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烈火-5導彈的印度第三次試射烈火-5遠程彈道導彈
2015年1月31日 ,印度國產的烈火-5型彈道導彈在位於本國東部孟加拉灣海域的惠勒島首次以陸基車載機動方式進行了試射。烈火-5型導彈是印度現有射程最遠的核導彈,其目前公布的5000千米射程足以覆蓋中國全境與部分歐洲地區。按照《印度斯坦時報》的說法,烈火-5型導彈及其原型烈火-3型導彈是為威懾中國量身定做的。但與印度的其他國產裝備計劃類似,烈火-5型導彈同樣是誕生於雄心之中,但最終卻很可能歸於死亡螺旋 。
國際影響
印度長途彈道導彈「烈火-5」初次試射成功。該導彈射程為5000公里,可攜帶3至10枚核彈頭。西方媒體稱,這標記著印度進入「洲際核導彈俱樂部」,而印度國防部長喝彩這是印度的「偉大時辰」。
導彈研發方案是印度核計謀的要害構成局部。從上世紀80年月開端,印度鼎力開展導彈技能,旨在構成海、陸、空「三基核襲擊才能」。「烈火-5」的成功標記著印度核才能的一次長足提拔。前水師軍官、印度軍事專家PKG hose博士當天稱,印度長途彈道導彈襲擊面覆蓋整個中國是此次導彈試射成功的最大意義。印度智庫「政策研討中間」平安專家BharatKarnad則透露表現,印度終於獲得與中國一致的威懾力。他以為,此次成功試射在交際和政治上的意義在於印度能愈加自傲地和中國打交道。
美媒對「烈火-5」的報道也無一破例都提到了中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印度成功發射了該國迄今為止最為進步、可攜帶核彈頭的長途導彈,新德里但願藉此取得威懾中國的才能。
《紐約時報》報道稱,成功試射「讓印度具有了襲擊北京和上海的才能」,印度從此進入包羅中、英、法、俄、美等具有長途核進擊才能的少量國度之列。
❷ 印度試射成功新導彈,具體情況在這里
1. 印度成功試射了AGNI-VI型洲際彈道導彈,這款導彈被認為可能對南亞地區的穩定產生影響,並可能加劇與巴基斯坦的競爭。
2. AGNI-VI導彈是一種採用中國動能反助推技術的洲際彈道導彈,能夠攜帶多種核彈頭,其射程覆蓋了整個中國大陸以及大部分亞太地區。
3. 試射是在印度官員評估了核威懾因素後進行的,包括尼克·哈庫、總理莫迪和國防部長西塔拉曼·賈伊。
4.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發言人宣布,試射取得成功,所有系統運行良好。
5. 此次試射展示了印度試圖獲得最新導彈技術以維護其領土安全的意圖,並向潛在威脅發出警告。
6. 印度和我國之間的導彈技術交易可能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系。
7. 印度的導彈技術,特別是其潛射能力,被認為可能影響南亞地區的穩定,並可能加劇與巴基斯坦的競爭。
8. 美國情報部門私下批評這種攻擊性導彈具有挑釁性,並擔心其可能導致巴基斯坦進一步強化其核計劃。
9. 這款導彈的研發經歷了長時間的醞釀和多次挫折,最終成功試射,並已進入戰備狀態。
10. AGNI-VI導彈的試射成功將加強印度的防空能力和核威懾態勢,被視為印度空軍的重要裝備。其強大的殺傷力使它成為未來作戰中備受關注的武器。
❸ 試射的導彈,最後都去了哪裡
試射的導彈,最後都去了哪裡?
試射的導彈,最後都去了哪裡?答案是除了印度的,基本上大部分都落回到地(海)面上了。導彈的測試一般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大部分的導彈測試是僅僅在地面上進行。例如東風2甲導彈的測試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1960年代國家獲得了RD-130火箭發動機的方案和圖紙,這個發動機是相當成熟的火箭發動機。被應用在R-5「勝利」導彈中,按照原始的方案圖紙進行生產後,在地面的推力平台上測量出發動機是達到了設計指標。
在1962年我們組裝了第一枚東風2導彈,倉促地進行全彈導彈的試驗。不過,在導彈試驗過程中由於導彈的結構導致了實驗的失敗。
然後在1965年,這個發動機被放上了測試台,在導入足夠燃料後完成了整個計算段的工作測試,同時我們收集了推力變化數據和導彈發動機在工作時候的震動數據。在1965年同年,改進設計好的東風-2甲導彈被送上了震動台。
依靠在導彈發動機測試中的震動數據對東風-2甲進行了震動測試,用來模擬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這一段時間內的震動來驗證導彈的結構合理性。1962年組裝了第一枚東風2導彈,倉促地進行全彈導彈的試驗。不過,在導彈試驗過程中由於導彈的結構導致了實驗的失敗。
然後在1965年,這個發動機被放上了測試台,在導入足夠燃料後完成了整個計算段的工作測試,同時我們收集了推力變化數據和導彈發動機在工作時候的震動數據。
在1965年同年,改進設計好的東風-2甲導彈被送上了震動台。依靠在導彈發動機測試中的震動數據對東風-2甲進行了震動測試,用來模擬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這一段時間內的震動來驗證導彈的結構合理性。
東風2導彈的失敗逼出了我們的模擬振動台的技術的發展,現在震動台還是國際領先的位置,我們敢喊第一,沒有人敢喊第二,甩開了全世界幾十年(所以說是第一)。
在1966年10月,完全驗態數升證過的東風-2甲導彈攜帶著1.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彈頭從酒泉發射擊中了800公里之外的羅布泊目標。這就是一個導彈的大體測試過程,最終這些測試的導彈還是會落地的。只不過落地的區域會選擇人煙稀少的地方,並不會造成地面的危害。
更遠程的導彈則會選擇射高測試,讓導彈盡量往高處飛。因為彈道導彈是打一個拋物線,所以射出的高度是可以換算為射程的。
有的射程達到幾萬公里的彈道導彈,其實真正的測試飛行路徑如果在地球表面來標注的話也就是1-2000公里遠。但是往往這些導彈都會飛到4000-6000公里高,這點和炮兵打炮是一樣的概念。都是通過相同能量的拋物線運動來推算出最大射程的紙面計算工作。
而到了1-2000公里的距離尺度,其實地球上很多國家就沒有那麼遼闊的疆域了,帆老在這期間還會為了防止導彈在測試的時候出現意外解體導致的地面傷害,往往就會選擇往海面上發射。
這時候根據事先計算的結果往往會在海面上劃出一片禁航區域,告知某時某刻到某時某刻在這片海域航行有危險。當然了這些都畢指是事先計算的結果,都會預計導彈會落到哪裡去。但還有一些導彈的測試就得看運氣了。
例如阿三哥的導彈:他們的導彈會挑戰全世界所有的反導系統,沒有任何反導系統可以在三個的導彈解體前擊落它們,甚至連三哥自己都不明白他們的布朗運動彈最終會怎麼飛。當時是有傳言的,當印度聲明要往英國發射導彈的時候,法國、德國、挪威、西班牙、義大利等等國家都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