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共有幾次大的沖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戰爭。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即聲稱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線為英國人劃定的邊界線。而中國人的立場是,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邊界線是非法的,應重新予以協商。雙方有爭議的地區是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高原——印度堅持認為該地區性拉達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麥克馬洪線」沿線地區。
50年代末,中國修築了穿過阿克賽欽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這一情況,並發現中國武裝部隊已經牢固佔有該地區。
隨後,雙方不可收發室免的發生了交火事件。由於印度對中國實力的低估,談判解決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印方甚至認為自元朝即為中國固有法定領土的西藏也應脫離中國。
1962年,其時中國剛剛結束三年自然災難,印度政府命令軍隊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由於印軍拒不撤回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中國部隊發起反擊。印軍慘敗撤回。中國即宣布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數英里。
(1)印度什麼時候開始抗議擴展閱讀
戰爭尾聲
1962年11月21日24時,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
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2. 印度十萬人聚集抗議政府新法案,新法案有哪些讓人憤怒的越線行為
2月21日,在印度印度北部旁遮普邦聚集了10萬多名示威者抗議政府新農業法案。據悉,針對新農業法案的抗議活動早已在2020年11月開始了。該《法案》是莫迪政府在2020年9月強行通過的。莫迪政府宣稱此《法案》可以更好的維護印度廣大農民的利益,可實則並非如此。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印度農民的日子更加不好過,基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活動,以此來抗疫《新農業法案》的實施,並要求要求當局撤回法案。政府與抗議農民代表已舉行8輪談判,莫迪政府經商議已經決定延期執行此《法案》,但是拒絕廢除此《法案》。抗議農民領袖強調只有政府廢除法案,才會停止抗議示威活動,並指責專家調查小組成員均為新農業法案的支持者。相關警方回應,此次抗議遊行活動有大概12-13萬人參加。
總之,印度新法案未能在農民利益上給予保護,引來農民對自身利益損失的擔心和無助。要知道的農民們的全年就靠種植農副產物謀生活的,損害他們的利益就是在調整他們的底線。
3. 什麼是印度的不抵抗政策別人打他 也不還手嗎
印度沒有不抵抗政策,只是曾經有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Satyagraha Movement
甘地(Gandhi)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在運動中,甘地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採取總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重要的有四次。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0年9月~1922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了鞏固殖民統治,英國一方面准備憲政改革,安撫和拉攏印度上層階級,另一方面頒布羅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強鎮壓。1919年4月13日,發生阿姆利則慘案,反英斗爭迅速高漲。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計劃。甘地宣稱,斗爭的目的是達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實行帝國內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實行脫離帝國的自治」。在甘地號召下,人民舉行罷工、罷課、罷市、集會遊行,匯成一股反英洪流。1922年2月5日,聯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爾縣喬里喬拉村農民2000人將22名警察連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運動超出非暴力斗爭范圍,甘地聞後急忙制止。2月12日,國大黨通過巴多利決議,譴責群眾「越軌」行為,決定無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月10日,甘地入獄,運動遭到殘酷鎮壓。
文明不服從運動(1930年3月~1934年4月)20年代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經濟危機,波及印度。國大黨決定開展由甘地倡議的群眾性的文明不服從運動。1929年國大黨拉合爾年會上,提出印度獨立要求,授權甘地領導運動。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點要求,遭總督拒絕後,甘地選定以破壞食鹽專營法作為運動的開端。3 月12日,他率領79名信徒,從阿默達巴德出發,前往西海岸,徒步426 千米,沿途成群農民隨行,4月5日,抵達丹迪海濱,親自動手煮鹽,持續3周。史稱食鹽進軍。當局聞訊後,大肆鎮壓。5月4日,甘地被捕,全國抵制斗爭發展成革命形勢。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紹拉普爾相繼發生反英起義,結果近3萬人被捕。1931年3月5日簽訂甘地-歐文協定(又稱德里協定),雙方妥協,國大黨同意停止運動。
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1940年10月~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印度總督V.A.J.林利思戈勛爵擅自宣布印度參戰,激起印度各界不滿,7省國大黨政府先後辭職,以示抗議。1940年10月13日,甘地提出開展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的建議。他先後指定自己門生A.V.巴韋以及J.尼赫魯等人,以個人身份公開發表反戰演說,悉遭逮捕。11月《哈里詹》周刊被查封,被捕者近3萬人,斗爭再次受挫。
退出印度運動(1942年8月8日~1944年5月24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火逼近印度,印度人民要求獨立呼聲甚高。為打破政治僵局,鞏固統治,英國於1942年3月派遣R.S.克里普斯訪印,提出宣言草案,但沒有滿足國大黨在戰時建立國民政府和印度國人掌管國防的要求,而被拒絕。國大黨於8月8日通過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國退出印度的決議。9日清晨,英國殖民當局突然將甘地和國大黨各級領導人全部逮捕。入獄者逾6萬人,國大黨遭禁。1944年5月6日,甘地因病獲釋。24日,甘地宣布退出印度決議作廢。退出印度運動結束。
4. 印度全國罷工,官方對此有何舉措
印度是我國接壤的一個國家,在亞洲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是除了日本,韓國,新加坡之外,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他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是地球上的幾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的後代國家。還是地球上宗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佛教發源地國家,隔壁的一個國家。但是佛教影響力卻遠遠高於佛教發源地國家的一個國家。在這么一個歷史悠久又發達的國家內,發生了全國罷工的事情,農民開始封路,全國開始停轉,政府也只能做出和農民進行談判的措施,並且還沒有成功。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事情。
三、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農民法案”引起這次全國性事件的原因就是進度要通過農民法案,農民覺得這個傷害到了自己的利益,農民將會受到大企業的擺布,而政府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兒,有利於農民。
5.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間
1.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於1930年3月12日,持續至1931年1月1日,共計九個月零十九天。
2. 在這段時間內,印度民眾採取了一系列非暴力抗議行動,包括罷工、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以及拒絕與英國官員和機構合作。
3. 這場運動對印度的獨立斗爭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印度獨立運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4. 1930年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印度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而發起的重要斗爭。
5. 通過非暴力和不合作的方式,印度人民展示了他們對英國統治的強烈不滿,這場運動對印度最終獲得獨立起到了推動作用。
6. 20多萬印度農民舉行了示威遊行,事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印度農民因為抗議政府提出的三項有關農業改革的法案,所以聚集到新德里,舉行了抗議活動和封路活動。從2020年11月26日開始一直持續,直到2020年12月8日開始,印度的反對黨和各行各業也參與到了這一次抗議活動中,響應了農民的聲音。印度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一直有著非常讓人羨慕的生活。作為亞洲,除了日本,韓國,新加坡之外最強的一個國家,總是能做出一些比較前衛的事情,並且在嘗試著不斷的變革,讓自己變得更強,最終超過日韓成為最發達國家。
三、印度的反對黨和各個行業也跟著農民起鬨在印度農民開始進行抗議遊行活動之後,2020年12月8日,印度的反對黨和其他行業的從業者也參與到了這一次的抗議活動當中,進行了罷工罷市的活動,以此聲援印度農民。
7. 印度的騷亂現在如何還能持續下去嗎
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民眾發生抗議示威活動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印度憲法賦予了民眾舉行抗議示威活動的權利,所以印度民眾通過走上街頭來發泄心中的憤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月11號印度議會通過了一項涉嫌對穆斯林存在偏見的法案,這是印度國內發生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的主要原因,當然這次走上街頭的抗議者主要還是以穆斯林為主。不過因為伊斯蘭教在印度國內並不是主要宗教,所以對於莫迪政府而言,這次抗議示威活動並不至於給他的執政地位造成太大的影響。
盡管目前印度國內還有一些城市在發生抗議示威活動,但是由於印度政府在努力控制局面,並且很多民眾也是失去了繼續遊行的動力,加之近期克什米爾地區局勢又吸引了很多印度媒體的注意力,所以印度國內的騷亂應該是會很快平息下去。未來莫迪政府的工作重心應該是在經濟上,今年印度經濟意外失速下滑,這樣的局面必須得到改變,只要經濟發展好了,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印度國內的矛盾自然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