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有的人說,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度的最終目標
就地理位置而言,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南面是印度,西面是巴基斯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印度大部分都是很平的地形,而克什米爾地區是一片高地,只要將克什米爾佔領下來,印度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就會相對少了很多。
而且就最近的印度政策來說,現在印度將全盤計劃都曝光了出來。佔領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只是他的第一步,印度的最終目的是再次解體巴基斯坦。用一句話來說,只有打開了克什米爾這個大門,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位置才能穩定。
2. 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山區,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
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的根源是英國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
18世紀中期,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英國制定的法律,印度次大陸部分地區的500多個土邦在理論上享有獨立主權,但是要承認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3日,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蒙巴頓方案」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斯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根據「蒙巴頓方案」,克什米爾土邦應該加入巴基斯坦。但是,蒙巴頓卻說克什米爾跟其它土邦不同,並鼓動伊斯蘭會議和查謨保皇協會的領導人聯合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活動,要求英國政府宣布查謨和克什米爾脫離印巴兩個自治領而獨立。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當時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希望獨立,因此,他對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遲遲不予宣布。但是,占該邦人口總數77%的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並在當年9月3日與土王發生了流血沖突。9月底,沖突不斷升級,土邦軍隊被重重包圍,省城斯利那加岌岌可危。穆斯林武裝已佔據了克什米爾西部和北部的大片領土,並於10月24日成立了自由克什米爾政府。克什米爾土邦迫於形勢,於10月26日宣布加入印度,請求印度出兵援助。10月27日,印度陸軍錫克聯隊第一營被空運到斯利那加,以後又增派了不少援軍。這時,巴基斯坦部隊也開向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
同年12月31日,印度把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宣布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約五分之三的面積和四分之三的人口。但克什米爾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延續數年的克什米爾問題也由此開始。
3. 克什米爾是什麼地區﹖
克什米爾(克什米爾語:〉,ㄆ,英語:Kashmir),又稱喀什米爾,是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亞北部的交界處)的一個地區,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四國之間,曾為英屬印度的一個邦。大部分地區現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控制(東北阿克塞欽和喀喇昆侖走廊由中國控制,已並入新疆、西藏兩自治區,雖同屬克什米爾地區但不存在主權爭議)。
克什米爾問題即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包括克什米爾谷和查謨平地。這本來是兩個獨立的邦國。查謨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爾居民卻基本上信奉伊斯蘭教。1846年查謨首領從英國人手中買下了被佔領的克什米爾。而克什米爾人口數倍於查謨。這就種下了後來爭端的根源。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1830年代英國殖民者從印度侵入,克什米爾後將其劃為土邦。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
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
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之後,印巴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3/5的土地與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與1/4人口。這次停火奠定了後來雙方對克什米爾控制的范圍。另外,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公民投票來決定。但是,雙方後來在是否舉行、如何舉行公民投票的問題上始終無法取得統一意見。通過一步步的行動,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經完全接管了克什米爾。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聲稱雙方將恢復兩國間的正常關系,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但是在關鍵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宣言》僅僅表明雙方都陳述了各自的立場。至於公民投票、軍事人員的活動范圍等關鍵問題均未提及。
1971-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後簽署了《西姆拉協議》,要求雙方舉行雙邊會晤最終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4. 查謨-克什米爾邦位置
印度將其查謨-克什米爾邦標注為該國的一個自治區,坐落在青藏高原的西部區域。這個特別的行政區域位於印度地圖上的重要位置。
邦政府的總部設在斯利那加,這里不僅是行政管理的中心,也是文化和歷史的交匯點。
官方語言是克什米爾語,這是該地區居民日常交流和傳承文化的重要紐帶,反映出其獨特的歷史和民族特色。
查謨-克什米爾邦在面積上排名全國第六,總面積達到222,236平方公里。這樣的地理規模為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人口方面,根據2001年的數據,查謨-克什米爾擁有大約1006萬人,人口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十位。然而,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達到45人,顯示出該地區人口的密集程度。
在教育水平上,2001年的識字率調查顯示,查謨-克什米爾邦的識字率為54.46%,男性識字率稍高,為65.75%,而女性識字率為41.82%,顯示出性別間的教育差距。
查謨-克什米爾的周邊國家和邦包括西北的阿富汗,以及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接壤的北部和東部邊界。南邊則與印度的喜馬偕爾邦和旁遮普邦相鄰,西部則與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旁遮普省相接壤。
整體來看,查謨-克什米爾邦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多樣的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化,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元的畫卷。
查謨-克什米爾邦是印度的一個邦,位於青藏高原西部。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簏的克什米爾地區,因印巴領土爭議,也被稱為「印控克什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