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去印度旅遊,喝水時要注意哪些,否則會水土不服
眾所周知,印度是非常不幹凈的國家,所以去印度旅遊的人喝水的時候,盡量選擇大一點超市來購買飲用水防止水土不服。大家如果想去印度旅遊,切記葯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管一些益菌類的消炎類的啊,這些都是要必備的,因為當地的整體的氛圍特別的不好,也是特別不幹凈,所以在飲食的時候很容易引起拉肚子。
但是你們也知道,就是凡是一種高發的傳染性疾病都是在那邊,就是因為他們一旦生病就是大病,不生病則以一生病,就是毀滅性的。所以去印度旅遊的人,除了在飲食喝水方面要注意一些,就是盡量選擇超市來購買食物,葯品然後注意一下人身安全,因為那邊比較亂,所以證件什麼一定要隨身攜帶。
『貳』 印度風俗
印度有 牛的王國 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 在路上駕車時,千萬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製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 印度還有一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 階級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一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 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一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
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印度 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飯 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 身份 的重視,超過了一切
買酒有時間限制在泰國有個規定,凌晨2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 佛像 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 罪惡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 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出生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而這對於貧窮人家而言,確實是一項龐大的負擔。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兒時,會用拍手示意,代表兩手空空來也。但如果生的是兒子時,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會立刻敲鑼慶祝,表示兒子將來娶老婆時,可以帶來響當當的嫁妝。
印度民族風俗談
回城小馬帶大家去購物,在車上他就已經是「落足了嘴頭」(廣東話,意為賣力的游說)介紹印度的香水如何名貴,茶葉如何好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什麼,大家當然懂,看看嘛,適合的就買一點,其實,他帶去的印度小店賣的香水很貴,一小瓶就要15美元,有玫瑰、茉莉、薰衣草和檀香型,買五送一,天曉得是不是小馬介紹的自然材料提煉。
晚飯,是在德里的一間古色古香的飯店吃,飯店都把英國殖民主義時代的東西(算是古董吧)舊汽車,舊桌椅、照片、燈具什麼的做裝修。首先是到樓上看歌舞表演,投影機按順序介紹印度各民族,每介紹一個就表演哪個民族的歌舞,演員就四女二男,雖然演員的形象差點,聲色藝嘛!半小時的表演,音樂舞蹈都還算可以,樂得滿場的老外高興非凡。演出結束,大家到樓下吃印度餐,有燒雞、咖哩食品,薄餅等,說實話不怎麼好吃。至於許多人關心的,去印度是否不能喝印度的水,要喝了會拉肚子,據我全程的感覺,是沒有的事。可能是沒有真正喝到恆河的水吧。
在回酒店的路上,小馬回答大家的提問,例如印度的學校,說是義務教育,但是還要按月收管理費,公辦學校是10-100盧比,當然是不同的學校收費不一樣。但是私立學校就貴了,每月要2-3000盧比。印度的學制是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十三年,然後是上大學。談到印度的婚嫁風俗,小馬笑著說,印度還是父母包辦的多,未結婚還不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誰,印度人是先結婚後戀愛。他說在印度教中是沒有離婚這個詞的,印度人一生只結婚一次,女子嫁了人,就一輩子跟定一個男人,沒有離婚的。已結婚的女人很容易區分,就是眉間會有點上紅點的化妝。據說凡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就要一生穿白衣,不能戴首飾。自由戀愛結婚的也有,但是就不如包辦婚姻的,許多是離婚收場。談到印度偏遠的地區過去有女子嫁了丈夫,丈夫死了,在丈夫火葬時「殉情」的事。有婆家嫌新娘的嫁妝不夠,燒死新娘的事。小馬承認,過去是有過,至於究竟是被人拋進去的,還是自己跳到火里的,就不得而知。但是,小馬一再的強調「80年代後沒有了」。說到印度的人口,小馬笑了,他說印度教和其他的許多教派,都是沒有計劃生育這條的,印度現在有人口近11億,(據印度官方2002年公布的統計數字,印度人口約為10.27億。)很快就要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了。
印度人慶祝小孩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婚姻對象。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傳統上,將死者抬送到火葬場的任務,應該由家屬擔任,但是現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給專人處理。在印度,專門處理喪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
一般送葬的儀式都非常簡單,但是比較富有的人家,可能會請樂師在前面演奏,浩浩盪盪地遊行。火葬前,死者的長子必須手持油燈繞行遺體3次,當火葬柴堆被點燃時,死者長子必須將頭發剃光,只在後腦勺留一小撮,然後到河裡沐浴凈身。火葬結束後,死者骨灰會被掃到河裡,代表靈魂已經脫離軀殼、得到解脫。
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區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
印度婚禮儀式相當繁瑣,結婚之前,雙方家長會透過充當媒人的祭司討論嫁妝事宜,女方必須答應男女提出的嫁妝數量後,雙方才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婚禮前一天,新娘必須根據傳統化妝方式,開始抹油、沐浴、更衣、梳頭、畫眼線、抹唇砂、並且在腳上塗以紅色、在額頭點紅色蒂卡、在下巴點黑痣,接著還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腳上繪飾漢那圖案,然後灑香水、配戴首飾和發飾,最後是把牙齒染黑、嚼檳榔、擦口紅,才算大功告成。
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盪盪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裡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
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裡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儀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後抬出寺廟遊行慶祝,並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後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面進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賜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儀式結束後,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過的鮮花、蒂卡粉或水,稱為「波拉沙達(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從寺廟膜拜出來,額頭上幾乎都塗有紅色或白色的粉末。
傳統服飾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男性包頭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
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發髻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4.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叄』 印度人生活習慣
在印度,有些人上廁所大便是不用紙而用左手清潔.所以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大都是喜歡辣味,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見面禮: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這是印度傳統的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地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語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長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干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我覺得真誠的微笑是最好的尊重。
『肆』 印度人怎麼喝水還能把水吐出來
我也看了視頻,猜測事先在胃裡放了薄壁的皮囊,有管子通口腔。反正視頻始終沒見他張大嘴
『伍』 印度人使用的都是露天廁所,印度女人她們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比如:在印度的一些街道上面,你會看到很多的廁所(露天的),而這些廁所並不是自家的,而是所有人的。因為在印度,他們認為廁所是對自己不好的東西, 還有就是如果說在家裡修建一個廁所的話;那麼他們肯定就會認為廁所會給全家帶來不詳的,總之就是一句話,印度人的家裡是不能有廁所的!
因此不僅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後有廁所,而且就算是在田地里,或者是大街小巷裡,也都有露天廁所的身影。所以只有去過印度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得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都是一些隨地大小便的人。雖然說印度大街上,都是一些隨處可見的隨地大小便的人,但這些人中一般也都是男人!
當然了這些現象也只是在印度的貧民區是經常看到的,而一般在印度的富人區,他們的家裡還是有廁所的,但對於家裡有廁所的,也只是少數一部分人家才有的!所以,至今為止,在印度隨地大小便,依舊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對於我來說的話,他們露天的廁所還不是最恐怖的,而最令我恐怖的是,印度人上廁所基本都是不用紙的,然後吃飯的時候又要用手去抓飯吃!
『陸』 感受印度的熱-印度風物記
摘自《印度風物記》(香港三聯書店2018年出版)
作者簡介:
張謳,1959年10月生,英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曾任央視首任駐印度首席記者和央視駐歐洲(倫敦)資深記者。著作有《印度文化產業》、《英國風物記》、《與玄奘同行》等,編導的多部紀錄片在國內外獲獎。
感受印度的熱
印度的酷熱,中國人早就有體會。不知道哪位前輩最先稱呼天竺為「身毒」,從字面可以理解為「一身毒火」,把印度的熱給形象化了。唐僧玄奘來到天竺後,也熱得夠嗆,連連驚呼:「盛熱也!」感念於天竺是佛學創立之地,玄奘覺得「身毒」不好聽,思慮再三,遂更名為「印度」。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南下冷風,加上緯度高,就形成了印度酷熱。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趕著牛羊從歐洲進入中亞,又輾轉來到了印度。在印度烈日的烘烤下,白皮膚逐漸演變成了巧克力色。一些雅利安人與當地婦女通婚後,後代的皮膚乾脆死心塌地成了棕黑色。這就是印度酷熱的魔力。
印度的熱浪,不是讓人脫皮,更像一個不懷好意的傢伙。他舉著一個烙鐵,你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你猛然回頭,掄圓了胳膊想揍他一頓,卻又找不到他,只能感受到無限熱力。看著胳膊一天天變成醬肘子,你只能氣憤,卻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服輸。就這樣,人們在氣焰囂張的熱浪下,像被貓追攆的老鼠,見到洞口就鑽進去。熱浪狡猾地守候在那裡,一動不動,人也一動不動,熱浪乾脆把洞口捂得密密實實,消磨時間玩。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拿了一個塑料溫度計去測地表溫度。過了一會兒出來一看,溫度計沒了。再定睛一看,乖乖,溫度計被熱浪當成口香糖給嚼了。一年365天中有120天是這種天氣。一天也不少。每年從4月到7月,都是印度人最撮火的日子,找不到打架的對象,只能大喘氣。大熱天里唯一的好處就是沒有蒼蠅和蚊子,它們都熱死了。
佛教中的刻苦修持叫苦行。苦行在梵文中為Tapas,就是「受熱」的意思。印度天氣炎熱,故將「受熱」引申為「受苦」,一下子把印度的熱提升到了精神高度。佛教在印度絕跡後,印度教徒重新活躍起來,他們在進行漫長的苦行修煉時,依然使用「受熱」一詞。但凡經歷多印度熱的人,都會對「受熱」有一種深刻感受,也就知道「受苦」的滋味,於是對修行者升起由衷的敬佩,學者A·L·巴沙姆說:「一年的不同季節是由極度炎熱、極度多雨或極度乾旱構成。次大陸的氣候總是趨於極端,這也可能影響到印度人的性格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懶散一詞不好聽,就說是清凈無為。要想體驗一下,只能在夏天來,看印度人在樹陰下四仰八叉地閉目吐氣。極端天氣讓人極端地深刻,清凈無為也就成了一種境界。
大熱天里,新德里隔三差五鬧水荒。印度城市沒有自來水。小區水站每天早晚各向居民供水一小時,每家都挖有蓄水池。住戶得用水泵把水抽到屋頂的塑料蓄水罐。蓄水桶是黑色的,很吸熱。一天下來,用裡面的水洗澡,非得燙脫了皮。我剛來印度時就被燙了一次,後來養成了開涼水管也試水溫的習慣。最難熬的是鬧水荒,人們都要拿著容器到公共水站去接水沖涼,還沒有接到水,腳下已經濕了一片,那是淌的汗。接到水的人們就到一旁過微型潑水節,小心翼翼地往身上撩水,再用容器接收從身子淌下的水,又繼續往身上撩水,直到容器里的水全部蒸發掉。排隊接水需要時間,有些人等得不耐煩,便抱著個木頭棍子,跳到城邊的亞穆納河水裡泡著。嚴重污染的河水臭氣熏天。人們寧願被快快熏死,也不願意被慢慢熱死。
炎熱的天氣里,細菌傳播快。這培養了印度人喝水時不用嘴巴接觸容器的習慣。男女老幼喝水時都仰著脖子,讓容器離嘴巴半尺遠,心不在焉地往嘴巴里倒水,而且准確無誤,成了印度一絕。我試過多次,經常被嗆得滿臉通紅,從鼻孔里冒水。每次到印度朋友家,只喝瓶裝水。如果沒有一次性杯子,便推說不口渴,偷偷乾咽吐沫,不敢碰人家的杯子,怕犯忌。天氣太熱,身體汗腺成了大漏斗,不喝水又不行。一天要喝四五瓶礦泉水,這些水還沒有在腸胃裡停留幾分鍾,很快都從皮膚上涌了出來了,依然極度地口乾舌燥。
印度也有各種空調。天熱時電力嚴重不足,幾乎難以保證空調正常工作。印度人家裡可以沒有冰箱,但不能沒有發電機。買不起輸出功率大的,就買小的,至少要能帶動電風扇。商店為了保證正常營業,都配備有發電機,像狗一樣用鏈子拴在店鋪門口。據說新德里至少有48萬台發電機,遇到停電時,發電機一起吼叫,黑煙四起,整個城市都在冒煙。煙霧遮擋了強烈光線,頭皮不再發麻,呼吸系統又遇到了麻煩。好不容易熬到夜晚,床還在散發白天的余熱,只能倒吸一口氣,迷迷糊糊地忍著。
早晨起來,一睜眼又是35攝氏度,到了中午就躥到了42攝氏度,人們還要一分一秒地往下熬,一分一秒地熬上四個月。到了7月份時,氣溫高到50攝氏度以上。新聞媒體開始報道曬死人的消息。死亡數字每天都在增長。這個時候,暴虐的熱浪在蠻橫中逐漸掏空了自己。
不消幾天,季風雨就大刀闊斧地登場了。與酷熱爭斗沒有幾個來回,酷熱就消失得無蹤無影。人們就這樣在雨水中復活了。這是印度人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在隨後的日子裡,印度人把節日安排得滿滿當當,從容而又熱鬧地過節,一個接著一個。
搖頭晃腦的學問
印度人的肢體語言很豐富,也容易讓初來的外國人困惑。在街上想打個三輪的士(Scooter)去某個地方,司機總會對你把頭一晃,然後就目視前方了,讓人覺得印度司機都不愛拉外國人。印度司機也暗自抱怨,都說印度人效率低,沒想到外國人上車也這么磨蹭。外國人到商店裡購買礦泉水,店主依然一晃腦袋,對伙計大喊兩聲,卻依舊埋頭整理賬目。當外國顧客悻悻離開後,店主覺得納悶,我的伙計正忙著准備不同品牌的礦泉水呢。顧客怎麼就走了呢,這不是瞎折騰人嗎?
造成雙方困惑的原因就出在一個簡單動作上:晃腦袋。印度人把腦袋一偏表示「知道了」或者「行」。外國人起初並不理解這個動作的含義。一位駐印度的西方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尷尬經歷:「來印度工作的第一天,我給雇員們講了幾句話。我說『我希望今天是我們長久和良好工作關系的開始』,他們都晃了一下腦袋。我繼續說,『我在印度走馬上任後,希望能得到你們的鼎力相助』,他們又搖晃腦袋。我有些失望,但還是接著說了下去,『只要我們發揚團隊精神,我相信我們的工作會很出色』,他們起勁地搖晃腦袋,我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只有在印度生活時間長了,才能了解這些身體動作的含義。
中國人習慣肩扛手提東西,印度人則喜歡把東西頂在頭上。我經常看到印度婦女頂著一捆柴火或水罐,即使有一塊比帽子還小的木頭橛子,也要頂著。手臂悠閑地在空氣中劃動。男人頂著上百斤的麻袋依然健步如飛。搬運磚頭甚至冰箱之類,也要用頭頂。天長日久,這就使得印度人的頸椎骨靈活而發達,使用頻率格外高。印度人明白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否定,他們卻很少使用這些動作,而是習慣朝肩膀兩側擺動腦袋。這個動作包含多重信息。它可以表示「行,不錯,還成吧」,在交談中則表示「我正在聽你說呢,我明白了你指的是什麼,我聽懂了」,而並不一定表示「我同意你的觀點」。這大概體現了印度文化的模糊性。
一次,我在拍攝一位國家領導人時想靠得更近些,便向印度警察說了我的要求,這位警察朝我擺動了一下腦袋。我以為對方同意了我的要求,連忙心存感激地邁過了警戒線,沒想到這個警察一個餓虎撲食,把我抓了回去。我驚訝地問,「你不是同意了嗎?」這位警察朝我一翻白眼,厲聲責問:「誰說的?」
印度人天性樂觀,喜歡聊天和自嘲。他們認為有時候動作比言語更有力量。身體語言可以傳達出更豐富的信息。只是苦了剛到印度的外國人。一旦外國人懂得了「搖頭晃腦」,也是很有用的「利器」。它至少可以模糊一下自己的觀點,探聽對方的反應。
『柒』 印度吉尼斯挑戰,嘴巴噴水時間最長記錄,是不是堪比噴泉
嘴巴噴水時間最長紀錄是名為吉魯貝爾的一個小夥子,他的故鄉是非洲的衣索比亞。他用嘴巴噴了將近一分多鍾的水。這都有點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有葫蘆娃屬性,是不是一個人體噴泉!
能得到這項紀錄,也不知道這小夥子用了多長時間練習。但是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有天賦的人體噴泉。
『捌』 印度人上廁所與眾不同,我們去印度旅行要怎麼上廁所
去過印度旅遊的小夥伴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印度的很多公廁都是露天的,男廁基本都是半公開的,很多的女廁也也是簡單的一個搭棚。這個問題應該是貧窮國家的一種普遍現象。那有朋友就問了,去印度旅遊應該怎麼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其實呀,去印度旅遊,旅行社安排的旅遊景點,基本都是有像樣的公共廁所的,但是那裡的公廁衛生情況肯定不如國內。所以去印度旅遊,最好是在酒店或者飯店解決如廁問題,另外就是盡量少喝水,減少如廁次數。隨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我們去印度旅遊,為了避免如廁的尷尬,可以盡量在酒店或者飯店解決如廁問題。我們去印度旅遊基本會選擇印度比較發達的城市,這些城市的酒店和飯店一般都是會建有廁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