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和印度服飾對比
1、流行服飾都受西方影響。
2、中國的面料使用更為豐富
印度地處熱帶,4--5月份在北印度,不可思議的50多攝氏度的高溫是常事。印度服裝面料多為純棉和真絲氣候造就服裝,所以盛產著名的長絨棉,與中國的短絨棉不同,這種棉花做的紗布可以薄如蟬翼,穿著起來透氣舒適,真絲也一樣,在印度還是古法抽絲生產的,質地柔軟飄逸,穿著起來非常涼快;但是這些面料存在的問題是由於輕薄而比較脆弱,經不起洗衣機的折騰。
3、印度服裝搭配更為豐富
印度衣服上的圖案是用人手拿著木章一個一個的印出來的,有著工業印染不可能表現出來的藝術性。所以印度服飾每一件顏色搭配都不一樣,可以永遠不撞衫。
4、印度服飾更為環保
印度衣服上的染料至今仍以純天然植物染料為主。
5、印度服裝質量落後於中國
中國服飾生產工藝的環節幾乎全部是自動化,大型工業眾多。而印度沒有大型服裝工業,生產標准較低。無論手工釘珠或是用真絲紗麗做的二次創作都難以避免有瑕疵。
6、中國服飾不易褪色
印度服飾容易褪色,因為絕大部分染料直接來源於植物,比如黃色就是黃姜粉,藍色就板藍根,桃紅色就是杜鵑花瓣粉。植物染料天然健康,且有著工業染料不可替代的鮮亮欲滴,但是由於沒有固色劑等化工成分,褪色是在所難免的。
② 印度對中國有哪些威脅
中國的一切威脅歸根結底都在美國身上。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第三名要想當上第二名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聯合第二打敗第一,另一個是聯合第一打敗第二。
所以只要中國排在第二,那麼全世界對中國都有威脅。
任何一個有志於提升自己國家地位的國家,都必須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是在這個秩序已經基本成型的世界上,空間是有限的
這種發展空間不僅是地理上的,比如領土和海上交通線。也是政治上的,比如聯合國安理會的位置。還是經濟上的,比如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
因此每一個國家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都必須從競爭對手那裡奪取必要的空間。在任何情況下,聯強敵弱都是最優的選擇,因此排在第二的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主要競爭對手。
讓我們把經濟問題掰開來說。
國際產業鏈條上不同的產業是分層級的。
最底下是資源型產業。中國是資源大國,但不是資源強國,因為國內的資源不夠用,中國每年出口的資源性產品只佔出口總量的一個零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中國是很依賴資源進口的,由於中國有錢而且需求龐大,將全世界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抬得很高,這對於所有的資源進口國都造成了巨大的競爭。特別是印度,因為印度是一個資源更加稀缺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站在工業化前夜,它要想發展起來需要比中國更大的資源投入,但是它偏偏沒錢去跟中國搶資源。不要誤會了,印度沒有媒體說的那麼財大氣粗,印度的財政狀況在金磚國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差不多是印度的兩倍。所以說公平競爭搶資源,印度搶不過中國,沒資源就發展不起來,就更沒錢,然後更搶不過。只要中國自已不出問題,根本不用擔心印度。況且,印度自己到目前仍然是一個資源出口大國,其資源型產品出口額佔到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因為它國內的工業落後,消費不了那麼多資源,而且需要大量出口資源來換取外匯,平衡貿易。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是有錢搶資源的,只不過需求量不那麼大。但是日本是一個高度依賴資源進口的國家,而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海上交通線不可避免的必須經過中國附近。因此日本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把中國徹底打垮,使中國不能或不敢威脅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要麼乾脆不要跟中國翻臉。當日本沒有能力做到第一條,又不情願第二條的時候,它就希望將美國拖下水,讓老大和老二干一仗,自己漁翁得利。當然,美國希望的是中日兩敗俱傷,而不是中美兩敗俱傷讓日本撿便宜。所以美日兩家跳來跳去的演戲,但要真跟中國干一仗,那就是傻子乾的事了。
第二層是農業。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資源有限,也僅僅是夠吃而已。如果有一天,中國由於國內糧食減產,需要在國際市場上突然收購5000萬噸糧食,那會發生什麼後果呢?我們知道中國一年的糧食產量已經接近6億噸,5000萬噸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月的消費,而且對於中國的國庫來說這點錢也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國際糧食市場來說,這一下就要捲走一半以上的交易量,那麼毫無疑問的國際糧食價格會出現暴漲。糧食價格暴漲的後果十分嚴重,美國這樣的糧食出口大國要笑了。但日本是糧食進口大國,不過他們有錢,為了穩定國內的糧食市場,日本不可避免的拿出大筆的錢,也到國際市場上捲走一筆,並且進一步推高糧食價格。這一來俄羅斯和印度可就真的要哭了,俄羅斯人口少,錢多,還能撐得住,但印度可就不好辦了。印度2011年糧食產量達到了2.53億噸,不到中國的一半,人均糧食消費量約200公斤。盡管大部分印度人是不吃肉的,這樣的糧食消費水平也就是比一個正常人類維持生命要稍微高一點而已。當然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中國人替印度遮掩,說人家信教,吃素,言下之意印度不需要生產那麼多糧食。但是難道吃素就不能吃得好一點嗎?難道印度人不希望自己吃得好一點?傻子都不信!在中國和尚都能吃得肥頭大耳,可見信教以及吃素不能成為飲食水平低下的理由。不過有意思的是,它在2012年還出口了價值86.7億美元的糧食,比上一年還上漲了69%,但考慮到2012年印度急劇惡化的國際收支情況,這種奇怪的現象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印度農業的極度落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而且它在這十幾年中糧食增產速度是小於人口增長速度的。2000年和2011年這兩個年份都是糧食豐收年,他們的糧食從2.35億噸增加到了2.53億噸,而人口卻從10.4億增加到12.4億。很明顯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連同餓著肚子出口口糧來換取外匯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續的。糧食危機這種事情絕不是危言聳聽,2006年~2008年之間曾經發生過一次世界糧食危機,當時作為世界大米出口大國的越南,國內大米價格曾經漲到15元人民幣一公斤。根據當時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曾經低到178公斤——這基本上已經是世界最低水平。而且印度在那幾年也被迫從糧食出口國變為進口國。隨著印度人口和經濟的增長,「誰來養活印度」絕對會成為一個令人絕望的問題。
印度的農業必須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保證國家發展的需要。然而印度的農業發展又會遇到一隻攔路虎:中國。這是怎麼回事呢?由於印度的農業極其落後,吸納了極其龐大的勞動力。因此農業提高的過程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大量勞動力的釋放,中國在三十多年內創造了超過5億人進城的盛況。而對於印度來說,這一隻極其龐大,但文化素質又極其低下的勞動力大軍的安置就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他們別無選擇的必須從中國嘴邊搶下這5億人的飯碗,但他們搶得下來嗎?
第三層次是初級工業產品。其中包括了工業原材料和日用消費品,這一層級的產品屬於必需品,廣泛用於世界各個國家,因此市場非常龐大。同時這一層級的門檻很低,也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的第一選擇,因此在這一層級參與競爭的國家很多,利潤也很薄。其中競爭力最強的不用說就是中國了,而且中國事實上目前佔領著這一層級,可以說只靠中國一個國家的力量就足以支撐全世界的消費,中國不讓出份額,其他國家就基本不可能在這一個層級獲得大的發展。由於中國的發展需要,我們的工業正在不斷上升,這種低利潤、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已經不再適合中國。所以中國實際上正在逐漸退出這一層級。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國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維持較低的工資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維持較高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我們是可以把這些行業留在中國的,但是我們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了。況且,通過產業轉移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可以更多的購買中國的高級工業產品,因為在高級工業產品的中下層級,第一大國就是中國。所以,中國的逐漸退出既有被動成分也有主動成分。另一方面,由於這些行業能夠吸納龐大的勞動力,所以中國的退出是緩慢的,有步驟的。
日本實際上已經退出了大部分的這類行業,他們與我們在這里沒有大的競爭。
印度曾經是發展中國家這一層級的翹楚,50年前印度紡織業曾經遠比中國強大。但到了2012年,印度紡織和服裝出口大約120億美元,而中國則是2400億美元。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起印度的軟體神話,但我們要知道,軟體業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是很小的,而且它能夠容納的勞動數量也是很小的。更何況中國每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能夠超過印度全部出口總額的兩倍!印度作為一個站在工業化門檻上的國家,而且是一個人口與中國不相上下,青壯年更多而且勞動力素質比中國還要低一個檔次的國家,它的發展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求將中國在這一層級的統治地位完全接過來。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
當然中國自己是不願意很快的讓出地位。別看中國目前正在逐漸退出,但實際上中國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因為中國的工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當其他國家在發展類似的產業時,小規模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當產能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電力供應不夠,交通運輸能力不夠,配套產業力量不足,熟練勞動力不足等等問題。而中國的優勢恰恰就是印度的劣勢,在這些方面印度甚至不如東南亞。就目前來講,初級工業的轉移方向東南亞和拉美都比印度要優先,因為這些國家的基礎更好,而且可以就近獲得中國和美國龐大工業體系的便利支持。
那麼印度是否能夠迅速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印度需要巨量的資金,幾萬億甚至十萬億的美金。這可不是亂說的,看一下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投資規模就知道了。但是目前來說,印度缺乏投資吸引力,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東西,但主要在於政府的決策能力和魄力。有了錢就要有基礎設施,印度基礎設施差是出了名的,沒有基礎設施就不用奢談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初級工業本身又是資源消耗大戶,這就回到前面所說的搶資源的問題,這又反過來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有錢,有設施還不夠,還得有人。根據駐孟買總領館經商室網站轉載印度時報2008年7月6日的報道,印度還有3億成年人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在70年代時中小學教師就達到了500萬人,到2009年共擁有小學教師567萬人,初中教師352萬人。而印度在2010年初等教育(8年級以下)教師只有不到400萬人。可以說印度要趕上30年前中國的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整整這一代人都指望不上了,下一代人能不能趕得上都不好說。
第四層級,高級工業產品,包括工業機器設備和耐用消費品。這一類產品的消費對象是特定和有限的,中國的崛起過程已經使得這一市場獲得了成倍的擴張。這一層級有競爭力的國家就很少了。由於發達國家逐漸的產業空洞化,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製造業一直在整體性的衰退。中國在這一層級是個什麼地位呢?中國2012年出口的機電產品總額大約1.18萬億美元,佔到全部出口總額的57%,從這個數字也可以看到,中國三萬億的外匯儲備絕不是靠買襪子掙來的;其他國家,德國大約7000億,美國5700億,日本4800億,韓國2900億,法國2100億;而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俄羅斯只有127億,而進口卻高達1377億,工業強國的形象早已盪然無存,俄羅斯現在是一個靠賣資源換錢來進口工業產品的國家,他們出口70%以上是資源,進口70%以上是工業產品。
在這一層級當中,中國大而不強,優勢主要還是在中低檔次的產品上,而且遠達不到統治地位。在中國的上升通道中,中下層主要是擠壓韓國的空間,其他國家整體上已經無法與中國競爭。中上層主要是與日本搶奪空間,因為日本工業的衰退是比較明顯的,最近幾年工業品出口一直在下降;歐洲國家中德國太強,其他國家已經逐漸去工業化了。美國的份額也在逐漸向中國流動,最明顯的事實是美國也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工業設備,美國造軍艦也要用到中國生產的吊車。
中國工業上升的過程附帶一個效果,那就是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准確的說是在發展初級工業的過程中大量依賴中國生產的機電設備。所以印度也很尷尬,不願意買中國的通信、電力、機械設備,但又不得不買。
印度機電和運輸類產品的出口額大約386億,基本上對中國不構成競爭力。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它的發展重點只能放在初級工業品上。
第五層級,裝備製造業,也就是製造機器所用的機器。這是真正的高科技。中國在這一層級只能說是有,遠遠談不上好。例如中國雖然已經是數控機床產量第一的國家,最高級的加工中心也能生產,但進口量還是遠遠大於出口量。在這一層級,中國在國際上基本沒有競爭力,還是要老老實實把基礎打好。印度基本上就不用提了。
綜合而言,中國和印度之間經濟上的競爭主要在資源和初級工業產品上,由於印度整個社會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使得它缺乏與中國競爭的實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構成威脅。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競爭主要發生在高級工業產品上,日本工業的衰退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雙方仍存在很漫長的斗爭過程。
③ 印度現狀是幾年前的中國
最近大家都挺關心印度的,可是總有空口無憑或是片面的遺憾。前些日子與人討論中印實力,找到些資料,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篇。望諸君看後頂帖~資料比較老了,願諸君幫忙更新啊~~鐵血沒法寫網址,本來數據都有出處的,全部來自非中國的網站,以國際組織或歐美主流媒體網站為主,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中印比較之爭由來已久。以下收集的這些資料都有出處。並非捏造。事實和無偏見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看兩國的人口:
印度在2003年達到10億5千萬
中國在2003年為12億9千萬。
國土面積對比
印度:329萬平方公里,期中陸地面積297萬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期中陸地面積932.6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領土面積應該是資源擁有量的一個很好指標。而且中國的領土地形復雜。礦產比較齊全。當然我不否認中國的人均資源也很豐富。但比印度還是強很多。
行動電話
印度: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中國2003年底擁有2億70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全年新增6000萬。
固定電話:
印度:2003年底印度才有42百萬用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中國的固定電話用戶和手機用戶數量相近。大約260百萬用戶。
網路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我相信少的可以忽略不計。
鋼鐵(一項反映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
印度:印度2003全年的鋼鐵消費量2800萬噸(印度2003全年產量產量3600萬噸,而且印度是一個鋼鐵的凈出口國,這一產量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億2500萬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消費的鋼材是比日本和美國加起來還多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被中國用於建設。
印度: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無論如何要比55%小很多吧。因為它在和日本、美國、歐洲。。。。其他100多個國家才用了45%的水泥。
高速公路(基礎建設指標)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或120)達到了30, 000公里,並且以每年4, 600 KM的速度增加。
印度:印度2003年才開始他的第一個高速公路計劃。
最新的一條新聞,印度准備在2020年建成15,766公里的高速公路。精確到個位數。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
石油(自然資源指標)
印度: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印度領土才中國的1/3左右。資源比中國少了很多,不得不即將面臨比中國更嚴重的資源危機。
中國: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億6000萬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識字率
印度:大約有30%的印度男人不能讀報紙,50%女人不能讀報!這就意味著:40%的印度人不能讀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少於16%的中國人不能讀報(其中大多數是在過去錯過了教育機會的老人)
耕地面積:印度主要是平原,氣候濕潤。擁有比中國多得多的耕地。
中國:52萬5千8百平方公里
印度:59萬平方公里
糧食產量:
印度:雖然印度的耕地比中國多。但印度2003年生產2億2000萬噸糧食(歸功於好的天氣)。就這個水平,但國際上印度農業的綠色革命名聲卻很響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4.5噸糧食(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還是一流的)。最高記錄是5億噸。即使這么高的產量,世界上叫的最響的還是中國的可能的糧食危機。我們這么多的糧食還不夠吃。我難以理解印度的那點糧食卻養活那麼多人。就我所知,印度還很自豪他們是糧食凈出口國呢。可能他們都是素食主義者吧。
經濟成份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經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的工業規模至少是印度的四倍。由此可見印度的工業水平是多麼可憐。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中國一年工業的增長量就是印度工業總產出的3/4。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2003年第三季度GDP10.4%的高增長主要來源於去年印度遇到難得的風調雨順。農業增長16.9%。這種農業的增長是不可能持續的
;
軟體產業
中國的軟體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印度大致相當,不同的是中國的公司依靠國內市場,而印度和周圍的大國相比基本上沒有IT市場。中國公司的規模要小點。但中國擁有自己的軟體品牌和市場,比如:金山,瑞星(反病毒), 江民 (反病毒), 紅旗(Linux操作系統), WPS ( 辦公軟體), 用友(企業軟體), 金碟(企業軟體).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很難想像這點PC銷售量的國家居然號稱世界第二的IT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超過小日本,僅次於美國。我們從來不說自己IT世界第二。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總是說它是世界第二大IT大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聯想2004年生產了一台更加強悍的超級計算機(為上海生產),世界排名第3或第4。
因為巨大的市場和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中國開始著手建立國際或國內的技術標准。我們知道比起簡單生產和製造,自己的技術標准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創造價值。
也許我們的路還不平坦,我們在扎扎實實地進步。我也在此提醒我們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進步要支持!簡單的生產和製造是有極限的,但技術市場是無限的。技術的進步才是國家真正的進步。
2003年W i p r o和
I n f o s y s(這是兩家印度最著名的IT企業)的收入之和(W i p r o大約13.1億美元,I n f o s y s大約10.6億美元)才23.7億美元。但中國的華為,一家就大約3.2億美元。中興,也有大約19億美元。
腐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即便印度宣稱它是一個民主國家,但他的腐敗比中國更為嚴重。
中國政府近年來對腐敗的處理非常認真。
另一項研究報告也說明印度的腐敗要比中國嚴重
你相信民主政治在印度起到什麼作用了嗎? 這點值得那些相信民主萬能的人思考。
以下這幾篇文章都是同一外國遊客同在2000年訪問中國和印度之後寫的(聽起來像個商人)
他在文章上同樣描述了印度所謂的民主政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對於他的size我們毫不懷疑:10人口是夠大的!但是我不認為一個讓少數人享有優先權的國家能稱得上所謂的民主。」
生活質量
請看下面來自美國中情局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1000 其中女嬰58.93/1000,男嬰60.23/1000 2003年)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1000 其中女嬰25.65/1000,男嬰24.91/1000 2003年)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其中男性62.92,女性64.37 (2003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其中男性70.33,女性74.28 (2003年)
體育運動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長長的獎牌榜
讓我們來祝賀為印度贏得唯一一枚悉尼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
艾滋病
印度有大約1000萬HIV感染者,印度政府聲稱只有450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據BBC報道,中國有大約100萬
但我們從來聽說的都是中國的AIDS失控。
46%的孟買普通人口攜帶有傳染性性病(HIV最主要的傳播因素)。
國外援助
中國從50年末至60年代初得到蘇聯的援助,此後中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發展。
印度得到蘇聯和西方國家長時間的援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可以想像一下,沒有這些援助,印度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國也幫助了很多其他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非洲國家這么喜歡中國的原因。
外匯儲備及外債
印度:外匯儲備<外債
印度擁有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而在2003年底印度的外債達到了1120億美元。有人形象地說印度是用高利貸借來的錢,再放到家裡擺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外債只有1600億。外匯儲備>>外債
資料顯示: 中國即使是在改革開放之前也發展得比印度快得多。在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前印度要比中國好得多。但是中國的GDP在上世紀70年代趕上了印度。
每年的GDP統計:(因該是基於購買力)
Country...1820....1870....1913....1950....1973...1998
China.....600......530.....552.....439.....839...3,117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India.....533......533.....673.....619.....853...1,746
在過去的20年裡印度經濟年均增長6%,相比之下,中國為9%。與此同時,印度的人口增長率是中國的兩倍(印度1.7%,中國0.8%)。我相信,長此下去,印度在人口數量上趕上中國是很現實的。
在中國完全不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有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這可能嗎? 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壓抑了大多數的印度人。
很多人說印度擁有非常好的社會制度。這有用嗎?在過去(40年代)印度比中國擁有更好的經濟地位,現在呢?
以上的鏈接來自於不同的地方。我收集這些資料的目的是想給大家展示事實,因為我從雜志和網上看到了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
廢話.... 廢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讓我們聽聽一些重要的高級別的印度官員的話:我們的導彈可以打到中國的….地方,中國是印度最大的威脅。很多此類針對中國令人厭的煩雜訊充斥著國際社會,他們要麼來自印度要,么是印度人寫的。
我祝願印度人民盡情享受他們的美好生活並且有所進步,但我並不喜歡印度人傲慢,毫無根據地指責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
你們印度人聽到過中國政府或者中國的新聞說:印度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比印度強嗎?沒有!我們常聽到的是:印度在IT領域做得比我們好。中國也從來沒說過:我們的導彈可以打到印度,甚至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現在和將來都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中國的信條是:我們落後(當然不是落後於印度),所以要更努力的去干,時不我待。中國總是找出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差距,然後迎頭趕上
④ 印度武器出口量超過中國
中國人就這點好,抄襲,不論是帖子還是技術。
類似樓上那樣超帖子在這里太普遍,你一問問題就有人馬上給你抄段過來,而且抄的頭頭是道。沒人走走腦子給你認真的回答問題。把小聰明都用在這了,從不求創新,也懶得去創新,論壇如此,中國工業也如此,我從屬機械行業太了解這點了。
印度有走上前台還是尚需時日的,
1。印度和中國都有人口優勢,而印度現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屬於人口負擔,還在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中國已經奔小康了。
2。印度的工業基礎比中國差很多,再發達的國家沒有重工業也是弱國(典型的就是泰國、新加坡)。印度的軟體也比中國發達,可是其他產業均落後很多。
3。印度的武器沒名氣,也就他自己在自吹自擂。其實他們的武器是很差的。
陸軍坦克:印度的「阿瓊」算是很先進的,但過分依賴國外技術部件國產化率很低,即使這樣還是毛病不斷,無法成為成熟的坦克。
空軍飛機:印度最先進要數LCA了,不是我貶低他,這樣的飛機性能連60年代的F-4都不如。
導彈:印度也應該研製也不少種戰術導彈了,而且射程越來越遠。可是印度的導彈普遍射程近、過於笨重,最致命的是精度很差。射程100千米的導彈誤差居然有100米,這個精度的導彈裝備與否我看都不重要。
印度輕武器更是沒什麼可稱道的地方。
⑤ 印度怎麼樣跟中國比較
1. 在經濟方面,中國和印度的差距顯著。以匯率計算的GDP來看,中國的GDP約為15000億美元,而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印度的經濟大約是中國的一半。
2. 若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的經濟規模略超過30000億美元,中國則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一半以上。
3. 在農業領域,印度的農業占其GDP的28%,而中國只佔12%。盡管如此,印度的糧食產量僅為中國的一半至四成五,印度的糧食產量大約為2億噸,而中國最高可達5億噸以上,去年為4.7億噸。
4. 在經濟作物和畜牧業方面,中國的產量遠超印度。中國每年生產的蔬菜超過3億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5000萬噸。此外,在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產品的產量上,中國也都大幅領先印度。由於印度教徒普遍素食,印度的肉類產量非常有限。
5. 印度的農業產值,在最樂觀的估計下,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而在悲觀估計中,可能只有20%到25%的水平。因此,實際上中國的GDP可能至少是印度的四倍。
6. 在工業生產方面,中國占其GDP的56%,而印度約為30%。實際上,中國的工業產出大約是印度的6到8倍。
7.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1978年的主要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能源產業的產量就已經遠遠超過了2000年的印度。
⑥ 為什麼印度沒有像中國一樣發展起發達的低端製造業
很多人喜歡關注外部世界,尤其關注那些遙遠的地方。
這些年,關於北美洲的美墨邊境砌牆了,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挨餓了、土耳其人當街燒美元了、敘利亞內亂了、以及遙遠的歐洲國家在議會里吵架了等等之類的消息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與之對比,作為亞洲國家的國人,卻並不經常關注亞洲地區,尤其是長期忽略了兩個低頭發展的鄰國:印度和越南。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對很多人來說,比較普遍被認同的印度標簽是瑜伽,街頭的苦行僧、摩托車上的疊羅漢、以及印度火車的免費「掛票」......
除了這些之外,印度也有很多不被熟知的事情。
比如說,很少有人知道印度發射第一代遙感衛星的時間是1988年,這比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一號衛星的時間(2006年4月27日)提前了十幾年。
2007年5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了遙感二號衛星,全色解析度達已經到了2米級別,技術上仍然落後於印度。
有人會說,遙感衛星相機解析度高一點沒什麼了不起的。這樣看問題的人是還沒有體會到這種技術差距帶來的後果。2008年汶川地震後,由於國內遙感衛星所拍攝的衛星圖質量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等到獲取國外提供的高解析度災區信息圖像已是多日之後,也因此失去了寶貴的時效性。
再說說印度的汽車工業。
2008年,總部在孟買,進入全球商用汽車製造商前十名的印度汽車公司「塔塔汽車」從福特公司手中收購了捷豹路虎,正式成立了捷豹路虎汽車公司。
2010年,印度的另一家汽車企業馬辛德拉(Mahindra & Mahindra)收購了曾經為美軍生產吉普車的韓國第四大汽車生產商雙龍汽車70%的股權,正式成為雙龍(Ssangyong)的新東家。
此前的2004年,雙龍汽車曾被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購,但是雙方在2009年結束了彼此間的合作。
2016年,印度的汽車產量已經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2017年,印度的新車銷量達到400萬輛以上,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4位。
印度,這個亞洲第二個製造汽車的國家,有著同中國一樣龐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但與中國汽車市場上有眾多外國品牌所不同的是,印度國產汽車在本國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60%以上。
再聊聊印度的軟體業。
1989年的時候,印度軟體業的總產值僅為2000萬美元,1990年就增長到5000萬美元,1999年時已達到40億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軟體出口值已達120億美元,出口到世界一百多個國家。
再往後,我就很難查到印度軟體出口的更多數據了,但是已知印度軟體的出口量僅次於美國。
短短幾十年,印度就成為全球第二大軟體出口國。
另外,在美國矽谷的軟體公司中,印度裔也佔了很大比例。
還有印度的制葯。
不僅中國人去印度代購格列衛,日本人和韓國人也去印度代購,而且不止格列衛,很多抗癌葯都是代購的熱門。印度生產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仿製葯,而且有一半以上是出口到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因為,印度制葯的療效是看得見的。
還有印度的核能發電。
目前,印度已運行的核電站有22座。預計到2050年,核能發電將佔印度總發電量的50%。
對於國人來說,印度有太多不被了解卻值得中國借鑒與學習的地方,在此不能一一列舉。雖然印度在世界上鬧出過很多笑話,不過他們在某些方面確實做得比較好。
反過來說,世界上哪個國家不鬧笑話,其他國家的笑話也不少啊,也不小啊。
最後就說幾句跟印度農業有關的吧。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印度東部地區發生了嚴重旱災,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印度開始進口糧食。
後來,印度政府開始實施被稱為「綠色革命」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印度的農業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個擁有13億5000萬人口的國家,2018年大米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一。
同時,印度還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也出口小麥。2018/19年度(4月到次年3月)印度出口小麥226,225噸。印度國有食品公司的數據顯示,2019年10月初印度的小麥庫存3930萬噸,比正常緩沖庫存2070萬噸多了近一倍。
反觀中國,卻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增長了九倍,2013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了。
把中國和印度這兩個超過10億人口的國家放在一起對比,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印度大米出口佔比世界第一位,中國大米進口佔比世界第一位。
說了這么多,有人會覺得這是在吹噓印度。因為印度的面積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GDP也明顯不如中國。如果現在有人說印度將來可能超越中國,根本沒有人相信。
這就如同把時間拉回到1886年,當李鴻章在天津因為中日長崎事件盛氣凌人地訓斥日本外交官的時候,當時若有人告訴他,八年之後日本就會反超大清,並贈送給大清一場甲午戰爭,李鴻章當然也不會相信。
但在此前兩年的1884年,也是在天津,第一次見到李鴻章的伊藤博文就已經看到了十年之後。
伊藤博文從天津回到日本後,就對滿清的洋務運動做出了前期迅速崛起、欣欣向榮,但是很快就會抱殘守缺、停滯不前,後期將一塌糊塗、混亂不堪的判斷。
當年的日本就是看準了滿清的這種趨勢,先以吞並琉球為試探,然後一步步進逼,先割台灣,後圖東北......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滿清自己把自己搞砸了,自然也就擋不住別人再來砸一下。
當然,未來有很多理由相信歷史會避免同樣的錯誤,同樣也有很多理由懷疑歷史可能重復相似的軌跡。
然而今天,亞洲不只有一個北望藏南、將中國領土拉達克劃入其版圖的印度,還有一個對南海諸島堅稱主權、緊隨中國之後全面進行革新的越南。
近年來,越南經濟迅速增長,正在向製造業大國邁進。越南的發展速度有多快,有人說那裡很像二十年前的中國。
2019年,英國發生貨車偷渡事件,造成39名越南人死亡。曾幾何時,一批中國人也正是用這種方式偷渡英國,為家鄉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2000年6月18日發生在英國的多佛慘案,58名來自中國的偷渡者在卡車車廂里因窒息死亡。時隔二十年,世界看到的是另一批搏命求發展的越南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家國興替,此起彼伏。當中國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擁有近1億人口的越南現在正當年。
如果回顧一下不太遙遠的歷史,1861年,當滿清開啟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時,日本還處在混亂的幕府末期。
1886年,當滿清北洋艦隊的鐵甲巨艦行駛在日本海域,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海軍還沒有像樣的戰船。
然而他們不到十年就趕上來了。
甲午戰爭之前,滿清上下疲於應對西方各國,也沒人拿日本這個島國當回事。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待印度和越南一樣,時不時就會嘲笑他們一下。
當年搞洋務建北洋的李鴻章也嘲笑過日本,甲午的慘敗也給他帶來了深深的痛苦。
這個世界是圓的,某種意義上,這個世界也是平的,二十年前能跑多快,能跑多遠,並不代表十年後的速度。
圖片
印度海軍
如今的印度和越南都在加速,雖然他們的體量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跑在前面的國家突然停滯下來或者自己摔倒了,他們也可能一個接一個地趕上來。
人們說,底氣是一種能力,但有些時候運氣也是一種能力。
今天,不顯山不露水的日本,不僅在積累巨大的社會財富,而且幾乎一年一個諾貝爾獎持續提升著日本的科研力量。
另外,在亞洲的北方,還有一個叫俄羅斯的國家,俄羅斯曾經向西試圖沖進歐洲,受阻之後又向東試圖沖進亞洲,1904年日俄戰爭之後,俄羅斯逐漸退出了中國東北。近年來的俄羅斯看似一蹶不振、無所事事、又好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圖片
太遙遠的未來不說,十年之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人們還是可以憑著自己的感覺預測一下的。
別看歐美天天鬧情緒,這個脫歐了、那個彈劾了,外人看得驚心動魄,人家自己波瀾不驚。
因為,他們畢竟有著幾百年穩固的社會基礎。即便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沒有改變他們什麼。
英國還是那麼孤傲,法國還是那麼浪漫,德國還是那麼較真兒......僅這一點,亞洲國家就比不了,很多亞洲國家性情不穩。
十年之後,歐美或許還是那個歐美,亞洲或將不再是現在的亞洲。
⑦ 印度殖民地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獨立後半個世紀以來,經濟發展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長期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沒有出現重大的危機和動盪.年均增長率,從獨立到1980年為3.5%,從1980年到1990年為5.8%,從1992年至2000年,則提高到6.4%.90年代中後期的部分年份增長率接近8%.現在,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印度經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2001年,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22萬億盧比,約合5000億美元,居世界第11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獨立時的4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近500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2001年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已達25000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2500美元.前者存在低估的問題,後者又有高估的問題.綜合來看,目前的發展水平應當在人均800美元至1500美元之間.在國民生產總值中,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從1950年的56.5%下降到2000年的25%,而工業和服務業的比重則分別由15%和28.5%上升到30%和43%.
印度建立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設備的自給率從獨立初期的10%提高到90%,工業產品自給率達80%,軍事裝備的自給率達到70%以上.國內市場的消費品主要由本國製造,還能向國外輸出紡織、製糖、鋼鐵和化纖等製造業和電站的成套設備.通過實施土地改革和推進「綠色革命」,印度糧食產量從20世紀50年代初的5500萬噸大幅度增加到2000年的2億噸,2001年底糧食儲備接近6000萬噸.大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小麥產量居第四位,棉花產量居第三位,茶葉產量居第一位.
最近20多年,印度的對外經濟發展明顯加快.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93億美元擴大到2001年的近1000億美元.外國對印投資從1990年的1.08億美元迅速擴大到2001年的59億美元.印度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是借用國外貸款,到2001年3月底,共有外債余額1004億美元,其中長期債務佔97%.外匯儲備也有巨大的增長,2002年9月中旬達到620.21億美元.
獨立後,印度投入巨大力量發展科技,現已進人世界科技大國的行列.在原子能研究與應用、空間技術、計算機及軟體、生物、太陽能應用和前沿科學等方面居第三世界前列.已經建立起從核燃料勘探、開采、提煉、重水生產、反應堆到核廢料處理的完整生產體系,現有14座核電站,9個重水工廠,還有8座核電站正在建設.計算機及軟體技術的發展享譽世界.生物技術已經從傳統的釀造、食品加工、葯品生產向現代遺傳工程、動植物細胞合成、酶的應用、生物冶金和克隆技術等方面發展.
(一)堅持自主發展經濟的道路
1、鏟除殖民地經濟體系的殘余.獨立前的印度經濟掌控在英國資本手中.獨立後,印度政府接管了鐵路、港口、機場、郵電、礦山等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部門.通過對外資企業實行嚴厲的「印度化」政策,排除以英國資本為主的外國資本對印度經濟的控制.實行進口替代的戰略,通過高關稅和許可證制度等手段嚴厲控制進口,打破英國及其他外國的商品對印度市場的壟斷.隨著工業體系的建成和工業品自給能力的提高,印度政府明確規定,凡是國內已經生產的或能夠生產的產品一般不準進口,以保護民族工業,防止外國商品進佔印度市場.
2、實現科學技術自立.印度歷屆政府都高度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採取的做法,一是實行高等教育先行,迅速培養大批高精尖人才,為科學技術發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基礎.據稱現在印度擁有科技人員340萬人,居世界第三位.隨著基礎教育的發展,國民識字率由獨立前的16%提高到2001年的65.38%.二是建立了以中央政府各部門研究機構為核心包括高等院校、邦政府和企業研究機構在內的完整科研機構體系,為推動科學技術自立提供組織保障.三是不斷擴大對科技研究開發的投資力度.僅在頭七個五年計劃時期里,政府用於科技的投資就增長了490倍.同時,鼓勵企業增加對研究開發的投資.目前印度研究開發投資近2000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9%左右.四是重視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取和創新.
3、實行以國內資金為主的資本形成戰略.獨立後,印度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國內資金.國民儲蓄率從1950年的8.9%大幅度提高到2001年的25%,預計到2007年將進一步提高到29.8%.印度建立了比較發達的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共有78家商業銀行和196家地區農業銀行,分支行61000家,遍布印度全國;全國共有證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過9000家,年新發行股票可籌措650億至700億盧比資金.印度的資本市場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股票交易種類也是發展中國家中最多的.在利用外資方面,堅持以間接利用外資為主,爭取優惠貸款和外國官方援助,外資比重一般不超過10%.
4、確立內需主導型的發展模式.獨立後,印度成功地打破了國外商品對印度市場的壟斷和控制,建設了大批投資品和消費品的有形市場,建成全國性商品分銷網路體系,推動城鄉市場的發展.全國估計有超過百萬人的市場經紀人、批發商、倉儲運輸商和零售商從事各種消費品的流通.這個網路大約在3800個城鎮和50萬個鄉村中經營.據稱印度現有3億人左右的中產階級隊伍,這一階層擁有持續穩定增長的購買力,是消費品市場穩定發展和結構不斷升級的主要推動力.印度還有7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最近幾年也出現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
(二)發揮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獨立後,印度在落後的殖民地經濟體系和畸形的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選擇了國家主導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實踐證明是成功的.
1、建立強有力的國家計劃委員會,對國民經濟發展實施了卓有成效的戰略管理和計劃指導.1950年3月,印度設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計委主席由政府總理兼任.由印度國家計委掌握、通過計劃安排使用的預算資金總額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一5%.印度國家計委能在戰略上統籌考慮印度面臨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關系和國家安全等問題,集中國力解決事關國家戰略全局的重大問題、重大項目;有能力通過中央政府各部和各邦政府對國營經濟活動進行指令性計劃控制,對民間經濟活動進行指導性計劃調節,使國民經濟發展符合國家戰略的要求.
此外,印度國家計委還經常制定和實行相關的重要政策措施,引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有:農業上的土地改革和綠色革命;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基礎工業;大力發展國營經濟,扶持私營經濟發展;實行進口替代戰略,保護國內產業;制訂實施《信息技術行動計劃》,促進軟體產業發展.
2、大力發展國營企業,充分發揮國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獨立後,印度建立發展國營企業的主要途徑有三條:一是把英國殖民政府霸佔的財產收歸國有.二是通過國有化措施贖買本國和外國私人資本在印度的企業,將其轉變為國營企業.三是通過五年計劃利用國家財政支出和外國援助(主要是蘇聯援助),由政府直接創辦新企業.中央所屬國營企業的投資從1951年2.9億盧比猛增到1991年的11324.4盧比,中央企業數量從5家到246家.印度各邦政府所屬國營企業從51家增加到1992的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