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宗教怎麼解決

印度宗教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2024-12-29 20:12:13

⑴ 想感受印度的宗教文化,應該去哪些地方呢

首先印度信仰的宗教是佛教,所以你可以去一些古塔或者寺廟,也可以去一些書籍上,查閱一些資料,也可以去印度當地的寺廟了解當地文化,中國的比如五台山,靈山,福音寺,南普陀寺,北普陀山等這些地方。

⑵ 印度對女性而言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之一,為何有人會這么說

印度對女性而言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之一,為何有人會這么說?印度是一個十分混亂的國家,其實這個國家很多地區十分原始,有很多社會層面深刻矛盾,只不過由於印度很多人不了解,所以才會覺得不可思議,印度對女性很不公平,下面給大傢具體說明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印度很多法律法規形同虛設,導致印度女性沒有得到應有的法律保護:

印度看起來是一個有法律的國家,可是他們的法律對於女性根本沒有任何保護作用,甚至說根本就不會保護女性,因此,印度女性在本國受到壓制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一些國外女性來到印度,很可能也會受到不公正待遇,會出現很多危險。

⑶ 印度教是如何在印度興起的佛教在印度是如何消亡的

分類: 社會民生 >> 宗教
問題描述:

希望朋友們指點 謝謝

解析:

印度教和佛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印度教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只,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 *** 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 *** 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多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二、佛度

產生和流傳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創始人是悉達多·喬答摩,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簡稱佛陀(覺者)。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歷史階段:

原始佛教 釋迦牟尼創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約為公元前6~前5世紀。佛陀的說教最初是口傳的,為了便於記憶,採取偈頌的形式,後來編集為由經、律、論組成的「三藏」。在經藏中近代學者認為真正屬於佛陀的教說和最早的經典是《經集》、《如是語經》和《無問自說經》,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條文。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其核心內容是講現實世界的苦難和解決苦難的方法。其次,又從緣起思想出發,提出了「諸法無常」、「諸法無我」和「涅盤寂靜」的學說。後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為戒、定恝三學、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在世時反對婆羅門教四種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在他所創立的僧團中允許各個種性和賤民參加。另外,還容許教團中包括過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稱為優婆塞、優婆夷或在家二眾。

部派佛教 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後,佛教內部由於對戒律和教義看法的不同,開始分裂。先後形成了許多部派。最初分為大眾部和上座部,這被稱為根三二部,以後又從兩個根本部中分裂為十八部或二十部,稱為枝末部派。部派佛教爭論的主要總是訶梨跋摩在《成實論》中曾概括為「十論」,即二世有無?一切有無?中陰(輪回的主體)有無?頓悟或漸悟?羅漢是否有退?隨眠(煩惱)與心是否相應?未受根業是否存在?佛是否在僧數?在無人我(靈魂)等。對於這些問題各個部派都有不同的回答。上座部認為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應是阿羅漢果,阿羅漢果與佛果位相同,他們把一切現實存在分為色法(物質存在形式)和心法等,色法有「四大種」(地、水、風、火四元素)及所造色(長、短、大、小、方、圓等形象和青、黃、赤、白等顯色以及其他感官對象),心法有八十九種,並作了詳細的分析。上座部後來又分為根本上座部和說一切有部。前者流傳於雪山即喜馬拉雅山麓,後者流傳於克什米爾地區。說一切有部後來分出犢子部,犢子部又分出正量等四部,繼又分出化地部、經量部等共十一部,說一切有部的基本特徵是重視三藏中的論藏,也就是著重對佛教理論問題的闡述。在1世紀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統治時,曾舉行大規模的結集,編纂了《大毗婆沙論》、《發智論》和六足論等龐大的論書,主張「法有我無」、「三世實有」和「法體恆有」;經量部約成立於3世紀末,是最晚從說一切有部分出來的,主張「過去未來無本,現在實有」。佛陀以蘊、處、界概括一切法,但未區別實有和假有。說一切有部主張蘊、處、界都是實有。經量部則主張蘊、處是假有,界是實有,這意思是說外界一切的事物或主客觀的存在形式(蘊)以及人們的認識器官和對象(處)都是一種虛假或唯名的實在,它們不過是人們認識中的感覺材料,只有人們的認識的根源(界)才是真實的存在(實有)。大眾部崇信超越的、神化的佛陀,特別提倡「一心相續說」和「心性本凈說」。部派佛教後來向大乘發展,從大眾部向中觀派(空宗)發展,從上座部向經量部發展,進而向瑜伽行派(有宗)發展。

大乘佛教 在部派佛教流行時期,大乘的思想在南印度已開始產生和傳播。當時在家佛教徒中流行著對安置佛陀舍利的佛塔崇拜,從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團——菩薩眾。參加這些教團的有出家的導師(僧侶)和在家的支持者(俗人)。他們中間一部分人為了修持和傳教的需要,編輯了闡述大乘思想和實踐的經籍,最初為般若系經典,以後又有《妙法蓮華經》、《維摩經》、《華嚴經》和《無量壽經》等出現。這些經典闡發了空、中道、實相、六度、菩薩道、多佛、三乘分別和一心本凈等等思想。在上述種種經典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大乘兩個主要派別——中觀派、瑜伽行派。中觀派大概在2世紀才開始形成,創始人是龍樹,經提婆、羅睺羅跋陀羅傳至佛護和清辨時,因對中觀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分為自續派和應成派。中觀派發揮了般若經中的思想,認為修持最高的境界是空,空是「不可描述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關系(緣合)和一種假借的要領或名相(假名),它本身沒有實體(無自性)。對於真正的佛教徒應該證悟上述空性的「真諦」,但是對於被無知(無明)覆蓋的凡夫仍應導以「俗諦」,即承認世界相對存在的真理。瑜伽行派興起於4~5世紀間,因強調瑜伽的修行方法並以瑜伽行總括全部佛教教義而得名,該派的理論奠基人是無著和世親,主要經論是《解深密經》、《瑜合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成唯識論》等。世親的繼承者有親勝和火辨兩家,較親勝稍後並發揮親勝學說的有德慧和安慧,以上稱為無相唯識派;世親的另一繼承者是陳那,他是後期瑜伽行派的先驅。陳那的後繼者有護法和法稱,護法發展了世親和陳那的唯識學說,法稱發揮了陳那的因明學說。瑜伽行派認為人所認識的一切現象都是由人們的認識主體即「識」所變現出來的,提出「萬法唯識」、「三界唯心」。他們把識分為三類八識,而把第八識即阿賴耶識(藏識)看作是現象世界(現行)的根源(種子生現行),所以名之為「所知依」。他們又把一切存在現象分為「五位百法」。另外還闡揚五種姓說,認為有一種「無種姓」的人,畢竟不能成佛。

密教 6~7世紀,印度教在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逐漸取得了占優勢的地位,從玄奘的記述中可知當時對濕婆、毗濕奴、梵天的崇拜極為盛行。8~9世紀間商羯羅創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論上得到重大發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這種社會潮流影響下開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間信爺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干高原以及東印度出現了金剛乘和易行乘等。前一個時期的顯教中觀派和瑜伽行派逐漸融合起來作為密教的世界觀而繼續存在。其主要經典為《大日經》、《金剛頂經》、《密集經》、《喜金剛經》、《勝樂輪經》、《時輪經》等。它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壇場、儀軌和各種神格信爺為其特徵。儀軌極為復雜,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皆有嚴格的規定,主張修「三密」,即手結印契(身密)、口誦真言(語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應,即身成佛。8~9世紀以後,由於印度教的興盛,佛教僧團日益衰敗,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從而日趨式微。後來又由於 *** 教的大規模傳播,重要寺院被毀,僧徒星散,迄13世紀初,終於一蹶不振趨於消亡。

現狀 19世紀末,在印度沉寂約700年的佛教出現了復興運動。1891年錫蘭(今斯里蘭卡)的達磨波羅在印度首創摩訶菩提會,很多佛教勝地恢復舊觀,並重新建立了一些寺院。1947年印度獨立後,佛教活動有了新的發展。在那爛陀、浦那、貝納勒斯等地創設了一些研究機構,並在很多著名大學設佛學系或巴利語系;出版了大量書刊。1956年印度 *** 舉行釋迦牟尼涅盤2500年的國際性大規模紀念活動。同年10月,印度首任司法部長、憲法起草人安培多伽爾在那格浦爾組織了一個有50萬「賤民」參加的改信佛教運動,先後有幾百萬「賤民」由印度教皈依佛教。1957年印度佛教徒組織了佛教的政黨——共和黨。後來,其中一部分人因不滿共和黨的政治路線另組了困豹黨。該黨在孟買和馬哈施特拉有一定影響。近年來,印度的佛教組織(摩訶菩提會、佛教神智會、聖彌勒教會等),在國外建立了很多分支,廣泛地開展了國際活動,經常召開國際佛教學術討論會、座談會等。根據1980年的統計,印度有佛教徒5554000人,約占總人口的0.8%,印度的佛教徒雖然人數很少,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頗有影響。(宮靜於眾)

⑷ 印度宗教問題

正常,信仰的不同導致思想意見的分歧,不同的信仰所維護的東西不同,一旦有分歧,沒有辦法和平解決的情況下總是會發生暴力事件。這不單單是宗教問題,不單單是印度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每一種宗教,每一個信仰一旦有分歧,而無法和平解決,那麼久會出現武力解決的情況

⑸ 印度的宗教政策是什麼

分為治之。
由於印度是一個多宗教國家,宗教社會改革決定了宗教只能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中分別進行,英國在印度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政策,引起了穆斯林以及印度人民的民族大起義。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其中: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錫克教等都曾經在印度的歷史上產生或重要的影響,而印度在淪為英國殖民地以前的最後一個王朝—莫卧爾王朝是由伊斯蘭教統治的,穆斯林在莫卧兒王朝統治時期基本上壟斷了印度的軍事、政治權利,但是在其商業領域當中發展較為緩慢,隨著英國殖民統治者的不斷深入,穆斯林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和軍事領域的優勢地位,在1857年—1858年印度人民為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統治,開始了民族大起義,隨之英國女王開始接管印度,並在印度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政策。
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而其中的伊斯蘭教是僅次於印度教的第二大宗教,伊斯蘭教在公元8世紀後陸續傳入開始傳入印度,逐漸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印度伊斯蘭教的發展是世界伊斯蘭教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其中穆斯林的人口數量居世界第三,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在穆斯林啟蒙運動的初期,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教徒之間的關系還是和諧團結的,英國對於印度的殖民統治,在客觀意義上促進了印度人民的覺醒和民族意識的覺醒,19世界後半期開始的穆斯林啟蒙運動對印度後期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穆斯林啟蒙思想家特別重視教育這一方面,其中穆斯林文化教育運動是穆斯林啟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⑹ 印度宗教為什麼沖突

印度出現過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叫做孔雀王朝,他的老大阿育王直接把佛教定為國教,到處修舍利塔和佛廟,但佛教講究的是不沙生和感化別人,所以佛教在的時候,也沒見婆羅門教徒遭到什麼迫害,於是他們就再暗中汲取著力量,而且佛教是女人為隱喻的來源,除非你出家當尼姑,不然也是對你敬而遠之網,所以在這里時期,女性的地位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波羅門教也吸收了一些比較的元素。名字叫印度教,重新搭台唱戲,在雙重夾擊下,佛教很快就在印度沒市場了,來阿拉伯人入侵印度。並帶著他們的伊斯蘭教,,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里,性印度都是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戰場,他們互懟了幾百年,經歷了多個王朝,起起落落,分分合合,誰也沒能滅掉誰。

閱讀全文

與印度宗教怎麼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將中國歷史穿插到金融史 瀏覽:164
俄羅斯和中國哪個對美國影響大 瀏覽:270
伊朗小麥多少錢一斤 瀏覽:424
英國大選要多少錢 瀏覽:934
伊朗外貿用什麼語言好 瀏覽:475
什麼味義大利面好吃 瀏覽:415
印尼轉機怎麼換 瀏覽:503
越南寮國特產有什麼 瀏覽:104
印尼國家新冠狀病毒有多少例 瀏覽:756
中國為什麼造車多 瀏覽:615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戰鬥力 瀏覽:566
北京東方外院義大利留學怎麼樣 瀏覽:763
英國退役軍犬如何處理 瀏覽:30
越南口罩多少錢2021 瀏覽:696
印度交通管制什麼時候結束 瀏覽:773
印尼種族是什麼樣子 瀏覽:625
印尼有什麼特色葯嗎 瀏覽:833
印尼千層糕怎麼講 瀏覽:990
伊朗人為什麼戴手錶 瀏覽:878
印度新冠心病治癒率為什麼那麼高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