供的10輛坦克的援助外,不過就是一些迫擊炮。中國軍隊的表演使英軍將軍目瞪口呆。
大吃一驚的艾爾文馬上前往中國軍隊臨時駐地訪問。在普拉村,他與那位能講流暢英語的中國師長見了面,臨時主人的態度熱情而強硬;他還看到村裡村外駐滿了兵,情狀緊張但秩序井然,所有軍官和士兵都鎮定自若,一點不像傳說中經常被幾門外國大炮轟破了膽的中國軍隊;他們不但不擾亂地方治安,反而把他們的駐地管理得井井有條,居民沒有絲毫畏懼這些中國人的意思,連條條大道小路都變得十分整潔,與先前所見的印度村莊截然不同。中國人把陣地都選擇在能保證水源的制高點上,俯仰自如,進退可據。聯想到自己那些由整天頤指氣使的英國軍官和松鬆散散的印度士兵組成的軍隊,司令官感到背上一陣陣發涼,正如司利姆所言,這是一支隨時准備打仗的精銳,而且,他們警戒的方向,不但向著東邊的日軍,也同樣對著北邊的英軍。 新38師的淵源要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建立的財政部稅務警察總團說起。這個部隊的武器由財政部自己采辦,多來自捷克等歐洲國家,幹部也由稅警總團自己的幹部學校訓練,部隊里沒有黃埔的畢業生,因此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抗戰前陸續建立了六個團之眾。該部隊名義上是警察,實質卻是野戰軍,所有訓練都是針對未來的中日戰爭來進行,財政部甚至一度試圖為它配備英國制袖珍坦克。
在1932年南昌行營的比武中,稅警總團大出風頭,參賽部隊總計120個團,涌現出的10名神槍手中竟然有7名來自稅警總團第四團。而這個稅警四團的團長,正是孫立人。凇滬抗戰中,稅警總團奮勇作戰,其戰力遠遠超過大部分友軍,戰後被整編為陸軍第44師,並入胡宗南集團,從此再無建樹。戰斗中身中13塊彈片的總團長孫立人出院後,得到宋子文和行政院長孔祥熙的支持,依靠治癒傷兵和少量來歸舊部,按照原稅警總團的編制重建部隊,又承頗講江湖義氣的雲南土皇帝龍雲慷慨相助,新招雲南兵員萬人,集中到貴州都勻練兵。三年之中,孫立人再次訓練了6團精兵,新軍名為財政部緝私總隊,實際上與原稅警團一個性質。正在擴充自己實力的戴笠垂涎這支武裝,處心積慮想全部收歸帳下。把這些精銳野戰部隊拿去做緝私用途,那是大材小用,與創建者的用意背道而馳。經孫多方奔走,才終於在最後關頭得到了這樣一個結果:由於組建入緬遠征軍,雲貴一帶已無部隊可供調配,著緝私總隊二、三、四團組建為66軍新38師,參加遠征軍序列入緬抗戰;五團、六團和戰力最強的一團,被編組成了軍統緝私隊留在了國內。戴笠身手果然不凡,這一口畢竟還是咬下了該部隊一半力量。 入緬之後,訓練有素的新38師在任安羌一戰成名,而後又被用於掩護盟國軍隊轉移,杜聿明率軍撤退時,其他部隊都有汽車乘坐,獨新38師徒步殿後掩護第5軍三個師,抵擋日軍第33和55師團機械化重兵追擊,還要一直走完野人山,其路程大約800公里。這種希奇古怪的任務,實在叫人瞠目結舌。這支部隊除了進入印度,沒有其他任何出路。
孫立人這位有著極強民族自尊心的將領,在進入印度的那一刻,就在估計英國當局做出不義之舉的可能,他命令全師整理著裝,保養軍械,佔領陣地,若英軍要胡來,就堅決自衛,一定不能使殖民軍看不起中國軍隊,任由他人宰割。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又曾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進修,深知西方國家和軍隊的優勢和毛病,是一位集中西軍事思想大成為一身的優秀軍人。他率軍進入印度原不過是保全部隊的權益之計,其目的不是去尋求洋人的保護,而是想將這支他自己親身訓練的精兵轉道印度再作回國抗日的打算。他在1942年6月10日給蔣介石的匯1報信里說:「英人之自尊自大,平日奴役印民,更甚於緬;若一旦有事,安能望其協助乎?」
孫立人在普拉村為來訪的艾爾文舉行了一場閱兵式。士兵們穿著設計得十分醜陋並早已磨舊的軍裝,手中保養很好的武器發出逼人的寒光,他們邁著同生死共進退的步伐,從中國、緬甸走到了印度。這支威武雄壯的部隊徹底鎮住了英國邊境高級官員,也為後來縱橫緬甸戰場的壯舉贏得了光明的開局,新38師終於在印度站穩了腳跟。很快,從新德里來了命令,他們獲得了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雷多。
㈥ 印度在我國邊境屯兵多少我們如何應對
網上搜的:
香港《明報》8月1日稱,今年以來,印度在邊境地區動作連連,6月10日,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向印度國防部移交8處前方機場的控制權,印度同時增兵兩個師約6萬人駐防。據報道,在印度宣布向中印爭議地區附近增兵之後,印度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老巴估計超過了中國軍隊在這一地區的數量)
其實這是最近印度為了為邊境談判拉聲勢,不必太在意,因為我們早就有準備的,畢竟在這里已經打過仗了,當初印度輸了一直不甘心,想出氣,不過又對自己實力沒信心。現在的軍隊調動速度很快的,我們大可不必人家一動我們就坐不住跟著動。關鍵還是要看綜合實力了,只要你強,別人就不敢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