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其流傳最廣的切莫之迷事件是什麼
據信不少小夥伴在電影院看過一部叫《岡仁波齊》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虔誠的藏民,為了去祭拜「岡仁波齊」,與途中所發生的許多故事,而此片中的岡仁波齊正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且該片中也有關於「切莫」的傳說。
Ⅱ 關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傳說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濕婆的天堂」(濕婆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發源於此。從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岡底斯山海志》、《往世書》等著述中的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據苯教經典描述: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瑪旁雍湖。有四條大河由此發源,流向東、南、西、北四方。流向東方的是當卻藏布馬泉河(下游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綠寶石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朗駒一般強壯;流向南方的是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為恆河),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孔雀一岡仁波齊般可愛;流向西方的是朗欽藏布象泉河(下游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我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朝聖隊伍,使得這里的神聖意味綿延了幾千年。 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它。據《佛學小辭典》: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時代的象雄苯教時期,岡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苯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在公元前5-6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剎獲得解脫的地方。
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也認為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濕婆,就住在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恆河的上游都在此發源,所以,現在在岡仁波齊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 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至今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旅行者把目光投向這塊聖潔之地不過是最近幾年才有的事,不過人數依然不多,這或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岡仁波齊周圍共有5座寺廟。年日寺為轉山第一站,以後依次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稱幻變寺)、江扎寺和賽龍寺,其中後兩座寺位於內線。這五座寺廟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並留存有豐富的雕刻、塑像、壁畫等文物,但如今都程度不同地毀壞了。
Ⅲ 岡仁波齊山的名稱來歷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濕婆的天堂」(濕婆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發源於此。從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岡底斯山海志》、《往世書》等著述中的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據苯教經典描述: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瑪旁雍湖。有四條大河由此發源,流向東、南、西、北四方。
流向東方的是當卻藏布馬泉河(下游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綠寶石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朗駒一般強壯;流向南方的是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為恆河),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孔雀一般可愛;流向西方的是朗欽藏布象泉河(下游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中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朝聖隊伍,使得這里的神聖意味綿延了幾千年。
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它。據《佛學小辭典》: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時代的象雄苯教時期,岡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苯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在公元前5-6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剎獲得解脫的地方。
Ⅳ 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什麼至今也沒人敢登頂
因為岡仁波齊山是世界公認的宗教的神山,是四大宗教的發源地,同時還被認為是世界的起源,同時還有很多科學都未能解釋的事件。是對神山的尊敬,地位十分崇高,攀爬它就是對此的不尊敬,且所在的地理位置攀爬也有一定的難度。最重要的是中國唯一禁止攀登的山峰。
在世界上,不論國籍、文化、種族、教派等等,都把這岡仁波齊當做是心裡的神山,對次深深的敬畏和朝拜,認為去朝拜的路是一種心靈上自我的救贖。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
Ⅳ 神山岡仁波齊的簡介
西藏自治區旅遊景點 -神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Ⅵ 西藏不缺神山,藏傳佛教、苯教、印度教卻都把岡仁波齊視為神山之首,它有什麼神奇之處
岡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在藏區,對山峰的崇拜登峰造極,放眼整個藏族文化地區,凡山皆有神,凡水皆有聖,在這門類復雜的神山中,岡仁波齊是地位最高、影響最廣的神山。
佛經中釋迦牟尼說:世界的中心有一座須彌山,山有四棱,四棱發源四條大河,流向四個方向。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岡仁波齊。
誰能據有岡仁波齊,誰就可以獲得更多話語權,為爭奪岡仁波齊,宗教之間的沖突多次發生,之後的流傳中則演化為一場鬥法,公元1093年,藏傳佛教上師與苯教大師在此為爭岡仁波齊是何教神山而鬥法,最後苯教大師疏忽大意,一時失敗,佛教重新在青藏高原上取得優勢,聖湖瑪旁雍措也正是在此時得名。在邊緣地帶重燃佛陀之光,這就是岡仁波齊所經歷的佛教生死存亡,西藏再沒有一座神山能與岡仁波齊的歷史地位相提並論,「第一神山」的稱號當之無愧。
Ⅶ 岡仁波齊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山,為何至今無人敢登頂
網友北緯29: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納木那尼峰為之付出終身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峰的故事。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
橫亘在西藏中部的岡底斯山被稱為「天下之脊,眾山之脈」,「岡」是藏語雪或者雪山的意思,「底斯」則是梵語清涼之義,合起來的名字就是「清涼的雪山」。它幾乎就是一道手掌,與念青唐古拉山攜手穿越過西藏高原的腹地,綿延一千四百多公里,是構成青藏高原地貌的骨架。
終年積雪封頂的岡仁波齊是岡底斯神山主峰,海拔6656米的它在西藏諸多七八千米高的山峰中並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是在岡底斯山脈也只是第二高峰。但是,它的地位卻是其他高山(甚至包括珠穆朗瑪峰這些八千米俱樂部的雪山)無可比擬的。
網友日行跡:
首先由於它是神山,地位十分崇高,攀爬它就是對它不敬,所以一般不會有人前往攀爬。另外岡仁波齊垂直度太高和終年積雪,加上海拔高,風力大,山上的岩石早就風化了,基本就不能站人,登山難度太大。
岡仁波齊峰海拔6721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藏語意為「神靈之山」。被譽為釋迦摩尼的道場,濕婆大神的殿堂。峰頂終年積雪不化,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真容。能看見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山的向陽面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而神山之背面則常年無雪,即使被白雪覆蓋,太陽一出也隨即融化,與大自然常規剛好相反,更顯奪目神秘。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峰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靈之山,或者說是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
網友韓豬豬:
岡仁波齊是很多宗教的聖地,被認為是世界的起源,人類的發源地。也是當今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沒有之一!是一個自古以來被統治者禁止接觸的地方,更加不要說去攀爬了!不了解原因,但是自己親自去徒步轉山過,三年前也就是馬年,成都坐飛機飛拉薩,然後自駕阿里,然後徒步轉岡仁波齊。整整57公里左右,走了36個小時,非常艱苦,差點洗白,回到成都兩個大腳趾蓋都掉了。阿里地區風景太漂亮了!沒有之一!沿途全是檢查站。特別是靠近岡仁波齊後,所有的進山口都是部隊控制,任何人不準接觸岡仁波齊!我猜想岡仁波齊就是我們古代說的昆侖神地的入口,是仙與俗的分界。整座神山就是巨大的金字塔。四周群山就是蓮花一樣圍繞神山,任何風水寶地只說來了岡仁波齊,就只有一樣,那就是絕對標桿!
Ⅷ 印度人為什麼認為岡仁波齊峰是神山
LZ您好
印度人知曉岡仁波奇峰是在唐朝。並且沒有徵服過該處。
7世紀初,發生了唐玄奘取經,還有王玄策出使印度等事件,之後,唐朝與印度關系沒有更為拉近,反而是吐蕃與印度北部政權越走越近。
在此之前,印度宗教興起時,無論是佛教,還是印度教,其「天下」的范圍就是印度半島三角形的一畝三分地,喜馬拉雅山對他們而言並不是神山,而是人與神居住的分界線。
之後,他們推測了神明分別居住在喜馬拉雅山之後哪裡,其中財神閻婆羅的財富,被推測在岡底斯山脈所在位置附近。這一些,可以在古印度《往世書》中找到記載。
【當然,岡仁波齊峰附近不可能滿地財富。】
然後就回到開頭,吐蕃與印度交往密切之後,終於,有印度僧侶被邀請,前往吐蕃弘法,然後就發現了岡仁波齊峰獨特的外形,符合佛教教義中「須彌山」的形象,於是就將其稱為神山,並將這一說法帶回了印度。
這本來只是佛教內的事,但也很快引起了濕婆崇拜的印度教徒的注意,於是岡仁波齊峰也就「順便」變成了印度教的神山。
在這里必須明確重申:藏區在吐蕃崛起之前,與周邊是幾乎0交流的【要有,也是東北青海方向羌人有交流】,非要有宗教,也是偏向中西亞的拜火教等。與南方印度是隔絕的。岡仁波齊峰成為神山,完全就是個偶然事件,是其特殊外形造成的。
Ⅸ 岡仁波齊的岡仁波齊是「神山」
岡仁波齊(Kangrinboqe)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岡仁波齊,位於東經81.3°,北緯31°海拔6638米(另說海拔6714米),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稱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志: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志,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Ⅹ 岡仁波齊為何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聖中心
崗仁波齊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聖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稱。如在馬年來神山轉山,被當為人生之大幸事。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在瑪旁雍錯之北,峰頂四季冰雪覆蓋,山峰四壁對稱,呈圓冠金字塔狀,峰上空常是白雲繚繞,愈發顯得神秘莫測。轉山一圈距離為51公里,周圍有八座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