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印度的一位王子是怎麼成佛的就是釋迦牟尼,能說一下他的過程嗎
釋迦牟尼佛,即如來佛祖,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教創始人。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呼他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是釋迦族人,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 佛陀出生後便成為了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取名「悉達多」意譯為「一切義成、一切事成」,王後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後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即後來的大愛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養育。太子天資聰穎,幼年就通達五明、四吠陀(古印度傳統思想),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太子卻並不貪戀這些世間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到生、老、病、死、等現象以及修道的沙門,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於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初訪毗舍離國求教,復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沒有得到解脫之境,遂至摩揭陀國伽耶南方的優樓頻羅村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凈飯王派了五位侍者與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間,太子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終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當時,共修的五位侍者,誤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伽耶村畢缽羅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心默照,降伏諸魔,入諸禪定。四十九日後,於十二月八日破曉時分,豁然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5歲。由此因緣,畢缽羅樹被稱為菩提樹。
2. 佛陀在哪個古印度城市出生
佛陀簡稱為佛,其意為「覺悟者」。佛陀包含了「斷」、「證」、「功德」、「四身」、「五智」。相傳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後來出家修道,成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無上的究竟者,所以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佛陀示現完成無上的佛果,正是以身示範,鼓勵有志學佛的人們,及時以此人間的肉身,追求無上的佛果。佛陀修行的程序和儀式都很繁瑣、艱幸,修行者要明白苦、行、集、道「四聖諦」,做到「十善業道」,結下「十二因緣」,經過六度、六波羅蜜,成為大慈大悲的佛。
迦毗羅衛國是古印度後期吠陀時期中一個富裕的小國,釋迦牟尼的祖國,位於今日印度與尼泊爾交界區域內,與摩揭陀(Magadha)、跋蹉(Vatsa)、憍薩羅(Kosala)和阿盤提(Avanti)為鄰。疆土不足二千六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王宮周圍只有十公里。由於國內血統純正,具尚武精神,頗受鄰國尊敬,在強鄰間一直保持獨立。
3.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生在印度
1 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為什麼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國? 因為當時的中國人還沒有出世的意念。
2 你看儒家、道家,這在中國可以說學術思想頂尖的,他們所講的頂多講到天,並沒有超越世間這個觀念,佛要降生到中國來,他沒有法子說這個佛法,他說要超越三界,我們中國人還沒有這個想法,還不想超越三界,那他來沒有用處。
3 但是,印度那邊不一樣,印度在當時,他們的學術思想比我們發達,他們的研究比我們深刻,他們的境界比我們高。在印度一些宗教裡面,他們能夠看到餓鬼道、地獄道,能夠看到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於無色界天,他們提出了涅盤,他們有追求涅盤這個慾望,但是達不到。
4 所以佛就降生在印度,幫助他們突破這個境界,超越六道,幫助他們成就。那一個地區根性成熟的眾生多了,佛就應身來了,所以佛應化在印度,這是有道理的,不是佛偏心,這正是《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