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西方習俗習慣
一.東方國家習俗禮儀
1.日本
日本幾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還保留濃厚的我國唐代的禮儀和風俗。
日本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問候,脫帽鞠躬,表示誠懇、可親。初次見面,向對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較熟悉的人就主動握手,甚至擁抱。遇到女賓,女方主動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談話,應到休息室或房間交談。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煙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煙,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著打扮,平時穿著大方整潔。在正式場合一般穿禮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不隨便脫衣服,如果需要脫衣服,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場合,只穿背心或赤腳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
在日本,「先生」的稱呼,只用來稱呼教師、醫生、年長者、上級或有特殊貢獻的人,如果對一般人稱「先生」,會讓他們感到難堪。
和日本人談論茶道,是非常受歡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來修心養性、進行交際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藝,是一種講究禮儀、陶冶情操的民間習俗。
他們喝茶不直接把茶葉放進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瓏的茶壺里。倒的時候,用一個小過濾網防止茶葉進入杯里。而且總以半杯為敬,一般不再續茶。這常使喝慣大杯茶的中國人總覺得難以解渴。
不管家裡還是餐館里,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
贈送禮品時,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給。付小費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綠色,認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圖案,認為是妖花;忌「9」、「4」等數字。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贈數字為「9」的禮物,因為日語里「9」的讀音和「苦」一樣。「4」的發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時,要避開4層樓4號房間4號餐桌等。日本商人還忌諱「2月」、「8月」,因為這是營業淡季。另外,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對中國的紹興酒、茅台酒非常感興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講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還有「忌八筷」的習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時,還忌用同一雙筷子讓大家依次夾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飯里。
把書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給日本人,是受歡迎的。我們中國人喜歡把印章的邊緣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蒼勁。如果這樣送給日本朋友,對方就會不高興了,他們認為這種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韓國
韓國是單一的民族朝鮮族,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1/3。
韓國人講究禮貌,待客熱情。見面時,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飲料或大麥茶招待客人,有時候還加上適量的糖和淡奶。這些茶點客人必須接受。
韓國人初次見面時,經常交換名片。韓國很多人養成了通報姓氏習慣,並和「先生」等敬稱聯用。韓國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韓國人業務洽談,往往在旅館的咖啡室或附近類似的地方舉行。大多數辦公室都有一套會客用的舒適的傢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關系之前,舉止合乎禮儀是至關重要的。韓國人注重服飾,男子穿西服、系領帶。
如果邀請去韓國人家裡做客,按習慣要帶一束鮮花或一份小禮物,用雙手奉上。不要當著贈送者的面把禮物打開。進到室內,要把鞋子脫掉留在門口。
韓國的農歷節日和我國差不多,也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韓國人以米飯為主食,早餐也習慣吃米飯,不吃粥。還喜歡吃辣椒、泡菜,吃燒烤的時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調味品。湯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時候湯里放豬肉、牛肉、狗肉、雞肉燒煮,有時候也簡單地倒些醬油、加點豆芽。韓國人還對邊吃飯邊談話非常反感。
韓國人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場所不大聲說笑。特別是女性在笑的時候還用手帕捂著嘴,防止出聲失禮。在韓國,婦女十分尊重男子,雙方見面的時候,女性總會先向男性行鞠躬禮、致意問候。男女同座的時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韓國人對「4」非常反感。許多樓房的編號嚴忌出現「4」字;醫院,軍隊絕不用「4」字編號。韓國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時候,主人總是以1、3、5、7的數字單位來敬酒、敬茶、布菜,並忌諱力用雙數停杯罷盞。
3.新加坡
"新加坡總人口華人佔76.9%。華裔多信奉佛教,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為官方語言。
新加坡人十分講究禮貌禮節,服務質量很高。新加坡華裔在禮儀方面和我國相似,而且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傳統,比如兩人見面時,相互作揖。通常的見面禮節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統人仍保持印度的禮節和習俗,婦女額頭上點著檀香紅點。男人扎白色腰帶,見面時合十致意。馬來血統、巴基斯坦血統的人按伊斯蘭教的禮節行事。
華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誠。他們喜歡在室內誦經,誦經的時候不可以被打擾。
在新加坡隨地吐痰、扔棄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4.泰國
泰國華裔泰人有300多萬,佛教為國教。
泰國人的待人接物,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朋友相見,雙手合十、互致問候。晚輩向長輩行禮時,雙手合十舉過前額,長輩也要合十回禮。年紀大或地位高的人還禮時,雙手不必高過前胸。行合十禮時。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國人也行跪拜禮,但要在特定場合,平民、貴官在拜見國王和國王近親的時候行跪拜禮。國王拜見高僧的時候要下跪。兒子出家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東西扔給別人是不禮貌行為。從坐著的人們面前走過時,要略微躬身,表示禮貌。
泰國人非常重視頭部,認為頭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觸摸泰國人的頭部,認為是極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認為小孩一定會生病;睡覺忌諱頭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死亡。忌諱用紅筆簽名,因為人死後是用紅筆把姓氏寫在棺材上。腳被認為是低下的,忌把腳伸到別人跟前,也不能把東西踢給別人,不然都是失禮。忌諱用腳踢門,否則會受到人們指責。就坐時,最忌諱翹腿。把鞋底對著別人,被認為是把別人踩在腳底下,是一種侮辱性的舉止;婦女就坐時,雙腿要靠攏,否則會被認為沒有教養。當著泰國人的面,不要踩門檻,他們認為門檻下住著神靈。在泰國,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親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過於親近。喜歡紅色、黃色,忌諱褐色。
習慣用顏色表示星期。如紅色是星期日,紫紅色為星期六,淡藍色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綠色為星期三,粉紅色是星期二,黃色是星期一。
5.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素稱「千島之國」,8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見面都要交換名片。由於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在拿東西給人家或者向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左手是拿「不幹凈」的東西。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
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
印尼人愛吃大米飯和中國菜,早餐一般吃西餐,愛喝紅茶、葡萄酒、香檳酒、汽水等。副食愛吃牛、羊、魚、雞之類的肉和內臟。
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6.印度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二.西方國家習俗禮儀
1.美國
美國80%以上是歐洲移民的後裔,華裔約100萬。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猶太教和東正教。
美國人一般性情開朗、樂於交際、不拘禮節。第一次見面不一定行握手禮,有時只是笑一笑,說一聲「Hi」或「Hello」就算有禮了。握手的時候習慣握得緊,眼要正視對方,微弓身,認為這樣才算是禮貌的舉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國人都喜歡斯文。在告別的時候,也只是向大家揮揮手或者說聲「再見」、「明天見」。但如果別人向他們致禮,他們也用相應的禮節,比如握手、點頭、擁抱、行注目禮等。在美國如果有客人夜間來訪,主人穿著睡衣接待客人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當被邀請去老朋友家做客時,應該預備小禮物;在朋友家做客時,打長途電話要經過主人同意,離開的時候,要留下電話費。
在美國,如果要登門拜訪,必須先打電話約好;名片一般不送給別人,只是在雙方想保持聯系時才送;當著美國人的面想抽煙,必須問對方是否介意,不能隨心所欲。
一般樂於在自己家裡宴請客人,而不習慣在餐館請客。不喜歡清蒸和紅燴菜餚。不喜歡過燙過熱的菜餚,喜歡少鹽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為好。喜歡喝可口可樂、啤酒、冰水、礦泉水、威士忌、白蘭地等。不喜歡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認為這是不禮貌的。喜愛中國的蘇菜、川菜、粵菜。
昵愛白色,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偏愛黃色,認為是和諧的象徵;喜歡藍色和紅色,認為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他們喜歡白貓,認為白貓可以給人帶來運氣。
美國人對握手時目視其它地方很反感。認為這是傲慢和不禮貌的表示。忌諱向婦女贈送香水、衣物和化妝用品。美國婦女因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他們不歡迎服務人員送香巾擦臉。
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因為Negro主要是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要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彌對他的蔑視。
忌諱別人沖他伸舌頭。認為這種舉止是污辱人的動作。他們討厭蝙蝠,認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徵。忌諱數字「13」、「星期五」等日。忌諱問個人收入和財產情況,忌諱問婦女婚否、年齡以及服飾價格等私事。忌諱黑色。認為黑色是肅穆的象徵,是喪葬用的色彩。特別忌諱贈禮帶有你公司標志的便宜禮物。因為這有義務做廣告的嫌疑。
2.加拿大
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國家移民的後裔。土著人佔5%、華裔佔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歐洲移民的影響,他們的禮貌禮節和英法兩國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著裝以歐式為主。上班的時間,他們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參加社交活動時往往要穿禮服或時裝。在休閑場合則講究自由穿著,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即可。握手被認為是一種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見面和臨別時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復握手。公務時間,加拿大人很注意個人儀表和衛生。所以,他們希望客人也能這樣。
他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進晚餐的習慣。受到這種邀請應當理解為是主人主動顯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別人家做客,明智的選擇是給主人送點鮮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們是與葬禮聯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國家為自豪,反對和美國作言過其實的比較。談到肯定成績的事例並對加拿大人民及其國家給予好評是最受歡迎的。
加拿大人對法式菜餚比較偏愛,並以麵包、牛肉、雞肉、土豆、西紅柿等物為日常之食。從總體上講他們以肉食為主,特別愛吃乳酪和黃油。加拿大人重視晚餐。飲食上講究菜餚的營養和質量,注重菜餚的鮮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愛甜味。一般以米飯為主食。對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愛中國的蘇菜、滬菜、魯菜。習慣飯後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諱吃各種動物內臟,不愛吃肥肉。
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
3.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僻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4.英國
英國英格蘭人佔80%以上。其餘是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絕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國是紳士之國,講究文明禮貌,注重修養。同時也要求別人對自己有禮貌。注意衣著打扮,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都有一定慣例。見面時對尊長、上級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稱,並在對方姓名前面加上職稱、銜稱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稱呼。親友和熟人之間常用呢稱。初次相識的人相互握手,微笑並說:「您好!」在大庭廣眾之下,人們一般不行擁抱禮,男女之間除熱戀情侶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國人不輕易動感情或表態。他們認為誇誇其談是缺乏教養的,認為自吹自擂是低級趣味的。人們交往時常用「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即使家庭成員間也一樣。
英國的「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被稱為是國菜。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雞蛋加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上桌時,還要另配些單煮的青菜,即為「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們是以午餐為正餐。闊綽人家則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點和晚餐)。
不願意吃帶粘汁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歡太咸,愛甜、酸、微辣味,對燒、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歡中國的京菜、川菜、粵菜。
他們普遍喜愛喝茶,尤為婦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幾乎成為英國人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即使遇上開會,有的也要暫時休會而飲「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鮮檸檬,加點糖、再倒茶製成奶茶或檸檬茶。如果先倒茶後倒牛奶會被認為缺乏教養。他們還喜歡喝威士忌、蘇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檳酒,有時還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間不勸酒。
對英國人稱呼「英國人」是不願意接受的。因為「英國人」原意是「英格蘭人」,而你接待的賓客,可能是英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而「不列顛」這個稱呼則能讓所有的英國人都能感到滿意。
忌諱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飾圖案和商品裝潢。他們認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鳥、禍鳥,連孔雀開屏也被認為是自我吹噓和炫耀。忌諱「13」這個數字。還忌諱「3」這個數字,忌諱用同一根火柴給第3個人點煙。和英國人坐著談話忌諱兩腿張得過寬,更不能蹺起二郎腿。如果站著談話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諱當著他們的面耳語和拍打肩背,忌諱有人用手捂著嘴看著他們笑,認為這是嘲笑人的舉止。忌諱送人百合花,他們認為百合花意味著死亡。
5.法國
法國法蘭西人約佔94%,絕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國人熱情開朗,初次見面就能親熱交談,而且滔滔不絕。法國人講究服飾美,特別是婦女穿得非常時尚,特別喜歡使用化妝品,光口紅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愛打扮的婦女。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公開行親吻禮的國家,也是使用親吻禮頻率最多的國家。和法國人約會必須事先約定時間,准時赴約是有禮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鮮花給法國人也是很好的禮品。法國人在公共場所不能有懶散動作,不能大聲喧嘩。
法國的烹調世界聞名,用料講究,花色品種繁多,口味特點香濃味原、鮮嫩味美、注重色、形和營養。法國人烹調時用酒比較重,肉類菜燒得不太熟,如水鴨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蠣一般都喜歡生吃。配料喜歡用蒜、丁香、香草、洋蔥、芹菜、胡蘿卜等。他們不吃辣的食品。
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認為是不忠誠的表現。忌諱黑桃圖案,認為不吉祥;忌諱墨綠色,因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軍服是墨綠色;忌諱仙鶴圖案,認為是蠢漢和淫婦的象徵。不送香水或化妝品給戀人、親屬之外的女人,因為這些他們認為象徵著過分親熱或是圖謀不軌。
6.德國
德國絕大多數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約佔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國人德國人紀律嚴明,講究信譽,極端自尊,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愛好音樂。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也可以。和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國人注意衣著打扮,外出時候必須穿戴整齊、清潔;見面打招呼必須稱頭銜,不直呼名字;約會准時,時間觀念強;待人熱情、好客、態度誠實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婦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側,女士離開和返回飯桌時,男子要站起來以示禮貌;請德國人進餐,事先必須安排好。和他們交談最好談原野風光,個人的業余愛好多為體育活動。接電話要首先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
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忌諱吃核桃。
如果同時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後再喝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被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在德國,薔薇專用於悼亡,不可以隨便送人。忌諱茶色、紅色、深藍色。
服飾和其它商品包裝上忌用納粹標志。
7.義大利
義大利主要是義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祝你健康)」。另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和義大利人談話要注意分寸,一般談論工作、新聞、足球;不要談論政治和美國橄欖球。
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義大利人忌諱菊花。
8.俄羅斯
俄羅斯主要是俄羅斯人,東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豪放、集體觀念強。他們和人見面,大都行握手禮,擁抱禮也為他們常施的一種禮節。他們還有施吻禮的習慣,但對不同人員,在不同場合,所施的吻禮也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對朋友之間,或長輩對晚輩之間,以吻面頰者為多,不過長輩對晚輩以吻額為更親切和慈愛;男子對特別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禮,以示謙恭和崇敬。吻唇禮一般只是在夫婦或情侶間流行。
主人給客人吃麵包和鹽,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對晚餐要求較簡單,對早、午餐較重視。用餐時間都習慣拖得很長。樂於品嘗不同風味的菜餚,菜餚喜歡熟透和酥爛。非常喜歡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氣;而對親友往往則用「你」字相稱,認為這樣顯得隨便,同時還表示出對親友的親熱和友好。外出時,十分注重儀容儀表,衣扣要扣得完整,總習慣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動時,一定要把鬍子刮凈;赴約要准時;在社交場合,處處表現尊重女性。
和俄羅斯人說話,要坦誠相見,不能在背後議論其他人,更不能說他們小氣;對婦女要十分尊重,忌諱問年齡和服飾價格等。
俄羅斯人不吃海參、海蟄、墨魚、木耳。偏愛「7」,認為「7」預兆會辦事成功,「7」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美滿和幸福。他們普通對紅色昵愛。人們都把紅色視為美麗和吉祥的象徵。應邀去俄羅斯人家裡作客時可帶上鮮花或烈性酒,送藝術品或圖書作禮品是受歡迎的。女主人對來訪客人帶給她的單數鮮花是很歡迎的;男主人則喜歡高莖、艷麗的大花。
決不能在街上丟棄任何東西,連一張過期的電影票也不行。這種行為有損俄羅斯的整潔,而且是違規的。
對鹽十分崇拜,並視鹽為珍寶和祭祀用的供品。認為鹽具有驅邪除災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鹽罐,或是將鹽撒在地上,便認為是家庭不和的預兆。為了擺脫凶兆,他們總習慣將打翻在地的鹽拾起來撒在自己的頭上。
認為兔子是一種怯弱的動物,如果從自己眼前跑過,那便是一種不祥的兆頭。忌諱黑色,認為黑色是喪葬的代表色。因此,對黑貓更為厭惡,並視黑貓從自己面前跑走是不幸的象徵。
他們重視文化教育,喜歡藝術品和藝術欣賞。所以,和他們談論藝術是個很受歡迎的話題。
⑵ 各國禮儀
我們主要介紹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以及非洲的主要習俗禮儀。
一。東方國家習俗禮儀.日本日本幾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還保留濃厚的我國唐代的禮儀和風俗。
日本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問候,脫帽鞠躬,表示誠懇、可親。初次見面,向對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較熟悉的人就主動握手,甚至擁抱。遇到女賓,女方主動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談話,應到休息室或房間交談。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煙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煙,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著打扮,平時穿著大方整潔。在正式場合一般穿禮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不隨便脫衣服,如果需要脫衣服,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場合,只穿背心或赤腳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
在日本,「先生」的稱呼,只用來稱呼教師、醫生、年長者、上級或有特殊貢獻的人,如果對一般人稱「先生」,會讓他們感到難堪。
和日本人談論茶道,是非常受歡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來修心養性、進行交際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藝,是一種講究禮儀、陶冶情操的民間習俗。
他們喝茶不直接把茶葉放進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瓏的茶壺里。倒的時候,用一個小過濾網防止茶葉進入杯里。而且總以半杯為敬,一般不再續茶。這常使喝慣大杯茶的中國人總覺得難以解渴。
不管家裡還是餐館里,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
贈送禮品時,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給。付小費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綠色,認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圖案,認為是妖花;忌「9」、「4」等數字。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贈數字為「9」的禮物,因為日語里「9」的讀音和「苦」一樣。「4」的發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時,要避開4層樓4號房間4號餐桌等。日本商人還忌諱"2月"、「8月」,因為這是營業淡季。另外,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對中國的紹興酒、茅台酒非常感興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講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還有「忌八筷」的習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時,還忌用同一雙筷子讓大家依次夾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飯里。
把書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給日本人,是受歡迎的。我們中國人喜歡把印章的邊緣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蒼勁。如果這樣送給日本朋友,對方就會不高興了,他們認為這種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韓國韓國是單一的民族朝鮮族,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1/3。
韓國人講究禮貌,待客熱情。見面時,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飲料或大麥茶招待客人,有時候還加上適量的糖和淡奶。這些茶點客人必須接受。
韓國人初次見面時,經常交換名片。韓國很多人養成了通報姓氏習慣,並和「先生」等敬稱聯用。韓國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韓國人業務洽談,往往在旅館的咖啡室或附近類似的地方舉行。大多數辦公室都有一套會客用的舒適的傢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關系之前,舉止合乎禮儀是至關重要的。韓國人注重服飾,男子穿西服、系領帶。
如果邀請去韓國人家裡做客,按習慣要帶一束鮮花或一份小禮物,用雙手奉上。不要當著贈送者的面把禮物打開。進到室內,要把鞋子脫掉留在門口。
韓國的農歷節日和我國差不多,也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韓國人以米飯為主食,早餐也習慣吃米飯,不吃粥。還喜歡吃辣椒、泡菜,吃燒烤的時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調味品。湯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時候湯里放豬肉、牛肉、狗肉、雞肉燒煮,有時候也簡單地倒些醬油、加點豆芽。韓國人還對邊吃飯邊談話非常反感。
韓國人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場所不大聲說笑。特別是女性在笑的時候還用手帕捂著嘴,防止出聲失禮。在韓國,婦女十分尊重男子,雙方見面的時候,女性總會先向男性行鞠躬禮、致意問候。男女同座的時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韓國人對「4」非常反感。許多樓房的編號嚴忌出現「4」字;醫院,軍隊絕不用「4」字編號。韓國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時候,主人總是以1、3、5、7的數字單位來敬酒、敬茶、布菜,並忌諱力用雙數停杯罷盞。
.新加坡新加坡總人口華人佔76.9%。華裔多信奉佛教,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為官方語言。
新加坡人十分講究禮貌禮節,服務質量很高。新加坡華裔在禮儀方面和我國相似,而且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傳統,比如兩人見面時,相互作揖。通常的見面禮節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統人仍保持印度的禮節和習俗,婦女額頭上點著檀香紅點。男人扎白色腰帶,見面時合十致意。馬來血統、巴基斯坦血統的人按伊斯蘭教的禮節行事。
華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誠。他們喜歡在室內誦經,誦經的時候不可以被打擾。
在新加坡隨地吐痰、扔棄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泰國泰國華裔泰人有300多萬,佛教為國教。
泰國人的待人接物,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朋友相見,雙手合十、互致問候。晚輩向長輩行禮時,雙手合十舉過前額,長輩也要合十回禮。年紀大或地位高的人還禮時,雙手不必高過前胸。行合十禮時。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國人也行跪拜禮,但要在特定場合,平民、貴官在拜見國王和國王近親的時候行跪拜禮。國王拜見高僧的時候要下跪。兒子出家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把東西扔給別人是不禮貌行為。從坐著的人們面前走過時,要略微躬身,表示禮貌。
泰國人非常重視頭部,認為頭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觸摸泰國人的頭部,認為是極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認為小孩一定會生病;睡覺忌諱頭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死亡。忌諱用紅筆簽名,因為人死後是用紅筆把姓氏寫在棺材上。腳被認為是低下的,忌把腳伸到別人跟前,也不能把東西踢給別人,不然都是失禮。忌諱用腳踢門,否則會受到人們指責。就坐時,最忌諱翹腿。把鞋底對著別人,被認為是把別人踩在腳底下,是一種侮辱性的舉止;婦女就坐時,雙腿要靠攏,否則會被認為沒有教養。當著泰國人的面,不要踩門檻,他們認為門檻下住著神靈。在泰國,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親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過於親近。喜歡紅色、黃色,忌諱褐色。
習慣用顏色表示星期。如紅色是星期日,紫紅色為星期六,淡藍色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綠色為星期三,粉紅色是星期二,黃色是星期一。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素稱「千島之國」,8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見面都要交換名片。由於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在拿東西給人家或者向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左手是拿「不幹凈」的東西。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
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
印尼人愛吃大米飯和中國菜,早餐一般吃西餐,愛喝紅茶、葡萄酒、香檳酒、汽水等。副食愛吃牛、羊、魚、雞之類的肉和內臟。
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印度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二。西方國家習俗禮儀
.美國美國80%以上是歐洲移民的後裔,華裔約100萬。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猶太教和東正教。
美國人一般性情開朗、樂於交際、不拘禮節。第一次見面不一定行握手禮,有時只是笑一笑,說一聲「Hi」或「Hello」就算有禮了。握手的時候習慣握得緊,眼要正視對方,微弓身,認為這樣才算是禮貌的舉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國人都喜歡斯文。在告別的時候,也只是向大家揮揮手或者說聲「再見」、「明天見」。但如果別人向他們致禮,他們也用相應的禮節,比如握手、點頭、擁抱、行注目禮等。在美國如果有客人夜間來訪,主人穿著睡衣接待客人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當被邀請去老朋友家做客時,應該預備小禮物;在朋友家做客時,打長途電話要經過主人同意,離開的時候,要留下電話費。
在美國,如果要登門拜訪,必須先打電話約好;名片一般不送給別人,只是在雙方想保持聯系時才送;當著美國人的面想抽煙,必須問對方是否介意,不能隨心所欲。
一般樂於在自己家裡宴請客人,而不習慣在餐館請客。不喜歡清蒸和紅燴菜餚。不喜歡過燙過熱的菜餚,喜歡少鹽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為好。喜歡喝可口可樂、啤酒、冰水、礦泉水、威士忌、白蘭地等。不喜歡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認為這是不禮貌的。喜愛中國的蘇菜、川菜、粵菜。
昵愛白色,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偏愛黃色,認為是和諧的象徵;喜歡藍色和紅色,認為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他們喜歡白貓,認為白貓可以給人帶來運氣。
美國人對握手時目視其它地方很反感。認為這是傲慢和不禮貌的表示。忌諱向婦女贈送香水、衣物和化妝用品。美國婦女因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他們不歡迎服務人員送香巾擦臉。
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因為Negro主要是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要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彌對他的蔑視。
忌諱別人沖他伸舌頭。認為這種舉止是污辱人的動作。他們討厭蝙蝠,認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徵。忌諱數字「13」、「星期五」等日。忌諱問個人收入和財產情況,忌諱問婦女婚否、年齡以及服飾價格等私事。忌諱黑色。認為黑色是肅穆的象徵,是喪葬用的色彩。特別忌諱贈禮帶有你公司標志的便宜禮物。因為這有義務做廣告的嫌疑。
.加拿大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國家移民的後裔。土著人佔5%、華裔佔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歐洲移民的影響,他們的禮貌禮節和英法兩國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著裝以歐式為主。上班的時間,他們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參加社交活動時往往要穿禮服或時裝。在休閑場合則講究自由穿著,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即可。握手被認為是一種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見面和臨別時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復握手。公務時間,加拿大人很注意個人儀表和衛生。所以,他們希望客人也能這樣。
他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進晚餐的習慣。受到這種邀請應當理解為是主人主動顯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別人家做客,明智的選擇是給主人送點鮮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們是與葬禮聯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國家為自豪,反對和美國作言過其實的比較。談到肯定成績的事例並對加拿大人民及其國家給予好評是最受歡迎的。
加拿大人對法式菜餚比較偏愛,並以麵包、牛肉、雞肉、土豆、西紅柿等物為日常之食。從總體上講他們以肉食為主,特別愛吃乳酪和黃油。加拿大人重視晚餐。飲食上講究菜餚的營養和質量,注重菜餚的鮮和嫩。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愛甜味。一般以米飯為主食。對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愛中國的蘇菜、滬菜、魯菜。習慣飯後喝咖啡和吃水果。忌諱吃各種動物內臟,不愛吃肥肉。
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辟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英國英國英格蘭人佔80%以上。其餘是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絕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國是紳士之國,講究文明禮貌,注重修養。同時也要求別人對自己有禮貌。注意衣著打扮,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都有一定慣例。見面時對尊長、上級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稱,並在對方姓名前面加上職稱、銜稱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稱呼。親友和熟人之間常用呢稱。初次相識的人相互握手,微笑並說:「您好!」在大庭廣眾之下,人們一般不行擁抱禮,男女之間除熱戀情侶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國人不輕易動感情或表態。他們認為誇誇其談是缺乏教養的,認為自吹自擂是低級趣味的。人們交往時常用「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即使家庭成員間也一樣。
英國的「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被稱為是國菜。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雞蛋加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上桌時,還要另配些單煮的青菜,即為「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們是以午餐為正餐。闊綽人家則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點和晚餐)。
不願意吃帶粘汁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歡太咸,愛甜、酸、微辣味,對燒、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歡中國的京菜、川菜、粵菜。
他們普遍喜愛喝茶,尤為婦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幾乎成為英國人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即使遇上開會,有的也要暫時休會而飲「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鮮檸檬,加點糖、再倒茶製成奶茶或檸檬茶。如果先倒茶後倒牛奶會被認為缺乏教養。他們還喜歡喝威士忌、蘇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檳酒,有時還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間不勸酒。
對英國人稱呼「英國人」是不願意接受的。因為「英國人」原意是「英格蘭人」,而你接待的賓客,可能是英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而「不列顛」這個稱呼則能讓所有的英國人都能感到滿意。
忌諱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飾圖案和商品裝潢。他們認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鳥、禍鳥,連孔雀開屏也被認為是自我吹噓和炫耀。忌諱「13」這個數字。還忌諱「3」這個數字,忌諱用同一根火柴給第3個人點煙。和英國人坐著談話忌諱兩腿張得過寬,更不能蹺起二郎腿。如果站著談話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諱當著他們的面耳語和拍打肩背,忌諱有人用手捂著嘴看著他們笑,認為這是嘲笑人的舉止。忌諱送人百合花,他們認為百合花意味著死亡。
.法國法國法蘭西人約佔94%,絕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國人熱情開朗,初次見面就能親熱交談,而且滔滔不絕。法國人講究服飾美,特別是婦女穿得非常時尚,特別喜歡使用化妝品,光口紅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愛打扮的婦女。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公開行親吻禮的國家,也是使用親吻禮頻率最多的國家。和法國人約會必須事先約定時間,准時赴約是有禮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鮮花給法國人也是很好的禮品。法國人在公共場所不能有懶散動作,不能大聲喧嘩。
法國的烹調世界聞名,用料講究,花色品種繁多,口味特點香濃味原、鮮嫩味美、注重色、形和營養。法國人烹調時用酒比較重,肉類菜燒得不太熟,如水鴨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蠣一般都喜歡生吃。配料喜歡用蒜、丁香、香草、洋蔥、芹菜、胡蘿卜等。他們不吃辣的食品。
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認為是不忠誠的表現。忌諱黑桃圖案,認為不吉祥;忌諱墨綠色,因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軍服是墨綠色;忌諱仙鶴圖案,認為是蠢漢和淫婦的象徵。不送香水或化妝品給戀人、親屬之外的女人,因為這些他們認為象徵著過分親熱或是圖謀不軌。
.德國德國絕大多數都是德意志人。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約佔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國人德國人紀律嚴明,講究信譽,極端自尊,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愛好音樂。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也可以。和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國人注意衣著打扮,外出時候必須穿戴整齊、清潔;見面打招呼必須稱頭銜,不直呼名字;約會准時,時間觀念強;待人熱情、好客、態度誠實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婦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側,女士離開和返回飯桌時,男子要站起來以示禮貌;請德國人進餐,事先必須安排好。和他們交談最好談原野風光,個人的業余愛好多為體育活動。接電話要首先告訴對方自己的姓名。
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忌諱吃核桃。
如果同時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後再喝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被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在德國,薔薇專用於悼亡,不可以隨便送人。忌諱茶色、紅色、深藍色。
服飾和其它商品包裝上忌用納粹標志。
.義大利義大利主要是義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祝你健康)」。另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和義大利人談話要注意分寸,一般談論工作、新聞、足球;不要談論政治和美國橄欖球。
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義大利人忌諱菊花。
.俄羅斯俄羅斯主要是俄羅斯人,東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羅斯人性格開朗、豪放、集體觀念強。他們和人見面,大都行握手禮,擁抱禮也為他們常施的一種禮節。他們還有施吻禮的習慣,但對不同人員,在不同場合,所施的吻禮也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對朋友之間,或長輩對晚輩之間,以吻面頰者為多,不過長輩對晚輩以吻額為更親切和慈愛;男子對特別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禮,以示謙恭和崇敬。吻唇禮一般只是在夫婦或情侶間流行。
主人給客人吃麵包和鹽,是最殷勤的表示。一般對晚餐要求較簡單,對早、午餐較重視。用餐時間都習慣拖得很長。樂於品嘗不同風味的菜餚,菜餚喜歡熟透和酥爛。非常喜歡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氣;而對親友往往則用「你」字相稱,認為這樣顯得隨便,同時還表示出對親友的親熱和友好。外出時,十分注重儀容儀表,衣扣要扣得完整,總習慣衣冠楚楚。男子外出活動時,一定要把鬍子刮凈;赴約要准時;在社交場合,處處表現尊重女性。
和俄羅斯人說話,要坦誠相見,不能在背後議論其他人,更不能說他們小氣;對婦女要十分尊重,忌諱問年齡和服飾價格等。
俄羅斯人不吃海參、海蟄、墨魚、木耳。偏愛「7」,認為「7」預兆會辦事成功,「7」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美滿和幸福。他們普通對紅色昵愛。人們都把紅色視為美麗和吉祥的象徵。應邀去俄羅斯人家裡作客時可帶上鮮花或烈性酒,送藝術品或圖書作禮品是受歡迎的。女主人對來訪客人帶給她的單數鮮花是很歡迎的;男主人則喜歡高莖、艷麗的大花。
決不能在街上丟棄任何東西,連一張過期的電影票也不行。這種行為有損俄羅斯的整潔,而且是違規的。
對鹽十分崇拜,並視鹽為珍寶和祭祀用的供品。認為鹽具有驅邪除災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鹽罐,或是將鹽撒在地上,便認為是家庭不和的預兆。為了擺脫凶兆,他們總習慣將打翻在地的鹽拾起來
⑶ 吃肉恐懼症
眾生無始劫以來,互為父母兄弟,不過隔世難憶,又何忍相與吞食?
樓主應當慈心不殺,不忍食父母血肉。
吃素要很好,心情更愉快,身體亦健康!
醫學界做過這樣的研究,比較食肉動物與人的腸子,以老虎為例,它的腸子看起來又短又直,沒有許多皺折。我們知道,肉易腐敗,所以上天給老虎短的腸子,使肉的消化殘余物不會在腸子停留太久。而人的腸子總共約30尺長,光是大腸就五尺長,接近老虎的三倍,因此人不宜吃肉類;因為肉類容易腐敗,在腸子的溫度下更易腐敗與發酵,這一點,我們可由草食動物的糞便沒有肉食者的那種臭味而想像到。腐爛的肉類在人的腸子里會生出多少致病菌毒就可想而知了。
再有一點,人的臼齒發達,適合磨碎食物,也就是說,適合吃五穀、豆類;而食肉動物,門牙尖銳,犬牙交錯,明擺著要用於攫取生命,咬碎肌體……了解了這一點,人們或許明白人類為何會百病叢生了,因為人違背了大自然的意旨,吃了不該吃的東西。
經常有人擔心,素食營養不足。對於這個憂慮,素食者最常見的反應是笑而不答。他們可能樂於與肉食者比誰更健康。毫無疑問,從各個角度看起來素食者更健康:他們的身體更輕盈,他們的反應更敏捷,他們的腦力更充沛,他們更容易入睡,他們所需的睡眠時間更少,他們心情更開朗因而較少得抑鬱症,他們更少得感冒一旦得了好得更快,他們不容易缺鈣,更妙的是他們不容易得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一個重要肇因就是肥肉導致的血管畸變。今年國家的一組數據顯示,北方比南方比例高,而女性多於男性。最危險的人群是北方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正好是肥肉餡的購買常客……
理論上講,素食能夠獲得比肉食更優質的營養。首先要打破人們的一個成見:肉類比素食蛋白質高。其實許多素食品的蛋白質比肉類含量高:比如,各種堅果、瓜籽中的蛋白質達30%,穀物約含10%,豆類中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近40%,是肉類的兩倍,豆皮的蛋白質更高達50%,且大豆中的蛋白是完全蛋白,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人們開玩笑,廣東人煲肉湯,還不如一個北方漢子吃饃(饅頭)壯。人們常常用肉類進補,其實,肉類不僅蛋白質不如豆類多,而且也是各種食物中最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
豌豆、小麥、燕麥所含的鐵是牛肉的兩倍,幾乎每樣植物中的鐵質都比肉類高;肉類的鈣質也不如素食多:每百克食物中所含的鈣質,雞肉為5(毫克),牛肉為 8,豬肉為 12,魚為30,豌豆為71,香菇為125,木耳為207,紫菜為850……中國人普遍缺鈣,或因愛吃肉而致鈣磷比例失調。
即使是肉類最擅長的脂肪,也總被素食蓋過。如核桃含油高達66.9%;花生達 48.7%,芝麻達48.23%,黃豆達20.20%……脂肪酸共有13種,動物性油脂中含6種,植物性油脂卻含全部,且動物性脂肪為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高,易引發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並利於癌細胞繁殖;植物性脂肪為非飽和脂肪,能促進膽汁酸排泄,減低膽固醇,避免心臟病和各種心血管病。
素食不缺營養,長壽的素食者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一個美國醫學組織要對素食進行對比研究,肉食組好找極了,而要找到純粹的素食者並不太容易。於是他們到了中國的寺廟里,到了四川和湖南偏僻的寺廟里,一問不要緊,嚇了他們一大跳,那些老和尚,那些作為對照組的老和尚都多大年齡?平均80多歲。吃素使身體強健
肉食者有勁,素食者文弱,這種俗見可能有幾千年了。實際的情況恐怕會讓所有自認比素食者有勁的肉食者人大吃一驚(素食者並不會吃驚的,他們早就知道他們比肉食者更有勁)
與咱們的觀念大顛倒:奧運會似乎是素食者表現大力氣的地方,奧運會也不知什麼時候成了素食者雲集的地方。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冠軍茂林羅斯就是個素食者,他的速度驚人,持久有力,是最負盛名的運動家,他的出現,掀起了西方的運動家吃素的風潮。
又過了幾十年,專門吃素的運動理論也出現了,這就是《素食者運動營養手冊》,作者麗莎。多芙嫚是邁阿密體育營養學家,她本身也參加馬拉松賽和三項鐵人運動,她大運動量的體育生涯從素食中大獲好處。她還是幾名奧運選手的教練。她說,對運動量大或是意在健身的人,素食很有效。
她並不誇大素食者的力量,她說:肉食者也能像素食者一樣有很好的爆發力,但爆發力之後,素食者開始顯現他耐久力的長處,素食者的耐力是肉食者遠遠比不上的。就像獵豹一撲之下抓不到羚羊的話,它就再也追不上羚羊了,這個肉食動物的跑王永遠要在耐力的比賽上敗下陣來的。
因而多芙嫚說,「奧運級的運動員或職業運動的選手並不一定要吃肉,吃素照樣可讓你成為彪悍的『運動機器』。」
她在書中列出世界十七名頂尖運動員的訓練秘訣和三餐食譜,包括奧運角力選手康貝爾、六度拿到鐵人三項運動冠軍的史考特和職業美式足球選手席爾。這些人都是吃全素或者基本吃素(比如不吃肉,僅吃一點魚)
多芙嫚說,多吃植物有不少好處,其中之一就是蔬菜水果富含碳水化合物,「這對長跑或短跑增加沖力都有幫助。」
讓國人掉眼鏡的是,世界最著名的中長跑之王,卡爾.劉易斯是一個嚴格的素食者,他回憶自己的運動生涯時說,「我發現一個人能不需要動物蛋白質而成為一名成功的運動員。事實上,我的賽道賽跑成績最好的一年是我吃嚴格素食的第一年。此外,通過繼續吃嚴格素食,我的體重在控制之中,我喜歡我看上去的樣子。(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傻,但是我們都希望喜歡我們看上去的樣子。)我喜歡吃很多,我感覺好極了。下面是我的故事。
食肉使人剽悍、使人孔武有力的觀念,可能來自遠古的野蠻時代,那時游獵氏族、山匪海盜等食肉部族無素可吃,以肉裹腹,攻佔農耕文化的國度往往得手,素食者的和平性格總被肉食者的橫蠻氣勢壓住,像被視為「黃禍」的匈奴人和蒙古人在一千年內兩次席捲歐洲,讓這些「文明人」一次次被這些少食蔬菜、純粹肉食的部族所震撼。食肉者勇武的概念在人類的意念中也一次次加深。但就是這些大敗同樣是食肉民族西洋人的蒙古人,卻在十三世紀兩次敗在了食草民族日本人手下。據史載,那些很少吃肉僅吃一點生魚片、卻大量吃稻米和蔬菜的日本武士,猛悍勝過蒙古人,讓那些草原武者和高麗士兵無法近身,在日本沿海兵敗如山倒。蒙古人征服世界無敵手的進程在日本人這里得到遏止。
大家都知道,古羅馬是一個富裕到糜爛的社會。即使奴隸也能吃到肉粥什麼的。但是在這個社會中最需要勇武、體力和靈敏的角鬥士,卻是素食者。在羅馬語中,角鬥士有一個另外的稱呼,「嚼大麥者」。這些角鬥士平常吃的都是粗麥麵包或者是泡過的大麥。電影《角鬥士》中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食物,那種黃黃的粘稠樣的東西大概是一種豌豆和燕麥混合的粥。要知道他們並不是因為受虐待而必須嚼那個大麥,角鬥士一般都是庄園主、富豪、甚至總督的寶貝,雖然他們是奴隸,但這是使他們臉上貼金,讓他們腰包鼓突的奴隸,就像現在英國城堡的主人養有高貴的純種馬一樣,雖然位在畜生,但如果需要可以比主人吃的還好。而那些羅馬奴隸嚼生大麥是因為要戰斗,要在生死決斗中沖出一線生機,他們有血的教訓,當然知道吃什麼對體力和勇猛的毅力更有好處。確實,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飽食酒肉的人,能夠戰勝這些瘦硬如鐵的奴隸。另外說明一下,生食蔬菜和一些穀物已被許多中外營養學家和醫學家證實好處大過於熟食,因更能完好於天然養份。這也是他們生嚼大麥的原因。
還有一個例證能說明素食者的勇和健。那就是中國的少林武僧。因為影視作品的胡寫亂編,中國大眾一直以為,少林寺的和尚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給這個名剎添了大「污點」了,法師們多次出來澄清,少林寺所有正式門徒都是素食者,嚴格按照佛教顯宗的規矩修持。的確,佛教第一大戒就是戒殺,連武僧們的武器都從沒有什麼刀劍的,最多是根棍,不以取人性命為要。吃肉必然要殺生,因而這個禪宗祖庭怎麼會公然養著一幫酒肉和尚,而破壞少林在佛教界的威儀呢?少林武士是素食者應確定無疑,他們的厲害,有耳必聞,有目共睹,這說明素食者能幹出比肉食者更輕騰、更猛烈、更堅健的活計。
吃素使人聰明
素食民族聰明還是肉食民族聰明?關於這一點曾有許多爭論。其實歷史明擺著那呢,自古以來,漢族就是一個素食或被稱為半素食的民族,它與周邊的那些食肉的氏族部落到底誰聰明,不言而喻。華章典籍、物美民豐,都在訴說著一個民族富有創造性的大腦活躍在天地間。即使在與食肉民族西方列強角力落敗的近代,一個西人聰敏還是一個華人聰敏的問題也是自有公論的。
印度因為信奉印度教的原因舉國吃素(當然除了穆斯林)印度人是否聰明也是自有公論的。在世界上,智慧之王——數學和哲學都被印度人把持。舉世公認,印度人最擅長數學,世界上許多數學大師都是出自印度,以至余習至今,印度成了軟體第一國;印度古典哲學超過了古希臘、古埃及,其研究事物的深邃和系統甚至超過了以黑格爾和尼采為代表的日爾曼(德國)哲學,其他國家更是不能望其頂背。
東方最有影響的宗教也多發自印度,佛教的智慧和深邃就不用說了,研究和信奉佛教的人,在入門後大都恍然大悟而感慨:太深邃了,太智慧了!確實,有位西方科學家 (忘了名字了)說,越研究越覺得,現代科學不過在證實佛教早在三千年前的發現……更古老的印度教其體系與佛教一樣廣大而理性……西方廣泛流傳,耶穌在印度學習十幾年後回去而傳基督教……
世界知識界至今最敬仰的古希臘哲學也是素食者締造,古希臘巨匠蘇格拉底、柏拉圖、畢達格拉斯全是嚴格的素食者……
文藝復興以來的巨匠中,素食者也不少。我們過去多是略知他們的作品和政治傾向,而對影響他們整個人生的生命傾向知之甚少,這其實是他們最重要、畋局實囊桓?br>層面。達芬奇、托爾斯泰、蕭伯納、甘地、愛因斯坦(很長一段時間嚴格食素)他們為什麼吃素?因為他們內心都有一種他們認為最神聖的愛和非暴力主義。很不幸,還有一個惡名昭著的人也是素食主義者,他就是希特勒,僅就素食對他智力的影響來說是勿庸置疑的。
以上這些最需要腦力去建造的智慧王國都是素食者所為,真是沒什麼話可說。
素食者的一個標志就是頭腦靈活。嗜肉者的標志是頭腦沉鈍。中國人曾經因太過靈活了而屢被西人防範。
不少人改為素食之後,發覺自己腦筋靈活了,想像力豐富了,領悟力提高了,思考敏捷了,有些記憶力增加了……總之,腦部的功能明顯漸入佳境,比年少年青時狀態更美妙。事實上,世界各地自少素食的兒童往往都智能特別高,由此可知,素食增進腦力,該是千真萬確的事了。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也有同樣的觀察和判斷!「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能而巧」。這是《大戴禮記》里的話,白紙黑字,流傳了這么多世代。
為什麼素食令人頭腦特別靈活?
西方科學家研究,人腦的細胞原來具有「正」「反」兩種的力量,二者產生交互作用,就有活動力。人們每次想做一件事之時,「正作用」的訊息就傳出,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細胞又產生「不要做」的訊息,阻止進行,這個就是「負作用」。這樣一個要進行、一個要阻止,正反兩種作用在腦髓里一層高於一層地撞擊不已。而我們要頭腦運作得好,思考能力強、判斷力准確,必須正反作用協調配合。若要達到這個境界,大腦的細胞一定要得到它們所需要的養份。原來大腦細胞 「正作用」「負作用」活動,主要靠麩酸提供動力(麩酸也叫做麥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不過還要維他命B1 和B12配合,才可以令大腦細胞發揮出「正作用」,同時,又要有維他命B6和泛酸(又叫做本多生酸)配合,才可以令大腦細胞發揮出「負作用」。而優質麩酸和維生素B族主要是從哪裡來?植物和穀物。
人的腦袋主要的成份是蛋白質。許多人因此有個誤解,以為只要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可以「補腦」,過去幾十年,甚至營養學界誤以為肉類的蛋白質比較「優質」。事實恰巧相反:肉類確實含有大量蛋白質,但這些蛋白質是酸性的,人們吃多了,會而令體內的血液變成酸性。為了平衡這種對身體不利的情況,身體從各部分抽出鈣質來中和,又消耗大量維他命B1,結果造成全身鈣質及維他命B1欠缺,引起骨質疏鬆症及其它骨骼問題,而且精神不穩定,頭腦活力遲鈍,血液循環欠佳。
那麼,究竟哪些蛋白質對人體最有利?植物類蛋白,這是因為它含很少酸性物質。蔬菜水果一般都會令人體變鹼(雖然有些水果表面上很酸),多吃會令我們的血液呈弱鹼性,保持頭腦清醒。
大便暢通也是腦力充沛的一個關鍵。理由很簡單:食物若留在腸子里時間一久,即會發酵變臭變毒,引起復雜的生物化學連鎖效應,導致全身受害,包括頭腦昏沉。凡是多纖維的食物,都有助於大便暢通,凡是魚肉類食物都有使大便滯留的傾向,因而從這點上說,蔬果也有間接令人思想敏銳的功效。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動物性脂肪黏著力非常強,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洗刷燉過肉的鍋並與素菜鍋比較就可得出。而肉食者的血管特別是毛細血管被動物油脂附著,變形細化,使血液流通不暢,大腦因而也運行不暢。這一點我們從胖墩型的孩子一般反應遲鈍上也可看出。
一位醫生告訴筆者,維生素B1和C對腦部運作非常重要。吃素特別容易吸收此二者,結果活力充沛,頭腦清明敏銳。「吃肉不多的孩子特別聰明伶俐」——他說這是他多年冷眼旁觀的結論.
最後建議喜食肉者,喝點酸奶.........個人建議.
我吃素後, 思維變得清晰,頭也不會疼了 ,脾氣也好多了 ,臉也不長痘了!
大部分吃<八寶粥>: 有黃豆 青豆 黑豆 燕麥 玉米 扁豆 米 蕎麥 花生 (幾片山楂 )等
上火 就加點蓮子 百合 / 薏米 綠豆
想補 就加點紅棗 懷山葯 枸杞 芡實
大家都知道,古羅馬是一個富裕到糜爛的社會。即使奴隸也能吃到肉粥什麼的。但是在這個社會中最需要勇武、體力和靈敏的角鬥士,卻是素食者。在羅馬語中,角鬥士有一個另外的稱呼,「嚼大麥者」。這些角鬥士平常吃的都是粗麥麵包或者是泡過的大麥。電影《角鬥士》中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食物,那種黃黃的粘稠樣的東西大概是一種豌豆和燕麥混合的粥。要知道他們並不是因為受虐待而必須嚼那個大麥,角鬥士一般都是庄園主、富豪、甚至總督的寶貝,雖然他們是奴隸,但這是使他們臉上貼金,讓他們腰包鼓突的奴隸,就像現在英國城堡的主人養有高貴的純種馬一樣,雖然位在畜生,但如果需要可以比主人吃的還好。而那些羅馬奴隸嚼生大麥是因為要戰斗,要在生死決斗中沖出一線生機,他們有血的教訓,當然知道吃什麼對體力和勇猛的毅力更有好處。確實,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飽食酒肉的人,能夠戰勝這些瘦硬如鐵的奴隸。另外說明一下,生食蔬菜和一些穀物已被許多中外營養學家和醫學家證實好處大過於熟食,因更能完好於天然養份。這也是他們生嚼大麥的原因。
還有一個例證能說明素食者的勇和健。那就是中國的少林武僧。因為影視作品的胡寫亂編,中國大眾一直以為,少林寺的和尚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給這個名剎添了大「污點」了,法師們多次出來澄清,少林寺所有正式門徒都是素食者,嚴格按照佛教顯宗的規矩修持。的確,佛教第一大戒就是戒殺,連武僧們的武器都從沒有什麼刀劍的,最多是根棍,不以取人性命為要。吃肉必然要殺生,因而這個禪宗祖庭怎麼會公然養著一幫酒肉和尚,而破壞少林在佛教界的威儀呢?少林武士是素食者應確定無疑,他們的厲害,有耳必聞,有目共睹,這說明素食者能幹出比肉食者更輕騰、更猛烈、更堅健的活計。
吃素使人聰明
素食民族聰明還是肉食民族聰明?關於這一點曾有許多爭論。其實歷史明擺著那呢,自古以來,漢族就是一個素食或被稱為半素食的民族,它與周邊的那些食肉的氏族部落到底誰聰明,不言而喻。華章典籍、物美民豐,都在訴說著一個民族富有創造性的大腦活躍在天地間。即使在與食肉民族西方列強角力落敗的近代,一個西人聰敏還是一個華人聰敏的問題也是自有公論的。
印度因為信奉印度教的原因舉國吃素(當然除了穆斯林)印度人是否聰明也是自有公論的。在世界上,智慧之王——數學和哲學都被印度人把持。舉世公認,印度人最擅長數學,世界上許多數學大師都是出自印度,以至余習至今,印度成了軟體第一國;印度古典哲學超過了古希臘、古埃及,其研究事物的深邃和系統甚至超過了以黑格爾和尼采為代表的日爾曼(德國)哲學,其他國家更是不能望其頂背。
東方最有影響的宗教也多發自印度,佛教的智慧和深邃就不用說了,研究和信奉佛教的人,在入門後大都恍然大悟而感慨:太深邃了,太智慧了!確實,有位西方科學家 (忘了名字了)說,越研究越覺得,現代科學不過在證實佛教早在三千年前的發現……更古老的印度教其體系與佛教一樣廣大而理性……西方廣泛流傳,耶穌在印度學習十幾年後回去而傳基督教……
世界知識界至今最敬仰的古希臘哲學也是素食者締造,古希臘巨匠蘇格拉底、柏拉圖、畢達格拉斯全是嚴格的素食者……
文藝復興以來的巨匠中,素食者也不少。我們過去多是略知他們的作品和政治傾向,而對影響他們整個人生的生命傾向知之甚少,這其實是他們最重要、畋局實囊桓?br>層面。達芬奇、托爾斯泰、蕭伯納、甘地、愛因斯坦(很長一段時間嚴格食素)他們為什麼吃素?因為他們內心都有一種他們認為最神聖的愛和非暴力主義。很不幸,還有一個惡名昭著的人也是素食主義者,他就是希特勒,僅就素食對他智力的影響來說是勿庸置疑的。
以上這些最需要腦力去建造的智慧王國都是素食者所為,真是沒什麼話可說。
素食者的一個標志就是頭腦靈活。嗜肉者的標志是頭腦沉鈍。中國人曾經因太過靈活了而屢被西人防範。
不少人改為素食之後,發覺自己腦筋靈活了,想像力豐富了,領悟力提高了,思考敏捷了,有些記憶力增加了……總之,腦部的功能明顯漸入佳境,比年少年青時狀態更美妙。事實上,世界各地自少素食的兒童往往都智能特別高,由此可知,素食增進腦力,該是千真萬確的事了。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也有同樣的觀察和判斷!「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能而巧」。這是《大戴禮記》里的話,白紙黑字,流傳了這么多世代。
為什麼素食令人頭腦特別靈活?
西方科學家研究,人腦的細胞原來具有「正」「反」兩種的力量,二者產生交互作用,就有活動力。人們每次想做一件事之時,「正作用」的訊息就傳出,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細胞又產生「不要做」的訊息,阻止進行,這個就是「負作用」。這樣一個要進行、一個要阻止,正反兩種作用在腦髓里一層高於一層地撞擊不已。而我們要頭腦運作得好,思考能力強、判斷力准確,必須正反作用協調配合。若要達到這個境界,大腦的細胞一定要得到它們所需要的養份。原來大腦細胞 「正作用」「負作用」活動,主要靠麩酸提供動力(麩酸也叫做麥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不過還要維他命B1 和B12配合,才可以令大腦細胞發揮出「正作用」,同時,又要有維他命B6和泛酸(又叫做本多生酸)配合,才可以令大腦細胞發揮出「負作用」。而優質麩酸和維生素B族主要是從哪裡來?植物和穀物。
人的腦袋主要的成份是蛋白質。許多人因此有個誤解,以為只要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可以「補腦」,過去幾十年,甚至營養學界誤以為肉類的蛋白質比較「優質」。事實恰巧相反:肉類確實含有大量蛋白質,但這些蛋白質是酸性的,人們吃多了,會而令體內的血液變成酸性。為了平衡這種對身體不利的情況,身體從各部分抽出鈣質來中和,又消耗大量維他命B1,結果造成全身鈣質及維他命B1欠缺,引起骨質疏鬆症及其它骨骼問題,而且精神不穩定,頭腦活力遲鈍,血液循環欠佳。
那麼,究竟哪些蛋白質對人體最有利?植物類蛋白,這是因為它含很少酸性物質。蔬菜水果一般都會令人體變鹼(雖然有些水果表面上很酸),多吃會令我們的血液呈弱鹼性,保持頭腦清醒。
大便暢通也是腦力充沛的一個關鍵。理由很簡單:食物若留在腸子里時間一久,即會發酵變臭變毒,引起復雜的生物化學連鎖效應,導致全身受害,包括頭腦昏沉。凡是多纖維的食物,都有助於大便暢通,凡是魚肉類食物都有使大便滯留的傾向,因而從這點上說,蔬果也有間接令人思想敏銳的功效。
最後建議喜食肉者,每天喝點豆漿。
我吃素後, 思維變得清晰,頭也不會疼了 ,脾氣也好多了 ,臉也不長痘了!
大部分吃<八寶粥>: 有黃豆 青豆 黑豆 燕麥 玉米 扁豆 米 蕎麥 花生 (幾片山楂 )等
上火 就加點蓮子 百合 / 薏米 綠豆
想補 就加點紅棗 懷山葯 枸杞 芡實
⑷ 印度的老虎為什麼那麼多
因為印度大部分地區還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很多,熱帶雨林氣候,什麼野獸蛇蟲鼠蟻非常多,食物充足,而且印度人的宗教觀念非常濃厚,經常是拜各種動物為神,不敢傷害他們,甚至主動送食物給它們。有足夠棲息地和食物,這些野獸也就倖存下來了。看看印度城市裡,猴子、大象、野貓野狗、野牛,各種飛禽走獸都是隨便亂走也不怕人。野獸不夠吃了,老虎就去吃印度人。
⑸ 印度人把老鼠視為神,甚是在寺廟里供養,那麼印度人對吃老鼠的貓是什麼態度
當貓經過你的身邊時,你可能只是講它視為一種可愛的寵物,但在印度卡納塔克邦的一個村莊,貓被奉為神的化身,而且當地至少有三座廟宇就是專門為供奉貓而建造。
據《印度時報》11月8日報道,在印度印度卡納塔克邦西南部城市門迪亞附近的一個村莊里,村民堅信貓是女神曼伽瑪(Mangamma)的化身,村民們認為,曼伽瑪變為貓進入該村莊,庇護整個村遠離一切罪惡。據稱,該村莊奉貓為神這一習俗起源於1000年前。
該村內的一名茶攤經營者說,在這個村裡,貓不能遭受到任何傷害,若是有人被發現傷害它們,將不會被倖免。不論誰在何處找到貓的屍體,即使是在村外也要將貓埋葬後再離去。他們絕不容忍貓遭受任何折磨或是任何殺死貓的做法。如果他們找到了肇事者將會鞭打他並把他趕出村莊。
⑹ 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禮儀有哪些
1、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
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2、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
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
3、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
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4、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
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5、擁抱:
若久別重逢,或將遠行,或有大事發生等,則要擁抱。擁抱時,彼此將雙手搭在肩上,先是把頭偏向左邊,胸膛緊貼一下,然後把頭偏向右邊,再把胸緊貼一下,有時,彼此用手撫背並緊抱,以示特別親熱。
⑺ 印度的吉祥動物是什麼
印度的吉祥動物是牛。
印度人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到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有佳,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特別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歡。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
其他國家的吉祥物還有:
1、貓是西方人的寵物。美國人特別喜歡純白色的貓,而歐洲人卻認為純黑色的貓才能帶來好運氣。
2、日本人忌用荷花做圖形標識,因為日本人把荷花作為葬禮專用之花。但日本人自古至今都喜愛龜,因為日本人始終視龜為長壽的象徵。
3、英國人忌用象作商標圖形,而泰國、印度等地對象卻情有獨鍾,視其為吉祥之物。如13屆曼谷亞運會吉祥物就是一隻可愛的象,在印度舉辦的亞運會上吉祥物同樣也是象。大象在斯里蘭卡被作為庄嚴的象徵,美國共和黨還把它作為黨徽。但歐洲人把它作為笨拙的同義詞。
4、孔雀是印度的國鳥,東南亞國家把它當作美麗的象徵。但在歐洲卻被視為禍鳥。
5、澳大利亞不喜歡別國用袋鼠和樹熊(學名考拉)作識別圖形,因為他們把這種圖形視為本國的特權。
6、埃及把荷花和鱷魚作為吉祥動物,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
⑻ 有那些國家認為黑貓代表的是一種幸運呢
黑貓在西方傳說中經常是伴隨著厄運,但厄運並不是黑貓帶來的,反而,黑貓是提示厄運的到來並可消除厄運的神靈。
《明清陰陽風水學說》上說:「玄貓,辟邪之物。易置於南。子孫皆宜。忌易動…�
『玄貓』就是黑貓,是辟邪用的
『易置於南』是說養在朝南的門口最好
『子孫皆宜』是說會一直管用,保護這家房子的主人甚至後代
『忌易動』是說一旦養了就不能動,更不能換主人!
早在古代埃及,人們就已經知道黑貓的用處,所以他們才那樣崇拜貓神。
黑貓,看似邪惡恐怖,其實它是在我們身邊保護我們最管用的符咒!
越是純黑的貓越靈,切忌勿用 黑色波斯貓。
⑼ 與印度人交往需要注意些什麼,印度人有什麼禁忌
印度的許多地區都有不少禁忌。
泰米爾納德邦的村民忌諱數字,認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說這些數字。對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諱,如認為第四胎生女孩便會傾家盪產,第五胎生女孩會家財萬貫。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鏡子,據說照了鏡子就會變成啞巴。孩子掉的第一顆乳牙要包在牛糞團里,放在房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