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女人地位有多低
雖說現在全世界各地都在宣揚男女平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一些國家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而在和我們國家接壤的周邊鄰國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印度。印度大部分的女性是沒有工作的,只能依附於男性,而且也沒有什麼話語權,事情稍微做得有一些不對,可能就會被丈夫打罵。不止如此,印度還有一項習俗,簡直是將女性的價值完全的否定,而且不管國家如果頒布法令都無法得到徹底的禁止,簡直可以說是慘無人道。這個習俗就是當地的一種殉葬制度——薩蒂!
盡管古印度教教義宣稱,「薩蒂」能令女人靈魂得以凈化,隨夫死後或飛升天堂,或有更好的轉世。然而,透過一幕幕自焚的畫面,一具具被烈火燒焦的屍體,我們看到的只有「薩蒂」殉葬制度的殘酷。
印度女性一直在努力,卻難以廢除「薩蒂」
印度女性近些年來一直在努力地爭取自己的權益,希望可以廢止這項制度。可即使是在國家已經頒布法令的情況下,仍有不少人女性會迫於社會壓力而殉夫。這一讓現代人無法接受的制度,之所以在印度盛行,本質上來說還是極端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同時也徹底地體現了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有多低下。
Ⅱ 為何古代歐洲的統治者,有的叫國王,有的叫皇帝
在歐洲歷史上,只有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人才可以被稱之為皇帝。早起羅馬帝國的皇帝一般會被稱之為凱撒,奧古斯都。從理論上來講,羅馬皇帝的權利來自於元老院,來自於人民,而非世襲繼承。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皇冠也一分為二,一個是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滅亡,基督教勢微,皇帝的稱號也隨之消失。
東羅馬的帝號傳遞過程比較簡單了,東羅馬帝國滅亡於1453年,之後流傳到俄國,值得一提的是「沙皇」稱號並不是指代皇帝,俄國稱帝是在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的時候,直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
從法理上來講,同一個時期只能有一個皇帝,但教廷分裂的時候往往對立教宗會擁立對立皇帝。
Ⅲ 我國古代對皇帝稱呼的變遷
中國古代最早所稱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來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皇帝的別稱
在封建社會時代,「皇帝」雖是一個無比尊貴的稱號,但臣下在皇帝面前,卻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稱呼皇上常常只用皇帝的別稱。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時稱皇帝為「國家」,這是由於古代稱諸侯為「國」,稱大夫為「家」,人們便以「國家」作為國的通稱,皇帝是國的化身,因而稱皇帝為「國家」,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襲這種稱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稱皇帝為「聖人」,在皇宮裡面稱皇帝為「宅家」,因為皇權至高無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故稱「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廟、祖稱皇帝,如稱宋神宗為「神祖」,稱宋仁宗為「仁廟」。還有稱「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宮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別稱還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飛龍、乘輿、車駕、駕、萬歲、萬歲爺、至尊、人主、聖、家家(北朝)、郎主(遼、金)等,也有以年號作為皇帝別稱的。
回答者:zz8226855 - 千總 五級 3-17 20:13
■「皇帝」一詞的來歷
中國古代最早所稱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來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皇帝的別稱
在封建社會時代,「皇帝」雖是一個無比尊貴的稱號,但臣下在皇帝面前,卻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稱呼皇上常常只用皇帝的別稱。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時稱皇帝為「國家」,這是由於古代稱諸侯為「國」,稱大夫為「家」,人們便以「國家」作為國的通稱,皇帝是國的化身,因而稱皇帝為「國家」,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襲這種稱呼。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稱皇帝為「聖人」,在皇宮裡面稱皇帝為「宅家」,因為皇權至高無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故稱「宅家」。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廟、祖稱皇帝,如稱宋神宗為「神祖」,稱宋仁宗為「仁廟」。還有稱「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宮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別稱還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飛龍、乘輿、車駕、駕、萬歲、萬歲爺、至尊、人主、聖、家家(北朝)、郎主(遼、金)等,也有以年號作為皇帝別稱的。
■皇帝與國王的區別
國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國的國家元首,但國王和皇帝有區別。英文單詞中,「國王」為「King」,「皇帝」為「Emperor」,不同在哪裡呢?以古代中國做類比,皇帝是大一統中國的第一號人物,分封到各地的皇親國戚和功臣才稱國王。也就是說,國王是皇帝誥封的。這個區分放在英國和其它一些歐洲國家也適用。以英國為例,英國君主上面也有皇帝。是誰?羅馬教皇。英王登基要向教皇行效忠禮,然後由教皇為其戴上王冠。英國君主的全稱都標明其統治區域,如查理一世稱「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王,國教捍衛者」。印度淪為殖民地後,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被加封為「印度女皇」。因為印度是異教區,教皇管不著,所以,從此英王的稱號中多了「皇帝」的頭銜。但英王只是印度的皇帝。如愛德華七世全稱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所有海外自治領的國王,國教捍衛者,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印度獨立後,英王的「皇帝」頭銜取消了。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自稱皇帝(Emperor)。第一帝國在極盛時,統治歐洲的大部分,還控制著廣大的殖民地。拿破崙稱帝時,雖然形式上也有教皇加冕,實際上,拿破崙是藐視教皇的,在事實上並不受教皇節制。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少也有600個
五代十國N多朝國
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面達到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襲是先弟後子.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成為強盛的國家。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考古學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現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商朝後期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不思改變,不聽忠諫,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同時,他窮兵黷武,調集大軍征伐東夷,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使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的大軍打到商郊牧野,商王的軍隊毫無鬥志,「前徒倒戈」,為武王的軍隊開道。帝辛看到大勢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寶貨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商湯 在位30年
商湯,姓子名湯。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商湯時建都於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逐漸強大起來,又有夏桀殘暴無道,民怨沸騰,遂起兵征討夏,大敗夏軍,建立商朝。建國後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
外丙 在位3年
外丙,商湯的兒子,在位3年卒。
仲壬 在位4年
仲壬,商湯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襲是先弟後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湯長孫,太丁的兒子。即位初,因「顛覆湯之典刑」,被伊尹放逐於桐宮,三年後改過復立,成為有成之君。這就是「桐宮悔過」的故事。
沃丁
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
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 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
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開始衰弱。
太戊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
仲丁 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後遷都於囂。
外壬 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 在位9年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遷都於相。
祖乙 在位19年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後遷都於庇,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
祖辛 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 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 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 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
陽甲 在位7年
陽甲,祖丁子。「帝陽甲時,殷衰」。
盤庚 在位28年
盤庚,祖丁子,陽甲弟。盤庚遷都於殷,商朝自此稱殷商。遷都後,社會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殷都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 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盤庚弟。商復衰。
小乙 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盤庚以後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年幼時,曾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的艱難。他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齣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 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 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廩辛 在位6年
廩辛,祖甲子。
庚丁 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廩辛弟。
武乙 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兒子。他在位4年被雷電擊死。
太丁 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時,周侯季歷(姬昌的父親)聲威較鎮,太丁忌憚,殺之。
帝乙 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時,商朝更加衰弱。以和親的方式與姬昌媾和。
商紂 在位33年
商紂,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紂相同,帝乙子。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於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於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紂與夏桀也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桀紂之君」。
中國皇帝十最
(1)最長壽的皇帝:清代乾隆,享年88歲
(2)最短命的皇帝:東漢殤帝,不到一歲就夭折
(3)即位時年齡最小的皇帝:東漢殤帝,剛過100天
(4)即位時年齡最大的皇帝:武則天,67歲
(5)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清代康熙,在位62年
(6)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末完顏承麟,僅僅一天就戰死
(7)嬪妃最多的皇帝:晉武帝,後宮佳麗10000人
(8)子女最多的皇帝:清代康熙,男孩36人,女孩20人
(9)最荒淫的皇帝:隋煬帝,有粉黛3000人
(10)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