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英語中印度人和印第安人都用indian
Indian指印度人也可以指印第安人。當年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誤把美洲當做東方的亞洲,並把美洲的土著人稱為Indian,即印度人。
後來當歐洲人發現這個錯誤的時候,Indian 已經流傳極廣,所以就將錯就錯了。由於同樣印度人也翻譯為Indian,兩者很容易混淆,為了區分,英語中把印度人稱East Indian,而把美洲土著人稱為West Indian。
即分別稱為東印度人和西印度人,中文在翻譯的時候,沒有直譯英文,由於對印度人的稱呼形成已久,因此不做更改,而對於美洲土著人的稱呼 「West Indian」譯為印第安人。
到了近代Indian多指印度人,為了方便區分,則把印第安人稱為Native American或American Indian。
(1)印度人為什麼不改名字擴展閱讀:
之所以Indian即時指印度人也指印第安人,這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很大的關系。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
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當哥倫布看到當地的土著以為那是印度人,印度人的英文是Indian,所以當地的土著(現在稱為印第安的紅人)也被稱為Indian。
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現在加勒比海一帶的島嶼被稱為"西印度群島"也是這個原因。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
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America) 簡稱美洲。
但是人們還是稱美洲當地的紅人為"Indian" ,因此才會出現印度人和印第安人都是"Indian"的情況。
B. 據說印度人的姓氏有高低貴賤之分那為什麼印度人不可改變的姓氏,改成高貴一點的姓氏
就像我們中國一樣啊,是有家譜的,你隨便改個,人家不認你啊
C. 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那個人可以靠後天努力提高種姓等級嗎
說起印度,人們會想到寶萊塢電影,想到歡樂喜慶的印度舞蹈,也會想到充滿咖喱味的印度料理。 在人文風情的背後,印度社會從古至今難以更改之物,就是以血統來區分社會等級的種姓制度。
這種舉世聞名、等級嚴格、也堪稱臭名昭著的制度,可謂是世上罕有之物,他堅持數千年的頑強生命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種姓制度之下,形成了等級森嚴、各等級世代相襲的局面,人們一出生就已經被這個社會定上了社會標簽。
那麼,印度的種姓是永恆不變的嗎?低種姓者是否可以通過立功或者賺錢,來提高自己的種姓呢?
高種姓婦女所以歸根究底,只有當低種姓通過某些非常規的方式積累了大量財富,又或者是當高種姓的男子願意娶低種姓女子為妻之時,他們才能在提高經濟與政治地位以後,再通過“梵化”的過程提高自己的種姓。
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在過程中不能出一點兒差錯,幾代之孫也要足夠爭氣,才有完成的可能。所以,改變種性對於印度人而言,可謂是難於登天。
D. 印度的禮儀及禁忌
1. 在印度,相互交往時十分注重禮節。印度人與友人見面時,通常會雙手合掌或舉手,並口念「納馬斯卡拉」(Namaskara),意為「向你致意」。合掌或舉手的姿勢、高低都有講究,對長輩宜高,以示尊敬;對平輩宜平,以示對等;對幼輩則低,以示關懷。有時也相互擁抱,兩手互搭對方肩膀,以示親熱。
2. 與印度人交往時,除非關系極好,否則不要以名字相稱,而應該稱為某先生、某夫人、某小姐。印度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印度男子一般稱呼姓氏,女士一般稱呼名字。
3. 印度人特別是上年紀的老人和錫克教的人,討厭吸煙,不要在他們周圍或家裡吸煙或敬煙,更不要向婦女敬煙。
4. 與印度人談話,話題應以家庭、教育、電影、美術、美食和文化為好,應迴避宗教斗爭、鄰國關系、工資、兩性等話題。印度人表示肯定或者同意的動作是搖頭,表示否定不同意則是點頭。
5. 印度人十分的好客,他們對於應邀的或突然來的客人都很熱情。飯前飯後要洗手,在傳統的家庭或農村,客人一般與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婦女則在客人用過之後再吃。不同相別的人同時進餐,不能同異性談話。
6. 睡覺時,不能頭朝北,腳朝南,據說閻羅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說蛇;節日喜慶的日子裡忌烙餅;嬰兒忌照鏡子,否則會變成啞巴;3和13是忌數,因為濕婆神有3隻眼睛,悉皮陵第三隻眼睛是毀滅性的,13是因為人死後有13天喪期;婦女在懷孕期間,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遞接東西。
7. 印度人喜愛紅色(象徵活力、蓬勃向上)、藍色(象徵真誠)、紫色(象徵寧靜)、金黃色(象徵光輝燦爛)、綠色(象徵和平),不喜歡黑色、灰色和白色。
8. 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
9. 進入印度的廟宇或清真寺,要脫去鞋子,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著門檻而過。光腳進寺廟,事先要在入口處洗好腳以表示禮貌。
10. 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禮儀包括: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