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理解印度式自信
印度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那就是他們比中國要強一點!有人認為這是印度人的「自信」,其實這恰恰是文化自卑的表現。
越是古老的文化,越喜歡攀比,越喜歡從自己的「古老」傳統中去尋找自信。印度的文化比中國更古老,唐三藏先生不是還到印度去取過經嗎?既然印度文化比漢文化「老」的更厲害一點,在「自信」方面比中國人更「爆棚」,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這種原始文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的攀比對象一定是自己的「難兄難弟」,比如農村裡一些貧窮愚昧的人,他最死死盯著的人就是村裡和自己一樣貧窮愚昧的人。
現代文明與原始文明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對於「自信」的看法不一樣!現代文明的人認為看到別人的優點、學習別人的優點、誇獎別人的優點是自信的表現!相反,通過看別人的缺點來「找自信」,則是自卑的表現。
2. 印度為什麼好攀比,而且總是夜郎自大
根據圖片顯示,莫迪正面站在一間病房中拍照,旁邊有幾張病床,病床上的被褥、床墊、枕頭彷彿都是新的,而那些“病人”全都盤腿坐在病床上,精神狀態非常不錯。整個房間異常整潔,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印度醫院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家“醫院”沒有醫生,沒有護士,沒有任何的醫療設備。所有病人都沒有掛吊瓶,連掛吊瓶的架子都沒有,也沒有床頭櫃,病人甚至連水杯都沒有一個。空曠曠的房間里只有幾張床與幾個病人。牆上的熒幕與投影儀卻格外顯眼。
印度很喜歡搞這行虛頭巴腦的東西,雖然也是展示強大的手段,但是給人一看就不切實際。
3. 印度落後於中國幾十年,為什麼卻不自知,什麼事都要和中國比較
首先,人們往往會通過與他人進行比較來獲取自我認同感和優越感,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不僅僅是印度,也存在於其他國家和地區。這種比較可以是從各個角度來看待,例如經濟、科技、文化等等。
其次,對於印度來說,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它在經濟和科技方面與中國的差距確實比較大,這也是國內外許多人關注和討論的問題。同時,在印度國內,也有許多人希望通過與中國的比較來激發國內的發展動力和提高競爭力,這也是一種促進國內發展的有效途徑。
不過,我認為,與其將注意力集中在與其他國家的比較上,不如將精力投入到本國的發展中,通過改善經濟、教育、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來提高國內的競爭力和生活質量。同時,也需要避免過於強調與其他國家的競爭,而忽視國際合作和互惠互利的重要性。
4. 印度為什麼總是喜歡和中國比
以至於印度不管是什麼方面都喜歡和中國比一比。在經濟上印度希望用比較短的時間內超越中國;在軍事上印度特別喜歡以中國威脅作為借口不遺餘力的購買大量的軍事武器,在中印邊境新建軍用機場和公路。還以中國威脅其安全向邊境大面積增兵。中印曾經在邊境問題上發生過戰爭,最後印度失敗,至今印度還認為那是恥辱。印度的媒體也用比較煽動性的文章和不實報道來惡化兩國彼此之間的印象和關系。印度政府在這種事情在中印媒體之間互相攻擊鬧的越來越大的時候終於出面干預。印度媒體為什麼要如此瘋狂呢?因為印度總是和中國之間比較,因此產生的一種嫉妒心裡。讓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和印度人們的心中其實並不是像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家,人民生活的並沒有怎麼改善,而且還不如印度。使其國民更擁護政府的發展方向。印度正在全速發展經濟;強壯軍事,提高自己的世界地位。但是印度花巨額資金去購買武器,卻忽視了自己的國民還在艱苦的生活。印度孟買雖然很繁華,但是不要忘記旁邊就是最大的貧民窟。印度應該首先解決人們的吃飯;住房等貧困人口,改善經濟,才能讓國家強大。有了經濟的繁榮,國防自然強大。不要總是和別人攀比,心胸狹隘。在其他問題上我最氣憤的是:印度政府的在印度的中國公司和工人用防範之心,也可以說是歧視。印度對在其工作的中國公司以國家安全為由不讓他們參與其招標,對工人的簽證到期不已繼續簽發,使正在建設的工程不能繼續。印度的這種處處針對中國的舉動,不僅對中國不利,對其自身更是一種傷害。它不可能對每個國家都這樣,如果印度要想更好的發展,更好的融入全球經濟領域就應該和中國平等的發展貿易還要關系。總是懷疑別人和一種防範的態度和別人打交道是不可能更好的發展,也使夥伴認為你沒有誠意。
5. 印度為什麼喜歡和中國攀比和抬杠
你好!因為近40年來,中國的發展速度全球矚目,加之印度的國情和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印度人總喜歡與中國攀比,只要中國有的,他們也想有,甚至中國沒有的,他們都想有。這似乎已經成為印度全民的一種強迫症:拿中國的標准來衡量本國的經濟發展。
6. 為什麼印度老愛和中國比
畢竟兩國同處亞洲、人口總數接近、又同為發展中國家,具有相當多的可比性,還在62年打過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只可惜曾經與我們經濟總量接近的印度不斷落後,在經濟總量上已經相差4倍,在科學技術、工業製造技術與規模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雖心有不甘,但卻眼睜睜看著自己越落越遠了。說明印度的政治制度、低種姓制度、國民教育水平、基本建設水平、領導人的決策和管制能力,都無法與中國相比。無可奈何花落去。
7. 印度低種姓人民生活悲慘,為何至今也沒有見到他們選擇起義
不是他們不反抗,而是他們反抗過,新上任的政府讓他們生活更加苦,他們看不到未來,思想又給壓制,一代傳一代,印度低種人民思想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認命。總之就是他們反抗失敗之後,就再也不敢反抗了。
上台的印共根本就不理印度人們的死活,還為了鞏固政權,推行教會社會,讓廣大人民的思想越來越封閉,印度低種人民生活更加苦不堪言。試問這樣情況下,就算有人再給畫大餅,印度低種人民也不會選擇相信,正如古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8. 為什麼印度的大國夢註定無法實現
很簡單啊
1、它民族本性不夠踏實,耐性不足,印度人懶散隨意是出了名的
2、印度體制問題太嚴重,官僚體制,土地私有制,讓印度很多國家型工程根本沒法開展
3、印度好高騖遠,從不腳踏實地,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4、印度很多時候不按自己的實際情況辦事,而是脫離實際情況,不從自己本身需求出發,貿然跟中國攀比,中國有什麼,它就要有什麼,中國有J10,那印度得有陣風,中國有J20,那印度得有T50,中國有遼寧艦,那印度得有維克蘭特號……總之就這個意思,所以它一直沒法真正走符合自己的路,始終被迫模仿別人,企圖追趕,但卻心有餘力不足。
5、最後是很關鍵的基礎問題,大國與否,能在聯合國說上話才是關鍵,能為自己國家牟利益,但聯合國五常都是二戰打出來的,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從戰火中走出來的,而印度呢,二戰中無論英國還是印度本地人,都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它沒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自然講話的聲音就要小得多。
9. 為什麼印度總是不服氣中國
首先更正一下四樓,印度人不是黃種人,他們是雅利安人種,雖然他們很黑,皮膚顏色比我們還要深得多,但是從人種上他們更接近於白種人。
樓主的問題其實很容易理解,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遠交近攻」嘛,你看印度和巴基斯坦打和中國打,吞並或是控制周邊的小國,但是和美國、俄羅斯、日本關系都很好,和馬來西亞、印尼、台灣發展關系夾攻、牽制中國。地理因素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印度要是天天和巴西腳勁那它不是有病嘛,巴西離印度十萬八千里,但是中國緊挨著印度,印度要建立他的「大印度聯邦」就繞不開中國,中國又不可能看著印度坐大騎到自己頭上,地理因素使中國和印度天然就是競爭對手。印度要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海,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廣闊的市場,亞洲就這么大點地方,那麼幾個國家,印度和中國在爭奪市場和資源時發展區域出現重疊、產生矛盾是無法避免的。
秦是在三家分晉以後才遠交近功的,但是秦這樣做並不是有意要等晉國滅亡才實行遠交近功。秦的遠交近攻外交政策是張儀提出的,三家分晉前張儀還沒有來到秦國,秦國還不知道遠交近攻。要是當時秦國有人能提出遠交近功,秦國當時就用這著了。
印度和北宋基本沒有可比性。第一,印度不是想滅亡中國,只是想牽制、削弱中國。印度的目標就是使中國不影響他建立大印度聯邦。第二,現在南亞和整個亞洲的政治格局也比北宋復雜多了,北宋和金只隔一個遼。亞洲有俄羅斯、中國、日本、美國幾個強國的勢力相互牽制,可以說不會發生北宋那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