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人口帶來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快快快,5分鍾之內給我答復,好的加分
印度人口增長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基數太大,育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太高。同時,還有早婚早育、新生兒死亡率過高、為育齡夫婦提供的避孕服務遠遠達不到實際需求等諸多原因。印度政府制訂了人口政策綱領性文件《國家人口政策2000》。根據這份文件,中央政府將成立一個由總理親自掛帥的「國家人口委員會」,負責指導監督所有家庭福利和生育健康計劃的實施,各邦也將成立由首席部長負責的類似機構。中央政府將在財政上大力支持有關部門推廣計劃生育、改善全國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培訓計劃生育及衛生專業人員等方面的工作。 特別是那些處於貧困和低收入階層的人接受政府提倡的計劃生育觀念,這主要包括「婦女18歲前不結婚、20歲前不生育」和「小型家庭觀念」。為此,《國家人口政策2000》提出了一系列獎勵措施。盡管人口控制政策已實行多年,越來越多的印度人也希望自己的家庭只生兩個孩子,但總體而言,印度試圖控制人口大幅增長的願望已經很難實現了。印度國家人口委員會近日承認,截至2010年的國家人口控制計劃已經接近於失敗。2000年通過的人口控制計劃提出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措施,以防止全國人口超過11億。然而,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再次落空,而且印度面臨到2030年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非常現實的前景。此前,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其公布的《2008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指出,估計到2030年時印度人口將達16.58 億人,超過中國同年的14.08億人,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報告還指出,2008年印度總生育率是2.78%。現今的印度,一名婦女平均育有3.9個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一般有2至3個孩子,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貧困家庭一般則有7至8個孩子。有一對夫妻甚至在婚後27年內生育了23個孩子。 更令人詫異的是,印度政府官員也普遍多生育。有人曾對印度議會的545位議員搞過調查,結果只有111人按照國家倡導的標准生育了兩個孩子,其餘的都分別生養了4到10個子女。鑒於印度生育的無序,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將其稱為「缺乏人口控制的典型」。印度男人很少關心如何避免多生孩子的問題。他們認為,這是妻子的事情,妻子應該知道如何避孕。然而,印度人不太了解都有哪些避孕措施。54%的農村婦女和74%的城市婦女表示,聽說過某種措施,但沒有使用過這樣的措施。許多男人則肯定地說,他們的妻子在哺乳期不會懷孕。到目前為止,印度人避免多生孩子的最有效方法只有絕育手術。在全國29個邦中,這種手術已在26個邦得到推廣。 印度人口的經濟結構一直沒有明顯變化,農業人口始終佔7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長過快,超過了工業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致使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無法向其他經濟部門轉移。有數以千萬計的人處於失業或者半失業狀態。過去二三十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兒童已經或即將大批進入勞務市場,這預示著人口問題還將進一步惡化。
2. 為什麼印度實行計劃生育自然增長率(不要來混,別說廢話)
20年後印度人口將超中國 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可能性不大 印度不是不實行.應該說,印度的人口壓力比中國大得多。印度在1951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推行計劃生育的國家,但沒有強制性措施。1976年,印度的馬特拉施特邦通過的《限制家庭規模法》規定,對已生育3個孩子以上的,55歲以下的男性和45歲以下的女性實施絕育手術。但這項法案沒有得到總統批准。1977年,印度政府強調印度反對在全國或邦一級實行強制性措施。因此,印度政府制定的人口政策只能是建立在民眾自覺、自願的基礎上的。於此同時,印度政府對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進行各中補助,例如子女長大之後優先安排工作==
3. 急!!!印度人口政策 具體的!
印度人口控制計劃目前是由印度國家人口控制委員會進行策略制定的以期通過政策鼓勵來控制印度人口的政策計劃。[1] 這項計劃被印度認為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壓倒一切的目標。[2]
由於印度中央政府對各地區管理力度較小,事實上只有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安德拉邦4個省(印度實際佔有包括藏南地區在內28個邦,6個聯邦屬地,1個首都)施行有自己的人口控制計劃。
印度的人口控制計劃是在1952年開始提出的,這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早提出將人口控製作為國家計劃的國家。計劃目的是以「把人口和國民經濟穩定相符於同個階段內」(「to stabilize the population at a level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而1952年以後隨著醫療衛生的發展,印度人口死亡率急劇下降,出生率並未伴隨著同時下降是被印度政府認為人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2000年5月11日印度預計已有10億人口,即佔印度將用佔2.4%的全球陸地面積負擔16%的世界人口總數。依照目前趨勢繼續,那麼可能會在2045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盡管全球人口在本世紀從20億增長為60億人口已增加了三倍,但是印度更是同期從2.38億人口劇增到了10億人口增加了近5倍。
1952年提出人口控制計劃。
1976年印度修改了憲法,英迪拉·甘地總理開始進行強制性的人口控制,絕育人數從1974-1975年度的130萬升至1976-1977年度的810萬。
1977年1月提前舉行的大選中,英迪拉·甘地因政見及推行強制性的人口控制計劃而敗選。印度人民黨當選後實行了以自願和政策鼓勵為導向的家庭幸福工程。1975年的35.2‰人口增長率下降到1977年的33.0‰的出生率,又開始回升到33.3‰。
1980年,英迪拉·甘地重獲權利,但是國大對人口控制相關無實際行動。
1981年普查表明,印度人口繼續以2.2%的速度增長。國大黨隨後宣布了健康政策並提出了新的人口政策。
1991年人口普查表明,印度人口持續增長勢頭。
2000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提出人口政策2000及推動設立全國人口控制委員會。
2001年再次人口普查,數據驗證了增長勢頭會推動印度在21世紀中葉成為第一人口大國。
[編輯]人口普查和男女失衡
約兩百萬人口普查官員於2001年2月28日完成了三周的印度2001年的人口普查,他們約在5千多個城鎮和60多萬個村莊中訪問每戶家庭。而當時1月發生於印度北部古吉拉特邦發生的大地震使當地部分人口普查工作停滯。官方將提高普查工作中的計算機使用率,並保證相關數據有98%的准確率。
1991年的普查數據表示,印度人口男女比為1000:927,BBC報導「對女孩照顧不周、墮女胎及殺害女嬰等因素促成了男女比例失調」。[3][4]而在2000年的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聯合國人口基金也發表了報告批評印度的男女人口失衡,報告指出了印度對國內存在的女性胎兒墮胎和殺害女嬰的問題處理上似乎根本「不在意」,而這些問題正使印度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5]
[編輯]相應措施
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星期六(2000年7月22日)主持印度新成立的全國人口控制委員會的首次會議時也宣布成立行動論壇,針對人口迅速膨脹的主要五個北部邦制定控制人口計劃。 印度新的全國人口控制委員會由一百多名成員組成,他們包括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家庭計劃專家和醫療專家。
[編輯]公眾支持
大力推行小家庭範本,以個人為例,通過政治、社會、商業、行業、和宗教領袖以及影視體育明星、輿論製造者,將提高全社會的接受程度,而政府則要積極爭取有影響力的他們有具體行動的支持。
[編輯]新構架
[編輯]國家層面
國家人口控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由總理主持,各個邦或聯邦屬地的首席部長,家庭福利部(Department of Family Welfare)部長和其他相關部門的中央部委,例如婦女和兒童發展部(Department of Woman and Child Development),教育部,社會保障部(Department of Social Justice and Empowerment)的人力資源開發,農村發展部,環境和森林 部,和其他必要的,著名人口學家,公共衛生專家及非政府組織作為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將負責監查政策地執行,而委員會秘書處將由家庭福利部組建。
[編輯]省級層面
各個邦和聯邦屬地都可能考慮組建自己的人口控制委員會。委員會應由首席部長主持,其他事宜應類同國家人口控制委員會,如同樣監查人口控制計劃的執行情況。
[編輯]人口計劃委員會協調小組
計劃委員將會有一個對各部門間的協調以加強效率的協調小組,尤其是在邦或聯邦屬地需要特別注意人口統計和人類發展中不利的指標。
[編輯]家庭福利部技術特派團
為了提高工作能力,尤其需要是那些在目前人口統計指標低於平均水平的省,家庭福利部的技術特派團(Technology Mission)將建立起能提供關於生育,兒童健康以及信息教育交流(IEC,Information, e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活動項目方案的設計監測的技術支持。
[編輯]全國人口穩定基金會
印度政府2003年2月正式建立了全國人口穩定基金會,由總理瓦傑帕伊親自擔任基金會主席。該基金會由來自政府、工業界、非政府組織以及社會團體代表組成,從慈善機構、民間組織等各個渠道籌集資金,目前總金額已達10億多盧比(約合2130萬美元),將為印度各邦控制人口增長、降低生育率、推廣避孕措施以及保障婦女兒童的醫療健康提供財政援助。[6]
[編輯]印度人口數據對比
主條目:印度人口
根據2000年的印度人口政策報告,對比印度1951年和1999年的相關數據:
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由1951年的40.8降低為1998年的26.4。
嬰兒死亡率由1951年的146每1000名活產嬰兒降低至1998年的7每1000名活產嬰兒。
夫婦保護率(couple protection rate)由1971年的10.4%提高至1999年的44%。
減少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從1999年的25降低至1999年的9.0。
人均壽命從37歲延長到62歲。
4. 印度的人口政策分析是什麼
印度人口政策的長期目標旨在實現人口穩定,使之與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匹配。為此,印度政府建立了國家人口委員會()來推動這一目標。
印度的人口政策基於自願原則,同時對符合政策的夫婦給予獎勵。這一政策旨在通過鼓勵計劃生育,減少人口增長速度,實現人口數量與經濟發展和社會資源需求之間的平衡。通過政府的指導和激勵措施,印度旨在促進家庭規模的合理控制,以避免人口過剩帶來的社會經濟壓力。
印度人口政策的實施還注重性別平等和社會發展。政府認識到,實現人口穩定不僅需要關注人口數量,還需要關注人口結構和性別比例。因此,政策鼓勵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增強女性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參與度,以促進性別平等和社會全面發展。
此外,印度的人口政策還強調了健康和衛生的重要性。政府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生殖健康服務,包括避孕措施、婦幼保健等,來支持家庭計劃生育決策。這些措施旨在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減少母嬰死亡率,並促進人口質量的提高。
印度的人口政策也注重適應性與靈活性。政策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以應對人口動態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政府通過監測人口趨勢和進行政策評估,確保人口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總之,印度的人口政策旨在通過自願原則、獎勵機制、性別平等、健康促進等多方面措施,實現人口穩定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政策的實施體現了印度政府對人口問題的長遠考量,以及對實現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的承諾。
5. 印度的人口政策所取得的結果為何與中國的人口政策所取得的結果截然不同...
1. 印度的人口政策與中國的人口政策有著顯著的不同。印度實行的是自由生育政策,而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
2. 這些不同的政策導致了兩國人口增長的不同結果。印度的人口增長迅速,而中國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
3. 印度的人口增長帶來了年輕勞動力市場的擴大,但同時也加劇了基礎設施不足、教育和就業機會短缺的問題。
4. 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導致了人口老齡化、性別比例失衡以及勞動力市場緊縮的問題。
5. 因此,印度和中國的人口政策及其結果反映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和挑戰。兩國都需要在應對人口問題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