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僧去印度花了多長時間
來回加在天竺呆的時間一共十七年,帶回了三百多部佛經。
❷ 玄奘取經歷時多少年
玄奘取經歷經17年。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六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公元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達長安。
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2)玄奘去印度多少年擴展閱讀:
玄奘的成就及影響:
玄獎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偉大的是他對佛學典籍「截續真,開茲後學」的翻譯。唐貞觀十九年(645年),46歲的玄奘自印度歸國。此後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獻給了譯經事業。
在長安和洛陽兩地,玄奘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佔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多,而且在質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為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❸ 唐玄奘是那一年去印度取經的
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余里。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 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 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凈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仆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 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 )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歷游五印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 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 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庄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 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❹ 玄奘在印度游歷了多少年
大唐的玄奘在印度游歷了17年。628——643年,是16年。
❺ 唐朝的玄奘法師到印度大概走了多長時間
前後將近19年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出玉門(今甘肅玉門
關),年底到達了高昌(今新疆的高昌古城),次年越過海拔6000米左右的蔥嶺北隅凌
山(今天山脈藤格里山的穆蘇爾嶺),又經熱海之險,過素葉水、咀羅私等城鎮,折而
南下,縱貫今天的中亞南部和今天的阿富汗東北部,再向東經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到達
迦彌羅。然後,循印度半島北部東南行,中途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南部拜謁了佛祖
釋迦牟尼的故鄉和圓寂地。以後,他又遍游印度的東部和西部,並進入恆河以東今孟加
拉,再向南到今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的達羅昆荼,並一度進入印度腹地昌巴爾河流域。
後又西行到達今克什米爾南方查謨附近。
公元643年(唐貞觀十七年),玄奘經阿富汗東北部、轉東經今帕米爾高原西南的瓦
罕地區回國,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長安。這時唐太宗下詔迎玄奘回唐,
盛況空前。"進京之日,空城出觀"。
❻ 唐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用多長時間經過哪些困難越多越好
14年,八十一難,比如白骨精什麼的
❼ 唐朝時唐僧到印度用了多長時間
17載
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玄奘本姓陳,俗名棉,唐洛州緱氏(今洛陽偃師縣緱氏鄉陳河村)人,生於602年,卒於664年。陳 13歲時出家,法名玄奘。玄奘聰敏好學,悟性極高。他熟讀各種佛經,走訪遠近名僧,但他發現各名師所講經論互不一致,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到佛教的誕生地西天印度以求真解。他上奏朝廷,請求西行,未予獲准。唐貞觀三年,也就是629年,長安飢荒,朝廷律令趨寬,允許百姓自行求生。玄奘借機從長安出發,向西進發。他不顧路途險惡,孤身一人,徒步踏上了茫茫的西行之路。他經甘肅,出敦煌,過疏勒河,橫穿帕米爾高原,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在阿富汗,他參謁了當地的佛家聖地,然後南行,跨越興都庫什山,穿過克什米爾山區,進入現在的巴基斯坦,接著繼續南行終於踏上了佛祖的誕生地印度。
在印度,玄奘足跡遍及印度北部、東南部和西部,拜訪各地的名寺高僧。他不僅精通了梵文,更重要的是領悟了至高的佛理。他到過當時印度的政治中心曲女城,也到過著名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寺,在那裡苦學佛經達五年之久,屢次參與辯論大會,又屢屢獲勝,因而聲譽日隆,升任那爛陀寺副主講。玄奘游歷印度各地,不僅佛業大成,而且名聲遠揚。羯若鞠國戒日王在曲女城設無遮大會,盛邀玄奘主講大乘教義,與會的印度18國國王、3000多名佛教徒、2000多名婆羅門教徒以及那爛陀寺的上千名僧眾,均被玄奘的精闢議論所折服。
唐貞觀十九年,玄奘攜帶金銀佛像7件、佛經657部回到了長安。隨後19年,他潛心譯經75部,並寫出一部空前的《大唐西域記》,記錄了自己西遊印度的所見所聞,內容涉及當時印度的山川、城池、道路、風俗、物產、氣候、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藝術等各方面的情況。這是一部史料價值奇高的巨著,現在印度許多佛教名勝,如那爛陀寺,就是根據《大唐西域記》中的記述所發掘的。
玄奘西遊印度前後17載,孤身步履萬里之遙,屢遇丟掉性命之險,學異域之語,悟高深佛理,成一代名僧。有詩贊雲:「西行歷盡坎坷難,跋涉萬里往伽竺。彌勒橫流中華土,聖僧留芳千古贊。」玄奘不僅在中國是童叟皆知,在印度也是家喻戶曉。
❽ 唐僧從中國到印度去一共走了幾年走了幾里
玄奘西行,歷經17年之久,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我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❾ 玄奘西遊去印度,住印度,回長安分別用了多少年。壽命多少歲。
玄奘(600—664),俗姓陳,名禕(huī),洛州緱(gōu)氏人(今河南偃師緱氏鎮),13歲出家,法名玄奘。後人稱他三藏法師(三藏是對佛教經典的三個部分——佛經、戒律、論述與註解的總稱,通曉三藏的僧人被稱為三藏法師)。唐初,他在四川、長安研究佛教理論,感到佛教宗派眾多,佛經譯文多誤,令人無所適從,決心到天竺學習佛經,研究解決佛教教義的一些疑難問題。貞觀元年(627年),他從長安出發,雜於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門關獨自西行。經過八百里流沙(即玉門關外的莫賀延磧),由天山南路橫穿新疆,越過蔥嶺,通過中亞,於貞觀二年(628年)夏末到達天竺西北部。然後沿一條由西向東的路線,參謁訪問了恆河流域著名的佛教聖地和許多高僧。貞觀五年(631年)末,到達摩揭陀國,來到那爛陀寺。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等出城迎接,長安城成千上萬老百姓走出坊門歡迎他。唐太宗在洛陽行宮召見了他,他向太宗介紹了西域及天竺見聞。他隨即回長安開始翻譯佛經。19年間共譯出佛經75部1 335卷。他由於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又精通梵文,所以譯文流暢優美,有些專用名詞如「印度」、表示時間的詞「剎那」就是他確定下來的。這些佛經後來在印度大部分失傳,中譯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學、文學、科學的重要文獻。
玄奘還根據旅途見聞,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記載親歷的110國、傳聞的28國的情況,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風俗人情、名勝古跡、歷史人物、傳說故事,是研究這些地區歷史的重要材料。現在《大唐西域記》已譯成數國文字,成為一部世界名著。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間,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達中國者為15次)來華,規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這充分證明了當時日本對唐文化的重視,同時也說明了唐朝經濟、文化的發展程度。鑒真六次東渡的感人事跡,代表了中國人民與鄰國友好交往的真誠願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對日本政治、經濟制度的轉變、社會生活的進步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生活。
公元600年,玄奘出生在河南洛陽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原名陳褘,玄奘5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1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10歲的陳褘被僧人哥哥帶入白馬寺(白馬寺:中國最早的寺院)。
在佛教中,最高的是三藏法師,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奘獲得三藏法師的稱號那一年,年僅24歲。
公元626年冬,玄奘向當時政府申請出國留學,唐太宗並沒有理會一次次的請求。公元627年秋,27歲的玄奘混入逃難的災民中偷渡出關,從這一天開始,他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數的道路。
玄奘的一生是一部罕見的傳奇。
從27歲那年開始, 他踏上西行的道路。穿過茫茫沙漠,越過巍巍雪山,西域的國王與他稱兄道弟,佛教的高僧與他惺惺相惜,印度的帝王對他頂禮膜拜。
長達兩年的徒步旅行,12000公里的行程,穿越108個國家,在1300年前,玄奘用腳步丈量了絲綢之路。 19年後,他載譽歸來,重回大唐帝國的都城長安。 此後的生命中,他日夜無休,翻譯佛經。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玄奘不僅僅是一位佛教徒,還是偉大的翻譯家、大探險家、大外交家,地理學家。
西方歷史學家認為,中世紀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一片黑暗,玄奘是唯一的光芒!
❿ 唐玄奘在古印度待了多少年
前後共17年,其中在印度呆了大概11-12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