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又一動物泛濫成災,為啥不能吃也不能殺
由於印度人認為牛是神聖的動物,不能吃也不能殺,導致印度的路上到處都是自由的牛群。印度是個很有宗教文化特色的地方,除了那條黑得讓我們驚訝的母親河外,這里的牛群也是讓很多遊客驚訝的景色;走在印度的街上,我們會發現當地自由生活的牛群真的很多,而且當地是完全不去驅趕牛群,甚至會覺得牛群的地位很強,畢竟印度教裡面牛的地位很高。
牛在印度人心裏面是神聖的存在,導致牛泛濫成災也不會殺掉,更加不會去吃用。
⑵ 印度人對哪些動物崇拜
印度人相信許多動物都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這種宗教意識讓印度人對某些動物產生敬畏心理,並衍生出不殺生觀念,使得新德里的動物多達450種,僅次於非洲內羅畢的650種。新德里市內的大片綠地提供了動物繁衍生息的環境,也演繹出人與動物的故事。
只有猴子敢管猴子
新德里市中心的紅沙石建築很有氣派,總統府、國防部和三軍司令部都在這里。這片古樹參天、草木繁茂的政府辦公區也是恆河猴的家園。據說這里至少有1萬只恆河猴。起初這些猴子只幹些淘氣的事,從辦公室偷幾粒花生豆或者水果,後來就膽大妄為起來,甚至「偷竊」國家機密。他們瞅准時機溜進辦公室,找不到吃的東西,就順走幾頁文件。統帥百萬大軍的印度高級將領也奈何不了他們,只能忍氣吞聲。為了防止國防文件丟失,三軍司令部將士只得把自己關在「鐵籠子」里,把一樓的窗戶都安裝上了防護鐵條。
這些恆河猴很有些背景,印度教大神之一哈奴曼就是一隻猴。根據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描述,哈奴曼可以騰雲駕霧,施展幻術,與大神羅摩一起拯救了善良的悉多,擊潰了代表邪惡的羅剎大軍。神猴哈奴曼是印度教教徒喜愛的神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神猴像。大學者季羨林先生認為,哈奴曼就是孫悟空的原型。由於哈奴曼的緣故,印度人也對猴子敬畏三分,經常主動喂猴子食物。
當然,當總統府警衛發現猴子在窺視總統卧室時,就不得不向猴子討個說法了。政府部門招聘了幾只葉猴,葉猴比恆河猴個頭大,長相兇猛,恆河猴見了它們就逃之夭夭。這幾只葉猴成了政府「工薪族」,月薪600盧比,不過不是發現金,而是用香蕉來代替。葉猴們盡職盡責。每天早中晚沿著政府建築各巡邏一次,把恆河猴趕到了樹林深處,政府區才恢復了平靜。
牛被寵愛也被「陷害」
牛和田野在一起是一幅農耕圖,牛和汽車擠在公路上則讓人有時空倒錯的感覺,但這種景觀在印度大小城市都能見到。牛們大概也在考慮為什麼會是這樣,若有所思地反芻,叫喊和汽車喇叭也不能打斷他們的思考。新德里的警察每天都要收到幾十起牛堵塞交通的報告,但他們對牛也是急不得惱不得。
牛在印度文化中象徵著富饒和仁慈。公牛則是印度大神濕婆的化身。牛拉車、犁地,牛糞曬干後是燃料,糊在牆上讓屋內冬暖夏涼,撒在地里是綠色肥料,牛奶是印度人的主要食物。這一切讓印度人對牛感恩戴德,並把這一傳統帶進了都市生活。牛也就成了一個令城市人困惑的情感問題。印度在1959年就頒布了禁止屠宰牛的禁令。這看似保護牛,實際上是把牛給害了。牛一旦生病,大部分都得痛苦地慢慢死去。
牛也經常被人「陷害」。誰的汽車被撞了,如果找不到肇事者,就把責任推到牛身上。保險公司在牛那裡拿不到證據,又不敢教訓牛一頓,只得乖乖理賠。牛還是印度政治的砝碼,哪一個黨派把牛的地位抬得越高,哪一方在大選中獲勝的幾率就越大。獲勝的一方進入總理府後,就把這些牛的處境淡忘了,它們還是只能在公路上走來走去,等待下一次大選。
汽車要靠「大象」開路
印度的名勝古跡附近總有大象的身影。有的遊客騎著大象觀光,有的坐在上面照相。這些象本來屬於大自然,只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森林日漸稀疏。印度曾經有100萬頭亞洲象,如今只剩下了兩萬多頭。為了要填飽肚皮,這些大象也不得不收斂野性,替人打零工。
印度人崇拜大象源於古代戰爭中的大象軍陣。雙方交戰時,幾十萬頭大象如地殼爆裂般擠撞沖突,如雪崩般氣勢壓人。戰爭結束後,也不知道是人神化了大象,還是大象神化了人,印度歷史里浮現出大象與人合二為一的神———肥碩矮壯的人身上安著個大象頭,信徒們又讓他做了印度教大神濕婆的兒子。這個象頭神甘尼什逐漸成了印度教教徒頂禮膜拜的對象。甘尼什擅長清除各種障礙物,印度各種車輛上畫的大多是象頭神,意在祈求道路暢通。
從印度人與動物的種種關系看,印度教教徒並不是敬畏動物本身,而是動物背後那種左右命運的超自然力量。在印度,人對動物的感情混雜著喜愛與敬畏,而動物對人都沒有什麼戒心。野孔雀在城市綠地里悠閑覓食,鸚鵡在枝頭飛來飛去,就連蛇洞口也擺著盛滿牛奶的小碟子。這種和諧輕松的背後是信仰和傳統文化的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