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錫金現在屬於哪個國家
錫金(Sikkim,古稱哲孟雄)是印度的一個內陸邦,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面與不丹毗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北面與中國西藏交界,南面與印度西孟加拉邦鄰接。全境西、北、東三面被高山圍繞,如馬蹄形。
該邦原為獨立的世襲君主國-錫金王國,在印度的主導下全民投票被印度吞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居民多為尼泊爾族人,多信奉婆羅門教和佛教。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面與西藏接壤,東面與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爾,南面則與印度西孟加拉邦相鄰。其人口約60萬。
❷ 請問「錫金」究竟是印度的領土還是是一個國家
中國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非法吞並。
【國 名】錫金(Sikkim)
【面 積】7200平方公里
【人 口】50萬(1997年)
【首 都】甘托克(Gangtok)
【簡 況】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和不丹、尼泊爾、印度之間,為內陸國。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氣候差異大,全境除北部邊境地區外降水充沛,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
世襲君主國。古稱哲孟雄。遠在公元7世紀,哲孟雄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9世紀時,哲孟雄成為獨立的部落,但其境內的寺院仍隸屬於西藏各大寺。17世紀建立錫金王國。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侵入錫金。1887年,英國強占錫金,並派駐專員。1890年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受印度扶持的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家大會黨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錫金王族強烈反對,群眾運動也日漸興起。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由,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並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1950年12月簽訂了《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錫金從此成為印度的「保護國」,國防、外交、經濟等均由印度控制。1968年8月,甘托克爆發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印度政府於1973年4月對錫實行軍事佔領,5月8日印錫簽訂《錫金協定》,規定錫內政、外交、國防、經濟均由印度政府負責。1974年6月20日,錫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擬定的錫金憲法,規定印度政府派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同年9月《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在印度議會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1975年4月,印度軍隊軟禁了錫金國王。不久,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政 政】1982年1月,被廢黜的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在紐約病逝。同年2月,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即位,為錫金第13世國王。新國王對記者表示,印度吞並錫金是非法的。
【經 濟】以農業為主,生產稻穀、玉米、青稞、馬鈴薯和小豆蔻等。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年產量約2000噸。北部山谷地區居民以放養氂牛和羊為主。自然資源豐富,礦物資源主要有:銅、褐煤、鈾、黃鐵、石墨和石灰石等,其中銅和褐煤蘊藏量豐富。森林面積占國土的36%。林區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盛產名貴葯材,如麝香、鹿茸、天麻和貝母等。水力資源豐富,共有大小水電站15個。有肥皂、皮革、火柴、紡織、水果加工、釀酒等工業和手工業。現有公路20餘條,總通車里程約1500公里,其中500餘公里為柏油路面。
❸ 印度怎麼吞並的錫金
錫金原為錫金王國(今為印度共和國錫金邦)。1975年,錫金被印度共和國吞並為一個邦,中國政府於2005年正式承認了錫金為印度的一個自治邦的既成事實。在2005年4月21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聯合聲明》的第十三條里這樣寫到:「雙方滿意地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藏自治區和印度共和國的錫金邦之間經過乃堆拉山口開展邊境貿易的備忘錄的執行情況。」
歷史上的錫金,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從7世紀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屬於西藏的領地。錫金現被印度侵佔。中國古籍中,古代錫金名為哲孟雄(Dremojong)。尼泊爾人移居於此稱之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稱之為登疆,意為稻米之谷。遠在公元7世紀,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紀時,哲孟雄成為獨立的部落,但其境內的寺院仍隸屬於西藏各大寺。 錫金流傳很多神話,但世襲君主國成立前的歷史記載不多。之前錫金是雷布查族的居住地,他們多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帶。錫金是個富於神話和傳奇的國度,有關古代的史料,留傳下來的很少。有確切記載的第一代國王是蓬楚格·納姆伽爾,其曾祖父是西藏的貴族古魯·塔希。蓬楚格於1642年登上錫金王位,在他統治下,雷布查人與錫金人融洽相處,從事畜牧和農耕。蓬楚格宣布佛教為國教,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他將首都建在甘托克,將全國劃分為若干沙古(相當於縣)治理。第三代國王查多爾·納姆伽爾(1700~1717在位)建造了佩瑪揚策寺(即今天的大寺),還為雷布查人發明了字母。 18世紀期間,錫金多次受到尼泊爾和不丹的侵犯,但是納姆伽爾王朝竭力維護著錫金的獨立地位,保存王國的核心地帶。1835年英國人割據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1861年迫使錫金簽訂條約,將錫金置於英國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軍強占錫金。1890年,錫金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世紀,英國殖民者鼓勵大批尼泊爾人移居錫金南部,被稱為錫金-尼泊爾人。他們砍伐森林,開墾稻田。1918年,英國殖民者把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塔希國王實行許多經濟和社會改革,廢除各種無償勞役,徹底檢查稅收制度,廢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職能,開始進行土地改革。 英帝國主義退出南亞地區後,錫金未能獲得獨立。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1949年 6月,印度政府派兵進駐錫金。1950年12月 5日,印度與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派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職權,並派政治專員對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進行全面的控制。 1968年8月,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1963~1982在位)提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錫條約。1973年4月,印度軍隊開進甘托克,接管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錫金簽訂《錫金協定》,規定印度政府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該協定削弱國王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4月,錫金舉行「大選」,親印的錫金國民大會黨控制了議會32席中的31席。5月11日議會開幕,通過決議,「要求」印度派顧問來為錫金制訂憲法。同年9月4日和 7日,印度議會兩院先後通過「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在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席位。 1975年4月9日,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國王被軟禁。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公民投票」。印度議會也通過決議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1982年 1月29日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在美國紐約去世。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伽爾繼位。他表示,印度吞並錫金是非法的。錫金王國現有政黨:錫金國民黨、錫金國民大會黨、錫金國家大會黨和人民黨。印度在錫金設有首席行政官。錫金王國設有一個由20人組成的國務院,負責制定法律;還設有行政會議,負責教育、衛生和運輸等事務。政府首腦為首相(一直由印度人擔任)。全國劃分為4個縣。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森林資源和運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