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茶是如何傳向世界各國的
一、早期朝鮮半島、日本僧侶在到中國學佛的同時,傳去了茶葉、茶文化;
作為一種經濟作物,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如始於西漢,從甘肅、新疆經中亞、西亞,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始於唐代、盛於明清,經中國西南入藏傳到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的「茶馬古道」;明清時代,中國開始與歐、美各國進行海上茶葉貿易,清朝初期,開創的武夷山等中國東南茶區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由此可見,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貿易為主的商業行為。
(1)我國茶葉是怎麼傳入印度的擴展閱讀: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功夫茶文化則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中國各地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潮州鳳凰單叢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薯答、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茶文化
Ⅱ 茶與茶文化向國外傳播過程
【答案】:1.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地區。
2.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
3.公元1610年左右,荷蘭的商船將茶葉由我國帶到歐洲。十八世紀初,品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並成為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茶葉成了英國上層人士用於相互饋贈的一種高級禮品。之後,飲茶之風迅速風靡歐洲。
4.1780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將我國茶籽帶入印度種植並研製開發了茶葉製作技術。至19世紀後葉,「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產茶量最多的國家。
5.從17世紀開始,斯里蘭卡從我國傳入茶籽試種,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雖然斯里蘭卡的面積大小僅和我國的台灣差不多,但由於其所產紅茶質量優異,目前是世界上茶葉出口最多的國家。
6.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我國的茶葉種植又相繼直接或間接地傳入俄國、土耳其、肯亞、阿根延、巴基斯坦、阿富汗、玻利維亞、秘魯等國家和地區,遍及全世界各地。目前,我國茶葉已行銷世界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茶葉的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二。
Ⅲ 茶葉是如何從中國傳到印度的
茶葉的巨大的利潤,直接導致了引狼入室。當年的英國強盜直接用槍炮裹挾著鴉片轟開中國的貿易大門,為了追求高額利潤,英國派遣「經濟特務」福鈞盜取了中國的茶葉種植技術,轉而在當時殖民地種植、加工。
1848年12月,福鈞弄到了大量茶種和茶樹苗,為了盡量減少損失,他將發往印度的每批茶種和茶樹苗都是分三隻船裝運。然而,要想把中國的種茶和制茶技術傳到印度,僅僅靠福鈞一個人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因此在回印度前,福鈞招聘了8名中國工人(6名種茶和制茶工人,2名製作茶葉罐的工人)。
至此,中國的茶葉傳入了印度。
Ⅳ 茶知識:茶葉戰爭史實,中國的茶葉是怎麼傳出去的
當今世界廣泛流傳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都是由我國向外傳播出去的。據推測,中國茶葉傳播到國外,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約於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我國的茶葉就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禪師來我國留學,歸國時攜回茶籽試種;宋代的榮西禪師又從我國傳入茶籽種植。日本茶業繼承我國古代蒸青原理製作的碧綠溢翠的茶,別具風味。
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以遠。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後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十七世紀時傳至美洲。印度尼西亞於1684年開始傳入我國茶籽試種,以後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至19世紀後葉開始有明顯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速了茶的恢復與發展,並在國際市場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於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傳入我國茶籽種植。至19世紀後葉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17世紀開始,斯里蘭卡於從我國引入茶籽試種,復於1780年試種,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所產紅茶質量優異,為世界茶創匯大國。1880年,我國出口至英國的茶葉多達145萬擔,佔中國茶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時代從我國傳入茶籽試種,1848年又從我國輸入茶籽種植於黑海岸。1893年聘請中國茶師劉峻周並帶領一批技術工人赴喬治亞傳授種茶、制茶技術。
1888年,土耳其從日本傳入茶籽試種,1937年又從喬治亞引入茶籽種植。1903年,肯亞首次從印度傳入茶種,1920年進入商業性開發種茶,規模經營則是1963年獨立以後。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國傳入茶籽種植於北部地區,並相繼擴種。以後旅居的日本與蘇聯僑民也闢建茶園。50年代以後茶園面積和產量不斷提高,成為南美主要的茶生產、出口國。
20世紀20年代幾內亞共和國開始茶的試種。1962年我國派遣專家赴幾內亞考察與種茶,並幫助設計與建設規模為100公頃茶園的瑪桑達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制茶廠。1958年巴基斯坦開始試種茶,但未形成生產規模。1982年,我國派遣專家赴巴基斯坦進行合作。20世紀50年代阿富汗共和國試種茶。1968年,應阿富汗政府邀請,我國派遣專家引入中國群體品種。1962年我國派遣茶專家赴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馬利共和國,通過艱辛的引種實驗,取得成功。
20世紀60年代,玻利維亞共和國最初從秘魯引進茶種試種。70年代台灣農業技術團赴玻考察設計與投資,開始規模種植茶園。1987年應玻政府請求,我國派遣茶專家赴玻,幫助建設200公頃的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制茶廠。1983年,我國向朝鮮民主共和國提供茶種試種,並在黃海南道臨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種植。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種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20年代,經過千年滄桑,至今茶葉生產初具規模。
目前,中國茶葉已行銷世界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引種了中國的茶籽、茶樹,茶園面積247萬多公頃,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有飲茶習俗,飲茶人口20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