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印度有什麼奇怪的

古代印度有什麼奇怪的

發布時間:2024-11-04 08:33:26

⑴ 古代印度人上廁所後,不用衛生紙,他們是如何清潔的呢

他們用左手清潔不潔之物,然後用事先准備好的水來清潔左手。或許是因為印度最早的宗教信仰是婆羅門教,而婆羅門教就如同德魯伊一般,奉自然為神。他們信仰自然,認為自然是萬物之本,是賦予他們生存空間和生命的最高神靈。


即使是在野外,印度人也不忘帶著一瓶水好隨時解決三急問題。有好事者說,經常有印度人選擇在恆河邊釋放三急,然後就近使用恆河水進行清潔,於是恆河水終日臭烘烘的,也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總之,印度這一奇怪的習俗雖然不為我們所接受,但是還是要理解他們的。

⑵ 古印度的神話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系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為系統的組合起來。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出現是其權力更為集中的一個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這一時期,舊的神話不斷被編輯,新的神話又不斷產生,宗教方面,出現了佛教與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著不同的神話。

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里,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上恢復了其最初的體系。

[編輯]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
因陀羅:天帝。 因陀羅(梵語:इन्द्र,Indra),佛教古籍翻譯為「帝釋天」,別名是zakra,意思為「最勝、最優秀、最優越、征服」,印度教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此神好戰,本是雅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對它的信仰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

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散脂,對他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對於因陀羅是否是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人物,學術界尚有爭議。

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現最多的神之一,出現次數僅次於阿耆尼。

[編輯] 因陀羅與弗栗多
他征服人間和魔界無數敵手,降服太陽、殺死延續季風雨的天龍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記載了因陀羅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他與弗栗多的決斗(vRtrahatya)。傳說巨蛇弗栗多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導致嚴重的旱災。因陀羅喝了三大杯祭禮中所奠蘇摩酒來提高其戰斗能力,准備與巨蛇交戰,並用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栗多和它母親Danu,釋放了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駕雲降雨的樓陀羅(或摩錄多〔Marut〕)、雙馬童以及毗濕奴。

在北歐神話和祆教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故事。神話比較學家普遍認為,在《波斯古經》的三頭龍A Dahaka被名教Thraetaona的勇士所殺的故事,與因陀羅與弗栗多的情節相結合,必是雅利安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Bangkok_Wat_Arun_Phra_Prang_Indra_Erawan.jpg
泰國鄭王寺中央塔上的因陀羅像

阿耆尼:火神。 阿耆尼,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詞,與拉丁語的火焰—-「ignis」是同源詞(及與英文動詞著火「ignite」同根)。阿耆尼作為火的神格化象徵了火焰永恆不朽的奇跡,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給阿耆尼(火)的祭品會被凈化及傳達到其他神祗, 亦令阿耆尼帶有凈化和送信者的角色。阿耆尼是典型經歷了三相神(梵天、毗濕奴及濕婆)信仰的興起,但對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只。現今印度教還存在的火祭司—-「Agnihotr」,其職責是負責監察其崇拜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e/Agni_god_of_fire.jpg
阿耆尼/火天

伐樓那:水神。 早於吠陀時期,伐樓拿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是《梨俱吠陀》中記載最突出的阿修羅神,阿迭多(Aditya)眾多神之首。他的名字可能起源於原始印歐語的詞根wer-或wel-,表示「遮蓋」(可參考另一印度教神只弗栗多)。

[編輯] 吠陀及其他角色
作為阿迭多的代表,伐樓拿具有作為太陽神的職能。但作為最重要的阿修羅神,他更傾向管理道德及社會的事務[1]。他的形象經常與另一位阿修羅神密特拉連結成對偶神合稱「密特拉伐樓拿」(或兩者前後對調),是天則梨多(rta)的最高守護神。《梨俱吠陀》中伐樓拿更曾經與因陀羅成對合稱為「因陀羅伐樓拿」。作為天空神,伐樓拿更趨向支配天空黑暗的一半如被認為降落自「天海」的雨水及因為太陽由西行進回東方做成的夜晚現象。

經典阿闥婆吠陀記載,伐樓拿是全知神,說謊的人不能逃出他的羅網,星星是他的千眼密探,監視人類的一舉一動[2]。盡管經典《梨俱吠陀》中伐樓拿的登場次數遠不如因陀羅,但這不代表他在早期的吠陀社會的重要性不及因陀羅,這是因為《梨俱吠陀》的敘述焦點是主要集中在火焰(阿耆尼‎)及蘇摩酒儀式上,蘇摩又與因陀羅有著緊密的關系而導致。原本《梨俱吠陀》給伐樓拿和密特拉的身分都是阿修羅神族,如5.63.3,但他們隨後又被安排進提婆族的體系中,如7.60.12,這一點很有可能是暗示了阿修羅一詞在後期是帶有負面含意的開端。在自身職能不斷被其他神只分割,伐樓拿最後下降為單純的水神(包括海洋與河流)及溺水者靈魂的守護神,伴隨著那伽族成為鎮守西方方位護法。

晚期的美術畫作中,伐樓拿被描畫成月神,長著黃皮膚穿著金色盔甲,手握蛇皮製的套索羂索,騎乘海獸摩羯。

[編輯] 瑣羅亞斯德教
伐樓拿的名字實際上並不見於祆教的波斯古經或祆教巴勒維的文獻中。自1900年代中葉以來印伊的研究員嘗試從伐樓拿與密特拉的關系尋找伐樓拿出現於祆教的可能性,但當中有許多的理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反駁。其中祛邪典(Vendidad)1.17記載了一個被稱作「Varena」4角14層的世界,當中住滿了魔鬼和非亞利安裔的野蠻人(祛邪典7.10),這些描寫都與吠陀的伐樓拿形象相差甚遠。

有一個比較廣泛接受的理論認為吠陀伐樓拿是產生自印伊的伏羅那(*vouruna,「光輝的海洋」之意),但伏羅那就連本身的形象都充滿爭議性。伏羅那被認為與密特拉組合成為祆教的最高善神——阿胡拉·瑪茲達,但亦有一說是根據創始人瑣羅亞斯德創作的詩歌中推論三者是各自獨立的神只。語言同系性並不一定暗示當中存在有本質上的相似點,最典型的例子有daeva(妲厄媧,祆教的「誤神」,一說為撒旦)與提婆,印度教的「天神」、後引申為「善神」)。有部分學者認為伐樓拿的職能及形象與祆教阿梅沙斯彭塔(神使)六者之一的艾霞凡許達有共通之處,都是「至高公正」的體現[3]。另一種說法是吠陀的跋伽「Bhaga」其實是伐樓拿的別名,其變形「Baga」以修飾詞在波斯古經中被提出過,兩個詞的意思都是「神」或「守護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5/Varuna.jpg
提婆族伐樓拿,女性的乳房顯示了其兩性同體的特徵。

閻摩:死神。 閻王是民間傳說中陰間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輪回。在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裡面,人死後要去陰間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1]閻王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當某人陽壽已盡的時候,閻王就會派遣下屬無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閻王的判決取決於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生前積德行善立功的人,閻王會讓他成為神仙,或者給他一個好的來世;生前行凶作惡的人,閻王會讓他下地獄,接受各種懲罰,或給他安排一個不好的來世。這是因果報應、抑惡揚善等民間信仰在「閻王」觀念上的體現。
古印度神話中的閻王
閻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時,古代雅利安人的一支開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區的統治,並在那裡創造了吠陀文化的種姓制度,開創了印度歷史上的吠陀時期。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語言寫成吠陀經,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在《梨俱吠陀》中,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樂土,人死後的靈魂都要到那裡去見耶摩神。耶摩神有兩個使者,它們是兩條狗。這兩個使者經常在人間界巡遊,當用嗅覺發現有人快死的時候,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閻王的最初來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發展出現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吠陀經是婆羅門教的經典,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羅門教中被繼承了下來,並有所變化。婆羅門教相信輪回,認為耶摩神是傳說中第一個死去的人。後來,耶摩神從天界轉入地界,被認為是專門監督死者生前的行為,並給與賞罰的神只;進而發展成為地獄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即地獄的主宰者,擁有眾多的下屬。隨著進一步的演變,耶摩神最後成為專門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靈魂的神只。遠古的雅利安人眼中,閻摩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神只。相反,閻摩會親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礙,到達地府之後,閻摩還會與眾亡靈享用筵席。但隨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消滅各個原住民族的部落後,其社會結構開始愈變愈龐大,人心也開始愈來愈壞,生活在整個社會中最高層次的婆羅門為了警惕人們不要犯罪,就把閻摩從一個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繪成凶惡,會用各種酷刑折磨壞人的神只。這個做法令雅利安人對閻摩這個神只的恐懼增加,這一份對閻摩的恐懼隨著佛教和古婆羅門教文化的東來,傳到中國人的心中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4/Yama_tibet.jpg
西藏閻王畫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9/Yamantaka_Vajrabhairav.jpg
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大威德明王(閻曼德迦)

蘇利耶:太陽神。 蘇利耶(सूर्य / Sūrya)是印度神話中主要的太陽神,他是天父神狄阿烏斯之子,宗教藝術中他被描畫成擁有金色的毛發和手臂,乘坐著由七匹馬拉動的戰車,這七匹馬象徵了所有七種查克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3/Surya_chariot.jpg
騎乘七頭馬的蘇利耶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4/Surya-Konarak.jpg
科納克太陽神廟的蘇利耶雕像
太陽之神

[編輯] 史詩中的主要神
梵天:創造之神。 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a)是印度教的創造之神,與毗濕奴、濕婆並稱三相神。他的坐騎為孔雀,配偶為智慧女神辯才天。由於種種原因,印度教徒對梵天的崇敬程度相對來說不高,反而較崇保護神毗濕奴以及敬畏破壞神濕婆。全印度4000多座印度教寺廟只有兩座是專門供奉梵天的,但大部分印度教徒都對梵天祈禱。

與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傳佛教的東南亞,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在泰國的梵天信仰,華人稱之四面佛信仰,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地區有非常多信眾。

印度教的終極思想就是要將自我與梵天合二為一,即梵我合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0/Brahma_Halebid.jpg
一尊梵天神像雕刻在Halebi的一所寺廟中
創造之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Brahma_1820.jpg
手繪的梵天像
形象象徵
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吠陀經:象徵知識。

黃金:象徵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於活躍狀態的。

天鵝:象徵辨別力,是梵天的座騎。

王冠:象徵最高地位。

蓮花:象徵自然與宇宙中所有存在。

胡須:黑色或白色的胡須象徵智慧,而長須則象徵智慧的永恆成長。

四張臉:四部《吠陀經》。

[編輯] 坐騎
梵天的坐騎是一隻天鵝。這只天鵝天生能夠分離牛奶和水,代表每個人都要能夠學會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毗濕奴:保護神。 毗濕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名為維修奴、黑天、那羅延天(Narayana),佛教稱為遍入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主管「維持」。他的坐騎為迦樓羅,妻子是吉祥天,印度教的毗濕奴派(Vaishnavism)專門供奉他,全國有1000多座廟宇。

印度人傳說,毗濕奴有10個化身,分別是魚、龜、野豬、人獅、侏儒、持斧羅摩、羅摩、克里希那、佛陀和卡爾吉。毗濕奴的十個化身分別對應關於毗濕奴的十個故事。在十個化身中,魚與龜參與了創世傳說;野豬、人獅、侏儒、持斧羅摩、羅摩、克里希那是毗濕奴消滅眾神的敵人時的化身;佛陀,亦即釋迦牟尼也是毗濕奴的化身;卡爾吉尚未現世,其形象為騎著白馬、手持燃燒著的火劍的英俊男子。卡爾吉現身之時就是世界終結之日,他將燒盡一切,審判世人。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毗濕奴的十個化身的故事明顯不是完成於同一時期的,在側面也表現出了印度教的內容在時間上的變化。

毗濕奴最為常見的形象為藍色皮膚,擁有四支手臂,並且坐在蓮花上。四支手臂分別拿著不同的神器:金環、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另一常見的形象,則是毗濕奴躺在千頭巨蛇「舍沙」(阿難陀龍)之上,從肚臍生出的蓮花中創造梵天,而吉祥天則隨侍在身邊。

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常被視為保護之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f/Lightmatter_vishnu1.jpg
毗濕奴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濕婆(梵文:शिव,Ś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他的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c/Sivakempfort.jpg
在班加羅爾的巨大神像雕塑濕婆冥想的神韻

阿修羅:惡魔。 印度教神話的阿修羅(梵語:असुर)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有時更被稱呼為惡魔,阿修羅族及提婆族(包括那伽族)都是迦葉波頁面迦葉波 (印度教)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Kashyapa。的後代。最早期的吠陀文獻記載阿修羅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會的神只,如伐樓拿(佛教名:水天)掌管天則與理法梨多頁面梨多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rta。,和跋伽守護信徒的財富與婚姻;提婆族則司掌自然現象,如黎明女神烏莎斯及氣候神/雷神因陀羅等。

密特拉(佛教名:彌勒菩薩)、伐樓拿及弗栗多都是很具知名度的阿修羅神只。毗樓遮那(佛教名:大日如來)、松巴頁面松巴 (印度教)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Sumbha。和尼森巴頁面尼森巴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Nisumbha。原為阿修羅王,後被佛教吸收成為佛陀。

於後期印度教的文獻如《往世書》和《過去如是說頁面過去如是說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itihasa。》中,兩族開始被明確地二元化,阿修羅族作為提婆族的對立被描寫成邪惡的一眾。根據《薄伽梵歌》16.6章的詳細描述,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帶有daivi sampad(神聖的特質,提婆的詞根)或asuri sampad(惡魔的特質,阿修羅的詞根)。總結《薄伽梵歌》16.4章,asuri sampad代表了傲慢、自負、妄想、狂怒、嚴肅及無知。[1]部分品格正氣的原阿修羅族的神只,如伐樓拿後期就因此而被「易族」至提婆族。

迦樓羅: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以中國神話鳳凰為原形。 迦樓羅(梵文:गरुड,Garuḍa),按照《迦樓羅及諸天密言經》的說法,就是中國的金翅大鵬鳥或大鵬金翅鳥,是印度教和佛教典籍中記載的一種神鳥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4/Garudakaryatid98.jpg
迦樓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c/P1080102.JPG
真覺寺中刻於塔身上的金翅大鵬鳥

⑶ 古印度和中國有哪些神話傳說

在中國上古卜辟中,尚無「神」這個字,在甲骨文中,是用「申」來代替「神」的,也就是說,在上古文學中,「申」和「神」是一個字,所以漢朝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申,神也。」那麼,根據上古文學的象形造字原則,這個「申」究竟表示什麼東西呢?「申」的最初本義,是象形閃電的形狀。這就是說,在上古文字中,神意味著天上的閃電。所以中國古代常常「天神」連讀。而且,在甲骨文中「天」是正面的人體形狀,如果說「申」是遠古之人對閃光飛碟的真實寫照,那麼「天」就是對外星人的客觀描寫。如此看來「天神」就是指來自天空的人。對其他民族的早期神話、宗教也能作出類似的闡釋,如德國語言學家史密特神父就注意到,在印、歐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天主)一詞,它的語根就是「照耀」的意思。此外,如《聖經》中的「上帝」一詞,在古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來自天空的人們」。

中國古代還有「天子」乘龍從天而來的傳說,如《史記·封禪書》曰:「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龍的出現在歷史上次數不多,每次都與帝王有關。每位皇帝都稱自己是「天子」,即天上神仙之子,以示人類中最高貴者。

大家知道,龍是根本不存在的,古人為什麼相信天上有龍?《說文》上說:「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龍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這種能發光,能變暗,大小可變化,能上天下海的「龍」不正是飛碟的化身嗎?如果古人沒有見過這種飛行器,怎麼會產生龍的概念呢?

早在原始社會,龜已作為鯀氏族部落的圖騰被加以崇拜。《大戴禮》雲:「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洛書》亦雲:「靈龜者,玄文五色,神靈之精也。上隆法天,下平法地。能見存亡,明於凶吉,王者不偏黨,尊耆老則出。」

同樣,這種能上天入地,能預見生死存亡,明了天災地害的神龜不正是外星人乘坐的碟形飛行器的形象寫照嗎?不過,有人會說,古人崇拜龜是因為龜的壽命比一般動物長。可是,不管古人的想像力有多麼豐富,他們怎麼竟會想到這種動作遲鈍的龜既能上天入地又能預測風雲呢?

《法華經》是一部不可思議的經典,寫的時間是在釋迦牟尼圓寂500年後(距今2500年),將當時興起的大乘教思想中的神話記載下來,這些神話幾萬年前就流傳在喜馬拉雅山一帶,並以釋迦牟尼本人言論文集的方式寫成。日本的志田行賢將它譯成白話文。其中有這樣的記錄:在天體之一方,有一個凈光庄嚴國,領導者是「凈華宿王智如來」,他統治著許多長壽而擁有崇高精神的人們。在這些人中,有個名叫妙音菩薩的偉大人物,他有數不盡的美德,學會了宇宙的真理,獲得了寶貴的「冥想法」,如了解所有生物語言的冥想(即精神感應術),自由往返宇宙任何地方的冥想(意念輸送),根據月亮、太陽的運轉得知宇宙的變化的冥想……

有一天,妙音菩薩突然接到地球世界的偉大尊師釋迦牟尼傳送的精神感應術。妙音菩薩便向凈華宿王智如來報告,要求到「婆娑世界」(地球)來參見釋迦牟尼及許多修行者。

凈華宿王智如來同意了,但告訴妙音菩薩,從高度的天體降落到低度的天體,不能仍用固有頻率,必須配合低度天體的頻率。換言之,就是「入境問俗」:來拜訪地球時,必須要把本身的頻率降低到適合地球固有的頻率。

奇怪的是,當妙音菩薩開始坐定冥想時,在釋迦牟尼說法的地方附近,出現了84000個「蓮花座」,都是黃金莖、白銀葉、鑽石花瓣(在佛典里,以瑞祥的蓮花來表示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個慣例。我們認為這種「蓮花座」可能是指發出不同光彩的飛碟)。

在地球上,也有信徒問釋迦:「世尊啊!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才發生這種祥瑞呢?」

地球上的人看到妙音菩薩一行,都說他們的容貌非常奇怪——眼睛像青蓮花的葉,身體發出金色的光輝,肌肉結實,面貌端正。

妙音菩薩創下了許多事跡,離去時,地球人又看到了他們來時的奇異現象。

日本學者志田行賢在深入研究《法華經》後大膽地推斷:「我們可以這樣想,高度進化的宇宙前輩們,一再來我們的地球拜訪。」

早在三四千年以前,我國就有飛車的傳說,頗為神奇。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奇肱之國在其(按:指一臂國)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博物志·外國》記載:「奇肱民善為拭扛,以殺百禽。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湯時西風至,吹其車到豫州(按:古代九州之一),湯破其車,不以視民。十年東風至,乃復作車遣返。其國去玉門關四萬里。

在古代印度和中國的神話傳說,都有關於神人同居共處的記載。如印度古代的《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等史詩和神話故事,都記載了神人雜居,相互聯系和沖突的情況。

中國古代的《山海經》記載了「有神十人」,在「廣粟之野」住了下來,其中還記載了昆侖山為「百神之所在」。《國語》中也記載有古時少之後,民神雜居的事。

⑷ 4千年前的「死丘事件」是什麼

死丘
4000年前的摩亨佐達羅城為何在某一刻全部毀滅

作為被科學家列為世界上難解的三大自然之謎之一的「死丘事件」,大約發生在距今3600多年前的某一天,位於印度河中央島嶼的一座遠古城市的居民幾乎在同一時刻全部死去,古城也隨之突然毀滅。直到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巴納爾仁才第一次發現了這座古城的廢墟,因城中遍布骷髏,所以稱之為「死丘」。

然而,遠在3600多年以前,何以有文化相當發達的古城?而古城為什麼又會突然滅絕?其真凶又是誰?一系列的問題使科學家一直困惑了70年,至今仍未找到一個圓滿的解釋。

摩亨佐達羅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在當地方言中,摩亨佐達羅的意思是「死亡之丘」。該城遺址於1922年被印度考古學家拉·傑·班納吉等人首次發現,根據碳14測定,其存在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間,雖然其歷史比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略晚,但影響范圍更大。在距摩亨佐達羅城幾百英里以外的北方,人們也發現了布局相同的城市和規格一致的造房用磚。

從遺址發掘來看,摩亨佐達羅非常繁榮,佔地8平方公里,分為西面的上城和東面的下城。上城居住著宗教祭司和城市首領,四周有城牆和壕溝,城牆上築有許多瞭望樓,上城內建有高塔,帶走廊的庭院,有柱子的廳以及舉世聞名的摩亨佐達羅大浴池。浴池面積達1063平方米,由燒磚砌成,地表和牆面均以石膏填縫,再蓋上瀝青,因而滴水不漏。浴場周圍並列著單獨的洗澡間,入口狹小,排水溝設計非常巧妙。和上城相比,下城設置比較簡陋,房檐低矮,布局也不規整,可能是市民、手工業者、商人以及其他勞動群眾的居住之地。

此城具有相當明確的建設規劃,總的來說,布局科學、合理,而且已經具備現代城市的某些特徵。整座城市呈長方形,上下兩城的街區,均由縱橫街道隔成棋盤格狀,其中,也有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寬闊大道。居民住宅多為兩層樓房,臨街一面不開窗戶,以避免灰塵和噪音。幾乎每戶都有浴室、便所以及與之相連的地下排水系統。此外,住宅大多於中心地方設置庭院,四周設居室。給人的印象是,該城清潔美麗,居民生活安詳舒適。這座城市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文明水平,考古學家從遺址中發掘出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銅像以及各種印章、銅板等,還發現了2000多件有文字的遺物,包括500多個符號。目前,學者們正在加緊進行釋讀。

在古城發掘中,人們發現了許多人體骨架,從其擺放姿勢來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災難是突然降臨的,幾乎在同一時刻,全城4—5萬人全部死於來歷不明的橫禍,一座繁華發達的城市頃刻之間變成廢墟。

然而對於「死丘」毀滅的原因,科學家們還是從不同的角度做了種種推測。

有些學者如R·L雷克斯、S·威爾帕特等,從地質學和生態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認為「死丘事件」可能是由於遠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濫、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災,特大的洪水把位於河中央島上的古城摧毀了,城內居民同時被洪水淹死了。然而,有些學者不贊同上述說法,認為如果真的是因為特大洪水的襲擊,城內居民的屍體就會隨著洪水漂流遠去,城內不會保存如此大量的骷髏。考古學家在古城廢墟里也沒有發現遭受特大洪水襲擊的任何證據。

有些學者猜測,可能是由於遠古發生過一次急性傳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然而這一說法也有其漏洞,因為無論怎樣嚴重的傳染病,也不可能使全城的人幾乎在同一天同一時刻全部死亡。從廢墟骷髏的分布情況看,當時有些人似乎正在街上散步或在房屋裡幹活,並非患有疾病。古生物學家和醫學家經過仔細研究,也否定了因疾病傳播而導致死亡的說法。

於是,又有人提出了外族人大規模進攻,大批屠殺城內居民的說法。可是入侵者又是誰呢?有人曾提出可能是吠陀時代的雅利安人,然而事實上雅利安人入侵的年代比這座古城毀滅的年代晚得多,相隔幾個世紀。因此,入侵說也因缺少證據而不能作為定論。

在對「死丘事件」的研究中,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奇特現象,即在城中發現了明顯的爆炸留下的痕跡,爆炸中心的建築物全部夷為平地,且破壞程度由近及遠逐漸減弱,只有最邊遠的建築物得以倖存。科學工作者還在廢墟的中央發現了一些散落的碎塊,這是黏土和其他礦物燒結而成的。羅馬大學和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實驗證明:廢墟當時的熔煉溫度高達1400—1500℃,這樣的溫度只有在冶煉場的熔爐里或持續多日的森林大火的火源才能達到。然而島上從未有過森林,因而只能推斷大火源於一次大爆炸。

其實,印度歷史上曾經流傳過遠古時發生過一次奇特大爆炸的傳說,許多「耀眼的光芒」、「無煙的大火」、「紫白色的極光」、「銀色的雲」、「奇異的夕陽」、「黑夜中的白晝」等等描述都可佐證核爆炸是致使古城毀滅的真凶。

可是歷史常識又告訴我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才發明和使用了第一顆原子彈,遠在距今3600多年前,是絕不可能有原子彈的。

也有人認為,在宇宙射線和電場的作用下,大氣層中會形成一種化學性能非常活潑的微粒,這些微粒在磁場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並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學構成物」,形成這種構成物的大氣條件同時還能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積累多了便會發生猛烈的爆炸。隨著爆炸開始,其他黑色閃電迅速引爆,從而形成類似核爆炸中的鏈式反映,爆炸時的溫度可高達1.5萬度,足以把石頭熔化。這個數字恰好與摩亨往達羅遺址中的發掘物相一致。據推測,摩亨佐達羅可能是先被有毒空氣襲擊,繼之又被猛烈的爆炸徹底摧毀。而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團半徑達30厘米的黑色閃電和1000多個球狀閃電參與,因而爆炸威力無比。

還有人認為,摩亨佐達羅毀於外星「宇宙飛船」。英國學者捷文鮑爾特和義大利學者欽吉推測。3500萬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動力飛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時,可能意外地發生了某種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至造成巨大災難。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故此證據不足。

對以上幾種觀點,現在還難以判斷是非。

⑸ 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奇怪武器:長劍比鞭子還軟,蜥蜴可以攻打城堡

曾有學者認為,印度的 歷史 就是一部不斷被外族蹂躪的 歷史 ,而古代印度人為了抵抗外族入侵,也曾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武器。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在火器還未普及之前,腦洞大開的印度人曾發明出許多奇奇怪怪的冷武器,這些武器有的實用性很高,有的則並沒有太大用處。

圖中的這把單手武器,就是古代印度武士非常喜歡使用的「拳刃」,腦洞大開的印度人在對匕首進行改良後,發明了這種鼎鼎大名的暗殺神器。後來在來自中亞的外族軍隊入主印度之後,也很快便喜歡上了這種造型獨特的武器。

拳刃的整體結構都是用鋼鐵製成的,劍身長度一般不會超過一米,可以固定在手腕處,不過由於刀身過短,因此拳刃只適合當近戰武器。但是小巧玲瓏的身材也讓拳刃成為了非常高效的暗殺武器, 一個體格強壯的印度武士,使用拳刃可以輕易擊破鎖子甲。

到了莫卧兒帝國時期,印度的拳刃已經成為了貴族的象徵,貴族們喜歡在拳刃上鍍金或者鑲嵌寶石,殺傷力巨大的拳刃變成了莫卧兒貴族十分喜愛的裝飾品,而且在那段時期,還出現了許多造型奇特的拳刃。

比如第二張圖中的這兩個武器,也是印度「拳刃」的一種,被印度人稱為「孟加拉虎爪」,不過雖然這個武器的造型看起來也非常霸氣和兇狠,但是殺傷力卻比不上常見的那種拳刃,無法對敵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上圖中這兩位印度武士使用的武器名叫「鞭刃」,據說起源於孔雀王朝,鞭刃至今仍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居民經常使用的武器,鞭刃是用銳利的鋼條製成的,由於刀身比較柔軟,因此可以像鞭子一樣對敵人進行抽打。

不過鞭刃在戰場上並沒有太大用處,因為鞭刃太過於柔軟,在戰場上很容易誤傷友軍,只有經過多年訓練之後才能熟練使用鞭刃,普通士兵根本無法普及。而且在面對穿著鎧甲的士兵時, 鞭刃根本不能給敵軍造成太大傷害,現在只能通過表演來弘揚印度傳統武術,在現在的印度南部地區,仍有雙方持鞭刃和小盾搏鬥的表演。

這個則是印度拉傑普特人經常使用的戰刀,拉傑普特人是印度最驍勇善戰的民族之一,曾被人稱為「印度教守衛者」,拉傑普特男子非常喜歡舞刀弄槍,他們對鍛造武器也十分痴迷。

拉傑普特人使用的戰刀,一面是鋒利的刀刃,另一面則是鋸齒,刀刃可以在實戰中殺傷敵人,而鋸齒則可以震懾敵人的心理。

而這幅圖,描述的則是印度士兵圍攻莫卧兒帝國城堡的場景。圖中最右邊的那位印度武士,用繩子拴住了一隻蜥蜴,而這只蜥蜴並不是印度武士的寵物,而是他們用來攻打城堡的武器。

在莫卧兒帝國時期,印度人發明了「蜥蜴攻城術」, 印度武士在蜥蜴的身上捆上繩索,然後讓蜥蜴去攀爬莫卧兒帝國要塞的城牆,蜥蜴如果發現城牆有縫隙就會鑽進去,然後攻城者就可以順著繩索爬上城牆。

但是這種「蜥蜴攻城術」並沒有太大用處,因為經常出現蜥蜴找不到縫隙,或者縫隙太小導致蜥蜴鑽不進去的情況。而就算蜥蜴可以鑽進城牆上的縫隙,弱小的身體也無法支撐攻城士兵的重量。

參考資料:《印度編年史》《莫卧兒帝國》

⑹ 古代印度「通天繩」奇術至今無人破解的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這個「通天繩」戲法一般就是一個大框,裡面盤著一根繩子。表演者會吹笛子,然後繩子就會立起來,這時候會有個小孩兒,順著繩子往上爬,直到消失在雲端。

不過,據那些印度老人說,這種戲法是確實存在的。如果屬實的話,那還真沒法解釋。

事實上,這種玩意兒也不是印度獨有,咱們歷史上也有,只不過名字不同而已。

這在咱們這兒,叫做天宮偷桃,是古代戲法兒的一種,蒲松齡曾在《聊齋》里這樣描述:

「堅冰未解,安所得桃」時節,表演者「出生一團,約數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擲去;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未幾,愈擲愈高,渺入雲中,手中繩亦盡」。

⑺ 古印度發生的「死丘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未知謎團

說起四大文明古國,人們一定會如數家珍,脫口而出: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大古國蘊育了早期的人類文明,但除了中國之外,其他三大文明古國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如果當時達羅城上空聚集數量足夠多,能量足夠大的球形閃電,被觸發之後,就會形成類似核爆炸的效果。

從考古遺跡來看,達羅城遺址的石頭石化現象並不均勻,也從側面印證了有可能就是球形閃電造成的破壞。

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如果真是球形閃電的原因,怎麼會不同城市同時遭遇?也許當時的不同城市不是同一時間消失的吧。

⑻ 古代印度的文明特徵

通常所說的4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實際上是1個歷史地理概念,它並不僅指今天的印度,還包括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印度地處中國西南,中亞之南,西亞東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與古代各文明都有聯系,古代印度文明就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誕生了。
【土著居民】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本地原有居民創造的,他們被通稱為達羅毗荼人。但由於地域廣闊,族系復雜,古代原有居民也包括其他人種,例如矮黑人和原始澳語人等等。
【舉世皆驚的「哈拉巴文化」】 1922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突然發現了哈拉巴文化遺址,可稱為古代世界面積最廣的青銅文化。這一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達羅和北部的哈拉巴為中心,習慣上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大致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750年,可以肯定,其文明昌盛期已進入奴隸制發展階段,與同期的埃及、兩河流域水平相當。哈拉巴與摩亨佐•達羅兩處城市遺址,規模都相當大。街道布局整齊,縱橫相交。
【神秘的消逝】 印度河文明來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後印度文獻對它隻字不提。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學者們提出許多假說。印度河文明的消逝之謎仍有待人們破解。

閱讀全文

與古代印度有什麼奇怪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是哪個國家的人 瀏覽:926
尼泊爾怎麼去印度走哪個口岸 瀏覽:736
去越南工資多少錢 瀏覽:393
伊朗人喜歡什麼禮品 瀏覽:971
印度公司怎麼出港 瀏覽:241
為什麼俄羅斯買伊朗油 瀏覽:890
崽崽中國環游19關怎麼玩 瀏覽:883
印尼駕駛證多少個號碼 瀏覽:260
英國研究生一般什麼時候申請 瀏覽:912
英國女王為什麼用同一傘 瀏覽:35
中國援助義大利說明了什麼 瀏覽:684
伊朗肺炎是怎麼得的 瀏覽:600
印度購買kamagra多少錢 瀏覽:68
廣東彼岸花在中國哪裡 瀏覽:167
伊朗有什麼巷子 瀏覽:752
從西安哪裡買義大利小靈緹便宜 瀏覽:103
中國o2o平台有哪些 瀏覽:494
六盤山在哪裡中國地圖 瀏覽:144
伊朗美國中國怎麼辦 瀏覽:637
中國派軍艦去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