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的日本 打得過現在的 印度 嗎
印度不夠日本打呀。。不過前提是兩國要能打起來,因為日本只能自衛,不能主動挑起戰爭的。那麼,就只有可能是海戰了。海戰的話,印度差日本太多了。就算印度有核彈,第一他不敢用,第二,印度的核彈實在不行。那就只能是常規海戰了。。日本人雖然沒有多少軍工企業。但是他有技術儲備,他的武器研製技術水平高於中國。那就高印度很多了,如果兩國真打起來的話,日本可以很快的武裝起來,很多民營的工業,像三菱,豐田,本田之類的重工,將會在很快的時間里變成軍工。印度的軍工,在所有的大國裡面,算是倒數了,有資料說,連子彈都要進口。這樣的軍工,如何支持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呢。雖然說日本資源匱乏,但是印度沒有封鎖日本的實力和能力。也無法聯合有能力的國家封鎖日本,比如美國,北約之類的。那麼,印度科技不如日本,軍工不如日本,戰斗意識就不用說了,絕對不如日本。現役軍隊,因為有航母的關系,大概稍微占點優勢。印度只剩下了人口優勢。人口優勢,在印度這種混亂的民主國家。。很難體現出來。除非戰爭爆發改變政體,出現獨裁政府,比如類似蘇聯之類的模式,那樣的話,鹿死誰手,到很難說啊。
簡而言之,現在的日本,完勝印度。
B. 日本和印度軍事誰強
印度比日本強。
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兵力132.5萬。印度一直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任務,1996~1997年度,派駐安哥拉390人(含20名軍事觀察員和11名民事警察)、波黑147人、海地3人、伊/科5名軍事觀察員、賴比瑞亞14名軍事觀察員。
陸軍
印度陸軍,分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大軍區,擁有中程導彈,已具備核能力。陸軍編有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
印度陸軍總兵力113萬人,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
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裝備主要有:陸上自衛隊:690輛坦克和970輛裝甲車;各類火炮近5000門;433架直升機(包括80架武裝直升機)等。海上自衛隊:47艘艦艇(驅逐艦以上級別),16艘潛艇,73架固定翼巡邏機、96架直升機等。航空自衛隊:201架F-15戰斗機、60架F-4戰斗機、92架F-2戰斗機、13架偵察機、41架運輸機、5架空中加油機、17架預警機和15架直升機等。日本自衛隊編制員額為255,335人(包含應急預備役編制員額8,175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編制151,023人,實有139,906人;海上自衛隊編制45,494人,實有42,013人;航空自衛隊編制47,073人,實有43,254人;共同部隊編制1,253人,聯合參謀部編制367人,情報本部編制1,910人。預備役編制員額47,900人。
C. 二戰時期日本大肆東亞各國,為何獨獨放過了印度
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距離印度非常的遙遠,後勤補給跟不上,而且當時印度是由英國管轄的區域,由於盟軍的攻擊力太過於強大,所以使得日本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所以才會選擇放棄進攻印度。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已經支撐不起這么大規模的作戰。主要是因為日本它的資源非常的有限,使得無法在多個國家開辟戰場。這也為他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一個伏筆。
當然我們也看到當時的日本人對於東亞各國造成了非常大的災難。給當時很多國家的老百姓帶來了非常沉痛的記憶。這段記憶我們是不能夠忘卻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如果一旦忘記,就會造成對於那些先烈們不尊重。
D. 日本侵華花了14年,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日本本身的資源並不富足,也因此日本要通過其他的手段去獲取資源。
在對資源的需求下,日本向其他國家伸出了爪子。日本在中國取得的成就使它們開始擴張。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因為中國的軍備不夠強大。他們秘密攻擊珍珠港,激怒了美國。在美國的報復下,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不足,把注意力集中在印第安人身上。在日本看來,印度的抵抗能力不強,只需要10萬軍隊就能取勝。面對現實,日本的信心依然存在。日本進攻印度的結果是,10萬軍隊中只剩下3萬人。因為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倉促入侵。事實上,是英國激怒了印度。盡管英國的實力在下降,但死駱駝比馬大。
E.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為何日本卻遭遇慘敗
1943年,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以德國和日本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均節節敗退,尤其是瓜島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二戰軸心國處於一種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為挽救危局,希特勒多次要求日本向印度發起攻擊,以便扭轉軸心國的戰場主動權。
同年年底,日軍制定了英帕爾作戰計劃,1944年3月8日,日本召集了近10萬的駐緬日軍,向印度發起進攻作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唯一一次日軍攻列印度的戰爭,竟以全面慘敗告終,而且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攻打過印度。到底是何原因,讓日軍打了這一仗,就再也不敢進攻印度了呢?
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的回復,一方面代表了日本軍官已經近乎失去理智的狂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當時日軍後勤補給的極端困難。除了後勤的困難之外,英帕爾戰役所在的熱帶雨林環境,也給日本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當時准備極為不充分的日本軍隊根本無法適應潮濕、泥濘、多雨的雨
林氣候,數以萬計的日本士兵感染上各類疾病,身體迅速垮塌甚至死亡。
正因如此,這場戰役英國才會取得勝利,甚至扭轉了東南亞戰場的局勢。面對如此慘敗,日軍已經處於節節敗退的局面,他們又哪有實力在繼續進攻印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