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巴基斯坦和印度軍怎麼見面

巴基斯坦和印度軍怎麼見面

發布時間:2024-11-02 17:16:01

❶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降旗換防儀式是什麼

印巴國界門(巴基斯坦拉合爾通往印度的邊界)降旗,雙方都是超高的大兵,雙方先有人揮動國旗大喊巴基斯坦/印度萬歲,兩邊的觀眾和遊客甚多,相互間用音量較量國家實力,天天如此,然後雙方的大兵高踢腿面對面走到國界邊,就差踢到雙方的腦袋,動作,速度非常一致,到邊界線側轉轉降旗,疊國旗,再背對背走回各自國家的隊列..............

很好看的,是雙方著名的旅遊景點,並且巴基斯坦方面的拉合爾是大城市,不像中巴交界那樣路途遙遠,看一次不方便

❷ 冷戰時期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站在哪一邊

印度親蘇,但是自己也搞了一套體系,就是不結盟運動.
巴基斯坦親美,主要是因為印度的威脅.而且同時也親華.
所以兩國基本上都是在次大陸上糾纏,對兩大陣營並不見得非常熱心.

❸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是這么回事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關系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

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3)巴基斯坦和印度軍怎麼見面擴展閱讀:

印巴最近沖突

2019年2月14日下午15時左右,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以南約27公里的普爾瓦馬地區,武裝分子用一輛載有爆炸裝置的車輛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一個車隊發動了自殺式襲擊,造成至少40人死亡,多人受傷。

2月15日,印度宣布取消給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國待遇,並將從巴基斯坦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200%。

18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印度宣稱打死3名可疑武裝分子,沖突造成印方4名士兵和1名警察死亡。同日,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穆罕默德·費薩爾在推特上表示,巴外交部決定臨時召回駐印度大使。

2019年2月27日深夜,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緊急給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通報巴印局勢最新情況,希望中方繼續為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

2019年3月初,應巴基斯坦方面邀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對巴基斯坦進行訪問,就印巴局勢與巴進行溝通。

2019年3月4日早上,巴基斯坦和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爭議地區彼此向對方陣地開火 。

❹ 印度和巴基斯坦共發生了幾次戰爭,勝負如何

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的主要障礙是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為了該地區的歸屬問題曾打過三次大仗。
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該地區將歸屬印度,並已經和印度簽署了正式合並協議。印度軍隊隨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展開激戰。這場沖突愈演愈烈,終於在同年底發展為印巴雙方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印軍從巴基斯坦武裝手中終於奪回了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爾東西的聯系。應該說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取得勝利。
戰爭最終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議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1949年7月29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停火線。
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又稱作「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印巴雙方沒有正式宣戰就匆匆進入了戰爭狀態。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隨後巴基斯坦正規部隊在8月14日也捲入沖突。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停火線附近山地展開交戰,印度軍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佔了巴方控制線一側的多處山嶺。雙方在戰斗中動用了空軍支援地面戰斗並展開激烈空戰。最終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到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因而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獲勝。
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
1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 所以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成為勝利方。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此外印度還佔領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❺ 如果印度軍隊進入印巴邊境巴方一側,巴基斯坦會如何應對

最近,巴基斯坦和印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鬧的全世界都跟著緊張起來,雙方因為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克什米爾問題,至今都搞得劍拔弩張。印度卻突然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實行軍事統治,這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安危是非常有影響的。當然,印度雖然強大,但是在領土完整的問題上,巴基斯坦也不會手軟,只要印度敢做出出格的事情,那麼巴基斯坦肯定會出兵反擊。

巴基斯坦很明顯是不想打仗的,因為他們打不起,他們沒有印度那樣的經濟實力,唯一可以威脅印度的或許只有核武器和背靠的中國,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們畏戰,只要印度敢打仗,他們一定奉陪、

❻ 65年印巴沖突,中國兵分三路到中印邊境,毛主席:給印度三天時間

1965年8月初 第二次印巴戰爭正式爆發。印度軍隊集結6個師的兵力,越過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的停火線,向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爾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這場戰爭,打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無數戰士的生命凋零在這片英國刻意留下爭議的土地之上。

在戰爭初期,印巴雙方勝負互有往來,然而伴隨著美國等國家相繼暫停對巴基斯坦提供支持以後,巴基斯坦的局勢變得逐漸危急起來。

雖然周邊小國依然願意為巴基斯坦提供物資,但在當時有蘇聯幫助的印度面前,這些物資是那樣的渺小,根本無法幫助巴基斯坦提供對抗印度的力量。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巴基斯坦決定向中國請求幫助, 卻沒想到中國竟靠著一句話,改變了整個印巴戰場的形勢!

當初雄赳赳氣昂昂的印度大軍,在中國面前成了舞台上落魄的小丑,一場針對克什米爾的軍事行動,最終只落得草草收尾的結局。

而這一句話,便是由毛主席下達的: 「三天之內必須拆毀所有的侵略工事!」

為什麼毛主席會下達這樣的通告,為什麼印度不敢在中國面前叫板,中國又為什麼會決定幫助巴基斯坦?

故事,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開始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 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已無力控制自己在印度的殖民地。

經濟的危機,外加世界以及當地居民人權意識的覺醒,讓當時的英國決定放棄殖民統治,同意英屬印度的獨立請求。

按照當時英國的設想,如果印度能夠取得獨立。一來自己不用再去為印度勞神傷財,二來可以拉攏印度,使其成為一個「親西」的亞洲國家。

一旦這個國家強大,又站在西方陣營,那麼便可以對中國形成威懾。不論是當時的國民黨還是共產黨誰統一中國,都不得不面對來自印度的挾制。

抱著這一個目的,時任印度末代總督的蒙巴頓開始進行印度建國的提議。然而他卻忽視了印度境內幾乎不可調和的兩大宗教: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為了取得建國後的統治地位,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對立日益激烈。激烈到什麼程度呢?他們誰也不願意服從退讓,甚至不惜發動內戰,來獲得建國的權利!

兩大宗教的斗爭,讓當時的英國和蒙巴頓十分為難。為了順利解決印度的問題, 蒙巴頓和英國高層,最終提出了一個方案:「蒙巴頓方案」。

這個方案的意思,就是說你們兩個宗教,誰也不要再搶了。既然誰都看對方不順眼,那麼就乾脆自己過自己的! 每個區域,誰家的信徒多,這片區域就劃給誰。

於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此誕生了。只不過因為當時的伊斯蘭教徒分別集中在印度的東西兩方,因此巴基斯坦也就變成了「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

在蒙巴頓的調停之下,看似解決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沖突,卻留下了一個難題,那便是 克什米爾。

這個地方,不僅是印度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更是巴基斯坦首都的重要屏障。不論蒙巴頓將克什米爾劃分給誰,對於另一方來說都不願意接受。

因此,蒙巴頓索性讓克什米爾的統治者自行決定,不論是獨立也好還是加入哪一方也好,蒙巴頓和英國都會予以支持。

只是這個地方的居民,有77%都是伊斯蘭教的教徒,偏偏他們的 統治者哈里·辛格卻是印度教的信徒。

因為歸屬猶豫不決的統治者引起了當地大部分穆斯林人的不滿,於是他們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起義。

這次起義,本是想讓哈利·辛格定下決心加入巴基斯坦,卻沒想到哈里·辛格為了鎮壓起義,竟決定向印度求援,因此引起了 第一次的「印巴戰爭」。

這場戰爭,讓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死傷慘重,戰火從1947年的10月,一直打到了1949年的1月,最終在多方調停之下才暫時安歇。

整個克什米爾被雙方相互瓜分,而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卻依舊難以消去。

看完了印巴兩國的關系,我們再來回顧中國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有著怎樣的態度。

我們前邊說過,英國決定讓印度獨立的原因,是為了更好遏制即將成立的中國。

曾幾何時,中印關系也曾親近猶如兄弟,然而在英國的推動之下,印度的野心逐漸開始變得膨脹起來。

在第一次印巴戰爭結束之後,印度獲得了克什米爾大量的土地 ,同時擁有了一段可以越過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家,直接和中國接壤的西段邊界。

於是,覺得自己已經變得強大的印度,開始插手中國對於西藏的和平解放。但是並沒有因此而取得成功。

時間到了1951年,這一年的新中國前有抗美援朝的朝鮮戰場後有虎視眈眈的台灣蔣介石,和平解放的西藏處於 「有邊無防」 的境地。

在抗美援朝的這段時間,印度曾經一度搶佔了中國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並開始對新疆打起了算盤。

但是印度人並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手算盤,結果竟是如此狼狽。

1960年初,中蘇關系惡化外加台灣問題讓中國90%的軍隊部署在中蘇邊境以及東南沿海 。印度總理尼赫魯看準了這一點,加快了自己的侵略步伐。

在1961年12月,印度從葡萄牙的手中,憑借自己的實力奪回了海港城市果阿之後,尼赫魯的自信心空前膨脹。

他自認自己可以同時頂住來自中國以及巴基斯坦的進攻,於是展開了一場尼赫魯口中「清掃中國入侵軍隊」的侵略戰爭。

這場戰爭,尼赫魯從三個和中國領土接壤的戰線同時出兵,氣勢洶洶目中無人。面對印度這樣明目張膽的舉動,中國再也無法退讓,當即決定出兵反擊。

不可一世的尼赫魯以及他的印度軍隊做夢也沒有想到,前一秒還沉浸在戰勝葡萄牙的喜悅之中,後一秒就被中國的部隊打了個體無完膚。

前面有多麼的囂張,現在就有多麼的狼狽。要知道中國的解放軍,可是從長征一路走來。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抗戰經歷,同美國日本同台競技,而印度呢?

在中國抗戰的時候,印度還只是英國手下的一塊小小殖民地。他們的尊嚴和實力,他們軍隊所謂的強大和無敵,在中國軍隊面前一碰就碎。

只是一個交鋒, 印度軍隊便被解放軍打得狼狽不堪。

他們口中號稱痛擊過隆美爾沙漠軍團的王牌軍隊第四師第七旅,僅僅15分鍾就被炮火打得潰不成軍。

其中115團二營更是在炮火之下急行軍,以極少的傷亡代價,在三個小時內便取得了包圍和圍剿的勝利。

各線戰斗全面開花,所謂的王牌軍隊更是落荒而逃,就連被尼赫魯寄予厚望的第七旅旅長,也在迷路外加飢餓的情況下被我軍俘虜。

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張國華中將,在收到頻頻傳來的捷報之中,更是沒忍住感慨起來。 什麼印度的王牌,還不如國民的一支普通軍隊!

這一戰,直接把印度打得老實了幾十年的時間。這才有了第二次印巴沖突中,中國的一句話,便讓戰爭形勢發生改變的經典一幕。

現在我們知道了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不和,那麼在反過來看看巴基斯坦,便可以知道巴基斯坦為什麼對於中國這么上心和尊敬。

作為中國唯一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國家,巴基斯坦對於中國的感恩,足以讓無數國家為之羞愧。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中國要幫助巴基斯坦呢?這還要說到巴基斯坦對於美國態度的轉變。可以說, 巴基斯坦對西方國家徹底「傷透了心」。

在巴基斯坦建國的初期,其實巴基斯坦是站在美國的一方。不僅加入過美國的兩個軍事同盟條約,更是曾經公開反對過中國加入聯合國。

這樣的做法目的只是為了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更多的扶持。但是巴基斯坦的所作所為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1965年印巴沖突,巴基斯坦憑借從美國引進的大量先進武器,曾一度壓制來勢洶洶的印度軍隊。

誰曾想美國竟然在最關鍵的時期,掐斷了巴基斯坦的戰略補給和物資支持,直接對巴基斯坦來了一個「上屋抽屜」。

這個做法有多麼致命?要知道,當時的巴基斯坦,所有的軍事武裝,近乎都是從美國引進。

反觀印度,作為美蘇爭霸的棋子。在同時得到美國和蘇聯兩個勢力扶持的同時,還有著英國對自己「英聯邦」的提攜。

在失去美國的援助之後,周邊其他小國提供的支持,根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曾經和中國有過對立的巴基斯坦,終於向中國請求了幫助。

那麼中國是怎麼幫助的呢?中國並沒有如同支援朝鮮一樣派兵進入巴基斯坦境內作戰,而是向印度駐華大使館遞交了一份極為嚴肅的文件。

文件上面寫的正是毛主席做出的決定。 那就是印度必須在三日之內拆除中國邊界的一切侵略設施!並且必須要保證將來不能再蓄意策動入侵。

若有違犯,可能產生的所有後果,印度就必須做好掂量, 好好想想究竟有沒有那個本事,來面對一個想要守衛國家主權的中國了!

只是憑借一番話語,便給予了印度極為巨大的壓力。 更不要提1965年9月15日,中國就已經派出三路大軍,前往印度與中國的國界交界線。

曾經,印度以為自己可以同時抵擋來自巴基斯坦和中國雙方的同時進攻,然而現實告訴他們,只需要中國自己,便可以輕松將印度打得落花流水。

現在的印度正和巴基斯坦僵持在一起,若是被中國抓住機會出兵襲擊,那麼便是腹背受敵,形勢岌岌可危。

而這一做法,不僅僅是讓印度不敢有任何的舉動,就連美國也不得不出面調停。 畢竟一旦中國參戰,整個亞洲大陸的局勢或許便會迎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於是,印度原本指望的美國能在中方介入之後幫助印度的幻夢瞬間破裂。 面對中國的態度,美國甚至表示,如果中方介入,那麼美國不會保護印度。

除此之外,中國還巧妙勸說阿富汗,對第二次印巴戰爭保持絕對的中立,掐斷了印度可能得到的軍事援助。

至此,印巴戰爭在中國的干涉下不了了之。 9月20日,深知這場戰爭已經不會有結果的兩個國家,終於願意停下手來,在聯合國內接受調停。

而這第二次印巴戰爭,也因此宣告暫時告一段落。

自這以後,巴基斯坦認清了誰才是真正能在困境中幫助自己的真正夥伴。和喜歡畫餅以及小動作的美國不同,中國對於巴基斯坦,是實打實的當成了兄弟。

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為了和巴基斯坦加深友誼以及更好地交流往來,還修建了喀喇昆侖公路。

並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里,一直源源不斷地為巴基斯坦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

因此,現在巴基斯坦對於中國人的態度極為友善。而我們也習慣性地在提到巴基斯坦的時候,就會調侃性地稱呼他們為「巴鐵」。

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只有危難中的患難見真情,才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氣魄和度量!

❼ 印度與巴基斯坦有外交關系嗎

有的,2003年基本就恢復了正常的外交關系。
印巴關系近年來有如下特點:首先,兩國關系順利實現從對抗到對話的重大轉變。無論是在克什米爾等重大問題進行交鋒,還是攜手打擊毒品和走私等人類共同唾棄的犯罪,兩國都選擇了唯一的方法——對話的方式來商討解決辦法。而面對分歧,雙方的態度是放眼未來,繼續磋商,以期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
其次,兩國都「小心翼翼地」地維護良好的和談氛圍。輿論注意到,幾乎在每次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均稱會談是「富有建設性的」或氣氛是「友好的」。無論會談地點安排何處,兩國代表總是表情輕松、給人一種春意融融的感覺。
第三,對話的進程與結果已經使兩國領導人意識到,在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的今天,靠武力解決糾紛的做法不僅無濟於事,而且只能使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因此,雙方已經達成共識。
最後,在對話中,雙方都採取了剋制、務實和靈活的態度,積累共識,然後再在已有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溝通與合作。總之,雙方採取了循序漸進而不是急風暴雨式的方法。事實證明,這種方式行之有效。
印巴關系的改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因此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輿論也認為,出於各自的需要,印巴本身也迫切需要改善關系。
首先,兩國都迫切需要一個和平的國內外環境,為本國的經濟建設服務。印巴長期交惡,龐大的軍費開支和物資消耗使兩國都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由於沒有穩定的周邊環境,兩國的經濟建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兩國都渴望早日解決爭端,集中精力發展國民經濟。
其次,印巴關系改善有利於發展兩國經貿關系。長期以來,印巴雙邊貿易水平一直維持在幾億美元的低水平。專家分析,如果印巴關系得到根本改善,雙邊貿易額將迅速達到幾十億美元。此外,兩國關系的改善也有利於兩國緩解國內政治矛盾,贏得各黨派和宗教勢力的支持,有利於政權的穩定。
第三,印度希望在世界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無意陷於地區沖突中。因此,它急於與巴基斯坦修好,騰出更多精力,參與國際事務。
南亞問題專家認為,印巴關系的根本症結是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只有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印巴才能真正實現和解。但由於該問題牽涉錯綜復雜的民族和宗教問題、大國利益以及克什米爾極其重要的地緣方位等因素,因此,克什米爾問題絕不可能經過幾次和風細雨的會談就能解決。

❽ 140萬軍隊形同虛設,為何軍隊龐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曾經是一個整體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現在已經成為水火不容的世仇。佔領了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人口超過11億,武裝力量更是超過140萬,但是巴基斯坦,不管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軍事力量都遠不及印度,絲毫沒有退縮,不但與印度不相上下,而且在許多方面對印度形成了壓制。

與印度相比,這是「打鄰居」的好手,美國在精神上的支持多於行動,俄羅斯看中印度手裡的「盧比」,而他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好朋友」,更多的是「酒肉兄弟」。那決定了即使有「消滅」巴基斯坦的心,它也不會挑戰世界的力量!因此,每一次印巴沖突的結果都是點到為止!

❾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獨立後發生了三次戰爭,為什麼

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的主要障礙是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為了該地區的歸屬問題曾打過三次大仗。 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秋季,印度半島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立了獨立的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而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雙方一直沒有商定。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簡稱,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屬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00萬,其中穆斯林占總人數的77.11%,印度教徒佔20.12%,余為錫克教徒和佛教徒。克什米爾地處亞洲心臟,周圍分別與俄羅斯、中國、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該地區將歸屬印度,並已經和印度簽署了正式合並協議。印度軍隊隨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展開激戰。這場沖突愈演愈烈,終於在同年底發展為印巴雙方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 戰爭最終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議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1949年7月29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停火線。 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又稱作「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印巴雙方沒有正式宣戰就匆匆進入了戰爭狀態。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隨後巴基斯坦正規部隊在8月14日也捲入沖突。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停火線附近山地展開交戰,印度軍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佔了巴方控制線一側的多處山嶺。 進入九月份,巴基斯坦在停火線南部地區展開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配合下,給印軍以重創。雙方在戰斗中動用了空軍支援地面戰斗並展開激烈空戰。隨後,印巴戰爭陷入僵局。 9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一致要求印巴雙方停火。印度方面於21日,巴基斯坦方面於22日先後接受聯合國的停火決議。9月23日,印巴兩國軍隊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幹涉內政的義務」。 第三次印巴戰爭 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 到1971年11月為止,雙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畢。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巴基斯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個步兵師,空軍兩個中隊,作戰飛機17架,約9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個師6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0餘艘,約25萬人。雙方兵力對比,在東巴方向,印軍佔有明顯優勢,巴軍處於劣勢;在西巴方向,兩軍旗鼓相當,印軍略占優勢。 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在東部方向,印軍以3個師及8個營加強部隊的兵力,分3路發動攻勢行動,至12月9日攻佔了阿舒甘傑、道德坎迪和昌德普爾3個重鎮,打開了通往達卡的門戶。在西部方向,印軍沿西南和西北兩條軸線展開進攻,一路遇到巴軍頑強抵抗,但由於印軍佔有兵力優勢,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軍攻陷重鎮法里德普爾,對達卡構成威脅;西北一路印軍則幾度破壞巴軍防禦陣線,並經反復爭奪佔領了重要城鎮波格拉,但未能向北發展進攻,因而沒有完全實現作戰企圖。在北部方向,雙方在賈馬爾普爾、米門辛格與坦蓋爾進行攻防作戰,結果,巴軍未能守住陣地,丟失賈馬爾普爾,退守坦蓋爾地區,建立新的防禦。 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印軍第50傘兵旅首先在距達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鎮坦蓋爾和距達卡30公里的東北要點納西格迪實施空降作戰,一舉切斷了巴軍退路,向南直逼達卡。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西巴戰場,雙方進行了以空戰為主的交戰。印軍憑藉其空軍力量的優勢,力圖重創巴空軍於基地,破壞巴交通運輸線,孤立巴軍各戰場的相互聯系,阻止巴地面部隊機動和集結,達到削弱與鉗制西巴地面部隊的目的。巴軍則努力加強要地防空,鉗制與削弱印空軍作戰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軍的空襲行動,保障地面作戰的進行。交戰結果,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在空中較量的同時,雙方也進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戰行動。兩軍各有攻勢行動,其中印軍以多路發動進攻,先後佔領了西巴信德省和薩克加爾地區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此時,印軍已在東巴戰場取得勝利,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此外印度還佔領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歲月悠悠,1971年的印巴戰爭已經過去快30年了。那次戰爭雖然已經從許多人的記憶中漸漸淡忘,然而,許多疑問仍在一些專家人員的腦海里縈繞。1971年底,印度因東巴基斯坦鬧獨立而出兵,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再起沖突,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於1971年12月17日實現停火,東巴基斯坦從巴國獨立出去成為今天的孟加拉國。

❿ 怎樣區分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理論上說是無法區分的,都是同一人種,語言也相通,唯一不同的是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信仰伊斯蘭教。

1、在裝束上由於宗教原因,巴基斯坦女人應該是要求蒙面的,而且在巴基斯坦人面前忌諱說豬,而同樣印度人是奉牛為神。

2、從習俗上說,與印度人握手是不能用左手的,印度交際應酬禮節繁多:合十禮、擁抱禮、貼面禮、摸腳禮、舉手禮等。巴基斯坦人見面通常要先說一句「真主保佑」。

3、印巴分治前都被稱為印度人。他們的祖先是3000年前入侵的雅利安人和本地黑膚色人種的混血後裔。有區別的是,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

(10)巴基斯坦和印度軍怎麼見面擴展閱讀

還有一種說法便是:印巴人的祖先是3000年前入侵的雅利安人(歐美血統),與本地黑膚色人種的混血。後來從外部入侵的異族還有少數突厥人和蒙古人,他們的血統融合到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的穆斯林中去了。

一般來說,現在的巴基斯坦人和印度西北部人的膚色較淺,南印度人的膚色較黑,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在印度那邊還有一個旁遮普邦,居住著信仰印度教的旁遮普人。

當年印巴分治時從印度各地還有大量難民逃到巴基斯坦,主要定居在巴基斯坦南部的卡拉奇地區,他們帶來了印度各地的血統。在巴基斯坦的西部和西北部還居住著帕坦、信德和俾路支等少數民族,他們與伊朗人有密切的血緣關系,與印巴人有所不同。

閱讀全文

與巴基斯坦和印度軍怎麼見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叟對英國文學有什麼影響 瀏覽:818
南寧有哪些越南語培訓 瀏覽:97
印度航母為什麼不用多大排量 瀏覽:203
印度人吵架是什麼樣的 瀏覽:854
中國古代禮貌謙辭敬語你知道哪些 瀏覽:659
伊朗球員身價有多少 瀏覽:65
松露義大利面怎麼樣 瀏覽:363
英國留學去哪裡學 瀏覽:667
越南女星戛納被罰多少錢 瀏覽:616
印度國家人口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歲 瀏覽:342
印尼什麼時候開通上海的航班 瀏覽:20
摩洛哥vs伊朗什麼顏色衣服 瀏覽:386
伊朗有什麼武器禁運令 瀏覽:563
四中國際部怎麼樣 瀏覽:565
如何查找英國公司注冊信息 瀏覽:967
如何穿越南極圈 瀏覽:678
從英國回上海要多少機票錢 瀏覽:496
義大利北鄰哪裡 瀏覽:695
印度四不像是什麼 瀏覽:338
英國買個車多少錢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