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華醫療隊到達延安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華醫療隊經長途跋涉,到達延安,受到熱烈歡迎,毛澤東親自接見了他們。
1937年年底,印度國民大會決定派遣醫療隊援華抗日。今年1月9日,該醫療隊乘海輪從盂買出發。17日到達廣州,隊長是愛德華大夫,柯棣華是該隊著名醫生之一。
柯棣華(Dwarkanath S. Kotnis)(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出生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紹拉浦爾市,家庭出身屬於較高的種姓,但由於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並不富裕。他的母親有殘疾,父親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時即隨同父親參加抵制英國貨的斗爭。後來考入孟買著名的G.S.醫學院,因為參加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斗爭,被迫輟學。又以頑強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學,終於於1936年從孟買助學醫學院畢業並考取英國皇家醫學院。
二戰爆發後,他沒有去英國上學,參加了巴蘇大夫領導的一個五人援華醫療隊,於1938年到中國,為國民革命軍救助傷員。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參加了八路軍醫療隊,在晉察冀邊區全力搶救和日本軍隊作戰的傷員,並以自己的身體試驗治療當時在邊區流行的傳染病。1941年接替犧牲的白求恩大夫,成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
1941年他和衛生學校的教員郭慶蘭結婚,婚後生有一子,由當時晉察冀邊區司令聶榮臻起名為柯印華。柯棣華於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由於癲癇病發作,在前線逝世,年僅32歲。1949年將他和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陵園中惟有的兩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為了紀念他,毛澤東親自寫了一個條幅:「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華北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這幀條幅目前存放於柯棣華家族。
國際輿論認為,除了釋迦牟尼和達摩祖師外,他是第三位對中印關系起了重大影響的印度人,所有訪問印度的中國領導人,包括周恩來、江澤民等,都慰問過他在印度的家族。中國和印度都為了紀念他發行過郵票,印度還曾以他的生平事跡拍過一部電影。
❷ 廣州距離印度1760公里,印度5華援華醫療隊是如何在1938年9月抵達廣州的
先搭乘客輪到香港,再到達廣州。
❸ 抗戰時都有哪些國家幫助了中國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抗戰初期)、英聯邦國家(以英國為主體,由54個國家組成的聯盟)
對中國援助最早的是德國,但後因日本向其施壓便停止了援助。
在二戰之前,德國同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截止到1936年,德在華投資達1.364億美元。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德國兩次向中國提供價值上千萬馬克的作戰物資,借給中國的款額高達10億馬克。在德國的幫助下,30年代中國兵器工業發展較快,一些武器性能已趕上西方。
對中國幫助最大的是美國
美國援華政策開始於歐洲戰爭爆發後。1938年底到1940年11月,美國援華貸款總計達1.7億美元。1941年1月,羅斯福宣布:「決心全力支持堅決抵禦的各國人民,從而使本半球避免戰爭。」4月,美國援助了中國4500萬美元的軍需物資,接著又對華貸款5000萬美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援華貸款5億美元,並與國民政府簽訂了8.7億美元的中美租借協定。1941年8月,美國將陳納德創立的美國義勇航空隊(飛虎隊)正式編入正規軍,參加中國戰場的戰斗,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英國:日本佔領華南、華中後,英國感到在華利益受到嚴重侵犯,先後對華援助貸款約2400萬英鎊。英國民眾成立了許多反日援華團體,向中國的抗日前線捐錢捐物。
蘇聯:1937年8月21日,中蘇兩國在南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此後幾年,中蘇簽訂了3筆共2.5億美元的援華貸款。另外,從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中國從蘇聯得到985架飛機,1300多門大炮,14000多挺機關槍和2050輛卡車及其他物資裝備。蘇聯還向中國派出了6個飛行中隊的志願航空隊,協助國民黨政府建設空軍和參加對日空戰。這一時期,蘇方在華軍事顧問和專家達3665人。在二戰期間,是中國重要的外援力量。
除了以上這些國家,法國、加拿大、丹麥、菲律賓等國抗戰期間也紛紛伸出援手,對中國有不同數目的借款援助。
但在抗戰期間我國華僑華裔也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❹ 愛德華和白求恩是一個人嗎
愛德華,印度人,印度援華醫療隊隊長。
白求恩,加拿大人。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支援我國抗日。
❺ 二戰期間,印度,澳大利亞和南美洲國家在干什麼
給你介紹一下印度的抗戰歷史
60年前,中國經過8年抗戰,最後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華大地。在這場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中國並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得到了世界多數正義國家的支持和幫助。其中,亞洲另外一個文明古國印度對山 水相依的鄰國中國無論在道義上,還是在物資上都給予了無私的支援,中印聯手譜寫了一曲同仇敵愾、合作互助的友誼之歌,至今仍值得人們謳歌……
■援華「天使」
1938年春天,正當中華民族處於歷史上最危機的關鍵時刻,一直為本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努力奮斗的印度國大黨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國大黨不僅在國內展開了籌集資金和葯品支援中國抗戰的活動,還組織了自願援華醫療隊到中國抗戰第一線工作。同年9月1日,由五名印度醫生組成的醫療隊乘船離開了孟買港口,輾轉新加坡和香港等地進入烽煙四起的中國,其中柯棣華大夫就是醫療隊中的一員,他當時年僅28歲。按照原定計劃,印度援華醫療隊在中國只工作1年,但柯棣華和巴蘇華兩位大夫卻在中國的抗戰前線呆了4年以上。1942年底,柯棣華大夫因積勞成疾,為中國的抗戰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2歲。正如一首歌中所贊頌的那樣:「你從溫暖的印度洋岸邊,到中國北方抗拒嚴寒;你為明天的世界,在中國苦戰了五個秋天。……你巨大的形象,將在我們的行動中復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長存到永遠。」
1943年4月巴蘇華結束援華醫療工作返回印度時,毛澤東和朱德專門致函印度國大黨,對印度人民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信中說:「4年以來,醫療隊諸同志不避艱險,輾轉北方戰地,他們的艱苦努力和極有價值的工作,使無數中國軍民親睹印度人民的援華熱忱……」
■物資援助
其實,在中國的整個抗戰期間,印度國大黨雖然肩負著印度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歷史重任,但仍始終站在中國抗日軍民的一邊。
當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瘋狂的日軍封鎖和斷絕了中國東南沿海與外界的貿易通道。1940年宋美齡致函尼赫魯,希望擴大中印兩國的貿易,並鼓勵印度輸出鐵路建材、葯品、化學品等中國抗戰急需的物資。尼赫魯獲信後立即進行了支援活動。進入中國的商品主要由汽車和手推車運輸,當時輪胎缺乏,國大黨還專門提供了不少輪胎,以確保戰爭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的抗戰前線。
1942年,囂張的日軍切斷了滇緬公路。於是中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從1942年11月起建立了一條從印度汀江到中國昆明的空中航線,這就是著名的「駝峰航線」。印度的麗都市還成為中國抗戰時空軍集訓的基地。可以說,印度在二戰期間已經成為中國抗戰的一個可靠後方,對中國駐印軍隊和「駝峰航線」的支持幫助以及後勤保障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在二戰期間,印度各界對中國抗戰斗爭還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資金支援。抗戰爆發不久,印度大文豪泰戈爾就帶頭捐款500盧比,同時動員加爾各答的國際大學通過義演募捐5000盧比用於中國抗戰。1942年,印度知名人士倡議3月7日為「中國日」,共募捐9萬英鎊。1943年7月7日抗日戰爭開始6周年紀念之際,印度各界再度募捐94萬盧比。這些錢全部用於中國的抗戰事業。
■道義聲援
印度除了在人員和具體物資上給予慷慨援助外,在道義上也給予了中國很大的聲援。1937年9月26日和1938年1月9日,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兩次倡導「中國日」,號召各地群眾舉行遊行集會,譴責日本侵略中國,支持中國抗日。1938年和1939年上半年,尼赫魯在繁忙的工作中還親自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公開支持中國的抗戰。其中的主要文章有《印度為什麼支持中國》和《新中國》等。
應該指出,尼赫魯的行動還得到了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支持和祝福。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甘地嚴厲譴責日本對中國的狂轟濫炸和燒殺掠搶,稱日軍是「野狼」,並把印度援華醫療隊譽為「快樂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