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

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

發布時間:2024-11-28 11:48:49

Ⅰ 中印之戰是哪一年

1962年。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

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啟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1)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中國邊防部隊在特殊高原地區進行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反侵略作戰。戰區自然環境惡劣,部隊機動、指揮、協同不便;交通線長,運輸補給困難。中央軍委靈活運用軍事、政治、外交手段,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爭的主動。

反擊作戰部隊克服高原、嚴寒、山高、谷深的困難,大膽運用穿插迂迴,分割包圍戰術手段,發揚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勝利地完成了作戰任務,保衛了國家領土主權。

在這次自衛反擊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英明領導和指揮下,緊緊依靠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同仇敵愾,英勇戰斗,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驅逐了入侵的印軍,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

Ⅱ 中國與印度邊界問題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 。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

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2018年11月,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2)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

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施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於是,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中暫時擱置問題。但印度總理尼赫魯卻對中國的這一外交策略不買帳,沉醉於「大印度聯邦」的戰略構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膽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1954年10月,尼赫魯訪華回歸,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竟立即出現在印度官方地圖上,以此迫使中國接受這一事實。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沖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系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沖突的各項建議,繼續侵佔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Ⅲ 中印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起因: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條麥克馬洪線種下了邊界糾紛的禍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斷升級邊境沖突。

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3)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中印戰爭照片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

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

Ⅳ 中印邊界究竟是什麼問題

中印邊界爭議的歷史根源及現狀分析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全長約650公里,自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中段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約650公里,始於札達縣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這段歷史沒有正式劃定邊界,而是通過雙方歷史行政管轄形成的傳統習慣邊界線。

英國的殖民統治是中印邊界問題的禍根。在英國統治印度時期,英屬印度當局將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了中國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導致中印邊界出現分歧。英國利用邊界未正式劃定的情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陷入混亂,英國殖民主義者看到了入侵中印邊界的良機。英印政府通過派遣軍隊、金錢引誘、簽訂契約等方式,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鎮壓、滲透。同時,英印政府派遣測量探險隊,秘密進入西藏東南部中印邊境地區,進行大量偵察、測繪活動,為日後侵佔中國領土做准備。

1914年,英國為實現侵略企圖,策劃中、英、藏三方會議,企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分立出去。盡管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條約上簽字,但英國政府利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在秘密交易中被迫在「麥線」圖上簽字,騙奪中國領土9萬多平方公里。

「麥線」是非法、失效的邊界線,自1914年被炮製出來,就埋下了中印邊界東段爭端的禍根。在西段,19世紀末,英國吞並查漠-克什米爾後,侵佔拉達克,後又在1865年派遣官員潛入新疆南疆地區,繪制地圖,將阿克賽欽等地劃入英屬印度版圖。

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了殖民主義者對中國領土的侵佔,還對中國領土進行新的蠶食。印度政府借機不斷越過「麥線」,向北推進,侵佔門隅、珞瑜、下察隅等地,甚至在已被和即將被其侵佔的「麥線」以南、傳統習慣線以北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上建立「東北邊境特區」。

中印邊境中段,印軍侵佔了桑、蔥沙等地,並逐步侵佔香扎、拉不底、烏熱等地區。在西段,印軍在1951年前後侵佔了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在1954年以後侵佔了巴里加斯等地。

面對印度的步步蠶食,中國政府一直採取克制態度,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不懈努力。周總理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作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五項原則,為解決邊界問題奠定了基礎。然而,印度政府在領土要求遭到拒絕後,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使用武力改變邊界現狀,不斷製造邊境緊張局勢。印度政府在朗久、空喀山口兩次事件後,掀起反華浪潮,配合國際輿論對中國的誣蔑,導致中印邊境局勢惡化。

中國政府始終以亞洲和平和中印友誼為重,對印度的武裝侵佔活動保持克制。盡管面臨挑戰,中國政府堅持通過友好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邊界問題,展現了為維護邊境穩定和友好關系所做的努力。

綜上所述,中印邊界爭議源於歷史上的殖民侵略、邊界未正式劃定以及後續的領土侵佔行為。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政府採取了和平談判的立場,並與印度政府進行了多次交涉,但印度政府的強硬立場和領土要求使得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進程充滿挑戰。未來,雙方需要繼續通過對話和協商,尋找共同點,以實現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促進中印兩國的友好合作與和平發展。

Ⅳ 中印戰爭世界屋脊之戰

中印戰爭,被稱作「世界屋脊之戰」,是發生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激烈沖突。該地區以其險峻的地勢、惡劣的氣候、稀少的人煙和不便的交通,對作戰行動構成了嚴重挑戰,使得這場戰斗的艱苦性罕見。


自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這場戰爭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20日至28日,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的中國邊防部隊針對印度軍隊的入侵展開了反擊。印度軍方在這一階段部署了約22000人的兵力,包括一個軍部、一個師部、四個旅部、21個步兵營。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覆蓋了多個地區,意圖在東段鞏固已佔領地並進一步侵佔西藏內地,而在西段依託入侵據點進行蠶食,意圖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部署則集中在西藏、新疆等地,集結了共計約10300餘人的兵力,分別針對克節朗地區、昌都、林芝、山南分區以及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和班公湖地區印度軍隊的入侵實施反擊。在這兩個階段的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採取了多種戰術,包括集中兵力實施殲滅戰、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等,成功地粉碎了印度軍隊的進攻,收復了大量領土,全殲印軍第七旅及其部分兵力,俘虜了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共殲敵1900餘人。


在克節朗地區和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及班公湖地區的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展現了卓越的戰斗能力。在紅山頭攻堅戰斗及天文點防區作戰中,新疆邊防部隊採取迂迴包圍、近戰夜戰等戰術,成功拔除了紅山頭主峰及其周邊據點,給印軍第一一四旅第十四營以沉重打擊。在加勒萬河谷拔點及河尾灘防區作戰中,新疆邊防部隊克服了谷深溝窄、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等困難,成功拔除了加勒萬河谷地區的入侵印軍據點,收復了河尾灘防區之印軍全部據點。


在班公湖岸四戰四捷戰斗中,中國邊防部隊在班公湖南、北兩岸及其以北地區成功拔除了31個入侵印軍據點。轉戰巴里加斯地區的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在艱苦的環境中連克多個據點,收復了拉多和碟木綽克等地。在衛里加斯地區作戰結束後,中國邊防部隊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轉戰千餘里,拔除了入侵印軍據點37個,收復部分領土,有力地配合了東段主力部隊的反擊作戰。


中國政府在第一階段自衛反擊作戰中取得重大勝利,並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爭端的三項建議,包括雙方武裝部隊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20公里,脫離接觸。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邊界問題,緩和局勢。然而,印度政府拒絕了中國的和平建議,悍然拒絕恢復至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狀態,並攻擊中國的和平建議為「騙局」。印度政府進一步掀起反華浪潮,加大戰爭動員和准備力度,企圖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決雌雄。


面對印度政府的強硬態度和挑釁行動,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再次反擊入侵印軍,以緩和邊境緊張局勢,創造用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條件。這場戰爭最終展示了中國邊防部隊的堅強意志和卓越戰術能力,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政府致力於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邊界爭端的誠意和決心。中國政府的和平建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贊揚,為推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5)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Ⅵ 印度和中國的邊界問題的由來

主要是由於當年,英國人麥克馬洪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未經當時清政府允許擅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劃分中印邊界。隨後的民國政府和南京政府都為對這一界線予以承認。發生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由於種種不可知的原因,中國未能乘勝收回被印度佔領的領土。

Ⅶ 上世紀中國印度因何而戰

藏南領土紛爭

起因: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對入侵中國邊境地區的印度軍隊的反擊作戰。中國伺印度接壤的邊界線(傳統習慣線)共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西段北起喀喇昆侖山口,南至西藏阿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的拉達克和印度喜馬偕爾邦三地交界處;從這個交界處到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的交界處為中段;東段西起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處,大體沿著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線而行,東到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1951年至1953年,印度軍隊越過中印邊境東段,侵佔傳統習慣邊界線以北、英國殖民者1914年非法所劃、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此後更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侵犯。在中段和西段,印軍也侵佔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部分中國領土。 1959年人民解放軍取得西藏平叛的勝利後,印度政府公開向中國提出將東段9萬平方公里和西段3.2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歸印度的無理要求,遭到中國政府拒絕。印度軍隊遂在東段朗久地區和西段空喀山口襲擊中國邊防人員,挑起邊境武裝沖突。中國政府多次提出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而不應訴諸武力。1960年4月,中國總理周恩來親赴印度,為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未能得到印度政府的響應。從1962年6月起,印度軍隊向中國推行「前進政策」,蠶食中國領土,不斷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武裝挑釁。中國政府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印度政府視中國軍隊的忍讓為軟弱可欺,從1961年特別是1962年4月起,印度軍隊大肆蠶食中國領土,至9月份,僅在西段中國境內就設立據點43個。9月下旬,印軍對駐防西藏山南擇撓橋、扯冬等地區中國邊防部隊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官兵47人。10月20日,印度政府命令印度軍隊在東段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克節朗地區中國邊防部隊發起攻擊,10月10日,向東段的中國尺冬哨所攻擊。印度向中印邊境集結重兵,在東段,部署了1.6萬餘人兵力;在西段,印軍部署1個旅部6個步兵營、1個機槍營及若干配屬分隊共5600餘人,共計10多個旅共2.2萬人,在空軍配合下,從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同時向中國發起大規模進攻,而以東段為主要進攻方向。面對印度軍隊的猖狂侵略行徑,中國邊防部隊為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和邊界安全,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Ⅷ 求1962年中印戰爭全過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編輯本段]【背景】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一、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 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作戰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作戰(10月20日至28日) 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地區進行。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里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一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餘人分布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佔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佔范圍;在西段,依託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克節朗地區反擊作戰。克節朗,位於中印邊界東段西藏以南地區,該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氣候惡劣,人煙稀少。該地區印軍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個步兵營,共6個多營6000餘人,部署在克節朗、棒山口、達旺一線,企圖鞏固已侵佔之地,並繼續侵佔我克節朗河以北地區,實現其「以塔格拉(即拉則山)山嵴為界」的夢想。中國西藏邊防部隊集結了10300餘人的兵力,對印軍第七旅實施反擊。根據印軍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布勢特點,貫徹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以3至4倍於敵的絕對優勢的火力,採取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的戰法,於20日拂曉開始反擊。實施主要突擊的右翼部隊在槍等、卡龍之間強渡冰冷刺骨的克節朗河,向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指戰員們冒著槍林彈雨,互相掩護,交錯前進,與印軍展開的激戰。負責摧毀塞維拉河岸卡龍據點的我二連六班班長陽廷安一往無前,前仆後繼,勇猛反擊,共攻克27個印軍地堡,收復了卡龍據點,為驅逐入侵卡龍的印軍第七旅創造了條件。戰後,六班被國防部授予「陽廷安班」英雄稱號。負責清除克節朗河南岸扯冬據點的我三連二排,敢打敢拚,連續摧毀14個地堡,收復了扯冬據點。戰後,二排榮立集體一等功。當天即清除了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等據點的入侵印軍。

Ⅸ 對印度自衛反擊戰是那一年的事情

1962。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

(9)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擴展閱讀

事件背景:

中印邊界分東、中、西三段,全長2000公里,雖未正式劃定,但存在著一條雙方歷史形成的傳統習慣線。1951年,印度軍隊越過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侵佔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此後,印軍侵佔了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兼則馬尼,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區。

1959年人民解放軍取得西藏平叛的勝利後,印度政府公開向中國提出將東段9萬平方公里和西段3.2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歸印度,在其無理要求遭中國政府拒絕後,便推行「前進政策」,繼續蠶食中國領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製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多人。

閱讀全文

與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行怎麼去英國 瀏覽:546
越南芒果哪個地方最好吃 瀏覽:80
在越南如何購買生蚝 瀏覽:292
印度人在伊朗做什麼 瀏覽:736
印度有哪些好聽的名字 瀏覽:372
這次疫情中國支援了多少國家 瀏覽:204
印度人口總共是多少 瀏覽:323
中國聯航積分怎麼兌換 瀏覽:455
伊朗算什麼種族 瀏覽:730
1961年印尼發生什麼大事件 瀏覽:499
中國人在泰國定居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155
和伊朗客戶做貿易用什麼付款 瀏覽:427
網路中國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瀏覽:361
印度邊界之爭是如何開始的 瀏覽:221
義大利粉兔子什麼時候建造的 瀏覽:915
印尼海嘯普吉島死了多少人 瀏覽:232
義大利面上點綴的菜是什麼菜 瀏覽:285
這幾天去越南芽庄穿什麼衣服 瀏覽:330
中印有哪些國家幫印度 瀏覽:842
印尼為什麼東帝汶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