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中外整形這點事!
你以為現代人為了美已經瘋狂?其實不是,早在兩千多年前,醫美的狂熱粉絲就已經出現。
古印度的醫學在整個世界上都是出名的,而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整形外科手術就誕生於印度。
因為古印度人太愛美了,對於自己的耳朵和鼻子更是要求甚高,原來是因為古印度人相信,耳垂長的人不但能夠降妖除魔,還能贏得更多異性的青睞。所以,很多印度小孩剛生下來,就會被家長找來專業醫生「打孔」,然後便將消毒後的軟布塞到孔里,然後每隔三天就要換更大的布,確認不會感染後便塞上木環和鉛墜,長此以往,耳部的皮膚就會越拖越長.....
整形手術不光應用於日常生活,在刑罰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據可靠資料記載,最早的整容手術是鼻整形,發生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印度,外科鼻祖「妙聞」,為當時受過「劓刑」割掉鼻子的人進行了第一例鼻整形手術。
(阿萌想著,這印度人為了追求美,下手挺狠的~)
如果說這只能算是追求美做的「小項目」,那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的吉里斯醫生上來就是大手筆!
1882年,吉里斯出生於紐西蘭南島的海岸城市——但尼丁,後來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康韋爾凱斯學院學習醫學。一戰爆發後,吉里斯加入了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成為一名為國效力的醫生。
起初,他在法國布洛涅附近的一個叫維姆勒的地方服役,與一位名叫瓦拉迪耶的口腔頜面部專家合作,協助他做一些傷殘士兵下巴的修復工作。在合作過程中,吉里斯受到新生皮膚移植術的啟發,決心前往巴黎求學,求教於當時知名的外科醫師希波萊特·莫里斯廷。
在那裡,他目睹了莫里斯廷從病人臉部移除一個腫瘤,並用一小片來自下巴的皮膚填充其上的過程。吉里斯很快學會了這種方法,並發明了一種新的皮瓣技術。
真正決定他在整形外科的地位是在一戰爆發後的戰場上,吉里斯在戰壕里搭設臨時手術台為當時只有27歲的英國皇家海軍重炮手沃爾特做皮膚移植手術,因為重炮手沃爾特被嚴重毀容,只能植皮。
吉里斯從沃爾特的肩膀切下一塊皮膚,移植到血肉模糊的臉上,完成了面部修復。後來,英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檔案管理員及外科醫生羅傑·格林將這台手術定義為現代醫術意義上的首例皮瓣整形手術,他也因此被稱為「整形手術之父」。
戰爭還沒完全結束,他就開設了一家專門的面容修復醫院。
為被戰火毀了面容的戰士進行上萬場手術,修復了許多鼻子與下巴。因為戰場環境,他只考慮了恢復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這也是整容術用於正畸,較大規模的一次。
因此他就是在醫學史上被譽為「整形外科手術之父」的哈羅德·吉里斯,也是主導整個整形外科思想的奠基人。
相信大家看完這個故事後和小魔一樣,雞皮疙瘩掉了一地。小魔才知道原來醫美最早誕生於槍炮無眼的戰場,那又是如何被「玩壞」的呢?
一戰後,整容術開始不正經。
小魔從當時的法庭記錄中找出為了修正鼻子畸形,竟然往鼻子中注入石蠟,由於醫師使用揉捻塑形的手法不當,所以造成的效果不好,要不記錄也不會只存在於法庭記錄了,其實,發展到當時,說到底就是了「正畸」。
當時,雖然戰爭結束,也不需要為傷員做面部恢復的手術了,但是人們的審美已經發生改變,尤其是在美國,又大又扁的鼻子被視為醜陋一族,隆鼻手術應時而生迅速躥紅,美國約翰·羅伊就是當時隆鼻術的醫生代表,這也代表了醫學類美容是可以被世人所接受的。
到20世紀時,風靡一時的明星們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臉上「動刀子」了,比如音樂巨星——邁克爾傑克遜、性感代名詞——瑪麗蓮夢露、德國歌手演員Marlene Dietrich......
在1901年的英國雜志上,德瑪變臉公司(Derma Featural)宣稱能夠修復鼻子畸形、招風耳與皺紋,一夜之間爆紅貴族朋友圈。那個時代,雖然每個人都覺得變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高昂的價格還是將絕大多數人拒之門外。要錢還是要面子,這一深刻的中式哲學問題,沒想到在遙遠的大不列顛引起共鳴。
而「錢和面子」這一哲學發源地的華夏大地上,美學的痕跡自然也隨處可見。
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以為中國在變美這件事上從一開始就被落在後面了呢?並不是!這等好事,你認為國人會落於下風嗎?作為世界上最智慧的中國人在愛美這件事上從不含糊。
(歷史老師的碎碎念模式開啟......)
據說,50歲多歲的禹,眼角、額頭相繼出現細細的皺紋,他認為米為食糧能豐肌飽腹,搽在臉上有益無損,嘗試成功後,長年使用米粉敷面。因此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粉敷面」、「黛畫眉」盛極一時,美容項目也多了起來。原來禹才是美容本尊啊,眼角和額頭確實保養得好。
雖說女子地位古時候地位並不高,但是這不影響她們「臭美」啊~當時已經有面脂、唇脂、美眉、美發、葯物、針灸、食膳、氣功等美容項目供王公貴族的女眷們挑選。難怪古詩詞里的女子梳妝的畫面都那麼美,一舉一動中都有獨特的韻味,原來是有「法器」加持啊。
你沒看錯,在秦漢時期男性主力軍上台,擦脂抹粉都不在話下,不要驚訝,收起你的下巴,這時候的男性已經登台演出了,化個妝怎麼了呢~
到了晉朝的時候,人們已經難以滿足了,臉上開始修修補補,兔唇修復術這時就有了。
據《晉書·魏詠之傳》記載,荊州有位醫者專門修復兔唇,每次做完手術後,他都會告訴病人暫時只能喝稀飯,要少說話。
提起唐代美女,小魔能想起的就是李白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首詩當時為楊貴妃而作,字里行間無不透露了楊貴妃的體態婀娜,風姿綽約......
早在盛唐時期人家早就有了對抗痘痘的方法了,記得看電影時,唐朝有種「兩頰點妝靨」的妝容,翻閱《普濟方》後,發現「兩頰點妝靨」可以用來治療痘痕,這種方法也被歸類到了整形手術中。
這類妝容的實質就是靨為酒窩,在這里靨也有痘痕的意思,女子在嘴角兩邊點紅點,形成假裝酒窩。
這下,就知道唐朝劇里很多主角臉上的兩個點作何解釋了。
兩宋時期,就已經專門有醫生研究關於美容養顏的處方了,這點可以從當時的古書古畫中尋得依據。
當時,也有了「裝義眼」,根據《南村輟耕錄》記載:杭州有位張存,小時候得病失去了一個眼睛,後來遇到一個巧匠,給他做了一個假眼,裝上後人們都分不出真假。
現代隆鼻術的前身就是「元代的鼻樑修補術」,關於這個技術,有專門的記載,根據《九靈山房集》記載,福建的將士陳君,打仗的時候臉被砍傷了。鼻樑上的傷口一直潰爛不癒合,就找到了項顏章為他診治,結果非常地令他高興,不僅把鼻子上的傷口給治好了,還讓他塌了的鼻樑恢復了原來的樣子,相貌失而復得,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了。
古人都這么厲害的嗎?阿萌都要豎大拇指了!
經過前面朝代的積累,這個時代的女性已經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書里的人大都婉約~這離不開當時的美容術厲害啊~
明代當時流行的是「桃花妝」和「酒暈妝」,明代盛產胭脂,女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畫出適合自己的腮紅。除了在乎面部,她們還為了能讓自己變得更香,也是想盡了種種辦法。
據史料記載,明代女子會用水銀、胡粉等,和上面脂,在肌膚輕輕塗抹,直到散發出一層淡淡的香味,然後她們會佩戴蘭草香味的香囊。
要說古代人聰明又講究,那近代人的醫美想法更加狂熱了~民國時受西方思想影響,人們大多敢做, 針對面部的塗塗抹抹已經不能滿足了,大家逐漸把重點轉移到身材上了。
《申報》上曾刊登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叫馮潔的女中學生,她發育緩慢,體格瘦小,一直都很苦惱。不過,自從她注入了雌性激素之後,再加上堅持鍛煉身體,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到了後來,她的身材甚至比尋常女子還要好。
不只是女性為之瘋狂,男性也走上了愛美之路,在那個年代,人們在西方思想的沖擊下,重新定義「好看」,甚至一些當紅的電影明星也忍不住前去割雙眼皮、做隆鼻手術、臉頰注射等。
女明星路名就去割了雙眼皮,男演員鄭重也去打了臉頰針,做完手術之後,他們的事業都迎來了第二春。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臉頰針」並不是瘦臉針,而是一種為了讓臉部看起來更加豐腴飽滿、更年輕的「脂肪填充」技術。
如果說這些都是一味追求美而沒有文化的人,那民國才女林徽因就是學識一派的求美代表。
錢鍾書曾在《貓》中隱晦地點了出來:李太太(代指林徽因)從小對自己的面貌有兩點不滿意:皮膚不是上白,眼皮不雙……一到日本,她進醫院去修改眼皮,附帶把左頰的酒靨(酒窩)加深。李太太花五百元日金新買來的眼睛,好像美術照相的電光,把她原有的美貌都煥映烘托出來。
這些都只是歷史的冰山一角,但是也證明了中國在變美這件事情上絕不含糊
時代一直在變,但是人們對於美的訴求卻是一直不變的,這份追求並不是畸形的,而是一種孜孜的追求與探索,從這點出發,我們都沒有錯。
回顧整容手術的歷史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人類無論在物質世界的改造上,還是自我精神和美學的革新上,將永遠不會止步。
B. 印度有哪些品牌啊
印度美容養身方面有喜瑪拉雅,百奧等品牌。你也可以去網路看看
C. 印度護膚品小規模公司有哪些
印度護膚品小規模公司有印度護膚品小規模公司有BSC.BombayShavingCompany是一個基於D2C模式的著名男士美容品牌。是印度領先的D2C品牌之一。公司由ShantanuDeshpande在2016年創立,總部位於德里NCR。
D. 印度富人區女孩的真實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
印度富人區的女孩都受到過高等教育,她們打扮的非常時尚,非常優雅的出入高級場所,座駕都是豪車,甚至有私人飛機。她們一天的日常消費,都能養活貧民區的數百個人。
在印度孟買由一條綠化帶將整個城市劃分開來,一邊是窮人區,房子老舊,生活貧苦,另一邊是富人區,高樓大廈,生活奢侈。
印度富人區結婚也是非常豪華的,斥巨資設宴3天,隨禮自然也是相當貴重的了。富人區的女孩的眼光也是非常高的,也非常的講究門當戶對,富人區的女孩都是嫁給有錢人或者是有權有地位的男人。最重要的是,這些金湯匙出生的姑娘,都能上最好的私立學校,受過很好的教育,長大後去英美等國家留學,也有時間和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E. 印度的社交禮儀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禮儀方面也是很注重的。那麼印度的社交禮儀具體有哪些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學習印度的社交 禮儀知識 。
印度社交禮儀傳統的見面禮
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Namaste)。這是印度的傳統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度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詞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者的最高禮節。
印度禮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千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裡一般都鋪有一塊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盤膝而坐,即"結跏趺坐",將兩腳交叉疊放於兩腿之上,雙手放在雙膝上。現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發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愛在沙發上盤膝而坐。
印度人基本社交禮儀1、雙手合十:是伴隨“那摩斯戴”的身體語言。一般是雙手合十於胸前,或舉手示意。兩手空著時,則合十問候;若一手持物,則舉右手施禮,切不可舉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講究。對長者宜高,兩手至少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頷之間。
2、擁抱:也是常見之禮。若久別重逢,或將遠行,或有大事發生等,則要擁抱。擁抱時,彼此將雙手搭在肩上,先是把頭偏向左邊,胸膛緊貼一下,然後把頭偏向右邊,再把胸緊貼一下,有時,彼此用手撫背並緊抱,以示特別親熱。
3、摸足:是行大禮。在很重要的場合,對於特別尊敬的長者用額頭觸其腳,吻其足,或摸其足。現在多用的是摸足禮,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額頭,以示頭腳已碰。
4、獻花環:在印度是歡迎客人常見的禮節,主人要獻上一個花環,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貴,所串的花環也越粗。點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歡迎賓客的禮數。每逢喜慶節日,印度人愛用硃砂在前額兩眉中間塗上一個圓點。他們認為,吉祥痣可以驅邪避災。有時,印度人為了表示隆重歡迎,不僅向賓客獻上花環,而且還給客人點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選吉日,請僧侶專門給姑娘點吉祥痣,祝願她終身幸福。現在,吉祥痣實際上也成為印度婦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個組成部分。
5、盤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見的坐姿,這種習慣在城鄉都很普遍。農民在田間休息或在家吃飯愛盤腿席地而坐。在老式的鋪子里,工匠幹活,伙計售貨,都是盤腿而坐。民間的說唱藝人和琴鼓樂手演出時也是盤腿而坐。
6、送禮:一份糖果或是一束鮮花是印度人訪朋問友經常送的禮物。一般來說禮物有糖果、鮮花以及主人可能會喜歡的東西。因為印度人愛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從商店中購買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膩,如果不習慣,很難受用。
印度禮儀禁忌1.不可騎在佛像上攝影在西北亞的釋教國家,搭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草率的舉措,被視為罪行滔天。有些不明好壞的旅客,曾因為跨坐在佛像上大拍懷念照而被科罰,對想帶歸去的佛像懷念品,也不可安排地上,由於在信仰釋教的國家采辦的佛像固然歸本身所有,但必需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安排或粗手粗腳地震它,這類舉動,會引發該國人的煩懣。
2.被邀去用飯沒必要客套在印度人的看法中,吃工具時要大師一塊兒分享,獨食是吝嗇而不規矩的舉動,所以印度人約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懇誠意的約請,拒人於千里以外的拒絕固然令人不歡快。
3.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但願他人摸本身頭上的任何一部門,他們也不喜好去摸他人他們以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門,也是人體中最崇高無比的部門,特別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頓的地方,所以,在任何環境之下絕不容許觸摸。
4.印度有牛的王國之稱,牛是本地最崇高不可侵犯的動物。在路上駕車時,萬萬細致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成品進入古剎,同時最佳也盡可能防止以牛為攝影工具印度另有一項特別分歧的風俗,答復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必定的暗示,可萬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該有的貧苦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履行種姓軌制,打聽本地人的種姓階層也是一件極不規矩的事。
5.不跟身份迥異的人進餐印度、僧泊爾人很器重身份。在印度若身份分歧或所屬階層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塊兒用飯,僧泊爾人也一樣有雷同的階層分別,在其海內,對身份的器重,跨越了一切。
6.買酒偶然間限定,在印度新德里,禮拜2、禮拜5、公休日和每個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便是法術泛博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印度風俗和禁忌其一,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其二,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其三,以右為尊,左手被視為不幹凈的象徵。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為在他們看來,人身由兩部分組成,右半邊是男性的象徵,左邊是女性的象徵,所以左手無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單用右手致意。此外,印度人便後用水沖洗,使用左手,而絕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若送人東西,大都用雙手捧著,或一手為主,另一隻手稍微接觸另一手臂,象徵雙手。否則認為不禮貌。
其四,吃飯過程中,若給對方(印度人)加飯加菜,不可用還在吃飯的那隻手直接加飯加菜,若是這樣,被認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東西,因那隻手正被用來吃飯,已接觸了食物。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換一雙未用過的筷子,給客人加飯加菜。若對方已經吃飽,不再需要,而你出於客氣,仍堅持再給,這時,你會發現對方可能把雙手捧著的碗筷(或吃飯用的盤子)一同伸到桌下,這表示不要了,見此情景,主人應當明白:不能再給客人加飯加菜。
其五,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其六,印度飲食習慣和 文化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
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
其七,印度的顏色、數字、談話忌諱。印度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其八,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
其九,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印度就餐禮儀1、用餐時需要掌握好時間。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8點以後,第二餐基本在晚上8點以後。
但是習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2、用餐時吃飯速度與對方相同。
印度菜用餐時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既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而且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開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盡量保持和對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
甜點和茶一定要等到飯後再端上餐桌,否則也是對客人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3、印度人實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殘留下剩菜。
4、印度人“手抓飯”其中的樂趣和忌諱。
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後准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
正是因為印度人的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製作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
特別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的手抓飯在用手上也是有忌諱的。那就是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絕對不得用來觸碰食物。印度人認為,左手是專門用來處理不潔之物的,因此吃飯時,他們的左小臂一般沿桌邊貼放,手垂放於桌面以下,或是乾脆把左手藏在隱蔽的地方。
用餐結束,服務員會給客人用小碗端來洗手水,水裡漂著用於清潔的檸檬片和用於裝飾的花瓣,當然,只能清洗右手。
印度人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但是他們喜歡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