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四零印度幣怎麼寫

四零印度幣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5-01-14 00:16:22

『壹』 高二的歷史

(2)答:
一 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以往歐洲中世紀用羊皮紙書寫的歷史,有利於知識文化的傳播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造紙術經由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13世紀以後,廉價耐用的紙張很快取代了歐洲中世紀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中世紀許多典籍在當時就是 由文士手工抄錄在羊皮紙上,然後做成經卷,然後存放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先傳到越南和朝鮮,又從朝鮮傳到日本。西晉太康六年(公元二八五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個學者叫王仁博士,帶了《論語》等書到日本去,這些書都是寫在紙上的手抄本。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六一0年),有一個朝鮮和尚曇徵到日本去,他把從中國學到的造紙方法和造墨方法傳給了日本人。不久,日本也能大量造紙了。公元七五一年,我國的造紙方法,又向西傳到了阿拉伯。那時候,阿拉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我國的歷史上叫大食。大食的疆域一度擴展到中亞細亞。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唐朝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帶領軍隊,和大食的齊牙德·衣布·噶利帶領的軍隊打了一仗,結果,高仙芝被打敗,好多唐朝的士兵被俘虜去了。這些士兵中有不少造紙工人,因此,我國的造紙方法也就傳到了大食國。大食國人就在撒馬爾罕和其它一些城市裡開辦造紙廠,大量生產紙,並且把紙出口到歐洲各國去。當時歐洲各國所用的紙,都是阿拉伯人製造供應的。
紙傳到歐洲以前,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歐洲人把字寫在石頭、蠟板、紙草、羊皮上。紙草-經折疊就會斷裂,不容易保存。羊皮價錢很貴,抄寫一部《聖經》,就要用三百多隻羊的皮。這種用羊皮抄成的書,一般人誰買得起呀,太貴了。
阿拉伯人把紙輸送到歐洲各國,歐洲人也就得到了便宜的書寫材料。他們普遍用起紙來,不再使用紙草和羊皮寫字了。公元一一五0年,阿拉伯人在歐洲的西班牙設立了造紙廠。這樣,中國的造紙方法就傳到了西班牙。而這時,離開蔡倫改進造紙法已經有一千年了。以後,紙又從西班牙陸續傳到了歐洲其他各國;到十七世紀末,才傳到了美洲大陸。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後終於傳遍了全世界。各國人民都用上了紙來,這樣,就大大促進了各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中國的造紙術的發明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他從此便改變了以往用羊皮紙,蠟板,紙草書寫的歷史,也便於文化的傳播,這樣才使得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在用羊皮紙寫的經典從而轉抄到紙上,從而更便利於保存整理,使古代文明得以繼承和傳播,這樣才有了希伯來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中的優秀成果用紙繼承傳播,文明的傳承也才會有後開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一批坯的人文主義者在吸收借鑒前人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為新興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掃除障礙,開辟道路,這樣才使人們從中世紀的黑暗蒙昧中走出來,此時在各個領域中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文主義者,有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歐洲近代自然科學也從此勃然興起。
二 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
大約在唐朝時候,我國的印刷術首先傳到了朝鮮,到十世紀的時候,朝鮮人民也用雕版印刷的方法來印書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十六世紀末年,日本侵入朝鮮,把朝鮮的銅活字和木活字搶去不少。於是,日本人也學會了活字印刷術。我國的印刷術還傳到了越南。十五世紀的時候,越南開始用雕版印刷術的方法印書。十八世紀初,他們也開始用木活字印書了。
歐洲印刷術的產生,也受了我國印刷術的深刻影響。元朝時候,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他們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紙幣可以代替金銀使用,覺得非常新奇。在他們寫的游記中,對於中國的紙幣記載得很詳細。當時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住在杭州等地。杭州的書坊非常多,刻印工人的技巧也非常熟練。有的歐洲人在那裡住過好幾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印刷術帶回歐洲去了。
造紙和印刷術對歐洲文化的傳播,對社會,整治,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印刷術傳到歐洲以後改變了只有僧侶能讀書和接受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科學從漫長黑暗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三 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制丹葯時發明的。北宋的唐福發明了火蒺藜,南宋時的陳規發明了火槍,這是火槍史上的一大進步,因為它們能發出子彈打人,二者都是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後來明朝人又發明了兩級火箭,飛彈。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末,出現了火炮,火箭,宋史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與宋金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13世紀40年代,蒙古軍隊西征中歐時,把中國的火葯帶到歐洲,從14世紀開始,歐洲人首次在戰爭中使用火炮。大炮和毛瑟槍的使用,是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火器的進步更促進了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相對充足的金屬供應,反過來又刺激了武器製造業。15世紀中期起,歐洲在武器製造方面開始居於世界領先地位。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時,特地僱用歐洲工匠在城外鑄造巨型火炮,轟塌了城牆,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同時,火葯也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型軍政整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可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火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當然火葯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歐洲的影響還包括對後來的新航路開辟的巨大作用。新航路的條件中: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遠洋航行中海船裝上了羅盤針,同時火葯的傳人,使海船裝上了火炮,軍事威力大大增強,使海洋探險家信心倍增。直到後來新航路開辟後,歐洲冒險家已經不滿足於自己已有的世界范圍,而把目光投向世界,尋求財富,沉溺於「尋金熱」把東方看成是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加緊了對外擴張的步伐,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從對外擴張中,找到了更多的殖民地,也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作為資本原始積累它是血腥的屠殺和野蠻的掠奪而獲得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是骯臟的,血淋淋的,充滿血腥的。
四 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它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製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後來到北宋初年,又創立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宋代是,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到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國的海上交通,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在指南針發現之前,遠航如果方向導航錯誤,就會遇到危險,直到指南針發明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明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需要同海外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明朝初年,政府就曾經派鄭和進行了大規模的遠航。從公元一四零五年到一四三三年共航海七次。所以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西洋」指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帶稱為西洋。鄭和下西洋海船之大,數目數量之多。這些大規模海船就是因為裝有羅盤針再加上有航海圖,所以才航行遠達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樣多次大規模遠航中,羅盤針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羅盤針的發明不僅對中國航海事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也為歐洲資產階級時代,提供了重要工具,從此開辟了西方遠洋航海的新時代,使資本主義從此便走向了解世界。發現美洲使世界聯系為統一整體,打破了1500年前彼此隔絕的時代,從此世界歷史才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歷史。並為後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中發現更多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為資產階級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現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闢地指出:「火葯、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3)答:
一. 統治者對科技發展重視不夠
明清時期,特別是明朝中期以後,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日益沒落、腐朽.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地妄自尊大,他們對西方逐漸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幾乎一無所知,也不可能以政府的名義組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雖然中國當時也有一些科技成就領先世界,但大都是對過去成就的總結,或少量應用性技術的繼續運
用.政府對科技研究的漠視,使科技再難取得進步.
二. 缺少物質基礎和動力
中國雖然在明朝中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剝削制度和重農抑商傳統,一方面使廣大農民極端貧困,國內市場狹小,另一方面剝削者用錢去買田置地,束縛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這就阻礙和壓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封建國家經濟實力極為有限,這就使得科學技術的發展缺乏物質基礎和動力.
三. 實行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的「閉關鎖國」政策明朝中後期,政府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建立後繼續沿用並變本加厲.「閉關鎖國」政策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對西方國家所進行的資產階級革命、改革和工業革命一無所知,對國際貿易的急劇變化毫無准備,結果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進而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二是由於長期與西方隔絕,使我國失去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機會,同時也使我國軍事技術大大落後於西方.因此,「閉關鎖國」政策不利於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於中國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於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取長補短.
四. 考試制度日益落後,政府實行反動文化政策明代規定科舉考試只能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八股取士使讀書人不講究實際學問,大量讀書人為了功名利祿而對科技研究毫無興趣.在文化政策方面,明清兩代特別是清朝實行殘酷的「文字獄」,嚴重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泯滅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才智,使中國科技的發展失去了客觀條件.
五. 我國地理環境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古代歷朝統治者都十分重視開疆拓土.清朝時,「我國的東部、南部已經包括了很長的海岸及其許多島嶼,西部已經包括了西藏高原及許多少
數民族地區,北部已經包括了極為遼闊的沙漠地區」.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東、南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喜馬拉雅山和茫茫大漠,北部是人煙稀少的西
伯利亞.這種地勢使統治者不願再向更廣的方向發展而選擇固守本土,但也因此失去了及時了解西方國家動向的許多機會.
27.(1)答:「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
在「百家爭鳴」過程中,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也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並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長的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並在日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後來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貳』 國內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萬里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間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以前,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談何容易。長城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談的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達鴨綠江畔。許多石雕磚刻的製作技術都極其復雜精細,反映了當時工匠匠心獨運的藝術才華。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的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今天國內外遊人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詩句來表達一定要親自登上長城一覽。巍巍萬里長城將與神州大地長存,將與世界文明永在。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它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宮殿之首,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半,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用3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結晶。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志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它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最壯觀的建築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庄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里慶祝。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紫禁城是龍的世界,龍的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在這個意義上說,故宮屬於世界,它是東方宮殿建築的代表、世界宮殿建築的典範。

承德避暑山莊 ,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曾用名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距離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於河北省境內,修建於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跡。有寺廟十一座,現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廟、溥仁寺、殊像寺。這些廟宇金碧輝煌,宏偉壯觀。避暑山莊之外,半環於山莊的是雄偉的寺廟群,如眾星捧月,環繞山莊,它象徵民族團結和中央集權。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廟群。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範。加之建築裝飾及佛教造像等中國古代最高超技藝的運用,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避暑山莊周圍寺廟的建築風格使漢、藏文化藝術融於一體,寺廟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著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萬件,共同構成了十八世紀中國古代建築富於融合性和創造性的傑作。承德避暑山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雖然寒冷,但由於四周環山,阻滯了來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襲擊,故溫度要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是旅遊避暑勝地。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這四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園林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安徽黃山 ,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眾多。黃山72峰,磅礴雄渾,峻峭秀麗,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海拔均超過1800米)為中心,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之美,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意境之美,有著讓人產生太多聯想的人文之美。無論是艷陽高照下顯現出的鐵骨崢嶸之陽剛之美,還是雲遮霧繞下若隱若現的嫵媚之美,亦或是陽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開的鮮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紛飛的嚴冬處處銀妝素裹下的聖潔之美。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地和著名的茶葉產區。黃山自古聞名, 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勝有硃砂峰、煉丹峰、天都峰、軒轅峰、仙人峰、丹井、試劍石、蒲團松、仙人曬靴石、仙女綉花石、望仙台、煉丹台、煉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硃砂峰下的慈光閣和山北部疊障峰下的松谷庵均為道教廟宇。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自古黃山雲成海,黃山是雲霧之鄉,以峰為體,以雲為衣,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被譽之為「靈泉」。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五個地區,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湖區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美風光稱著。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 西湖從形成迄,也就是兩千年的歷史。西湖的美既在於湖,也在於山。群山峻嶺環繞著美麗的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星捧月一樣,捧著西湖這顆江南明珠。「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西湖四周還擁有許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築,成為我國珍貴的藝術瑰寶。「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美麗的西湖而聞名於世。 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被西湖那秀麗溫馨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無限繾綣眷戀的情懷。

桂林山水,地處灕江西岸,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遊資源的總稱。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圍很廣,項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桂林處處皆勝景,灕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範, 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極點,使遊人真切地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最具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2009年,桂林灕江風景區以83公里岩溶水景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風景區。成為中國旅遊的又一世界之最。如果說北方的山是豪邁﹑厚重的,那麼桂林的山則顯得嫵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雲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綠洲的駱駝,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令遊人目不暇接。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麼看都是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西安兵馬俑,位於中國 陝西臨潼 西安以東30公里,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人、馬車和軍陣是通過寫實手法的藝術再現。惟有這種靜態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空前絕後,無與倫比。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銅車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為之一新。其工藝之復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嘆。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為0.4厘米,薄的地方僅有0.1厘米,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銅馬和銅俑的鑄造也令我們當代的工程師望塵莫及。兵馬俑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個奇跡,他讓外國人贊嘆,讓中國人驕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令全世界人驚嘆,令全中國人自豪!毫無疑問,如果不是1974年被發現,這座考古遺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將依舊沉睡於地下。秦始皇,這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歿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於人形的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築,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時期的吳國建都姑蘇時(公元前514年),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於明代,鼎盛於清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佔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作為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沉澱了二千五百餘年吳文化底韻。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採用縮景的手法,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為蘇州贏得「園林之城」的美譽。公元前514 年吳王闔閭建都於此,其規模位置迄今未變,為世界少有。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以拙政園,留園,網獅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於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

長江三峽, 位於中國重慶市和湖北省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2公里,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資源極為豐富。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里的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里的江水,洶涌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里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里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長江三峽,地靈人傑。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

台灣日月潭,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又稱龍湖或天池,亦為聞名遐邇之山水佳勝。位於南投縣中部魚池鄉之水社村。潭中有小島名拉魯島(舊名珠嶼島、光華島),以此島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似月鉤,故名日月潭。潭水碧藍無垠,青山蔥翠倒映,環山抱水,形勢天然。該潭除可泛舟游湖、賞心悅目外,其環湖勝景殊多,玄奘寺、文武廟、德化社、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園等。 2009年,日月潭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台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300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於五洲四海。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環潭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積達900多公頃,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是台灣著名的風景區,是台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台灣島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日月潭之美在於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面鏡子,反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裡。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裡的景色也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叄』 古代中國四大發明的認識與西漸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關於古代四大科技發明在推動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在《中國-------發現和發明的過度》一書中指出: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基本的發明創造,幾乎有一半是源於中國。馬克思認為「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政治方面,火葯,尤其是火葯武器的使用,使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而騎士是維護西歐封建制度的軍事支柱。因此,可以說火葯起到摧毀舊的統治的作用。在經濟方面,羅盤針的使用是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上有了新航路的開辟及早其殖民活動,從而為資本主義發展准備了原始積累和市場條件。印刷術的推廣是書籍等印刷品變得非常便宜,這就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新教得以在社會下層迅速傳播,從而推動了反封建斗爭的發展。所以說,火葯,羅盤針,印刷術在歐洲的使用,一方面起到了打擊動搖封建統治的作用,另一番方面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從而推動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一 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以往歐洲中世紀用羊皮紙書寫的歷史,有利於知識文化的傳播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造紙術經由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13世紀以後,廉價耐用的紙張很快取代了歐洲中世紀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中世紀許多典籍在當時就是 由文士手工抄錄在羊皮紙上,然後做成經卷,然後存放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先傳到越南和朝鮮,又從朝鮮傳到日本。西晉太康六年(公元二八五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個學者叫王仁博士,帶了《論語》等書到日本去,這些書都是寫在紙上的手抄本。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六一0年),有一個朝鮮和尚曇徵到日本去,他把從中國學到的造紙方法和造墨方法傳給了日本人。不久,日本也能大量造紙了。公元七五一年,我國的造紙方法,又向西傳到了阿拉伯。那時候,阿拉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我國的歷史上叫大食。大食的疆域一度擴展到中亞細亞。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唐朝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帶領軍隊,和大食的齊牙德·衣布·噶利帶領的軍隊打了一仗,結果,高仙芝被打敗,好多唐朝的士兵被俘虜去了。這些士兵中有不少造紙工人,因此,我國的造紙方法也就傳到了大食國。大食國人就在撒馬爾罕和其它一些城市裡開辦造紙廠,大量生產紙,並且把紙出口到歐洲各國去。當時歐洲各國所用的紙,都是阿拉伯人製造供應的。
紙傳到歐洲以前,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歐洲人把字寫在石頭、蠟板、紙草、羊皮上。紙草-經折疊就會斷裂,不容易保存。羊皮價錢很貴,抄寫一部《聖經》,就要用三百多隻羊的皮。這種用羊皮抄成的書,一般人誰買得起呀,太貴了。
阿拉伯人把紙輸送到歐洲各國,歐洲人也就得到了便宜的書寫材料。他們普遍用起紙來,不再使用紙草和羊皮寫字了。公元一一五0年,阿拉伯人在歐洲的西班牙設立了造紙廠。這樣,中國的造紙方法就傳到了西班牙。而這時,離開蔡倫改進造紙法已經有一千年了。以後,紙又從西班牙陸續傳到了歐洲其他各國;到十七世紀末,才傳到了美洲大陸。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後終於傳遍了全世界。各國人民都用上了紙來,這樣,就大大促進了各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中國的造紙術的發明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他從此便改變了以往用羊皮紙,蠟板,紙草書寫的歷史,也便於文化的傳播,這樣才使得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在用羊皮紙寫的經典從而轉抄到紙上,從而更便利於保存整理,使古代文明得以繼承和傳播,這樣才有了希伯來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中的優秀成果用紙繼承傳播,文明的傳承也才會有後開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一批坯的人文主義者在吸收借鑒前人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為新興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掃除障礙,開辟道路,這樣才使人們從中世紀的黑暗蒙昧中走出來,此時在各個領域中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文主義者,有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歐洲近代自然科學也從此勃然興起。
二 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
大約在唐朝時候,我國的印刷術首先傳到了朝鮮,到十世紀的時候,朝鮮人民也用雕版印刷的方法來印書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十六世紀末年,日本侵入朝鮮,把朝鮮的銅活字和木活字搶去不少。於是,日本人也學會了活字印刷術。我國的印刷術還傳到了越南。十五世紀的時候,越南開始用雕版印刷術的方法印書。十八世紀初,他們也開始用木活字印書了。
歐洲印刷術的產生,也受了我國印刷術的深刻影響。元朝時候,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他們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紙幣可以代替金銀使用,覺得非常新奇。在他們寫的游記中,對於中國的紙幣記載得很詳細。當時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住在杭州等地。杭州的書坊非常多,刻印工人的技巧也非常熟練。有的歐洲人在那裡住過好幾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印刷術帶回歐洲去了。
造紙和印刷術對歐洲文化的傳播,對社會,整治,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印刷術傳到歐洲以後改變了只有僧侶能讀書和接受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科學從漫長黑暗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三 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制丹葯時發明的。北宋的唐福發明了火蒺藜,南宋時的陳規發明了火槍,這是火槍史上的一大進步,因為它們能發出子彈打人,二者都是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後來明朝人又發明了兩級火箭,飛彈。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末,出現了火炮,火箭,宋史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與宋金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13世紀40年代,蒙古軍隊西征中歐時,把中國的火葯帶到歐洲,從14世紀開始,歐洲人首次在戰爭中使用火炮。大炮和毛瑟槍的使用,是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火器的進步更促進了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相對充足的金屬供應,反過來又刺激了武器製造業。15世紀中期起,歐洲在武器製造方面開始居於世界領先地位。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時,特地僱用歐洲工匠在城外鑄造巨型火炮,轟塌了城牆,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同時,火葯也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型軍政整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可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火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當然火葯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歐洲的影響還包括對後來的新航路開辟的巨大作用。新航路的條件中: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遠洋航行中海船裝上了羅盤針,同時火葯的傳人,使海船裝上了火炮,軍事威力大大增強,使海洋探險家信心倍增。直到後來新航路開辟後,歐洲冒險家已經不滿足於自己已有的世界范圍,而把目光投向世界,尋求財富,沉溺於「尋金熱」把東方看成是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加緊了對外擴張的步伐,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從對外擴張中,找到了更多的殖民地,也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作為資本原始積累它是血腥的屠殺和野蠻的掠奪而獲得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是骯臟的,血淋淋的,充滿血腥的。
四 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它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製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後來到北宋初年,又創立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宋代是,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到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國的海上交通,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在指南針發現之前,遠航如果方向導航錯誤,就會遇到危險,直到指南針發明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明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需要同海外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明朝初年,政府就曾經派鄭和進行了大規模的遠航。從公元一四零五年到一四三三年共航海七次。所以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西洋」指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帶稱為西洋。鄭和下西洋海船之大,數目數量之多。這些大規模海船就是因為裝有羅盤針再加上有航海圖,所以才航行遠達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樣多次大規模遠航中,羅盤針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羅盤針的發明不僅對中國航海事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也為歐洲資產階級時代,提供了重要工具,從此開辟了西方遠洋航海的新時代,使資本主義從此便走向了解世界。發現美洲使世界聯系為統一整體,打破了1500年前彼此隔絕的時代,從此世界歷史才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歷史。並為後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中發現更多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為資產階級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現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闢地指出:「火葯、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肆』 鄭和下西洋時間 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多久

1405到1433年,歷史28年。

鄭和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

(4)四零印度幣怎麼寫擴展閱讀:

鄭和七次下西洋,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

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里。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

《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

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鄭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和

『伍』 為什麼推動工業文明的四大技術起源於中國

一。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
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以往歐洲中世紀用羊皮紙書寫的歷史,有利於知識文化的傳播
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造紙術經由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13世紀以後,廉價耐用的紙張很快取代了歐洲中世紀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中世紀許多典籍在當時就是
由文士手工抄錄在羊皮紙上,然後做成經卷,然後存放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先傳到越南和朝鮮,又從朝鮮傳到日本。西晉太康六年(公元二八五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個學者叫王仁博士,帶了《論語》等書到日本去,這些書都是寫在紙上的手抄本。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六一0年),有一個朝鮮和尚曇徵到日本去,他把從中國學到的造紙方法和造墨方法傳給了日本人。不久,日本也能大量造紙了。公元七五一年,我國的造紙方法,又向西傳到了阿拉伯。那時候,阿拉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我國的歷史上叫大食。大食的疆域一度擴展到中亞細亞。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唐朝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帶領軍隊,和大食的齊牙德·衣布·噶利帶領的軍隊打了一仗,結果,高仙芝被打敗,好多唐朝的士兵被俘虜去了。這些士兵中有不少造紙工人,因此,我國的造紙方法也就傳到了大食國。大食國人就在撒馬爾罕和其它一些城市裡開辦造紙廠,大量生產紙,並且把紙出口到歐洲各國去。當時歐洲各國所用的紙,都是阿拉伯人製造供應的。
紙傳到歐洲以前,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歐洲人把字寫在石頭、蠟板、紙草、羊皮上。紙草-經折疊就會斷裂,不容易保存。羊皮價錢很貴,抄寫一部《聖經》,就要用三百多隻羊的皮。這種用羊皮抄成的書,一般人誰買得起呀,太貴了。
阿拉伯人把紙輸送到歐洲各國,歐洲人也就得到了便宜的書寫材料。他們普遍用起紙來,不再使用紙草和羊皮寫字了。公元一一五0年,阿拉伯人在歐洲的西班牙設立了造紙廠。這樣,中國的造紙方法就傳到了西班牙。而這時,離開蔡倫改進造紙法已經有一千年了。以後,紙又從西班牙陸續傳到了歐洲其他各國;到十七世紀末,才傳到了美洲大陸。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後終於傳遍了全世界。各國人民都用上了紙來,這樣,就大大促進了各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中國的造紙術的發明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他從此便改變了以往用羊皮紙,蠟板,紙草書寫的歷史,也便於文化的傳播,這樣才使得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在用羊皮紙寫的經典從而轉抄到紙上,從而更便利於保存整理,使古代文明得以繼承和傳播,這樣才有了希伯來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中的優秀成果用紙繼承傳播,文明的傳承也才會有後開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一批坯的人文主義者在吸收借鑒前人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為新興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掃除障礙,開辟道路,這樣才使人們從中世紀的黑暗蒙昧中走出來,此時在各個領域中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文主義者,有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歐洲近代自然科學也從此勃然興起。

印刷術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
大約在唐朝時候,我國的印刷術首先傳到了朝鮮,到十世紀的時候,朝鮮人民也用雕版印刷的方法來印書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十六世紀末年,日本侵入朝鮮,把朝鮮的銅活字和木活字搶去不少。於是,日本人也學會了活字印刷術。我國的印刷術還傳到了越南。十五世紀的時候,越南開始用雕版印刷術的方法印書。十八世紀初,他們也開始用木活字印書了。
歐洲印刷術的產生,也受了我國印刷術的深刻影響。元朝時候,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他們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紙幣可以代替金銀使用,覺得非常新奇。在他們寫的游記中,對於中國的紙幣記載得很詳細。當時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住在杭州等地。杭州的書坊非常多,刻印工人的技巧也非常熟練。有的歐洲人在那裡住過好幾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印刷術帶回歐洲去了。
造紙和印刷術對歐洲文化的傳播,對社會,整治,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印刷術傳到歐洲以後改變了只有僧侶能讀書和接受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科學從漫長黑暗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造紙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

火葯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制丹葯時發明的。北宋的唐福發明了火蒺藜,南宋時的陳規發明了火槍,這是火槍史上的一大進步,因為它們能發出子彈打人,二者都是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後來明朝人又發明了兩級火箭,飛彈。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末,出現了火炮,火箭,宋史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與宋金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13世紀40年代,蒙古軍隊西征中歐時,把中國的火葯帶到歐洲,從14世紀開始,歐洲人首次在戰爭中使用火炮。大炮和毛瑟槍的使用,是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火器的進步更促進了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相對充足的金屬供應,反過來又刺激了武器製造業。15世紀中期起,歐洲在武器製造方面開始居於世界領先地位。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時,特地僱用歐洲工匠在城外鑄造巨型火炮,轟塌了城牆,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同時,火葯也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型軍政整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可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火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當然火葯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歐洲的影響還包括對後來的新航路開辟的巨大作用。新航路的條件中: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遠洋航行中海船裝上了羅盤針,同時火葯的傳人,使海船裝上了火炮,軍事威力大大增強,使海洋探險家信心倍增。直到後來新航路開辟後,歐洲冒險家已經不滿足於自己已有的世界范圍,而把目光投向世界,尋求財富,沉溺於「尋金熱」把東方看成是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加緊了對外擴張的步伐,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從對外擴張中,找到了更多的殖民地,也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作為資本原始積累它是血腥的屠殺和野蠻的掠奪而獲得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是骯臟的,血淋淋的,充滿血腥的。
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

指南針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製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後來到北宋初年,又創立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宋代是,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到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它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我國的海上交通,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在指南針發現之前,遠航如果方向導航錯誤,就會遇到危險,直到指南針發明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明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需要同海外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明朝初年,政府就曾經派鄭和進行了大規模的遠航。從公元一四零五年到一四三三年共航海七次。所以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西洋」指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帶稱為西洋。鄭和下西洋海船之大,數目數量之多。這些大規模海船就是因為裝有羅盤針再加上有航海圖,所以才航行遠達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樣多次大規模遠航中,羅盤針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羅盤針的發明不僅對中國航海事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也為歐洲資產階級時代,提供了重要工具,從此開辟了西方遠洋航海的新時代,使資本主義從此便走向了解世界。發現美洲使世界聯系為統一整體,打破了1500年前彼此隔絕的時代,從此世界歷史才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歷史。並為後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中發現更多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為資產階級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若要觀察新發現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闢地指出:「火葯、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閱讀全文

與四零印度幣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回國146人是什麼 瀏覽:58
在中國哪裡能看到掠奪者車 瀏覽:229
去越南哪裡買美的電飯煲好 瀏覽:623
去越南飛機上電動剃須刀怎麼帶 瀏覽:767
想去越南找媳婦的怎麼聯系 瀏覽:105
義大利哪個學院可以考試 瀏覽:133
印度的海參為什麼便宜 瀏覽:448
怎麼侮辱伊朗人 瀏覽:415
印尼代工廠有多少人 瀏覽:743
印尼至中國的航線什麼時候開 瀏覽:947
翻譯義大利語用什麼軟體 瀏覽:314
印度萬物有靈蛇是什麼電影 瀏覽:706
越南哪裡可以買手信 瀏覽:174
印度甘蔗糖團子怎麼熬 瀏覽:91
伊朗戶口多少 瀏覽:802
日本為什麼殺伊朗 瀏覽:978
越南城市有什麼東西 瀏覽:242
越南大米有多少出口 瀏覽:862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獲了什麼獎項 瀏覽:750
給中國製造的高鐵有哪些 瀏覽:34