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經濟有什麼特點
印度經濟的特點
一、多元化經濟結構
印度經濟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特點,涵蓋了農業、服務業、製造業等多個領域。其中,服務業尤其是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外包已成為印度的經濟支柱。此外,印度的製造業也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特別是在汽車、制葯、紡織等領域。
二、快速發展的製造業
近年來,印度製造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汽車製造、電子產品和紡織品等領域。印度政府致力於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吸引國內外投資。此外,印度在軟體開發和信息技術服務方面的優勢也在推動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
三、農業仍是重要經濟支柱
盡管印度經濟在服務業和製造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農業仍然是印度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的農業產值和就業人數都占據相當比例。同時,印度政府也在積極推動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四、對外開放和外資吸引
印度政府在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方面做出了努力,推動了貿易自由化和外資投資的便利化。印度的投資環境日益開放,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印度市場。特別是在服務業和製造業領域,外資的流入為印度的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
綜上所述,印度經濟的特點包括多元化經濟結構、快速發展的製造業、農業仍是重要經濟支柱以及對外開放和外資吸引。這些特點共同推動了印度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發展。
B. 印度經濟結構的特徵
印度經濟結構最大的特徵是:發展極度失衡。與東亞經濟體相比,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消費佔比高,居民消費支出佔比一直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常常超過百分之六十。而外貿、投資則佔比低,與中國投資率差額多年超過10個百分點,驅動力不均衡。在產業構成中,第一,第三產業比重大,服務業佔比上世紀80年代中期超過40%,1999年超過50%。而第二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發展非常薄弱。佔比很圓晌改小,產業發展極不平衡。發展極度失衡造成了很多經濟社會橘判的弊端,經濟發展的質量謹鎮也就難言有多高。
C. 印度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1、印度優先發展服務業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構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就是工業,主要是製造業;最後一個是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在工業革命以前都是農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有工業和製造業,而歷史上的大國幾乎都是工業強國,荷蘭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貿易立國的,這是算是服務業,優先發展工業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農業人口的轉換問題,隨後就會迎來城鎮化,城鎮化的提升帶來的是服務業的需求,這是之前很多國家走過的老路,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國內的消費能力較低,無法自行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出口給其他的國家,利用出口的優勢來發展過來的工業/製造業,中國走的是這樣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從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後實施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在經濟的發展策略上是優先發展服務產業的,製造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中個中原因有多種,印度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間是聯邦的體制,要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但是因為中央協調的能力較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統一協調能力,導致基礎建設停滯不前。沒有基礎建設,製造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還因為宗教信仰,比如種姓制度,導致人口的流動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就業的一個基礎,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業市場是自由交換的。土地的私有化也為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合約談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難做統一的徵收和規劃,私人之間的談判成本太高,盡管現在印度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進展依然緩慢。
2、印度的農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印度的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中國的農業佔GDP的比重曾經是同樣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總體而言印度的農業比重還在中國之上,印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了42.8%的比重,這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了。不過整體來看,農業所佔的比重是逐漸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點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低,大概是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印度單靠服務業的發展是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製造業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