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中國在印度一年收入多少

中國在印度一年收入多少

發布時間:2024-11-10 21:11:54

㈠ 對比中國與印度的經濟發展情況

中國與印度經濟發展比較(國際掃描)

□趙建軍

中國與印度既是鄰國,又是人口大國,目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兩國國情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國經濟發展模式為世界矚目。印度學術界愛把中國作為重要參照對象來研究印度經濟,我國學術界對中印綜合國力比較也情有獨鍾。本文不僅對比兩國經濟狀況,還把兩國納入全球坐標中衡量,著重比較兩國國際競爭力與經濟全球化程度。基礎設施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密切,我們選擇一些指標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兩國的差距。據世界銀行數據,人均用電量,1997 年中國為714 KWH牗千瓦小時牘,印度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國電力生產佔世界比重為8.2%,印度只佔3.47%。電力系統的損耗在1997 年中國8%,印度卻高達18%。中國在1998 年擁有電話主線70條,印度只有22條,1997 年中國電話裝機等待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交通運輸極端落後,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領先的優勢十分明顯。資本資源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儲蓄與投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中國在1997-1999 年期間國內總儲蓄GDP的比例為42.5%,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別是20.3%、23.9%。中國在1990-1999 年期間國內總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國股票市場融資佔GDP的比例是22.9%,印度為33.7%,1995 年中國資本市場佔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為0.71%,而1998 年中國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僅為1.73%,印度佔1.74%,1998 年中國升至9.4%,印度為2.5%,1998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國國內儲蓄率為38.9%、投資率為37.4%,印度分別為22.4%、22.7%。可見,無論是國內儲蓄率或投資率,還是在世界資本資源中的地位,中國比印度高得多,這也是造成中印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資本市場歷史比中國早,但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印度。經濟規模與發展水平G NP 牗國民生產總值牘、 GDP牗國內生產總值牘與G NI牗國民總收入牘是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首先,看GNP:據世界銀行《2000�2001 世界發展報告》數據,中國1999 年 GNP 為9802 億美元,在參與排序的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購買力平價牗 PPP牘計算中國的GNP則高達41122 億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為4422 億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計算印度GNP為21441 億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1.08 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達4794.04 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計算GDP,2000 年中國GDP為49660 億美元,印度為24320 億美元。2001 年中國人均G DP 牗 PPP牘為4329 美元,印度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10.3%,印度為6%。經濟總量比較我國領先,兩國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國依然佔有優勢。產業結構通過比較兩國的產業結構構成,可發現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1970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4%、38%與28%,印度則分別為45%、22%和33%,這一期間印度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第三產業比重兩國接近。1998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18.4%、48.7%、32.9%,印度各佔29.3%、24.7%、45.9%,而世界產業構成為5%、34%、6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太小,印度第一產業比例太大,第二產業比例過小,第三產業比重比我國大,但比世界水平低,兩國產業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都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各產業發展速度看我國要快於印度,我國農業與工業總產值的規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對外開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於對外國投資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很小,1992 年以來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不斷放寬對外國投資者限制,外國投資發展很快,外國直接投資從1990 —1991 年度的0.91 億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億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達59.25 億美元,證券投資從1990-1991 年度的0.06 億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億美元,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 —1999 年度為負0.61 億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億美元,證券投資流入規模在大部分年度大於直接投資。就外貿、外資發展比較而言,無論規模還是發展速度,我國佔有絕對優勢,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據《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標,1993 —1997 年期間年均變化率印度僅為2%,我國為7%,中國對外開放度遠勝於印度,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競爭力牗一牘 IMD 國際競爭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是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權威機構,每年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等方面指標體系對參評國家競爭力進行評價,推出《世界競爭力年鑒》。中國在IMD競爭力排名中處中游,但與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間名次不斷上升,1999 —2001 年間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兩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兩年為周期上下搖擺,在38-42 之間徘徊。IMD競爭力排名說明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比印度強。兩國都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牗二牘 WEF 全球競爭力中印比較根據美國競爭力委員會1999 年對56個國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國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創新因子指標排在45,印度為37,其中上游創新能力牗由研究開發投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素質、科研機構的質量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決定牘我國與印度幾乎平起平坐,我國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創新能力牗申請專利的數衡量牘我國比印度要弱,下游創新因子排名我國為48、印度37。我國上游創新能力與下游創新能力脫節,說明我國創新成果商業運作不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不暢。中國經濟的微觀競爭力落後於宏觀競爭力,微觀競爭力與印度相比也落下風。除1998 年外印度歷年名次好過中國,但到2002 年兩國差距在縮小,中國只比印度低一位。當前競爭力指標是建立在微觀競爭力指標基礎上,旨在區分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通過衡量人均GDP水平來考察當前經濟成就。中國當前競爭力與印度相比落後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運作與戰略排名中國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業環境質量比較中國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業環境質量方面我國處於劣勢。這反映了我國企業運行的商業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偏低,企業運營方式與發展戰略不夠成熟。2002 年我國商業運作環境有所改觀,上升到38。國民財富的增長,歸根結底依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才能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牗三牘 GITRR 信息技術中印競爭力在網路就緒、網路應用構成與可行因素構成這3項指標排名印度都領先於我國。網路就緒指標中國64、印度54。網路應用構成指標我國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構成排名中國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級指標方面,我國只在信息基礎設施、商業與經濟環境、ICT機會與社會投入3個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體、軟體與支持、網路接入、網路政策、網路社會、網路學習、網路經濟、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方面排名都落後於印度,特別是硬體、軟體與支持、ICT政策、網路學習方面名次懸殊很大,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軟體業印度遙遙領先於我國,印度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大國,2000 年軟體出口額達80億美元。近幾年信息技術產業托起了印度牛市,預計2008 年印度軟體業產值870億美元,出口達500億美元,軟體業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國軟體出口還微不足道。中國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總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印度相比處於領先地位,兩國經濟結構都須進一步調整,都須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競爭力我國整體占優,但經濟創造力競爭力我國不及印度,微觀競爭力印度強於中國,信息技術競爭力印度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比印度大。(摘自《中國國情國力》)

㈡ 中國人月薪5000元的,到印度能過什麼生活

首先我們得知道,兩種貨幣的兌換匯率:5000人民幣約合5萬印度盧比。再看看印度幾個普通行業的工資,就能知道月薪五萬盧比的收入,在印度處於什麼水平。我們以印度首都新德里為例,這里的苦力、司機一類工作的工資約在6-8千盧比左右(約合550-750人民幣);一般文職白領工資約在2-3萬盧比之間(約合1900-3000人民幣);新德里的普通警員收入也就2萬盧比左右,但軍人收入較高。那月薪5萬盧比,也就相當是一個高級工程師的收入。



最後說房子,想要生活的話肯定想買個房子,不過近幾年印度房價上漲的厲害,一二線城市和咱們的房價差不了太多。不過在印度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很低,很多人選擇自建,月薪5萬盧比的話,存個十年,建一套上圖這樣的房子還是能實現的。

總結一下,月薪五千的中國人,到了印度生活肯定是毫無壓力的,而且生活水平比75%的人高(印度貧富差距大),此外,月薪五千人民幣,在印度不僅生活無憂存錢十多年還可以自建一套房子。五千人民幣能過這樣的生活,我估計說出來都沒幾個人能相信。

㈢ 如果你在中國月薪五千,在印度能過什麼生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有旅遊的愛好。印度物價很低,也因此成為了想出國旅遊但經費不足的小夥伴的絕佳選擇。於是,很多人疑惑,月薪五千印度能過怎樣的生活?



那麼,關於月薪五千在印度的生活,你大概能想像到了嗎?小編覺得,雖然印度有些東西很貴,但是生活用品和食物都很便宜,算是相抵消了,但月薪五千在印度肯定是可以活得很好的。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也給小編點個贊加個關注吧,謝謝大家啦~

㈣ 為什麼印度經濟那麼不發達,還總想成為超級大國

我個人對綜合國力的定義是:
國家財政通過國家采購能夠買到的,能夠提高國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水平和政治影響力的東西。
其它的定義中非常關鍵的問題在於沒有有效區分國家的實力和潛力的問題。
一個國家,人民再有錢,也必須被國家收成稅由國家花出去,才能變成國力。企業的產品再好,也要國家買回來由國家使用才能變成國力。科技人員水平再高,也必須由國家僱傭並為國家服務才能變成國力。否則這些東西都只是國家的潛力而不是國力。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實際上取決於國家的財政支出水平和有效性。
接下來我以印度為例說一下財政對國力的決定性影響:
1、印度的財政收入。中國的GDP大約是印度的5倍,但中國的財政收入大約是印度的8~11.5倍(依據不同的統計口徑)。所以印度這個國家大約有一半的GDP是不能轉化為國力的。中印之間的國力差距是大於GDP差距的。
需要指出的是,槐跡一個國家有四個主要的稅種:關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以增值稅為主的國家,而且印度所有四大稅種的稅率都高於中國。印度財政的直接問題在於大量的GDP收不上稅,只能躺在統計數據上。這也是我們經常說印度的GDP很虛的原因。
2、印度的財政支出。中印兩國的財政支出其實是和GDP的比例相差不多的。財政收支之間的差距主要就靠債務彌補。所以這個國家是靠大量借債,勉強撐起一個和中國競爭的面子。但是印度的國債又存在兩個嚴重的問題:外匯國債佔比很高;國債利率很高。雖然印度國債佔比還不算非常高(與美國、日本相比),但是政府債務的負擔非常大,債務沒有擴張的潛力。莫迪政府上台後,印度國債一路上漲,光國債利息每年就要消耗上千億美元的外匯。因此,印度的財政開支首先是不可持續,其次是嚴重透支了財政潛力。目前印度政府要維持這個面子都已經很難了,最近幾年已經開始逐步出售國有資產了維持財政。
3、財政支出的有效性。印度的財政支出有兩個巨大的弱點:
重要設備、裝備依賴進口。我們經常說獨立自主,但是很多人對獨立自主的認識停留在被國際封鎖怎麼辦上。然而像印度這種不能做到獨立自主的國家,重要資產依賴進口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采購不能使用稅收上來的本幣,只能消耗外匯。也就是說印度的財政收入對相當大一部分的國力建設不起作用。而工業不能獨立自主的國家,換匯能力又極為薄弱,需要依賴從國外借債來取得外匯。於是造成國力建設被外債不斷的吸血。
財政支出絕大部分用來維持自身的運轉,不能用來進行投資,進而生成國力。以軍費為例,印度的軍費中人員開支居然相當於中國的65%左右(人均則相差無幾,想想看印度頃櫻軍人吃的穿的住的是啥條件,怎麼花掉的錢?)。裝備采購費用只有五分之一,訓練費用只有十五分之一。所以他們的軍費大部分被吃掉了,沒有轉化為軍事實力。印度的航天算是亮點,經常吹噓去月球只花了幾千萬,去火星只花了幾千萬,然而事實上印度航天經費一年好幾十億美元,大部分都沒用到正經事上。
財政能雀明叢力最終體現在國力上的結果是:莫迪任內七年,印度重要武器采購項目,買了36架陣風戰斗機,還沒全部交付;重要航天科學項目,月船二號,還失敗了;重要基礎建設項目,鐵路和高速公路都只完成了幾百公里。同一時間它的北方鄰國,采購了十倍以上的三代半和四代戰斗機;修建了一百倍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進行了月球背面著陸,月球采樣返回,火星著陸巡視,空間站,全球定位系統,量子衛星,暗物質衛星。
作為對比,印度的GDP比英國高,但是國力卻顯著的比英國弱。這是因為:
英國的財政收入是印度的1.5倍;英國的國債雖然比印度高,但是它的國際信用也比印度高,國債利率低,而且英鎊本身是國際貨幣,可以比較容易的發型本幣國債,所以舉債能力更強;英國收入更高,國債信用也更高,造成財政開支能力更強;英國的科研能力更強,雖然工業生產能力不行,但是關鍵設備和裝備還是有自產能力的,英國的國際采購環境也比印度強,所以英國財政開支的效率遠高於印度。
總的來講,英國雖然賬面上的GDP不高,但是真實的國力達到印度的兩三倍毫無問題。

㈤ 普通印度人眼裡的中國什麼

雖然印度與中國是鄰國,但兩國人民對彼此的了解並不充分。那麼,普通印度人如何看待中國呢?為此,我采訪了一些在高校學習的印度留學生。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驚訝,因為印度人對中國兄基的誤解似乎很深。
首先,行塵瞎大多數普通印度人生活在自己的社會環境中,很少有機會出國,因此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非常有限。在談到中國的食物時,很多印度人只會想到面條。然而,實際上,中國人的飲食非常多樣化,包括米飯、蔬菜、大豆、玉米等多種農作物。
其次,許多印度人錯誤地認為中國只有漢語一種語言。實際上,漢語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但中國還有壯語等其他多種民族語言。
第三,一些印度人錯誤地認為所有中國人信仰佛教。實際上,中國信仰佛教的人只佔少數,中國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國家,大多數人是不信教的。
第四,有印度人錯誤地認為中國的經濟依賴於印度,中國出口的所有產品都銷往印度。實際上,中國對印度的出口每年只佔貿易總額的3%,印度並非中國的主要業務合作夥伴。
第五,一些印度人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價格低廉但質量不佳。實際上,中國製造的產品中高端產品佔比較大,價格低廉的產品往往質量較差。
最後,有些印度人錯誤地認為中國像印度一樣貧窮。實際上,中國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近五倍,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遠高於印度。
通過與印度留學生的交流,我發現印度人對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了解甚少,誤解很深。檔空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在許多領域應該互相了解,增強兩國人民對彼此的認識。

㈥ 看到一個報道:印度的人均GDP是中國的4分之1,而人均工資是中國的3倍。這句話難道不矛盾嗎

這個我懂。我在印度做過一年的研究。簡單地說就是這樣的,印度有工作的人,包括一般的工廠的工人,工資比較高,但是至少有40%的人沒有工作,許多女性不工作。所以數字是說拿工資的人比拿工資的人。
而中國的工資常常只是收入的一部分,有許多獎金和津貼沒算進去,而印度的一般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學校的老師等等一分錢的額外收入也沒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在印度一年收入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國家離印度最近 瀏覽:361
越南話叔叔阿姨怎麼說 瀏覽:710
德國法國義大利哪個處於最南端 瀏覽:897
中國哪個醫院治療腋臭好 瀏覽:932
義大利08開頭的是哪裡的電話 瀏覽:97
美國為什麼要射殺伊朗將軍 瀏覽:670
印尼水晶怎麼樣 瀏覽:62
越南綉花村在哪裡 瀏覽:248
首爾面積相當於中國哪個城市大小 瀏覽:928
中國婦女哪個朝代開始裹小腳 瀏覽:367
今天人民幣兌越南盾多少錢 瀏覽:157
印度領土像什麼 瀏覽:814
印度首富經營哪些服飾 瀏覽:530
中國的數字貨幣在哪裡購買 瀏覽:903
如何訓練印度兵 瀏覽:165
中國銀行原油寶什麼時候推出的 瀏覽:716
越南免簽多少天 瀏覽:648
英國為什麼要把星期天放在第一天 瀏覽:805
中國經濟面臨的機會威脅和困境分別是哪些 瀏覽:880
英國留學生網上怎麼交學費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