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詩人有哪些
泰戈爾
B. 最後一位傑出的古典梵文文學的作家是誰
12世紀孟加拉詩人勝天是最後一位傑出的古典梵文文學的作家。他的《牧童歌》是根據史詩和民間文學的內容,描寫了大神化身的黑天和牧女陀羅的愛情。全詩感情直率,情節起伏跌宕,描寫細膩,充分發揮了抒情詩體的特點。《牧童歌》由於對黑天大神的頌揚,開拓了中古時代虔信文學的先河。
C. 梵語詩人迦梨陀娑簡介 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有哪些
印度古典梵語詩人 ,劇作家。在世年代不晚於5世紀。現存公認屬於他的作品有7部 :抒情短詩集《時令之環》,抒情長詩《雲使》,敘事詩《鳩摩羅出世》和《羅怙世系》,劇本《摩羅維迦與火友王》、《優哩婆濕》和《沙恭達羅》。是在印度國內外享有最高聲譽的古典梵語詩人和戲劇家。
滿意請採納
D. 印度文學的中古印度文學
(5世紀~19世紀中葉) 包括封建社會中、晚期文學,是梵語古典文學繁榮和各地方語言文學興盛的時代。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 ,即從4世紀到12世紀的梵語古典文學時期,和從10世紀開始的各個地方語言文學興起的時期。按照印度傳統 ,梵語古典文學開始於1世紀 ,而史詩往世書時期在1世紀並未結束 ,而是延續到10世紀 。所謂往世書是指這期間形成的18部用詩體敘述神話和英雄傳說的作品,另外還有18部小往世書。往世書用神話宣傳宗教,印度教把18部往世書奉為經典。梵語古典文學中還有長篇小說,如波那(7世紀)的《迦丹波利》、《戒日王傳》,檀丁(7世紀)的《十王子傳》等;詩體故事總集,如月天(11世紀)的《故事海》等;文學理論,繼《舞論》之後,又出現檀丁的《詩鏡》、婆摩訶的《詩庄嚴論》、歡增的《韻光》、曼摩吒的《詩光》等。
在各種地方語言文學中,成就較大的有印地語文學、烏爾都語文學、孟加拉語文學、旁遮普語文學、馬拉提語文學、克什米爾語文學、信德語文學,以及南方的歷史比較久的泰米爾語文學、泰盧固語文學、馬拉雅拉姆語文學和卡納爾語文學等。它們在發展上雖不平衡,但大都繼承了前代梵語史詩文學和梵語古典文學的傳統,一再到古代神話、史詩及古典名著中取材,搬用其情節和人物;另外,同樣大量吸收民間口語和民間口頭文學的營養。
E. 在印度古典梵語小詩中,什麼詩最多
古典梵語詩歌一段可以分作「大詩」(Mahakavya)和「小詩」(khandakavya)兩大類。「大詩」指的是敘事詩,「小詩」指的是抒情詩。古典梵語敘事詩導源於兩大史詩,特別是《羅摩衍那》;現存最早的古典梵語敘事詩是一二世紀佛教待人馬鳴的《佛所行贊》和《美難陀傳》。古典梵語敘孿詩的特點是題材大多取於兩大史詩、古代神話和歷史傳說,聲容上一般部少不了關於愛情、戰斗和風景的描繪,形式上霍重文彩,講究修辭。印度傳統特邊梨陀婆的《羅詁世系》和《鳩摩羅出世》、婆羅維的《野人和阿周那》、摩伽的《童護伏誅記》和室利河奢的《尼套陀王傳》視為5部主要的「大詩」。古典梵語抒情詩的按內容分有四種:頌揚神祇的贊頌詩、描寫自然風光的風景詩、描寫愛情生活的愛情待、表達人生哲理的格言詩。其是愛情詩情濃烈,比喻優美,占據優勢地位。古典梵語抒情詩的主要代表作有迎梨陀婆的《雲使》、伐致呵利《三百詠》、阿麾羅《百詠》、勝天《牧童歌》等。
古典梵語戲劇現存最早的作品是馬鳴的梵語劇本殘卷。梵劇的藝術特徵是:戲文韻散雜探。一般地說,詩歌大約占據全部戲文的一半,而且戲文的魅力,也主要表現在詩歌上。
焚語和俗語雜糠。劇中社會地位高的:人物使用梵語,社會地位低的人物使用各種俗語。劇中的丑角雖然是婆羅門,也使用俗語。婦女不管、出身高低,一般使用俗語。
劇中各幕的地點和時間可以自由變換。
劇中有丑角。這個丑角一般是國王的弄臣或富人的清客,出身婆羅門,相貌醜陋,在劇中起插科打諢的作用。
劇本有開坊獻詩,然後是序幕,由舞台監督介紹劇本作者和主要劇情,引出劇中人物。兩之間時常有插曲,向觀眾介紹幕後正在成已經發生的事件,劇末還有終場獻詩。劇情通話以「大團圓」收場,因此古典茲語戲劇絕大多數是喜劇或悲喜劇,缺少悲劇。
古典小說採用散文體,地位不高,是在兩大史詩、古典梵語敘事詩和民間故事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現存最早的這類作品產生於六、七世紀,即蘇般度的《仙賜傳》、波那的《迎丹波利》和擅丁的《十王子傳》。從這些古典梵語小說可以看出,它們在題材上繼承民間故事的世俗性,在敘事方式上繼承兩大史詩和民間故事集的框架式結構,在語言和修辭方式上繼承古典梵語敘事詩的風格。
12世紀後梵語文學衰落,但印度和西方接觸後也出現了一些現代梵語作品。維納耶克的《英國月光》和快名作者的《歷史烏金》是比較早的歷史著作;坦焦爾的拉默斯瓦米·拉賈論述英國的《英王大花園》(1894)也包括有印度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跡。迪魯默勒·布格伯德南·希利尼瓦薩加爾耶在他的《英德大戰記》中描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A.高巴勒·艾衍加爾寫了一首詩歌《葉度鍾情》(1937)描述英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
F. 印度有名的作家有哪些
印度有名的作家:泰戈爾, 阿蘭達蒂·洛伊,基蘭·德賽。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阿蘭達蒂·洛伊印度女作家和政治人物,被福布斯評為「30位全球女性典範」的第二名,自傳體色彩濃厚的《微物之神》被認為是《午夜的孩子》後最傑出的印度文學作品,曾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長達49周,被譯為40種語言,出版600萬冊。
印度女作家。2006年,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失落》獲得了象徵英國文學最高榮譽的布克獎,成為有史以來獲得該獎的最年輕的女作家。
G. 古代印度比較有名的文學宗教作品有哪些啊
《五卷書》
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的東方智慧
絕版近二十年
唯一中文全本季羨林譯著
修身、齊家、治國法則 為人、處世、交友智慧,
古代印度皇室必讀書 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
多達五十多個翻譯語種 影響遍布全球
季羨林先生高度贊譽 首譯中文全本
這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話集。
不同譯本的《五卷書》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而季羨林先生翻譯的《五卷書》是唯一的中文全文譯本。
世界上所有民族裡產生寓言和童話最多的就是印度,現在流行世界各地的寓言和童話很少不是從印度傳出來的。
而印度最有名的故事集便是《五卷書》,它被印度皇室作為政治和修身的課本,是一座智慧寶庫。
《五卷書》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於和平與戰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是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其中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
《五卷書》不僅用於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並用於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2016年6月李安導演現身的上海電影節尤其引人關注,近日李安導演的精彩發言也刷爆朋友圈。從他的發言可以看出,李安導演是一位東方文化積淀非常深厚的電影人,談到電影與文化,談到電影對故事的探討,他曾說:人為什麼要寄託在一個故事性的結構里去尋找智慧?它的故事本身很重要,而印度教的故事是最棒的。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全部都輸給它……我覺得裡面都是寶藏。」
印度故事最經典的著作就是《五卷書》。非常巧合的是,終於拿到奧斯卡小金人的萊昂納多主演的《荒野獵人》前半段,正是《五卷書》中的第一段故事的開篇。
很多人知道《聖經》是世界上翻譯成外國文字最多的書,而僅次於《聖經》的書就是用梵文寫成的寓言童話集《五卷書》。但是要說到《五卷書》的影響,季羨林先生說,恐怕連《聖經》都要屈居第二。
為何如此說呢?
首先它的出身不同凡響,據說是古印度的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王子統治論。
因此《五卷書》是印度皇室的教科書。修身齊家治國,為人處世交友,人生智慧無所不包,也因此流傳於世,「被用來教育青年」。
其次《五卷書》的文學價值得到高度肯定。《五卷書》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間故事,並在流布過程中經過文人學士的反復編纂修改,採用連串插入的敘述方式,駢散相間結合的行文,大量的諺語、格言的運用,使其呈現出一種宏大敘事的架構,並填充以豐富飽滿的血肉,稱得上一部文學經典之作。
但因其中文譯本的稀缺性,《五卷書》並不為我們所熟知,不可不說是一大憾事。
重慶出版社的這次精裝再版,不僅再現季羨林先生的完整譯本,並附大量由巴列維文轉譯的阿拉伯文譯本插圖,樸拙可愛,頗具異域色彩,可謂彌補了這一大文化缺憾。
H. 印度文學中的敘事詩主要有哪些「大詩」
敘事詩主要有五部「大詩」——迦梨陀娑的《羅怙世系》、《鳩摩羅出世》,婆羅維的《野人和阿周那》,摩伽的《童護伏誅記》和室利訶奢的《尼奢陀王傳》;另外還有佛教詩人馬鳴的《佛所行贊》,跋底的《羅波那伏誅記》,毗爾訶納的《遮婁其王傳》,迦爾訶納的《王河》,泰米爾詩人甘班的《甘班羅摩衍那》,泰米爾語史詩《大往世書》,印地語長篇敘事詩《地王頌》、《赫米爾王頌》,加耶西的《蓮花公主》,蘇爾達斯的《蘇爾斯海》,杜勒西達斯的《羅摩功行之湖》等等。
I. 印度文學的代表作家
近代印度文學(第一次世界大戰~194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印度人民同英帝國殖民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下,印度人民反帝反殖的斗爭日益高漲。印度作家的思想也發生深刻變化,作品中更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戰斗精神。1936年,以普列姆昌德為首成立了全印進步作家協會,印度文學進入新階段。現代印度文學以表現人民的疾苦和斗爭,揭露英帝國主義和印度上層統治者的罪惡為重要主題。在與西方頹廢派、神秘主義及個人主義傾向的斗爭中,現代印度文學沿著現實主義的方向前進。普列姆昌德是現代印度文學的傑出代表。
這時期的重要作家還有烏爾都語詩人阿里·薩爾達爾·賈弗里,作家阿來德·阿巴斯、克里山錢達爾,以及同時用烏爾都語和波斯語寫作的詩人伊克巴爾;孟加拉語作家馬尼克·班納吉,詩人蘇岡德·帕達加里耶;印地語作家沃林達文拉爾·沃爾馬;馬拉雅拉姆語詩人納拉衍揚·梅農·瓦拉托爾;英語作家穆爾克·拉吉·安納德等等。 18世紀下半葉,在英國征服印度後,英語逐漸成為印度上層的通用語言,由此產生了印度英語文學,即印度人用英語創作的文學。它的讀者主要是知識分子階層。它的第一個散文作家拉姆.莫漢.拉伊(1774~1833),以一種明快流暢的英語宣傳社會改革。它的第一個詩人是亨利.代羅茲奧(1807~1831),其代表作是敘事詩《瓊基拉的托缽僧》,寫一個婆羅門寡婦的不幸遭遇。邁克爾.默圖蘇登.德特(1824~1873)的代表作是敘事詩《被俘的女人》(1849),表現拉傑布德人的勇武精神。19世紀下半葉,阿露.德特(1854~1874)和朵露.德特(1856~1877)兩姐妹用英語翻譯的法國浪漫主義抒情詩集《采自法國田野的一束》(1876)獲得眾口交譽。拉姆希.金德爾.德特(1848~1909)改寫的《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被認為是這兩部史詩的最好的英語縮寫本。這時期著名詩人還有曼莫漢.高斯(1867~1924),代表作是《情歌和輓歌》(1898)和《愛情和死亡之歌》(1926)。20世紀初期是印度民族運動高漲時期,印英文學也反映了這一時代潮流。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主要屬於孟加拉文學,但他也用英語寫作散文和論文,並將自己的詩歌、戲劇作品譯成英語。1913年他的詩集《吉檀迦利》自譯成英語出版,獲得19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金。這時期重要的作家還有奧羅賓多.高斯(1872~1950),主要作品有敘事詩《優哩婆濕》、《愛情與死亡》、《賭主》,詩劇《救星佩爾修斯》等;傾其畢生心力寫成的《莎維德麗》是一部長達二萬四千行的長篇敘事詩。薩羅季妮.奈都(1879~1949)是一位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女詩人,她的詩集有《金色的門檻》(1905)、《時間之鳥》(1912)和《折斷了的翅膀》(1917)。她的弟弟赫林德拉納特.恰托巴底亞耶(1898~ )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代表作有《青春宴會》(1918)、《大地的芳香》(1922)、《灰雲和白雨》(1924)等。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印英文學空前繁榮。這一時期崛起的一位作家是穆爾克.拉吉.安納德(1905~ ),他與烏爾都語作家薩加德.查希爾、印地語作家普列姆昌德等共同發起組織「印度進步作家協會」。他的長篇小說著力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和控訴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罪惡,如《苦力》(1933)、《不可接觸的賤民》(1935)和《兩葉一芽》(1937)。拉.克.納拉揚(1906~ )的長篇小說大多以南印度一個虛構的摩爾古迪鎮為背景,揭示生活中的荒謬現象,筆調幽默詼諧,如《斯瓦米和朋友們》(1935)、《文學士》(1937)、《暗室》(1938)、《英語教師》(1945)等。拉賈.拉沃(1909~ )的長篇小說《根特浦爾》(1938)敘述了30年代甘地領導的民族獨立運動對南印度農村產生的深刻影響。加.西.溫格特拉默尼的《農民穆魯甘》(1927)、《愛國者甘丹》(1932)和巽格爾.拉姆的《塵土之愛》(1938)也是這時期的重要長篇小說。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英文學仍然與印度其他語言的文學並存和發展。在小說領域,老作家的新作不斷問世,如安納德的長篇小說《七個夏天》(1951)、《一個印度王子的私生活》(1953)、《道路》(1960),拉.克.納拉揚的長篇小說《等候聖雄》(1955)、《向導》(1958)、《摩爾古迪的食人者》(1961),拉賈.拉沃的長篇小說《蛇和繩》(1960)和《貓和莎士比亞》(1965)等。巴巴尼.巴達查里雅(1906~ )是獨立後涌現的一位著名小說家,他的作品反映印度社會現實問題,具有揭露和批判的特點,主要長篇小說有《飢餓》(1947)、《騎虎的人》(1954)、《黃金女神》(1960)等。在詩歌領域,印度傳統的宗教詩歌繼續在發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日益受到西方現代派詩歌的熏染。前者的代表詩人和作品有:塞特納的《啟示錄歷險記》(1949),迪利普.古馬爾.拉耶的《光之眼》(1948)、《薄伽梵往世書的諸神》(1957)等;後者的代表詩人和作品有:拉爾的《鸚鵡之死及其他》(1960),道姆.莫雷斯的《開端》(1957)、《詩集》(1960),尼辛.伊齊基爾的《轉變的時刻》(1951)、《第三》(1959)、《未完成的人》(1960)等。
J. 聞名世界的印度優秀作家和詩人是
泰戈爾(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出身加爾各答市的望族,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但在父兄的教導下,掌握了豐富的歷史、文學知識。14歲時就有詩作發表。1878年赴英留學,學習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後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此後出訪了歐洲很多國家及中國、日本和蘇聯等。他在詩歌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詩集《暮歌》、《晨歌》、《金帆船》、《繽紛集》、《收獲集》、《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和哲理短詩集《故事詩集》等。在小說方面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中篇小說《兩姊妹》、《四個人》,短篇小說《河邊的台階》、《飢餓的石頭》等。另外,還有戲劇《國王》、《郵局》等。泰戈爾的創作融合了印度傳統和西方文學的有益成分,對印度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