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和印度的矛盾根本在那裡
歷史淵源很久了,在清末的時候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就要佔領中國的西藏山南地區,炮製出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想要從中國西藏劃出大約9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給印度,不過中國歷代政府都沒有承認這條線。
後來建國後,印度不老實,總是在邊境鬧事,毛主席和周總理決定給印度點顏色看看,1962年就打了場反擊戰,你上網查查就知道了,打的印度屁滾尿流,不過打完我們又退回來了。所以那塊地方還是印度占著。我們還想要回來,印度不肯。
在西藏西邊,還有塊地方,大約3萬平方公里吧(記得是這么多),中國控制的,印度說是他們的,想要回去,中國不肯。
其他印象差是因為建國時國情相似,但是印度人很狂妄自大,現在明明不如我們還喜歡叫囂,所以令人生厭。
其實網上有很多中印紛爭的帖子,多看看就知道了。
⑵ 當時中國解放軍是怎麼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
是對印自衛反擊戰,不是中國主動出擊的。
印度根據麥克馬洪線企圖蠶食藏南領土,偷襲中國。
中國當時駐藏的部隊並非主力精銳、依靠兩個偏師打的印度敗退,甚至直逼新德里。
後美蘇施壓、中國又因運輸補給困難,國家基礎建設還沒有實現,經濟積累不夠,無法支持繼續打下去,所以不得不撤兵。
近代中國被列強凌辱,主要是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做起了「天朝上國」這種不切實際的夢。但我想說,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和戰斗素養,應該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因為這兩樣東西中國人已經玩兒了太久太久。抗戰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國家積貧積弱、國力懸殊、硬體上差太多。一個部隊里並不是每一個兵都能摸到槍。蔣又犯了戰略錯誤,出兵總是一點一點出,面對強大的日軍自然總是節節敗退。
中日當時這么大的差距、中國仍舊能夠把日本拖到拼消耗的階段。
硬體上中國如果不比自己的對手差、那中國的軍人就自然而然的能夠體現出其出色的戰斗素養了。
中印當時半斤八兩,所以列印度,自然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很多人說朝鮮戰爭中美實際打了一個平手,我們沒什麼可驕傲的。
我們確實沒什麼可驕傲的,驕兵必敗。
但我們是從過了鴨綠江開始打、一直打到三八線的。且當時我們沒有像樣的空軍,即使是平手。雖然沒什麼可驕傲的,但也不至於自卑。
⑶ 中國應該如何對付印度
中印聯盟是最好不過的了。印度沒什麼,關鍵是美帝國主義跟中國過不去
1.可惜印度老火啊。原來還聰明些,蘇美兩頭談。現在越來越傻了,把自己同美國綁得越來越緊了。而且西方一忽悠,印度就狂購軍火。
2.俄羅斯在致力於建設 莫斯科-北京-新德里,以求建成自己利益目標的格局。可惜,印度人認為自己太聰明了。而且一直把自己當成曾在他背後插了不少刀子的英聯邦的一員。印度老火了。
只有轉變印度的態度。建設中印戰略合作關系。使印度認識到,只有同china合作,才能得到自己的目的:南亞霸權。然後,在恰當的時機讓,印度還藏南,用歷史問題的解決還合作。
⑷ 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共有幾次大的沖突
一共是三次
(648-649)王玄策討伐印度 公元641年,中國唐王朝與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公元647年,唐皇太宗派遣使團覲見印度國王。使團到達時,發現原國王已經駕崩,阿周那(公元7世紀中期在位)篡奪了王位。新國王收下贈品,卻陰謀殺死全部中國官員。唐朝使臣王玄策(活動時期公元7世紀中期)和1名使團成員設法逃往尼伯爾,在那裡招募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部隊。在中國騎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進入卡瑙季,圍困並攻陷其王都,俘獲阿周那,將其披枷帶鎖押回長安(今西安)。
(1221-1329)成吉思汗征伐印度 由於偶然原因,中國蒙古汗國入侵印度,與其蒙古進行的其他戰爭不同,入侵印度由始自終都沒有周密的計劃。第一次是因為追趕花剌子模王子札蘭丁(卒於1231)1221年蒙古人在印度河戰役取得輝煌成果。1241年、1292年及1299-1308年間,蒙古人又多次入侵印度,戰爭主要在帝遮普的拉合爾附近進行。1329年,蒙古人兵臨德里城下。至此中國蒙古汗國及中國元朝對印度的戰爭完全結束。然而蒙古民族對印度的征戰卻只是剛剛開始。70年後貼木兒大舉入侵印度德里城被毀,1526年4月25日年貼木兒的第五代(父系)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母系)後裔「雄獅」巴伯爾入通過一系列征戰進入印度德里以自己的名義在清真寺讀誠圖白(阿訇講道用語)成為印度莫卧爾王朝(莫卧爾即蒙古人的意思)的開國皇帝,他的子孫則逐步征服了整個印度,莫卧兒王朝為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1959-1962)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即聲稱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線為英國人劃定的邊界線。而中國人的立場是,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邊界線是非法的,應重新予以協商。雙方有爭議的地區是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高原——印度堅持認為該地區性拉達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麥克馬洪線」沿線地區。50年代末,中國修築了穿過阿克賽欽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這一情況,並發現中國武裝部隊已經牢固佔有該地區。隨後,雙方不可收發室免的發生了交火事件。由於印度對中國實力的低估,談判解決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印方甚至認為自元朝即為中國固有法定領土的西藏也應脫離中國。1962年,其時中國剛剛結束三年自然災難,印度政府命令軍隊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由於印軍拒不撤回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中國部隊發起反擊。印軍慘敗撤回。中國即宣布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數英里。
望採納
⑸ 中國以前打過印度嗎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19 中印戰爭的罕見照片
[4]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侵佔我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企圖通過武力手段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
中印邊境中段,印軍除了佔領英國殖民主義者侵佔的桑、蔥沙兩地外,1954年又侵佔了香扎、拉不底、烏熱三地;1955年侵佔了波林三多;1957年侵佔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塊草地;1958年又侵佔了巨哇、曲惹兩地。這樣,印方在中印邊境中段共侵佔我國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兩次事件,掀起反華浪潮,配合當時聯合國在辯論「西藏問題」時對我國的誣蔑。從1961年到1962年9月,印軍先後在西段邊境的我國領土上建立了43個入侵據點,侵佔我國領土4000平方公里。這些據點,有的距我軍哨所僅幾米遠,有的甚至建在我軍哨所的後側,切斷了我哨所的後路。西段形成了印軍入侵據點和我軍邊防哨所犬牙交錯的對峙狀態。在東段1962年6月印軍又越過「麥線」,侵入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的克節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據點,企圖改變「麥線」方向,以線北約11公里的拉則山(印方稱「塔克拉山」)嵴作為邊界。9月17日至19日,印軍30餘人向擇繞橋頭我軍位哨瘋狂挑釁,以刺刀、步槍、沖鋒槍逼我執勤戰士後撤。對峙至20日,印軍終於首先開槍,打死我軍幹部1人,打傷戰士1人,我被迫還擊。雙方交火至29日,我擇繞橋頭哨位主動後撤。印軍得意忘形,得寸進尺。10月8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於10日進攻我軍各哨所。到20日前,共打死打傷我軍邊防幹部戰士47人。在西段邊境,印軍不斷包圍我巡邏小組,伏擊我運輸人員,射擊我哨所。印軍飛機頻繁侵犯中國領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間,入侵進行軍事偵察活動就達120餘架次。
⑹ 印度當年被中國教訓 中國當年為什麼列印度
這個仗是一定要打的!
當年印度搞了一個前進政策,它的部隊要持續推進,沒有制定目標。也就是說,只要中國不阻止,他們可能要推進到太平洋或者中蘇邊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忍讓顯然是沒有用的,這一仗是免不了的,早晚都要打。
印度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思維和人家不一樣,在中印問題上,它認為:一邊境是事實存在的,不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可是它沒有說事實是什麼樣的);二是它認為中國肯定是不會反擊印度的,因為當時中國人都沒有飯吃,中國自己都快要垮掉了,那還有力量管這個鳥不拉屎的青藏高原;三,它認為有蘇聯和美國的支持,中國更不敢列印度(它全然不記得當年中國是如何和聯合國軍較量的)。
中國列印度確實是硬著頭皮上的,當時沒有鐵路,軍用物資要運到西藏非常困難,所以中國當時在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撤軍,避免了戰爭的長期化。
⑺ 中國採用什麼政策對印度
兩手准備,一邊防備印度挑起軍事沖突,一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拖死他。
⑻ 中國是如何反制印度的
方法可以多種多樣。
1、高原練兵、演習,彰顯武力。
2、建設高原軍事設施,改善部隊生活生存條件、升級武器裝備。
3、由盟友巴鐵、尼泊爾等出擊,使印度多面受敵,疲於應付。
4、在國際上剝開印度挑事伎倆的畫皮,爭取國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