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中國國慶節印度怎麼看

中國國慶節印度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4-11-03 02:02:18

A. 印度人喜歡什麼禮節

印度風俗和禮節

1、牛在印度教徒眼中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均不得傷害它們,牛群在大街上,消遙自在地走著,受到最玫謀;進入印度教的寺廟時,身上決不可穿著取材於牛的衣物或配飾。
2、在印度,若以左手把東西交給對方,對方會認為你是蔑視他,或懷有惡意。交東西時,必須用右手交出,或使用雙手。吃飯也只能用右手。因為,印度人洗澡、上廁所時一般使用左手,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
3、在印度,搖頭是肯定的表示。
4、印度火車上有固定駐點的乞丐,他們以此為業,有人甚至會故意自殘博取同情,他們的收入大都不會低於田裡的農民,所以建議還是橫下心吧。
5、印度每個車站都有看起來相當美味的小吃攤,但請不要被其外表和香味騙了,除了水果的味道跟中國差不多外,其他幾乎每一樣都非常辣。
6、印度每個車站月台都會有好幾個水龍頭標明"飲用水",幾乎每個印度人停站都會去裝水。但請千萬不要跟著做,除非你自認為有鐵胃,因為很容易拉肚子。
7、印度火車站承襲英國式的作風,車站入口可以根本沒人查票,你可以隨意的進出各月台,但車上的查票員卻會查得非常緊,一抓到逃票就是重罰。

印度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國。印度是一個講禮節的民族,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共存的國度。有的印度人風到外國人時,能用標準的英語問候「你好」有的則用傳統的佛教手勢--雙手合十。印度教徒見面和告別多施雙手合十禮,並互相問好祝安。行禮時要彎腰觸摸長者的腳。印度人在雙手合十時,總是把雙手舉到臉部前才算合十。這種招呼,顯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你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在雙手合十的時候,也同時點頭(外國人在印度常有這種動作,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壞了親切和氣的氣氛,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現在,城市中男女見面已多實行握手,表示親熱時還要擁抱。在大多數地方,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握手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婦女握手,應雙手合十,輕輕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女人單獨說話,婦女很少在共場所露面。 印度人認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舉動,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他們認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為不流動的水為死水,孩子浴後會遭災、夭折的。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傳統以及外國的事和外國人的生活。 印度婦女喜歡在前額中間點有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印度男女多有配帶各種裝飾品的習慣。 印度人身份懸殊,有等級制度,很重視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級,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當嚴格。 在印度的孟買,60%的人是素食主義者因此,宴請印度商人時,事先必須確認對方的習俗,是否是素食主義者。 在印度,你若要進入印度教的寺廟,身上絕不可穿以牛皮製造的東西,穿上牛皮製造的東西,會被視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帶、皮帶、手提包等牛皮製品,都不得入其寺門。印度人走進寺廟或廚房之前,先要脫鞋。他們認為,若穿鞋進去,既不禮貌,也不聖潔。不論男女老幼,統統把鞋放在門口,赤腳進去。 印度人愛喝茶,大多是紅茶。各種集會,中間休息時也備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說。在印度人家裡吃飯時,客人可以給主人帶些水果、糖作為禮品,也可以給主人的孩子帶些禮物。很多婦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飯。 印度人喜愛3、7、9數字。他們認為紅色責示生命、活力、朝氣和熱烈,藍色表示真誠。陽光似的黃色表示光輝壯麗。綠色責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寧靜。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艷的顏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不喜歡玫瑰花,在辦公室和商業機關,寫字台喜歡放在東北角或西南角。 在印度初次訪問公司商號或政府機關,宜穿西服,並事先訂約。約會,盡量按時赴約。印度商人善於鑽營,急功近利,圖方便,喜歡憑樣交易,洽談中應多出示樣品,廣為介紹經濟實惠的品種。印度商人中,許多人在英美受過教育,因為這是表示關心友好的方式。商務談判他們往往細細研究,費時較久。在談判時,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談論印度的赤貧、龐大的軍費及外援。在孟買入海關者,宜在海關申請飲酒許可,因為孟買市面無酒可購。印度人往往帶你到私人俱樂部內飲酒。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千萬注意,吃飯時,只准用右手遞接食物,另別用左手。與印度人接觸時,切忌用左手遞東西給他。因為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間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對別人的侮辱,弄不好他們會把你用左手遞的東西砸爛,盛怒之下,還可能臭駕你一通。 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在印度如摸小孩的頭,對方一定翻臉。最容易引人誤會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動作是搖搖頭,或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Yes」、「知道了」、「好的」,與我們點頭表示差別很大,最易使人誤會。 商務活動訪新德里最好選擇每年10月至6月,訪問孟買最好選擇9月至10月,以免酷熱或梅雨。印度全國性大節日有1月1日元旦、12月26日國慶節、3~4月份有一個「酒紅節」(也叫潑水節)、8~9月間有一個兄妹節、9~10月有個燒紙人節、8月15日獨立日、10月2日國父甘地涎辰紀念日、10~11月有個燈節(慶祝3夭)、12月26日為聖誕節。而印度教人。錫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爾人……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單獨假日,屆時絕不進行交易,因此,訪問印度,務必先了解好對方的假期。 首飾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即使是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佩戴一些不值錢的金屬或塑料首飾。自古以來,印度人就認為,向女子贈送首飾是男子應盡的義務,女子也應充分和用首飾來打扮自己。印度有「月亮」、「芒果的故鄉」、「黃金之國」、「鑽石貿易王國」、「黃金寶地」、「皇冠上的明珠」之稱。 印度海關規定,入關可攜帶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250克。酒1誇特。外幣不限,先報數額,出關可攜回。 印度有「牛的王國」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在路上駕車時,千萬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製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印度還有一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階級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一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一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印度、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飯;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身份」的重視,超過了一切。買酒有時間限制.在泰國有個規定,凌晨2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星期五、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罪惡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印度人就有這么好的生活習俗。他們就世世代代流傳本民族的傳統習慣。
印地語是印度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和商業用語。印度各地大小寺廟和殿塔比比皆是,進入寺廟大殿都要脫鞋,但允許穿襪子。有時能夠在大殿旁租用套鞋,穿上即可入殿。進入錫克廟時,頭上必須罩一塊潔凈的布,如手絹等。虔誠的印度教徒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清晨沖完涼後做禱告,然後才開始工作。教徒們常在河水(特別是「聖河」恆河)中沐浴。他們相信,入河沐浴,可以洗刷過錯。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也有少數地方用牛牛做民間運輸和耕地。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裡,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信奉伊期蘭教的印度人不吃豬肉,虔誠的教徒不喝酒。正統的錫克教徒不剪發,頭上纏著頭巾。他們不吸煙,也不吃牛肉。正統的穆斯林婦女一般不見男客,但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應邀請他們的妻子。 進行商業談判時,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們的資本比我們的多,所以,這一筆費用該由你們支付」。外國商人和印度人談生意的時候,就常常因遇到這種場面而鬧得啼笑皆非,錢較多的人,或是較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計程車免小費。旅館、餐廳在帳單中己加小費10% 。其他服務每次付2或3個ROUPEE即可。
帶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覺時,不能頭朝北,腳朝南,據說閻羅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說蛇;節日活著喜慶的日子裡忌烙餅;嬰兒忌照鏡子,否則會變成啞巴;父親在世時,兒子忌纏自頭巾、剃頭;3和13是忌數,因為濕婆神有3隻眼睛,第三隻眼睛是毀滅性的,13是因為人死後有13天喪期;婦女在懷孕期間,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遞接東西。
在市場上陳列的花懷,禁止人們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為將受到人們的厭惡。
即使在朋友家裡,也不要贊場孩子,許多印度人認為這種贊場會引起惡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製品(腰帶、表帶、鞋、衣服),特別是在聖地,因為印度教徒不殺牛,穆斯林不剎豬,耆那教徒不須殺人和動物或昆蟲。
進入印度的廟宇或清真寺,要脫去鞋子,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著門檻而過。光腳進寺廟,事先要在入口處洗好腳以表示禮貌。
凡進入回教寺廟者,均不能穿短褲或無袖背心,也要求脫鞋。
凡進入錫克教寺廟者,必先戴上頭巾或帽子,然後脫鞋才可進入。
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
一、國名淵源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
「印度」國名源於信度河。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原來這個詞指印度河流域,後來發展到指整個南亞次大陸,到印巴分治以後就單指目前印度這個國家了。古波斯語將「信度」轉變為「印督」;古希臘人變印督為「印度伊」;我國從唐朝便稱共為「印度」。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
二、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它的西北兩側同巴基斯坦接攘。東北與中國、尼泊爾和不丹交界,東與緬甸和孟加拉為鄰,東南臨孟加拉灣,西南瀕阿拉伯海。印度的南部伸入印度洋,成為亞洲、大洋洲、歐洲和非洲上交通要沖。
三、主要概況
印度全國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人口7.6億(1985年)。其中主要為印度斯坦族人,其次有泰魯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等。
印度實行聯邦制。到1971年時,印度劃分成20個邦和8個中央直轄區,邦下設縣,縣下設區。首都新德里。貨幣為「盧比」。採用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
印度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印度國民多「種姓」, 不同宗教多規定;
民族繁雜多信仰, 性格一般多穩重;
綠色吉祥多偏愛, 白色懊喪多忌用;
講究禮貌多敬語, 禮節方式多注重;
厭倦食物多種類, 待人接物多禁令。
印度教徒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可以譯為「種姓」。即把人分成四個不同等級;「波羅門」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剎帝利」為「二種姓,地位稍次;「吠舍」為平民,是第三種姓;「首陀羅」為所謂的賤民,為第四種姓,其地位最為低下。他們的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一種被排除的「不可接觸的賤民」,被稱為「哈里真」。 他們是最受歧視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貴賓時,主人要向客人敬獻花環,並親手將花環套在客人的脖頸上。花環的大小,要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一般很粗大,其長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國花,倍受印度國民的青睞。因其「出淤泥而不雜,濯清漣而不妖」,故人們常藉以贊美人的氣節與風骨,又被贊譽為「花中君子」。印度人普遍昵愛綠色,認為綠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徵著春天和新生。印度婦女民間傳統都喜歡在自己的前額正中點一顆指頭般大小的圓形痣,人們都稱其為「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或紅色、或黃色、或紫色、或綠色,黑色痣雖有,但較少見,一般都依衣著顏色而定。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裡還要叨念著:「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鍾,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發。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
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約會與准時
遵守時間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與饋贈
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裡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殺生,忌食肉類,忌穿皮革和絲綢的民間習俗。他們甚至把飛蟲等都列入不能誤傷的忌項,就連地里種的蘿卜,胡蘿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薩姆邦的居民,對來訪客人不接受、品嘗他們敬讓的檳榔果是極為不滿的,認為這樣是對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錫克教人禁止吸煙。印度人不愛吃蘑菇、筍、木耳、麵筋、烤夫等,也不喜歡旺火爆炒而成的菜餚。
七、飲食習慣
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低者才樂於吃肉食。由於印度南部氣候炎熱,當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對就輕多了。印度是個香料之國。印度菜的烹調也極重視對香料的運用,主要調料就有十幾種,幾乎做每種菜餚都離不開。印度北部人烹制羊肉和家禽最為拿手,一般的炮製方法是將雞肉、羊肉或其它肉類切成小塊,腌好後用鐵扦串起來掛在天多爐內,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別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盤中,用舌頭舔飲。他們一般都不愛喝湯,認為任何一種湯都無法與無色無味、冰涼爽口的白開水相比。他們喜歡吃中餐,喜歡分餐制,不習慣用刀叉和筷子,一般 用手抓食。
印度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頗感興趣。
④副食 愛吃雞、鴨、魚、蝦和羊肉;蔬菜喜歡西紅柿、洋蔥、菜花、雞蛋、鮮辣椒、豌豆、土豆、元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調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黃豆粉等。
⑤製法 對炸、烤、燴、燒、煮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粵菜、蘇菜。
⑦菜譜 很欣賞咖喱雞、糖醋鱖魚、烤填鴨、干炸明蝦、燴雞絲、紅燒茄子、糖醋裡脊、青椒雞絲、炒辣椒、黃油炒豌豆、雞火煮干絲、番茄魚片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伊斯蘭教徒均戒酒,喜愛咖啡、酸奶、涼開水等。印度人最愛飲奶茶。有的則習慣加姜或小豆蔻的「馬薩拉茶」。
⑨果品 愛吃香蕉、桔子、楷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乾果喜歡杏仁、花生米等。

B. 印度一直在叫囂,中國到底是打還是忍

印度就是想碰中國的瓷,中國如果打它,正好中了它的苦肉計,從而會產生源源不斷麻煩;反過來,中國不打它,它就成了一個表演獨幕劇的小丑,對中國的影響十分有限。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中國如果和印度開展會有什麼後果吧:
一、如果中國打不痛印度,印度可能會得到美國更多的援助,印度還會向美國開放港口和機場,中國的西南就會面臨更大的威脅;
二,如果打痛了印度,印度可能會放棄不結盟立場而與美國結盟,美軍就有可能進駐印度,中國就有可能面臨美國的東西夾擊。
三、如果中印的戰爭遲遲不能結束,中國經馬六甲到印度洋再到地中海的航線會受到騷擾,中國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投入更多的裝備去護航,非常被動。
四、中國一但成為戰區,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國際處境會惡化,中國的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遲滯中國的發展速度,達到美國遏制中國的目的。
五、如果中國經濟因此得到遏制,印度可能會受到美國的特別鼓勵,美國會象當年援助歐洲和日本那樣扶持印度崛起,從而削弱中國的區域優勢。
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果因為印度的惡意挑釁就沉不住氣,可能會葬送這來之不易的發展機會。相對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對中國的制裁,中國現在的局面比當時要好幾十倍,時間在中國一邊,中國干嗎要那麼沖動呢?如果再過十年二十年,中國成了世界第一,連美國都要仰中國鼻息,中國想要回頭收拾印度,那不是輕而易舉的嗎?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慶節印度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企業萬億市值多少家 瀏覽:96
胡蘿卜是哪個朝代傳進中國 瀏覽:855
伊朗人口1970年多少人 瀏覽:64
越南可以買什麼寵物 瀏覽:153
美國為什麼不敢動伊朗油船 瀏覽:107
越南女兵嫁給多少人 瀏覽:932
義大利srls是什麼的簡寫 瀏覽:221
國足和伊朗哪個發展好 瀏覽:366
越南女人多男人多少 瀏覽:273
英國威爾士有什麼好玩 瀏覽:981
陽春義大利語培訓哪裡有 瀏覽:415
越南現在有多少兵 瀏覽:303
印度靶向葯正規渠道怎麼買 瀏覽:303
在印尼當地紅龍賣多少錢 瀏覽:965
老外怎麼看待中國兵乓球 瀏覽:985
印度尼西亞什麼湖是眼淚湖 瀏覽:288
姐告怎麼成中國的了 瀏覽:614
越南有哪些油炸麵食 瀏覽:864
伊朗出多少錢買裝備 瀏覽:34
印尼航空鷹化妝品帶多少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