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其糧食產量僅才中國一半的印度,它憑啥還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低,但是出口卻很高,是為了套取外匯,在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來實現印度的大國夢想,政府向群眾隱瞞了現實,讓很大一部分人掙扎在生存線上,卻把金錢用來購買武器裝備,這種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目前印度大約擁有10億人口,其中4億人在溫飽線上下浮動,每月的工資收入大部分用來購買食物,可以說這些家庭都完全處於赤貧狀態,但遇到大規模的社會動盪,這些人就會陷入到絕望之中。我國則與印度完全相反,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1億噸左右,處於世界最高的水平,但是每年糧食進口同樣是世界最高水平,不僅滿足了國內民眾的糧食需求,還進行了大量的糧食儲備,這樣的的觀念才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礎。
② 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印度很多人飯都吃不上,為何還對外出售
印度跟咱人口相差無幾,自然條件似乎也更優越,可印度糧食產量不到我國一半,我國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但印度卻是全球最大糧食出口國之一,稻米出口世界之首。
很多人都愛拿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進口糧食說三道四,但它們卻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每年大范圍出口糧食的印度,有全球最多的挨餓人口,完整是在勒緊腰帶賣糧食。
受傳統文化影響,印度是個相當盛行吃素的國度,超越六成的印度人簡直不吃肉,有兩成的印度人完整素食,印度的肉類人均消費程度全球倒數第二,不到我國的零頭。
可即使如此,印度照舊有過半的青少年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值,半數以上育齡婦女貧血,超越五億印度人每天只能吃一餐,印度挨餓賣糧食到底何故,顯而易見。
③ 印度自己不夠吃,為何還要把糧食出口到國外
印度的糧食即使自己不夠吃,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要出口到國外,這是為了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不出口的話,那麼就沒有貿易,如果貿易不通暢,經濟發展的道路就會受到影響。
印度的消費與經濟增長隨著這幾年還是有發展前景的,再加上印度的生產周期以及雙邊關系歷史之間獨特的市場動態,顯示了印度對農業市場的特殊價值。
鑒於越來越多的商業農業與其他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是邊際實際或未來假定的關稅優勢,都可能對其他國家買家,特別是加工成品供本地消費的投入產生重要影響。
而且如果出口的話還能夠收到關稅,這要比自己在印度的城市當中去買賣糧食所獲得的利潤高許多,本來印度它就屬於農業大國家人口多,但是為了能夠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相信印度的政府肯定會選擇犧牲一部分的人民來成就大事情。
④ 印度人自己吃不飽,為什麼每年還出口1000萬噸大米
印度每年出口的大米都超過1000萬噸,占據全球幾乎四分之一的大米出口市場,另外,印度還是一個小麥凈出口國,2012年和2013年印度出口的小麥甚至超過了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個國家不缺糧食才會出口糧食。但是自己國家人都吃不飽的印度,反而有大把的糧食出口,這是為什麼呢?而且要說的是,印度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國家沒有權力低價徵收農民的糧食,所以印度大量糧食出口可以說是「民眾的呼聲」。
首先先從需求上分析,印度人製造業相對落後,想要生活,就不得不將大米賣掉,換成外匯,進口生活必需品,所以印度農民出口大米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另外,從經濟學分析,在一個國家,農民是種糧的人,居民是買糧的人,那麼擁有糧食較多的農民就一定會比需要買糧食的居民吃得多嗎?據多國數據統計,事實恰好相反,這就和在中國自己沒房的工人反而需要幫別人蓋房、沒有iphone的工人幫別人生產iphone、沒有LV的女人在工廠為別人生產LV一樣,在印度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印度民眾對於自己種的大米的管理權其實並不多。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人的需求都是多次元的,吃僅僅是眾多基本需求之一,還有穿衣、住房、醫療、養老等等需求,有孩子的家庭還要讓小孩上學,在各種利弊權衡之後,其實剩下留給吃的份額就不多了。
⑤ 印度缺乏糧食卻為何還要依靠出口糧食賺錢呢
一般人都會認為只有一個國家不缺少糧食才會選擇出口糧食來賺錢,但是印度不僅缺少糧食,而且是嚴重缺少糧食,很多地方的印度兒童,都是因為飢餓而死亡的。雖然他們產出的糧食多,但世界排名在全球也是非常靠前,那既然如此,他們又為什麼會選擇讓自己挨餓,然後出口糧食呢?
所以他們不得不賣出很少的糧食來獲得一些其他東西,因此即使挨餓了要將糧食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